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ed2308"> 巴黎凯旋门(1) </font><font color="#39b54a"> 巴黎凯旋门是欧洲100多座凯旋门中最大的一座,与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巴黎圣母院为巴黎市四大代表建筑。<br> 凯旋门以罗马帝国雄伟庄严的建筑为样板、以古罗马凯旋门为范例打造,而尺度更大,是帝国风格的代表建筑。整体建筑高49.54米,宽44.82米,厚22.21米,中心拱门高36.6米,宽14.6米。 <br> 摒弃罗马凯旋门多个拱券的造型,只设一个拱券,结构简洁、庄严。两面门墩墙面有4组以战争为题材的大型浮雕,人物雕塑高达五、六米。巨型浮雕之上还有六个平面浮雕,分别讲述拿破仑时期法国的重要历史事件。凯旋门四周都有门,内部设有电梯,可直达50米高的门顶,亦可沿273级的螺旋形石梯拾级而上。<br> 上面有一小型历史博物馆,馆内陈列凯旋门建筑史图片、拿破仑生平事迹图片、及相关的历史文件,还有两间电影放映室,用英、法两种语言放映一些反映巴黎历史变迁的资料片。 </font><br> <font color="#ff8a00">(13日早上7:30分出发,8:20左右到达此地。)</font><br> <font color="#ed2308"> 巴黎凯旋门(2)</font> <font color="#39b54a"> 凯旋门屹立于法国巴黎戴高乐广场的中央环岛上。建成之初,由于给交通造成不便,巴黎人就环绕凯旋门修建一个圆形广场及12条道路,每条道路都有40~80米宽,呈放射状,就像明亮的星星发出的灿烂光芒,因此这个广场取名“明星广场”,凯旋门即称之为“星门”。1970年戴高乐将军逝世后,广场改称“戴高乐将军广场”。<br> 12条道路构成以凯旋门为中心的巴黎市区12条气势磅礴的大街。其中著名的香榭丽舍大街的西端就从这里开始,向东南延伸到协和广场。别具一格的城市布局成为欧洲大城市的设计典范。</font><br> <font color="#ed2308">巴黎凯旋门(3)</font> <font color="#39b54a">1805年12月,拿破仑率领七万多法国大军在著名的“三皇会战”的奥斯特利茨战役中,击溃了由俄国沙皇和奥地利皇帝率领的俄奥联军,粉碎了第三次反法同盟、迫使奥地利皇帝取消“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封号,拿破仑及法军的威望达到空前的高度。为庆祝这场辉煌的胜利,拿破仑决定建一座比古罗马的凯旋门还要大的凯旋门、以迎接今后凯旋而归的自己和将士。1806年8月15日,拿破仑在37岁生日那天,亲手放下第一块基石,然后就又打仗去了。 <br> 然而,在凯旋门建造过程,拿破仑却先后在莱比锡战役和滑铁卢决战中失利,帝国两次被灭亡,自己两次被流放、波旁王朝也两次复辟,造成工程停工,在来来回回的法兰西内战中,凯旋门变成了无人顾及的烂尾工程达16年之久。直到1830年的七月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之后工程才得以继续。就这样断断续续经过30年,终于在1836年7月29日,由路易·菲利普为凯旋门举行落成典礼。<br> 凯旋门落成时,拿破仑已离世15年。不过在1840年拿破仑的灵柩返回巴黎时,终于在他修建的凯旋门下穿行而过。<br> 凯旋门也曾有两次被德军穿过的羞辱历史。一次是法国在普法战争中被普鲁士打败,另一次就是二战时被希特勒打败。<br></font><br> <font color="#ed2308">门墩墙面上的巨型浮雕</font> <font color="#39b54a"> 凯旋门的前后两面都装饰高达五、六米的巨幅人物浮雕,造型生动、逼真,堪称不朽的艺术杰作,在世界美术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br> 最著名、也最精美的的一幅就是位于面向香榭丽舍大街右侧门柱下方的那幅浮雕,取名“出征“,描绘了1792年义勇军出征的情景,名作取名《马赛曲》。<br> 正面左侧门柱下方的浮雕名:胜利。表现的是拿破仑大捷归来后举行庆祝胜利仪式的场面。<br> 背面门柱下方的浮雕分别为“抵抗”与“和平”。