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 新 娘

吴欣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哪家娶媳妇,我们就必然到哪家转悠。有吃的,有看的,有听的,还有玩的!所以,一听说哪家带新娘子,小朋友们真是心驰神往,蠢蠢欲动,晚饭吃不叠就跑了。</p><p class="ql-block"> 去得太早,新娘子还没来,我们就在家前屋后瞄着。一听到村头鞭炮声响,我们就知道,“鬼子”进村了!立马放下手中的游戏,一窝蜂跑上门看新鲜,学到很多用得着的冷知识:新娘子的花鞋是不能接触到屋外地面的,新娘子下了新郎官的自行车,新郎是要背着新娘进入洞房的。看得我们横鼻竖眼的。不知啥原因,我们这里,从来没见电影里的“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送入洞房”这些繁文缛节,到达夫家,直接送入洞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新娘端坐在床沿上,一般都是一身大红,红左襟外套,左开口红裤子,红裤腰带,带鞋襻红鞋子,长庄红袜子,早些时候,还有新娘头上戴花的。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些坐床的新娘子,不管俊不俊俏、好看不好看,最大的特点是一律戴着墨镜。说起来有点搞笑,受电影的影响,那时候我觉得戴墨镜的人都不是什么好鸟,大约都是汉奸、流氓、黑帮大佬之类,《小兵张嘎》里的罗金宝,就是要化装成汉奸,才配的墨镜!所以,小时候,看到正襟危坐却戴着墨镜的新娘子,我总觉得有点怪怪的,心想,是不是结了婚的女人就可以不学好了呢?</p><p class="ql-block"> 新娘坐床,不能吃饭不能喝水。因为这床一坐就要四五个小时,想上个厕所是不可能的,因为,家家都没有什么像样的厕所,而且一般都在屋后,众目睽睽,新娘子到屋后方便也不像个话,弄不好还能有人盯梢,所以,以前的陪嫁里面,必然有马桶,平日里女孩子都是在家里方便的。但大喜这天,里外都是眼,想方便时根本不方便。所以新娘子洞房坐床,不吃不喝实乃经验和教训的总和。</p><p class="ql-block"> 无论哪家带新娘子,不管怎么穷,也要尽可能地显摆。即便是低矮的三间草房,这头是锅灶,那头是卧室,房间里烟熏火燎,墙上都是黑黑的,洞房里,也只是在墙上糊满了报纸。就是这样的穷人家,床上一般也放着四条被子,大花大朵的绸缎面子。稍微殷实的家庭,床上有8条以上的被子,这些被子也不折叠成豆腐块,而是长条折叠,一层一层码得很高,码得越高,实力越雄厚。床的旁边,一般就是一个低矮的条桌,上面一个红漆木箱子,红漆木箱子上面放着一对脸盆,一对煤油灯,一对红蜡烛,都用写着喜字的红纸封着。条件好一点的人家,红漆木箱子上还会放着一个棕色皮箱子。新娘对面的小洞口窗户下,一般放着梳妆桌。梳妆桌的旁边就是马桶、洗脚桶,搪瓷盆什么的,自然也都是用喜字红纸覆盖着。这些实木嫁妆,我们都是好生羡慕的。</p> <p class="ql-block">  闹洞房的时候到了。事先邀请来的说喜话的人就走了进来,满屋子的人兴奋起来,竖着耳朵单等他开口。主家也早为他准备了一包烟,并亲自拆开,抽出两支“玫瑰”递给他,对方全接了下来,一支夹在耳朵上,一支低头在对方递过来的火上点着。那时婚礼用烟一般都是“玫瑰”,好一点的人家用“大运河”,也有个别人家用“大前门”的。只见说喜话的人定定地端详一下新娘,判断一下新娘子雅俗,是开得起玩笑的女人,还是开不起玩笑的女人,然后,就自信满满地高声叫到:“今天此地真热闹,男女老少开口笑,真热闹,开口笑,欢天喜地放鞭炮!”我们一起喊“好——!”这个是开场白,练一练口,看一看叫好之人的默契程度。</p><p class="ql-block"> 然后,说喜话就正式开始啦!