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红烛•大漠赞语 拼 搏 结 硕 果, 大 漠 出 凤 凰之三(3)

繆新亚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i>作者/郑连真</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i>编辑/缪新亚</i></b></p> <p class="ql-block"> 高中毕业班是学校接力赛中最后的一棒,师生们顽强拼搏,没日没夜玩命地苦读。农场长大的孩子,从小就体会到生活的艰辛,懂得好好读书是对父母最大的回报。他们知道上学的费用是父母的血汗钱,只有学有所成才能报答养育之恩。他们继承了父辈开发塔里木的精神,不懂得什么叫苦和累。清晨起床跑步做操,早饭后抓紧时间早读。</p><p class="ql-block"> 晚上一排排教室灯火通明,同学们聚精会神进行晚自习。农场经常断电,教室里一人一支蜡烛,烛光一片,秩序井然。烛光下孩子们认真的神态,真叫人感动。只有亲眼目睹、身临其境的人才有这种体会。</p><p class="ql-block"> 要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必须一杯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一桶水。这群大漠深处的老师们风趣地说:“我们虽然不满一桶水,但可以一滴不漏地滴满学生一杯水。”为了“抢” 早读和自习课,老师相互之间还经常“闹别扭” 。张晓林老师干脆晚上对学生进行辅导,五十六平米的教室,挤了两个班一百多位同学。寒冬腊月,教室里铁炉子烧得通红,暖意融融,教室外天寒地冻。大漠荒原很少能见到高考复习资料,于是老师们经常自己动手刻蜡纸,夜深人静刻着刻着 有人伏在办公桌上睡着了,第二天迎着朝阳继续上课。</p><p class="ql-block"> 老师是那样的执著,学生是那样的刻苦。</p> <p class="ql-block">  农场的八月捷报频传,全国各类高等院校的录取通知书一份接一份。大红喜报往团部商店门口的墙上一贴,写上学生姓名、录取院校、考生所在连队和家长姓名。整个团部就像过大年一样热闹,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工们扬眉吐气,儿女们跳出了“农” 门,大漠飞出了金凤凰。有的学生家里杀猪办酒席,有的给老师们背上一麻袋瓜,也有学生到水渠捞小鱼给每位老师送一碗,感谢恩重如山的恩师们。从此,改变了家庭的命运、人生的轨迹,有了出头之日。</p><p class="ql-block"> 塔里木垦区,这个容纳上海青年最多的地方,自从恢复高以来,每年考上大学的人数,一直名列全疆前列(石河子垦区也是如此)。然而,十三团中学在阿克苏地区的升学率又堪称一流,周边农垦团场、阿克苏城区乃至疆内其它地区慕名送孩子来校求学。</p> <p class="ql-block">  当时,十三团中学为十年一贯制的学校,高中只有两年,不得不缩短假期提前开学。十三团中学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毕业班8月8日正式上课,有条不紊地投入学习状态。</p><p class="ql-block"> 1984年12月2日,五位从湖南招聘来的老师,一夜之间人去屋空不见踪影。顿时,学校就像炸开了锅。为了使正常的教学秩序不受影响,学校领导当机立断,调兵遣将,果断处理,把最强的师资力量充实到毕业班,没有耽误学生一节课。</p><p class="ql-block"> 蒋星圭、陆邦凯、俞启泰老师任教数学;张晓林、孙勇振、王国璋老师任教语文;吴弘道、桑华、宋兴中老师任教英语;戴明光、张文雅老师任教化学;王大成老师任教物理;胡建秀老师任教政治;陈大庸老师任教生物;张辉庆老师任教地理;副校长胡大钧任教历史。面对困境,十三团中学高中毕业班的老师们凭着对孩子们执着的爱,主动撑起了一片蓝天,付出了多少心血,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为十三团教育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历史将永远记住他们!</p><p class="ql-block"> 1985年,十三团中学被全国高等院校录取人数创历史新高:高校59人;中专25人。