</font><br> <font color="#ed2308">门墩墙面巨幅浮雕上方的平面浮雕</font> <font color="#39b54a"> 前后两面各两幅,两侧各一幅,共六幅。<br> 浮雕分别讲述拿破仑时期法国的重要历史事件,包含:马赫索将军的葬礼、阿布奇战役、强渡阿赫高乐大桥、攻占阿莱克桑德里、热玛卑斯战役和奥斯特利茨战役。</font><br> <font color="#ed2308">前后两面门楣两角的花饰浮雕</font> <font color="#39b54a">放大欣赏、别有韵味。</font><br><br> <font color="#ed2308">凯旋门檐边的浮雕欣赏</font> <font color="#39b54a"> 历史文化深沉厚重,艺术造型繁缛有序。</font><br><br> <font color="#ed2308"> 凯旋门拱洞内部装饰 </font> <font color="#39b54a">华美、壮观,上方有浮雕、墙上刻有558位拿破仑帝国时代英雄的名字,一些名字下面划着线,表示这些人在战斗中阵亡。据介绍还刻有96场胜战的名字、及1792年至1815年间的法国战事史。<br> 凯旋门落成近百年之后的1920年,还在拱洞下建了一处“无名战士墓”,供游人瞻仰。</font><br><br> <font color="#ed2308">香榭丽舍大街 </font><font color="#39b54a"> “香榭丽舍”、在法文中意为田园乐土。大街西接凯旋门,东连协和广场,横贯巴黎第8区,全长1910米,宽100米,呈东南——西北走向。<br> 香榭丽舍大街,在法国被看作是“世界最美丽的街道”,两旁被浓密的法国梧桐树遮盖,中央车水马龙,繁华无比。<br> 大道以圆点广场为界,划分为风格迥异的东西两段,东半部分是700米长的林荫大道,体现了幽静的田园风光,是闹市中不可多得的清幽之处。西段长约1200米,则为闹市区。这里原先是一片低洼潮湿的空地,17世纪路易十四在位时,大加绿化造林,辟为专供宫廷贵族游乐的禁区,后经延化、扩伸,到了1709年正式命名为香榭丽舍大街,后又逐渐发展成为面向国内外富翁开放的商业区。1828年由巴黎市政府接管。<br> 自1900年开始,香榭丽舍就成为法国向世界展示各个领域傲人成就的窗口,现在更是商家云集、国际知名品牌的汇集之地。沿街两旁布满了法国和世界各地的大公司、大银行、奢侈品商店、高档饭店、、、、诸如:航空公司、电影发行公司、高级时装店、高级轿车展示中心、影剧院、娱乐品专卖店、高品味餐厅、酒吧和夜总会、好莱坞星球、坚石咖啡等等,这些知名的品牌、知名的公司装点着这条既浪漫又时尚的巴黎城里最美的道路。<br></font><br> <font color="#ed2308">香榭丽舍大道上的大皇宫</font> <font color="#39b54a"> 在凯旋门逗留时间并不长,然后就上车沿着香榭丽舍大街前往协和广场,途中看到这座建筑就是“大皇宫”。<br> 大皇宫位于香榭丽舍大街和协和广场的交界处。名为“大皇宫”,其实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皇宫,而是为举办1900年世界博览会所兴建的楼馆。世博会后,其他建筑都拆除,只留下这座“大皇宫“和”埃菲尔铁塔“作为法国及巴黎城市的象征。<br> 这座已有100多年历史的建筑,现在是一个公共展览厅,是法国最具历史意义的艺术展厅之一。巴黎大皇宫独立艺术家作品展每年都要在这里举行,众多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包括梵高、塞尚、雷诺阿、马蒂斯、达利、毕加索,在他们年轻、尚未成为名家前都曾在这里展出自己的作品。<br> 这里还曾举办过时尚名人伊夫·圣罗兰的拍卖会,也曾开过克里斯蒂安·博尔坦斯基的个展,并且还举行过各式各样的大型节庆活动。</font><br> <font color="#ed2308">协和广场</font> <font color="#39b54a"> 法国最著名的广场,长360米,宽210米,总面积84000平方米的八角形的开放式的广场。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北岸。过了协和桥,桥的南边就是南岸的波旁宫(前面已解读)。 <br> 广场由国王路易十五下令营建,整体建筑由当时任职于路易十五宫廷的皇家建筑师雅克•昂日•卡布里耶负责设计,1755年动工,历经二十年,1775年完工。为显示国王在位时至高无上的皇权,原来取名“路易十五广场”。<br> 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期,广场被当作摧毁王权的舞台,易名“革命广场”,原有雕像被推倒,1792到1794年间的恐怖统治时期,共和军曾在这里设断头台,处决了包括国王路易十六、皇后玛丽•安托瓦耐特等大批皇室成员及保皇派,上演了世人所知的人间悲剧。<br> 颇具戏剧性的是在大革命时期,强烈主张以极刑处死国王路易十六的雅各宾派政府的实际首脑罗伯斯庇尔,在清洗运动中,又于1794年 4月5日,在协和广场上处死了不能与他保持绝对一致的新共和国政府首脑丹东,而在同年8月,也就是在路易十六被处死一年多之后,罗伯斯庇尔自己也被推上了协和广场的断头台。冥冥之中是否真有因果报应?路易十六、丹东、罗伯斯庇尔,三个曾经把握法国命运的人,竟然死于同一个刽子手手下,死于同一广场的断头台之上?<br> 协和广场的那段历史的确非常血腥,据介绍,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广场曾对1200人行刑。有个传说:由于血腥味道太浓,以至一群牛从这里经过时都嘎然止步,改道绕行。<br> 战争结束后,为满足人民祈望和平的愿望,1795年更名“协和广场”,1840年重新整修成现在的模样<br></font><br><br> <font color="#ed2308">马利的骏马</font> <font color="#39b54a"> 这组雕像,问世之初就被视为法国雕塑的杰作。原来是太阳王路易十四为位于巴黎西边十五公里处的马利乐华的离宫花园所雕造,由雕塑家库斯图创作于1743—1745年。1794年,运到巴黎、安放到现在这个位置——协和广场香榭丽舍大街的街口处。1984年,原作被移入卢浮宫博物馆保存,现在看到的是复制品。<br> 雕塑刻画驯马师驯马的场景,没有揉合任何神话或寓言。动感十足、栩栩如生,烈马奋蹄昂首、引颈长啸、拼命挣扎,大有一飞冲天之势。材质为卡拉拉大理石,高3.4米,长2.84米,宽1.27米。</font><br> <font color="#ed2308">卢克索方尖碑 </font> <font color="#39b54a"> 矗立在协和广场中央的埃及卢克索方尖碑已有3400多年历史,高23米,重达230吨,由一块完整的巨形玫瑰色花岗岩雕琢而成。<br> 三千多年前的埃及人,居然能打造出如此超级巨大而又绝对精美的石碑,着实让人惊叹不已。与之一起雕琢而成的方尖碑有两块,一模一样、宛如孪生兄弟,一左、一右守护在埃及卢克索的底比斯神庙的大门两侧。碑身纵向刻有三行古埃及象形文字,记述了拉美西斯二世及拉美西斯三世法老的故事。1831年由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赠送给法国。<br> 近两百年前,把这么一块庞然大物从埃及卢克索运到法国巴黎,其难度可想而知。据介绍,一路历经千难万险、千波万折,从尼罗河上建造特别的大船开始,历时三年,经过尼罗河、地中海、大西洋、塞纳河,于1836年十月运抵法国。又用三年将方尖碑矗立在协和广场的正中。<br> 法国奥尔良王朝的唯一君主、法国国王路易·菲利(1830——1848)曾把这座方尖碑当作他在保皇派和共和党之间保持政治中立的象征标志。<br> 立好的方尖碑,还意外有个附带功用:高耸入云的碑身成为一个巨形日晷的晷针,协和广场就是“晷面“。每天,随着日移地转,方尖碑在广场上投下的影子,其位置、长短,分分秒秒都在记录着时间的变化,时间的点点滴滴变化又在静静地凝聚成人们回味无穷的历史。<br></font><br> <font color="#ed2308">协和广场上的喷泉</font> <font color="#39b54a"> 1835至1840年之间,协和广场上增设了两个场景宏大的喷泉,南边是海神喷泉、北边是河神喷泉,分别体现当时法国高超的航海及江河航运技术。不过,这两个喷泉实际只是罗马圣彼得广场喷泉的仿制品。<br> 两座喷泉是两组布满喷口并且日夜长喷的大型组雕。在圆形的水池中,一群大于真人的女神各抱金色的鲤鱼、海豚等沿池排成一圈,鱼、豚的大嘴都有一股扬高数米的喷泉向中心的组雕斜喷,中心组雕上的喷口更多,或向上喷射、或向下喷涌,让游客观赏到一派万泉齐喷的壮丽景观。