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参观扬州大运河博物馆记 2024.10.3.

东篱釆菊人

<p class="ql-block">大运河博物馆全景,左边是大运塔,中间远处是博物馆,右侧是剪影桥。</p> <p class="ql-block">大运河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简称“运博”,全称“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开发东路(三湾湿地公园西北侧约150米),占地200亩,总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隶属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是集文物保护、科研展陈、休闲体验为一体的地方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标志性项目,由南京博物院负责布展和运营。</p><p class="ql-block">2019年9月27日,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正式开工建设。</p><p class="ql-block">2021年6月16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建成开放。</p><p class="ql-block">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藏有自春秋至当代反映运河主题的古籍文献、书画、碑刻、陶瓷器、金属器、杂项等各类文物展品1万多件(套)。</p><p class="ql-block">2021年,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先后入选江苏“运河百景”标志性运河文旅产品公示名单、江苏省省级水情教育基地名单、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开放时间9:00一17:00(周一闭馆)</p><p class="ql-block">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占地200亩,总建筑面积79373.59平方米,主体由博物馆和大运塔两部分组成。该博物馆整体基调为唐代建筑风格,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张锦秋领衔设计。</p><p class="ql-block">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整体馆型采用了巨型船只造型,同时融入风帆元素,就像运河边一艘即将扬帆起航的巨船。</p> <p class="ql-block">老伴与小女儿一家在运博馆前打卡!</p> <p class="ql-block">女儿与我和老伴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运博馆前花壇</p> <p class="ql-block">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前的一座大红色的桥,特别引人注目。这座桥名为剪影桥,其设计灵感源于剪纸艺术,采用现代材质和工艺,营造出剪影艺术镂空的感觉。远远望去,大红色的剪影桥造型别致,色彩鲜艳,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运塔</p><p class="ql-block">大运塔以唐塔的风格设计,塔高百米,可通过馆顶建设的长虹卧波式长廊进入高塔。大运塔距离文峰寺的文峰塔大概1.2公里,距离高旻寺天中塔大概4公里,站在三湾风景区最高的观景台远眺,南北两方分别可以看到一座塔尖:北边是文峰塔,曾是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的起点;南边是天中塔,曾是清朝皇帝的行宫所在。文峰塔、大运塔、天中塔在运河边形成了“三塔映三湾”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剪影桥上窥大运塔</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张由网上下载的图片。</p><p class="ql-block">近处是剪影桥,远处是大运塔和运博馆。</p> <p class="ql-block">夜色中的剪影桥,真正的“剪影”</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参观</p> <p class="ql-block">我们進入了展览大厅,</p> <p class="ql-block">前面左侧第一个门,便是第1馆。</p> <p class="ql-block">第一馆</p><p class="ql-block">大运河 </p><p class="ql-block">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大运河,不是生母,便是乳娘。 </p><p class="ql-block">中国大运河始凿于春秋,初通于隋代,繁荣于唐。元代裁弯取直,南北直航;明清维系国脉, 臻于极盛。