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 颐和园

黄建英

<p class="ql-block">2023年9月6日我们乘动动从承德到达首都北京,入住宾馆后马上乘地铁去颐和园。</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全园占地3.009平方千米,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崇庆皇太后,动用448万两白银把这里改建为清漪园,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千米的皇家园林区。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珍宝被劫掠一空。</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东门</p> <p class="ql-block">1961年,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同时公布的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1998年11月,北京皇家园林—颐和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p> <p class="ql-block">仁寿门</p> <p class="ql-block">麒麟</p> <p class="ql-block">仁寿殿</p> <p class="ql-block">邀月门</p> <p class="ql-block">青之岫,俗称“败家石”,据史料记载,明朝官员米万钟于北京的房山发现这块色青而润状若灵芝的巨石,在运往米氏勺园途中,由于财力不支,不得不弃于郊外,后被乾隆耗巨资移置于此,取名青之岫。</p> <p class="ql-block">寄澜亭</p> <p class="ql-block">太湖石,瘦、透、漏。</p> <p class="ql-block">寿星石</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全景图</p> <p class="ql-block">清晏舫 </p><p class="ql-block">原称石舫,建成于乾隆二十年(1755),舫身系用巨石雕砌而成,通长三十六米,原有中式舱楼,一八六○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九年(1893)重建时改为洋式舱楼,并取"河清海晏"之意,命名为"清晏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长廊,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后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二年(1886)重建。这座精心打造的游廊融合吸收了南方廊的典雅,更有一番皇家的威严气度。</p> <p class="ql-block">长廊建筑特色:全长728米,有548根柱子,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最长的游廊,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彩画长廊之一。1990年被认定为世界上最长的长廊并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此外,长廊还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欣赏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枋梁上绘有人物、山水、花鸟等各种彩画八千至一万四千多幅,色彩斑斓,富丽堂皇。这些画作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反映了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画中游</p> <p class="ql-block">排云殿、佛香阁景区 </p><p class="ql-block">排云殿、佛香阁景区是颐和园内建筑布局最完整、建筑形式最丰富的中轴建筑群体,殿、阁、廊、亭、桥、坊、碑等建筑约两万平方米。从临水的云辉玉宇牌坊至排云门、排云殿、德晖殿、佛香阁、众香界、智慧海、层层升高,排列有序,气势巍峨,金碧辉煌,将园林、寺庙和宫殿融为一体。此景区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以大报恩延寿寺为主体,一八六O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年间改建成现在的规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登上佛香阁</p> <p class="ql-block">看到爱心一幕,年轻人掺扶老年人登上佛香阁。</p> <p class="ql-block">排云殿</p> <p class="ql-block">佛香阁要关门</p> <p class="ql-block">夕阳下的17孔桥</p> <p class="ql-block">逛完颐和园,晚霞满天。</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附近吃完饭店,坐地铁回宾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