</font><br> <font color="#ed2308">灯柱欣赏</font> <font color="#39b54a"> 协和广场上分布着许多精工制作的灯柱。精美、漂亮,工艺不俗。</font> <font color="#ed2308">广场周边的八尊雕像</font> <font color="#39b54a">矗立在协和广场的四面八方,代表19世纪法国最大的八座城市,分别为:西北的鲁昂、布雷斯特,东北的里尔、斯特拉斯堡,西南的波尔多、南特,东南的马赛、里昂。</font> <font color="#ed2308"> 协和广场上的摩天轮</font> <font color="#39b54a">雅称“巴黎之眼”,高70米、</font><div><font color="#39b54a">48个吊舱,巨大、壮观。</font></div> <font color="#ed2308">广场上的飞马雕塑 </font> <font color="#39b54a"> 两座著名雕像分别为《骑着珀伽索斯的路易十四的命运》和《骑着珀伽索斯的墨丘利》。骏马飞奔,动感俊丽。<br> 珀伽索斯:是希腊神话中有翼的飞马。<br> 墨丘利:罗马神话中的十二主神之一,为众神传递信息的使者,对应希腊神话中的赫尔墨斯。<br></font><br><br> <font color="#ed2308"> 巴黎歌剧院 </font><font color="#39b54a"> 全名为“加尼叶歌剧院”【“加尼叶”是建筑师沙尔勒•加尼叶(1825-1898)的姓氏】。<br> 歌剧院位于法国巴黎第9区,毗邻著名的老佛爷百货,是一座有着世界最大舞台的歌剧院,整个建筑长173米,宽125米,总面积11237平方米。拥有2200个座位,可同时容纳450名演员。<br> 不论是内部装饰还是外表建筑都极尽奢华,整座建筑将巴洛克式、古典式、希腊式及拿破仑三世时期的建筑风格完美结合在一起。绘画、大理石和金饰交相映衬,金碧辉煌,规模宏大,是拿破仑三世典型的建筑之一。<br> 据说,歌剧院建造在一个小湖泊上,地下有暗河,可以表演一些内容与水有关的歌舞剧,建成于1861年。</font><br> <font color="#ff8a00">(离开协和广场后,大约十分钟左右到达这里)<br></font><br> <font color="#ed2308"> 歌剧院屋顶</font> <font color="#39b54a"> 上方装饰有大写字母“N”和“E”。<br> 一种说法:“N”代表拿破仑的名字“Napoleon”,“E”代表皇帝“Emperor”。<br> 另一种说法:歌剧院是拿破仑三世及其情人的爱情见证,字母“N”和“E”,代表他们的姓名。<br></font><br> <font color="#ed2308"> 歌剧院外墙的部分雕塑欣赏</font> <font color="#39b54a"> 精雕细琢、栩栩如生,</font> <font color="#ed2308">歌剧院内的豪华装饰(1)</font> <font color="#39b54a"> 休息大厅的艺术氛围十分浓郁,长54米,宽13米,高18米,堪与凡尔赛宫的大镜廊相媲美。<br> 四壁和廊柱布满巴洛克式的雕塑、挂灯、绘画,有人说,这儿豪华得像一个装满金银珠宝的首饰盒,这话形象、不假。<br><br></font><br> <font color="#ed2308"> 歌剧院的演出大厅 </font> <font color="#39b54a"> 结构独特、造型新颖</font>。 <font color="#ed2308">百年不改的歌剧院门面</font> <font color="#39b54a"> 百年之间,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歌剧院的门面始终保持当年原貌不变。<br> 有人拿一张百年前的黑白老照片(白色框内)与一张当下拍摄的彩照片叠合,两者无缝对接,足以证明歌剧院的门面还真就没有改变。<br> 网上截下这张图片,有心人别出心裁,作如此操作,把百年前简陋的车辆以及早已化作尘埃的古代人与现代汽车、现代人叠合成同一图片,天衣无缝、浑然一体。</font><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