它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三部分,全长3200余公里,历经2500余年, 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 浙江八个省级行政区,连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 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沟通东西、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并向西衔接了亚欧丝绸之路,向东延伸了海上贸易通道。 </p><p class="ql-block">中国大运河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水利工程,连通了历代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 对中国的政治统一、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沿岸人民因之生息、交流、融合。展览以四个部分,全面反映中国大运河的时空变迁、 水工智慧、国家管理以及给人民带来的美好生活。 </p><p class="ql-block">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大运河”于2013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交物保护单位,“中国大运河”于2014年6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人《世界遗产名录》。这条巨型、 线性、活态文化遗产带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 凝聚力和生命力的代表,也将在新时代中国创造的壮阔征程中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大运河的修建始于春秋末期,当时吴王夫差为了军事目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下令开凿了连通长江和淮河之间的运河,因途经邗城,故得名“邗沟”,</span>邗沟沟通了长江、淮河两大河流,成为隋唐大运河最早修建的一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隋朝的隋炀帝对运河进行了大规模的拓宽和延伸,将其打造成为南北大运河,全长达2700多公里。</p> <p class="ql-block">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即永济渠),南至余杭(今杭州,即通济渠及邗沟)。后代通过浙东运河延伸至会稽(今绍兴)、宁波。</p><p class="ql-block">到了元代,水利学家郭守敬对运河进行了改造和疏浚,形成了今天的京杭大运河雏形,全长约1794公里。</p><p class="ql-block">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它北起北京通州,南至杭州,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公里。这条运河不仅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还对南北经济和文化交流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它的开凿和使用,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p> <p class="ql-block">大运河的科技成就</p> <p class="ql-block">大运河是人类历史上超大规模水利工程的杰作,以其世所罕见的时间与空间尺度,证明了人类的智慧、决心与勇气。各具特色的高水平工程规划,出现在不同的水资源和地形地质条件的区段,综合解决了泥水引水、节水行船防洪等难题,大运河由此成为连接南北、 疏通全国的交通网络。按照工程系统类别分类,水源工程、水道工程、正程管理设施和运河附属建筑等组成了大运河遗产的基本框架,是中国传统水利科技成就的集中体现。</p> <p class="ql-block">仪征也是古运河曾经的出江口门,在仪征有以欧阳埭为代表的古运河上的水工建筑物。</p><p class="ql-block">2019年以来,南京博物院对仪征拦潮闸遗址进行了调查、勘探和试掘工作,发现了水闸上迎水雁翅及闸口局部、南北石驳岸、码头、盐厅遗址等重要遗迹。同时对遗址河道内堆积进行了截取,整体提取了长6米、厚1米、高2.4米的河道堆积剖面,堆积内层位清晰、包合物丰富,以清代、民国和近现代时期的生产生活用品为主。考古真实再现了“江北第一闸"的繁忙景象。</p> <p class="ql-block">古运河上建筑物砌条'石墙,缝间常用糯米混合石灰浆砌筑,石块间用蝴蝶形铁块加固连接。仪征原土桥闸等闸就是这样砌筑的。</p> <p class="ql-block">大运河边的砖窑,砖是主要的建筑材料。</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因大运河的开挖,</span>沿线的桥梁、闸涵、埭垻等建筑工程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水主沉浮</p> <p class="ql-block">自吴王夫差北上伐齐始,中国大运河与古代战争紧密相连。综观成皋之战、七国之乱、宋金对峙·,运河的畅通堵塞直接关系王朝的兴盛衰败。 </p><p class="ql-block">运河通,朝代兴;运河断,朝代亡。"大运河在上千年的时间里,关系着历代王朝的生息脉搏,千里波涛见证了一个又一个王朝的兴衰更替。