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帽”工作

马哥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我的所长我的所之六</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新中国建立后,根据中央相关政策,对一批人划定为“地主、富农、坏分子、右派”既所谓“四类分子”,进行管制和监督改造。特别是在“文革”中,他们遭受了极不公正的待遇,他们经常与所谓的“走资派”一起被批斗、游街示众,他们被迫清扫大街,还连累到家人,子女被取消入伍、上大学的等机会。总之,他们政治权利被剥夺,人格尊严被践踏。文革后,他们要求“摘帽”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以后,在大量的冤假错案得到平反昭雪的同时,也开始着手解决"四类分子"的摘帽问题,而这项工作主要由公安机关负责完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九八零年左右,我接受了一居委和河东村、赵村“四类分子”的审查评定工作。按照要求,这项工作“四类分子”要提交申请“摘帽”书面材料、找本人谈话,还要召开一定范围的群众座谈会。可是在实际操作中座谈会很难召集,群众要么不在家,要么下地干活。我小时候的经历使我对他们的遭遇有切身体会,深知他们要求“摘帽”的心情有多么迫切,我就想尽办法尽快办理有关手续。白天找不到人,我就在晚上时间上门;座谈会不好召集,我就到田间地头、到部门企业找职工、农民个别谈话,作为座谈会记录。就这样了我在最短时间内组织好一切评审材料上报,经所领导审核,报县局批准予以“摘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项工作历时六年,最后到一九八四年对全国两千多万名"四类分子"全面评审摘帽的历史任务终于胜利完成。</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