“撒把栗子撒把枣,来年娃娃满屋跑。”大伙起声喊“好!”“绣花帐子高高挂,十彩被子铺满床”我们呐喊“好!”“鸳鸯枕头床上放,绫罗绸缎装满箱。”我们愈发使劲喊“好!”,有的道喜人还专门带了筷子,插在隔间的柴笆子上说:“小小筷子长又长,来年生个状元郎,”我们喊“好!”。有时道喜的人还没有说话,就有人大喊一声“好!”惹得满堂哈哈大笑。每次喊好,我也都伸着脖子声嘶力竭!</p><p class="ql-block"> “大红门帘七尺长,一对金钩挂两旁;中有游龙来戏水,来年生个状元郎。”“好!”“上边嘴对嘴,下边腿搅腿,中间拧螺丝,你看美不美!”“美!”这些喜话有点儿“荤”,听懂的都哈哈大笑,好像自己就是新郎了,有的高兴到闭着眼点着头笑,但不管怎么样,新娘是一脸的严肃,像乐山大佛搬回了家端坐在那里,不要说身体动一下,甚至连嘴角都不带抽动的,这也算是一种修炼吧。也有爱笑的新娘,忍俊不禁时,会别过脸去,抿着嘴偷笑,这对说喜话的就是充分地鼓励了。那荤段子就层出不穷了:“一根筷子插柴粑,手抓两个大倭瓜,新娘扶墙头扎巾,来年一窝两个娃。”我们更是歇斯底里:“好!”</p><p class="ql-block"> 真正畅快!开心死了!</p> <p class="ql-block">  大约晚上九点来钟,有人向门外跑:“撒糖了!撒糖了!”。我们就慌里慌张从新房里挤出来,只见“操持”一脸的“大爷”神态,手一挥,一阵糖雨,我们就拼着命去哄抢,然后他将手里的烟猛吸一口,将一盘鞭点着,“噼里啪啦”响着。我们就跑进浓烟里,将还没炸的鞭踩灭,拾起收入口袋,以便在小伙伴面前突然炸一颗。每每看到小伙伴被我突如其来的鞭炮声“吓一大跳”、瞪着眼睛要开骂的样子,我就指着对方弯着腰笑,那种得意、满足,真是爽歪歪。 </p> <p class="ql-block">  也有人家因为穷,或舍不得,只放一挂鞭,撒的糖太少。我们就气愤,恶作剧,有的把新娘洞房那两块砖大小的窗户上贴的红纸撕了(因为穷,这个洞没有玻璃,太冷就用稻杆塞起来)。你别看这是个小事,对新郎新娘来说可是大事,你说洞房花烛夜,却有一个里外相通的窗户,不说一览无余,也是一点不隔音吧,啥悄悄话听不见?!有一家姓何的,因在家中排行老二,乡人称为“何二”,他家儿子结婚敬烟不撒糖,我们就一直不离开,逼着他撒糖,看看没有希望,我们就和他胡闹到底。当时有一首歌是赞美养马的,歌词是这样的:“我爱马场哎我爱马,马场就是我的家,我的家,牧工最听毛主席的话,为咱军人养骏马,牧工最听毛主席的话,为咱军人养骏马,为咱军人养骏马!”我们把这首歌改成“何二马场哎何二马,.......”一直唱到深夜,把他家气得,出来骂了好几次,好端端的新婚之夜硬生生被我们搅和了......</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小伙子讨老婆,小大姐找婆家,主要还是靠媒妁之言。凭介绍双方看好后,小伙子会择日带着礼品,一般是一斤“条酥”(桃酥)、一斤“大果子”,一斤“小果子”(这不是什么水果,而是油炸的面疙瘩)和两瓶酒到女方家定亲。定亲以后,男女双方便不再来往。单等大喜之日,永结秦晋之好。但也有例外的。记得我们庄上有一家姓相的,女方来到男方家相亲,也不知什么原因,晚上就在男方家住了下来。夜里11点多钟,恰逢大队“查户口”,准夫妻俩“搞腐化”被逮个正着,女方衣衫不整地被带到大队部审查,丢尽了颜面。记得当时隔壁的孙大婶一脸的抱怨,对我妈说,你说这媳妇蠢不蠢,听到有人查户口,还不赶快跑到婆婆床上去!还呆头呆脑地躺在小二宝床上,不抓她抓哪个呀?!长大后,我经常会想起这个事。想起孙大婶说过的话。我突然领悟新娘为什么不跑到婆婆床上去,那床上不是还有公公嘛,真去了,更不得了!</p><p class="ql-block"> 现在很多人怀念那个时代“治安特别好”,但我要说,治安好,是有原因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