</p> <p class="ql-block">西汉初,吴王刘濞享开河运盐之利, 国力日渐雄厚。为加强中央集权、遏制诸侯势力,汉景帝下诏“削藩”。刘濞联合其他诸候,以“清君侧”为名联兵反叛, 史称“七国之乱”。 </p> <p class="ql-block">大运河将海上丝绸之路的辐射范围不断向内陆拓展,由沿海港口到达内河城市。隋唐大运河使洛阳、开封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联络点中心,京杭大运河则使天津、淮安、扬州、宁波等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水运交通枢纽。</p> <p class="ql-block">黄泗浦是通江达海的干河,是鉴真第六次成功东渡的地方,南京博物院、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和张家港博物馆对遗址进行了六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出土瓷器、铜镜等在内的文物6000 余件,并发现了唐宋时期的寺院遗址、古河道、水井等众多遗迹,出土了众多的窑口瓷器,见证了黄泗浦是一个重要的贸易集散地,为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为研究鉴真东渡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提供了新的考古学资料。黄泗浦遗址成功入选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p> <p class="ql-block">运河盛,则国力盛。运水丧,则国力丧。唐玄宗末年,安禄山与史思明为夺取统治权发动叛变,史称安史之乱”。持续八年的战争,导致人口大量丧失,南北大运河长久失修、失浚,许多河道无法使用,大运河漕运不畅,江淮财赋难达京师,国力锐减,成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p> <p class="ql-block">大运河在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大运河,不仅是粮食、盐铁等物资运输的交通保障;更是沿岸腹地经济、 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对沿岸各级市镇的兴衰、新旧社会形态的更迭、民间风土人情的移化、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等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大运河影响都城的选址与规划,也影响沿线工商业城镇的兴起与衰落;塑造了沿线一代代人独特的生活方式,衍生出丰富长久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各式镇水獸,水患常祸害人民,所以设计成各式镇水獸,以镇水患!</p> <p class="ql-block">镇水獸</p> <p class="ql-block">我们坐上沙船,由杭州出发,途经苏州、无锡、常州、扬州、淮安、宿迁、徐州、泰安、沧州、天津、北京、洛阳、淮北、绍兴、宁波三江口、直到出海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点。我们坐船隨运河兜了一大圈。我们乘风破浪,看遍中华文明的千年璀璨!</p><p class="ql-block">啊!科技感爆棚!</p> <p class="ql-block">2017 年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作出重要批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今天的中国大运河,不仅是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和世养文化遗产,更是活态的交通设施、水利工程、生态廊道、文化景观和旅游月的地,将如既往地对经济社会发展、文明交流互鉴发挥重要作用。 运河通,物产丰;运河盛,国家强。中国大运河的传承守护,需要我们洪同努力。</p> <p class="ql-block">第二室</p><p class="ql-block">运河上的舟辑</p>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运河上的舟楫</p><p class="ql-block">摇曳着从远方驶来,</p><p class="ql-block">穿过春秋战国的烟火,</p><p class="ql-block">載来诸子百家的争呜,</p><p class="ql-block">浆声帆影,汇通南北;</p><p class="ql-block">河长水悠,化成人文。</p><p class="ql-block">两千年涵咏成一首壮阔的歌,</p><p class="ql-block">唱不尽,锦帆未落干戈起,</p><p class="ql-block">御舟又候运河滨。</p><p class="ql-block">稻花满怀,沉淀着富足的梦,</p><p class="ql-block">便是那喃喃的呓语,</p><p class="ql-block">也氤氲着奏黍的香甜,</p><p class="ql-block">水能載舟亦复舟,</p><p class="ql-block">千帆过尽万木春。