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4年9月29日国庆75周年前夕,在女儿陈艳的安排下,我和老伴苏玉玲乘长龙GJ 8647 次航班中午11:20从菏泽牡丹机场起飞,经过两个半小时的飞行,到达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开启了此次旅行。这是老伴第一次乘坐飞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0月二日小艳带爱人和孩子来哈与我们一起浏览,过了一个愉快的国庆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哈尔滨市(英文名:Harbin),别称“冰城”,位于中国东北,黑龙江省西南部,是黑龙江省省会、副省级市,是中国东北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哈尔滨市土地面积53076.4平方千米。哈尔滨市下辖9个区,7个县,2个县级市。截至2022年末,哈尔滨市户籍总人口939.5万人。哈尔滨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哈尔滨市位于松花江流域,地处松嫩平原东缘,黑龙江省张广才岭西坡及小兴安岭南麓的中、低山丘陵区,地势东高西低,境内平原广阔,无高大山系。哈尔滨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短暂凉爽,冬季漫长寒冷。22000年前,哈尔滨就有人类活动。殷商晚期,哈尔滨属于白金宝文化的分布区域。自帝舜时始,哈尔滨为肃慎族故地。两汉和魏晋时期,哈尔滨为扶余国属地。唐朝,哈尔滨为渤海国鄚颉府属地。公元1115年,哈尔滨属金国上京路会宁府辖境,是金朝京畿重地。元代属于成吉思汗三弟帖木哥·斡赤斤家族的封地。公元1395年,哈尔滨归属明朝。1932年,日本占领哈尔滨。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解放。哈尔滨是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以农产品深加工、先进装备制造、现代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升级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现代化农业。2023年,哈尔滨市生产总值为5576.3亿元,哈尔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音乐之城、东亚文化之都、中国冰雪文化之都,有“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之美称,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十佳冰雪旅游城市第1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哈尔滨索菲亚大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圣·索菲亚教堂,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透笼街88号,是一座始建于1907年的拜占庭风格东正教教堂。这座教堂不仅是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圣·索菲亚教堂最初是为沙俄军队修建的随军教堂,1907年建成,1923年重建,1932年落成。它融合了拜占庭和俄罗斯东正教建筑风格,成为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教堂的建筑风格为拜占庭式,主体建筑上有一个绿色的洋葱头大穹顶,统率着四翼大小不同的帐篷顶,形成主从式的布局。教堂的墙体采用清水红砖,正面顶部设有钟楼,悬挂7座响铜铸制的乐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中央大街来历简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央大街(英文名:Pedestrian Zhongyang Street)是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中央大街始建于1898年,最初被称为“中国大街”,主要用于外国人经营商店。1925年,中国政府收回哈尔滨的市政政权后,中国大街于1928年改称中央大街,之后又经历了几次更名,包括1968年的“防修大街”和1973年的“中央大街”。1986年,中央大街被确定为保护街路。1996年,政府开始改造整治中央大街,并于1997年将其改造为全国第一条商业步行街。2006年,中央大街被评为哈尔滨的城市名片。中央大街北起松花江防洪纪念塔,南至经纬街,拥有71栋欧式及仿欧式建筑,包括13栋市级保护建筑,风格多样,从文艺复兴到巴洛克再到折中主义等。主要景点包括防洪胜利纪念塔和马迭尔宾馆等。此外,中央大街还举办各种旅游文化活动,如西餐节和老街音乐汇等,吸引了大量游客。中央大街是亚洲最长、中国最早的步行街之一,于2012年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并先后获得“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等称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走在尚志大街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中央大街建造面包石路面的俄国工程师肖克庭院</span></p> <p class="ql-block">群力新区关东古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关东古巷内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哈尔滨中东铁路大桥是哈尔滨市的重要历史遗迹和标志性建筑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由沙俄为攫取中国东北资源而修建。大桥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斯大林公园东侧的松花江上,是中东铁路的一部分,全长1015米,共有19孔,桥墩为石膏白灰浆砌石,花岗岩镶面,桁梁来自波兰华沙。大桥于1903年竣工,见证了哈尔滨的近代历史和城市发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桥不仅是松花江上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哈尔滨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不仅是实用的桥梁,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大桥的铁轨宽度在不同时期有过几次改动,反映了历史上的政治和军事变化。新中国成立后,大桥继续服务于哈尔滨的建设和发展,直到2014年哈齐客运专线松花江特大桥投入使用后,它才正式退出历史舞台。