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古道

天高云淡

<p class="ql-block">徒步数年,对古道尤其喜爱,每一条古道,都有它的故事。岁月虽然已经失语,古道却能道尽万般繁华与沧桑,它是古人与今人对话的桥梁,藏着数不清的故事与传说。</p> <p class="ql-block">今年秋天的第一次徒步,我们选择了乐安古道,首先因为它比较近,古道的起点就在天台县的桥棚村,一个小时就能到达;其次是这条古道的天台段保存得极其完好,近乎是原生态古道,值得一走。</p><p class="ql-block">二十六人的大队伍,在天台县的桥棚村集中后,浩浩荡荡地行进,徒步起点是村里的文峰桥,这是一座廊桥,建于清乾隆年间,因在桥上搭棚,百姓间逐渐流传“桥棚”的叫法。经过多次修缮,如今仍保留着原来的木结构风貌,继续为往来行人遮风避雨。</p> <p class="ql-block">乐安古道的起名与仙居有关,因仙居县原称为乐安县,永和三年(公元347年)从始丰县(即今天台县)析出,这条古道绕着大雷山麓,是古代天台县雷峰乡经临海市店前村通往仙居县的官道,故称为乐安古道。</p><p class="ql-block">所以,乐安古道首先是一条官道。南宋时,桥棚是永嘉走陆路通往都城杭州的必经之道,温州、台州一带的官员往返、书生赶考、僧侣传道,就是走这条古道到达临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淡竹溪从古道旁流过,沿着溪流,古道上有三座古桥,分别取名回湍桥、天灵桥和绿情桥。</p> 回湍桥 <p class="ql-block">建于清代,属木梁(巨大枫木)石板平桥类型,淡竹溪在此处由向东潆回往西流淌,俗称倒溪水。此段溪流地势峡窄,水流湍急,涛声轰鸣,堪称壮观。</p> 天灵桥 <p class="ql-block">天灵取天台至临海之意,此处是乐安古道必经的溪流,古代是磴步过溪,民国时期架设有木梁石板平桥。六十年代原木梁腐损倒塌,改建为如今的牮桥。</p> 绿情桥 <p class="ql-block">此桥是乐安古道的标志性建筑,原名六石山脚桥,建于清代道光年间,属乱石料石拱桥类型,此桥没有拦杆,桥顶没有桥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次,乐安古道是经商交友之道。店前村是离桥棚一带最近的集市,古时,桥棚一带村民每逢农历五、十两天,均会到店前赶集、访友,购买生活必须品和生产资料,拜访亲朋好友,加深临海、天台两地的联系。</p> <p class="ql-block">古道路面由大小不一河道卵石铺设而成,石阶时而平,时而陡,也许是承载了太多逝去的旧事,背阳的石块上长着绿茸茸的青苔,那斑驳的卵石,似乎刻满了古老的故事,见证着岁月的沧桑。</p> 茶亭遗址 <p class="ql-block">在淡竹坑岭和安头岭中间,各建有路廊一座,直至上世纪50年代,都有人居住在路廊里,免费为过往行人提供茶水。我们这一批同行人中,山水里岙、山前等数年前都曾来过,那时茶亭还在,只是已没人居住,可惜仅仅才过了几年,茶亭已经坍塌。</p> 泗洲佛堂遗址 <p class="ql-block">相传泗洲佛是唐代僧人。他积极介入民间社会,保佑男女恋人,佑人得财得子,佑人科举成名,帮助民众治病求雨,祈福消灾。圆寂后被百姓奉为神灵,成为佛教俗神。此佛堂建于清代光绪年间,清末因关修而废。</p> <p class="ql-block">我差点错过一处“脚酸岩”——石块间隙高高摞起一堆木枝,一旁有标语牌解释:“只要行人往该巨石下间隙里驻上树枝条,上道时腿不酸、不抖也不累。”如果传说成真,这登山神技,岂不是驴友们最梦寐以求的神技乎?</p> <p class="ql-block">走过古道上的这些特色建筑,这段四公里的古道,我们用时一小时一刻,到达淡竹溪岭头。过了岭头,就是临海的里安头村,这是一条穿越路线,最终会到达临海白水洋镇的店前村。</p><p class="ql-block">但我们无法走穿越路线,所有的车辆都停放在桥棚村,只能走环线,所以直接从淡竹溪岭头折回到登山步道。</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条与乐安古道相邻的登山步道,入口处被浓密的箬竹覆盖着,如果不仔细找,还真找不到入口,我们用镰刀把箬竹割掉,才现出登山步道的真面目。</p><p class="ql-block">这也是一条从天台桥棚到淡竹溪岭头然后到达临海的山道,沿途经过东岙口、九炮岭、天灵一号界碑、炭窑遗址、淡竹溪岭头,实际上也可称为乐安古道。</p> <p class="ql-block">这条古道曾是抗战时期军队南来北往的通道,也是乐安古道的第三大功能。抗战时期,日军封锁了沿海地区,对临海和天台进行了多次炮击和轰炸,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天台、临海两地人民,在艰苦卓绝的抗战斗争中,通过乐安古道,运送人员、武器、粮食等,古道见证过抗战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但这条路线的路况确实与乐安古道相差甚远,可能是长久无人行走,沿途荆棘丛生,很多地方就看不到路迹;还有几处路面坍塌,险象环生。事实证明,前半段走得有多爽快,后半段走的就有多无奈!</p> <p class="ql-block">无奈归无奈,我们总不可能走回头路,因为走回头路是户外人的大忌,不到万不得已绝无可能。那就在无奈中自寻乐趣吧,途中山花烂漫,竹林幽静,给这份无奈增添了些许芬芳!</p> <p class="ql-block">更有大雷山特色的黄精,长满在这条无人行走的古道上,这野生黄精,自然是好东西,但我们也不敢多挖,只带上几株回去种植。</p> <p class="ql-block">这条短短大约五公里的登山步道,足足用了三个多小时,到下午1点左右,才到达“天临一号界碑”,此处是天台与临海的分水岭,也是崔岙溪的源头。</p><p class="ql-block">这也是我们路线的分水岭,左转要走崎岖难行的山道,从山道下到公路,但只要十分钟;右转经东岙口、九炮岭到达桥棚村,路迹良好,但需要耗时四十分钟。</p><p class="ql-block">但饥肠辘辘的我们实际上没有选择,大家一致决定从山道下去。</p> <p class="ql-block">山道尽头,我们都已经看到公路了,但始终找不到下去的路,最后实在没办法,找到一处有树的地方,抓着树枝,从山道硬切入公路,二十六人的大队伍,都安全抵达,确实有点自豪,为伙伴们点赞。</p> <p class="ql-block">更加有些小确幸的是,这条环线的路况被我们清理过,至少为后面走的人做了点贡献,他们走过我们走过的路,这也算是相逢吧!</p> <p class="ql-block">在现代交通工具的车轮滚滚下,古道的没落是时代前进的必然趋势,但乐安古道的天台段依然保持完好,这真值得庆幸,多么希望这庆幸不仅是我们,更是所有喜欢古道的人们!</p><p class="ql-block">所以,古道不只是驴友的伊甸园,也是历史的艺术品。无论是初时的繁华,还是现在的沧桑,都值得保护,这是一种责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7日记于椒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