</p> <p class="ql-block">乘风破浪</p><p class="ql-block">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 </p><p class="ql-block"> --《周易·系辞下》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舟,船只;楫,划船的桨。</span></p><p class="ql-block">中国幅员辽阔,江河纵横,新石器时代筏和独木舟的登场,令人惊叹先民驾驭舟楫之早,而运河上的忙碌交通,更是令人赞美吾国利用舟楫之胜。春秋战国,军用运输船、战船的纷纷入水,仿佛一声号角,开启了竞相开凿运河、沟通天下水系的征程;秦汉时期,中国造船技术的第一个发展高峰接踵而至。隋炀帝通大运河、 游江都,运河沿线赏景舫船一时风头无两。唐宋两朝因运河受益,手工业和贸易兴盛,船舶制造随之繁荣,水密舱、平衡舵等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及至元明,中国造船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p><p class="ql-block">运河上的舟楫,维系国家命脉,一路乘风破浪,扬帆远航。</p> <p class="ql-block">各式舟船</p> <p class="ql-block">沙船(明清)</p><p class="ql-block">沙船是发源于长江口及崇明一带的防沙平底方船,中国古代三大船型之一。多桅多帆, 吃水浅、载重量大,行驶平稳,搁浅不易翻沉, 海上可航行。明代以后通称为“沙船”。</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造船技术先进,水密舱、平衡舵、可倒枪、使帆技术、铁钉铁锔连接术等的发明与应用,丰富了运河舟楫的类型。唐末五代时期,中国商船以吨位大、坚固耐用、安全性高而享誉世界。自元朝起,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南北实现直航,漕运便利更胜往昔。皇家船、官府座船、差役船,百姓乘坐的客船、客货船、渡船,漕船、 货船、渔船等,舟来楫往,竞相争流。 </p><p class="ql-block">运河上的千帆百舸,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促进了沿岸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运河上还有少板桨摇橹的渔船,大一点的甚至有帆篷,其中有不少是夫妻船,即船户全家都生活在船上。过去,以船为家的人群被称为“疍家”。运河常年不断流,鱼虾资源丰沛,鱼贩子一大早就会到岸边等船民捕捞归来。运河上的渔船种类繁多,大小不一,运河各流域的渔船船型亦各具特色.这些在古籍中鲜有文字记的渔船种类,在古代绘画中多有形象的记载。时至今日运河沿岸的造船工匠们仍掌握部分传统渔船的修造技忆。</p> <p class="ql-block">瓜州丝网船|清</p><p class="ql-block">瓜州丝网船划行灵活,吃水浅,能搁置滩</p><p class="ql-block">上,除长江外,也可进入高邮、邵伯等中小型湖泊进行作业。</p> <p class="ql-block">运河上的船只以漕船居多,“漕”本意是水上运输,凡粮、茶、盐、香料马匹等各类物资用船运输者都叫漕运,但历来以运粮为主。明清时期朝廷在淮安设立漕运总督门,统理全国漕运事务,每年从江苏浙江等八省征集运输的漕粮有数百万石,其中仅押运漕粮的卫所官军与水手就达十万到十二万人。为鼓励运军致力于漕运,明朝允许漕船附载“土宜"(地方特产),沿途贩卖并免于课税.清朝亦规定漕运船只可携带土宜,且数额比明朝大幅度增加.</p> <p class="ql-block">在江南水乡,“以舟楫为奥马”,人们出行多离不开船。百姓生活中乘坐的客船、舫船、渡船等民间船只,有的船形典雅,土艺精美,可供游览、迎亲、唱戏和宴会之用,有的客船也可携带货物,被称为客货船。古代运河上,南来北住的客船和客货船,不但满足了京城市场对各类商品的需求,同时也刺激了运河城市的兴起与繁荣。</p> <p class="ql-block">两岸繁绘</p><p class="ql-block">运河的开凿和疏通,给南北交流带来了便利,也给百姓生活带来了美好。运河的舟楫上,有文人墨客,有富商巨贾,亦有仕女名媛,或吟诗作赋,或把酒言欢,或顾盼楼台;夹河两岸,商铺林立,主人待客,妇人凭窗,孩童嬉戏…画家笔下的运河繁绘,气韵灵动,一派祥和。 </p><p class="ql-block">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呈现了都城汴京的市井百态,明朝仇英的另一幅《清明上河图》则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生活富足;清朝的《龙舟竞技图》刻画了端午时节赛龙舟的热闹场景,宫廷画师徐扬的《乾隆南巡图》则摹写了帝王出巡的浩大场面和恢弘气势。 </p><p class="ql-block">运河悠悠,两岸繁华…</p> <p class="ql-block">古说人生三大苦事:打铁、撑船、磨豆腐。</p><p class="ql-block">打铁:不管冬夏,都要在高温铁炉旁挥抡大锤。</p><p class="ql-block">撑船,不管冬夏,都要在船上,夏天晒太阳,冬天天寒地冻,也要摇撸、撑蒿、拉纤、荡桨。</p><p class="ql-block">磨豆腐:不管春夏秋冬、不管天寒地冻,不管什么节日,每天都要起三更,煮豆、磨豆、滤浆,一日不得息!</p><p class="ql-block">下面是行船的四种形式。