辽金艺术瑰宝——大同善化寺

水弓

善化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区南隅。据寺内金大定十六年(1176年)《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记》碑载: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原名开元寺,五代后晋初易名大普恩寺。辽末保大二年(1122年)大部分毁于兵火,金天会六年(1128年)重建。<div>善化寺坐北朝南,主要建筑依中轴线为天王殿、三圣殿、大雄宝殿,层层叠高。东有文殊阁,西为普贤阁。院内建筑高低错落,主次分明。天王殿、三圣殿、大雄宝殿、普贤阁均为辽金时期原构。<br></div><div>观光善化寺,首先看到五龙壁。原为兴国寺山门前之照壁,建于明朝万历年间,1980年拆迁至善化寺。</div> 天王殿,现为山门,是我国现存金代时期最大的山门。 三圣殿位于寺内中部,建于高约1.5米的砖砌台基之上。 三圣殿中央佛坛上为华严宗三大圣之造像。文殊菩萨以智、普贤菩萨以行辅佐释迦牟尼佛的法身毗卢遮那佛,故被称为“华严三圣”,三圣殿也因此得名。这三尊泥塑系康熙年间重装,然而金塑风格犹存。 殿内两侧有金碑2通,其中金大定十六年(1176年)《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记》是南宋使金通问副使朱弁所撰,文字优美,书法苍劲古朴。 历史久远,大殿需要加固。 大雄宝殿为辽代遗构,是目前我国保存下来辽金时期第三大的大雄宝殿(大同华严寺和辽宁义县奉国寺的大雄宝殿)。在殿内中央巨大的佛坛上,“五智如来”(大日如来,阿閦(chù)如来,宝生如来,无量寿如来,不空成就如来,俗称五方佛)造像端坐于五朵莲花之上。 殿内东西两侧的砖台上,分別伫立着二十四尊天王像。 天王背后的壁画为康熙年间所绘。 大雄宝殿的大门形式非常奇特,在大殿正面均匀设置了三组大门,其余为实墙。这种门、墙相间分布的做法在墙承重建筑中比较常见,在中国代常用的框架结构建筑中并不多见。 月台东西两侧分立晨钟暮鼓两座六角攒尖亭。钟亭现存一口三千余斤的大钟高悬于亭中,上面铸有清晰的铭文,为金火工曹贵父子于明朝天顺五年(公元1461年)所造。 大殿前树立着木结构牌坊,系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所建。 大雄宝殿的两侧分别矗立普贤阁和文殊阁。普贤阁为辽代遗构,阁内有普贤菩萨坐像,四周墙壁上有中央美院绘制的《普贤经变》壁画。 善化寺倒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