</span></p> <p class="ql-block">松花江中东铁路老江桥网红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夜幕下的松花江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五弟李传孝儿子钦勇钦治在群力王府井同和居饭店为我们接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太阳岛公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美丽的天鹅雕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太阳岛旅游车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太阳岛公园里的太阳神雕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太阳岛公园中的水阁云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哈尔滨大剧院坐落于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的文化中心岛内,是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其建筑采用了异型双曲面的外型设计,设计灵感来自北国的冰雪风貌和松花江畔的美丽日出。整体建筑群犹如雪山般延绵起伏,又如同行云流水般顺畅自然,夏季像一条银色的绸带飘扬在碧水蓝天之间;冬季如江风削出的雪塑矗立于银装素裹之中。大剧院的设计还寓意着太阳从东方升起,照耀着这座城市,象征着哈尔滨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哈尔滨大剧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河山街铁锅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哈尔滨市人民防洪胜利纪念塔位于中央大街北端广场。为了纪念全市人民战胜1957年特大洪水和永久性江堤的建设,于1958年7月3日开始修建,同年11月13日落成。它由前南斯拉夫建筑师巴吉斯先生、中国建筑师李光耀先生和前苏联建筑师兹耶列夫先生共同设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哈尔滨市人民防洪胜利纪念塔由基座塔身、水池喷泉、柱廊和广场等四部分组成。塔高22米,塔周围设有20根科林斯式圆柱,顶端用一条宽带将半圆形柱廊及两端的浮雕连结在一起,组成一个35米长的半圆形罗马式回廊。塔基的上下两层水池,分别标志着1957年和1932年两次特大洪水的水位。水池之上的塔基上,用一根金黄的金属线,标示着1998年特大洪水在8月22日时的最高水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哈尔滨防洪纪念塔三次大洪水水位线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国庆节前夕夜幕下的防洪纪念塔广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4年9月30日,在哈尔滨青年宫剧场观看歌剧《永远的旋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东北虎林园</span></p> <p class="ql-block">顾乡公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江南小镇聚餐</span></p> <p class="ql-block"> 中华巴洛克风情街位于哈尔滨市道外区南头道街与崝宇街,是老道外南三、南二、南头道街的一部分,是老建筑翻新、仿建的店铺聚集地,人气较旺。</p><p class="ql-block"> 中华巴洛克风情街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西方巴洛克建筑的豪华与激情,以及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这种风格不仅体现在建筑的外形上,还通过雕刻和色彩的运用来展现其浪漫主义色彩。中华巴洛克风情街把巴洛克建筑流派的风格融汇在民族传统之中,创造了极具价值、独具特色的中西合璧建筑。这种风格已经深深融入哈尔滨的文化和历史中,成为这个城市的一种文化、一种历史与一种记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除了建筑风格外,中华巴洛克风情街还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街区内不仅有精美的建筑,还有许多特色院落、胡同等物质文化资源,以及富有传统气息的商业文化、餐饮文化和民俗文化等非物质文化资源。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哈尔滨的历史变迁和东西方文化的交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此外,中华巴洛克风情街也是美食爱好者的天堂。街道两旁有许多特色小吃和老字号餐馆,如张包铺、哈勒滨饭庄等,提供各种哈尔滨特色美食,如香菇肉包子、老式熏鸡、干肠等,让游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哈尔滨的饮食文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总的来说,中华巴洛克风情街是一个集建筑艺术、历史文化、美食体验于一体的旅游胜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刘爱春的孙子徐千唯(多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刘爱春的孙女徐千壹(钱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4年10月8日中午,我们踏上了返乡的旅程,14:10分乘坐哈尔滨-菏泽的飞机回到温暖的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工作的侄子李钦治赶来送我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姑姑和侄子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下边是几张家人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刘飞特地从西藏日喀则给亲人们寄来了礼品,祝愿大家健康长寿!扎西德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哈尔滨再见!</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2024年10月8日将结束此次北方行程,短暂的停留,哈尔滨印象深刻,美景、美味,还有暖暖的亲情!暂别哈尔滨,期望下次再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