</p> <p class="ql-block">拉纤</p> <p class="ql-block">荡桨</p> <p class="ql-block">撑蒿</p> <p class="ql-block">摇橹</p> <p class="ql-block">第3室</p><p class="ql-block">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p> <p class="ql-block">再现了大运河两岸街肆的繁华</p> <p class="ql-block">因运而来,喜乐香聚!</p> <p class="ql-block">“谢馥春香粉铺”,“谢馥春”,香粉可是很有名的哦!</p> <p class="ql-block">下扬州,逛运河,人生何处不相逢?!</p> <p class="ql-block">捺山飘雪</p><p class="ql-block">这街里还有“捺山飘雪”?</p> <p class="ql-block">哦,是茶业店,店名改为“捺山飘香”,似更好一点。</p><p class="ql-block">不过那时还没有捺山茶,此再现从何而来?!</p> <p class="ql-block">萬盛米號,米店,很多人没见过吧,解放前与解放初期,米可是私营哦!那时有很多米店,我小学同学家就有开米店的。</p> <p class="ql-block">我们下午4点進馆,由3室出来,时间巳经不早了,有消息过来,屋顶花园观日,太阳快落山了,因此我们立即赶往屋顶花园。</p> <p class="ql-block">2楼还有5~12,8亇展厅也来不及看了。</p> <p class="ql-block">一上屋顶,落日还被挡着,我们就看到屋顶园亭壁反射出的太阳影子。</p> <p class="ql-block">太阳已落到大运塔脚下,我们终于赶上看日落。夕阳无限好,黄昏更灿烂!</p> <p class="ql-block">夕阳中的母女,喜笑颜开!</p> <p class="ql-block">向东看,所有西向窗户中均反射出夕阳!整个扬州都披上了一层夕阳的光辉!</p> <p class="ql-block">太阳余辉中的扬州,美!</p> <p class="ql-block">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展览以“运河带来的美好生活”为总体定位。</p><p class="ql-block">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共有13个场馆,每个场馆都有其独特的展示内容和体验方式。以下是各馆的详细介绍:‌12</p><p class="ql-block">‌1号馆‌:该馆以历史叙事的方式展示了大运河的面貌与人文价值,带领观众走进历史,感受古老华夏的智慧。此外,还有5D小电影,融入了最新科技,视觉效果非常震撼。</p><p class="ql-block">‌2号馆‌:这个展厅展示了各种各样的船只,包括仿制的沙飞船,通过VR展示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地游览大运河沿途风光。</p><p class="ql-block">‌3号馆‌:完美还原了大运河的街头景象,集市商贩、车水马龙、行人旅客等场景,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古代运河沿岸的商业贸易中。</p><p class="ql-block">‌4号馆‌:探索世界知名运河与运河城市,开阔眼界。</p><p class="ql-block">‌5号馆‌:展示运河与艺术的关系,通过长篇画卷了解运河文化。</p><p class="ql-block">‌6号馆‌:探索运河湿地,了解动植物等相关知识。</p><p class="ql-block">‌7号馆‌:展示多种非遗文化,适合拍照记录。</p><p class="ql-block">‌8号馆‌:“河之恋”展厅采用数字化技术,通过“科技+艺术+文化”的裸眼技术理念,展示中国大运河文化。</p><p class="ql-block">‌9号馆‌:结合紫禁城元素,营造沉浸式体验。</p><p class="ql-block">‌10号馆‌:讲述隋炀帝与大运河的故事。</p><p class="ql-block">‌11-12号馆‌:特展馆,不定期举办相关的艺术展览。</p><p class="ql-block">‌13号馆‌:体验“运河迷踪”,通过科技手段设计出运河上的船只与不同河道场景中的机关和难题,适合青少年体验。</p><p class="ql-block">此外,屋顶空中花园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可以看到大运河塔以及周围的全貌。每个展馆都有其独特的展示方式和教育意义,适合各年龄段的观众前来参观和学习。</p><p class="ql-block">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很大很大,给人的知识太丰富了,真让人一下子吸收不了,在此谈谈个人看法,去参观大运河博物馆,只需要了一般大运河的科普知识,讲得太多太泛了,反而接受不了。大运河博物馆所展示的超出了科普知识多多,前三百年,后三百年,由中国扩展至世界,好像做科研一样,然而说是科研,有许多东西又是憑想像再现的,又靠不上科研,如<span style="font-size:18px;">还原大运河的街头景象,集市商贩、车水马龙、行人旅客等场景,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古代运河沿岸的街坊,这里想像就更多了,不知当时有没有捺山茶雪,当时街坊反正是想像再现的,有没有必要弄那么长的一条街坊,还撑成一个,布置成13亇馆,太多了,一个人去参观,从时间上,从头脑容量上,都装不下去。以上只是个人抛砖之一论。</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