</p> <p class="ql-block">  深受学生喜爱的蒋星圭老师,上他的数学课感到轻松愉快。这与他精于钻研教学业务有联系,与他严谨、求实的执教有因果逻辑。他精心钻研业务包括对教材的熟悉,对数学教学法的掌握,对学生心理的了解。蒋星圭边学边教边改进,在执教中锐意求新,在求新时务必求实。因此:1、对课本熟悉后,设计题型、题目,让学生多练。2、在学生口答或作业中发现问题后,及时进行分析、研究,并找出解决的方法。3、关注科学性系统性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p><p class="ql-block">严谨求实的教风,表现在蒋老师以学生为主体,分类教学辅导上。关注每一位同学,排队分析,帮助找出症结,有的放矢进行个别面授。蒋老师对同学一视同仁,不轻视任何一位同学,更不出言不逊地去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深受同学们的尊敬和爱戴。课余,蒋老师指导学生打乒乓、练篮球、讲解足球规则,学生佩服得五体投地。</p>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历年从幸福城考出来的一批批大中专学生,是一只只脱颖而出的凤凰,那托起凤凰的人,便是这些默默无闻的老师。他们那种蜡炬成灰的奉献精神,是可歌可泣兵团精神的再现,是推动兵团乃至新疆文明进步的原动力。</p><p class="ql-block"> 十三团七连军垦二代王梅,父母都是连队职工,父亲是赶大车的车把式,他和哥哥王勇却都是大学生。她经常自豪地说:“我是上海老师教出来的学生!”</p><p class="ql-block"> 如果有兴趣问一问军垦二代他们的小学老师、初中老师、高中老师怎么样,他们一定对你讲出一连串上海老师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高考恢复,英语课必定要开设。当年能上讲台教这门课程的老师绝大多数是上海支边青年。教研组长周珩可没有少操心,托朋友、托亲人从上海寄来急需的英语参考书和录音带。集体备课,读准每一个音标,纠正每一个单词的发音,传授给学生纯正的英语,真是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毕业于上海市三女中的庄英佳,学生时代是市三女中的英语尖子,在十三团中学她是英语组的“台柱”老师。李莲菁、王黛丽、朱小昆、桑华、刘申祥等老师,毕竟岁月不饶人,英语被丢弃了十多年,一面教学生,一面拼命地吸取知识养分,讲台背后付出的心血一言难尽。</p> <p class="ql-block">  周珩老师出身知识分子家庭,具有那个年代知识分子的所有品格,从小做事认真负责,严谨踏实,自律上进。高中毕业后,报名参加边疆建设,因为干活肯吃苦,工作走在前头,很快当了干部,第二年,受领导委派,回上海带领并护送新一批上海知青的进疆,成为带队干部。完成带队任务以后,她走上了三尺讲台,成为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p><p class="ql-block"> 周老师多才多艺,有较高的音乐素养,她的又手风琴拉得很好,自学生眼里,她就像一位掌控音乐的魔法师,手指飞舞,手风琴流淌出无比美妙的旋律,让人如痴如醉。她的英语基础也很好,学校领导让她教音乐,也教英语。恢复高考以后,对英语的要求高了,英语老师也多了,由她领衔,挑起了英语教研组长的担子,带着英语组,撑起了学校高考五门课中很重要的“一只角”。十三团中学每年都有许多学生考入全国各地的高等院校,与学生普遍有一个比较坚挺的英语成绩不无关系,作为英语教研组长的周珩功不可没。</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下图:(前排右一庄英佳老师,右二周珩老师)</span></p> <p class="ql-block">  周老师在业务上把得住,在教育学生方面,她也另有一功,她以严格出名,但学生说她严格却不严厉。在周老师看来,严格与严厉是不一样的:“严格”是指遵守或执行规定、规则十分认真,不偏离原则,不容马虎。</p><p class="ql-block"> 严厉,是指严肃而厉害,但缺少宽容和理解。二者都有一个严字,但意义却是大不相同。严格,强调不马虎;严厉,强调不宽容。周老师对学生,严出于爱,爱严相济;以“爱”赢其心,以“严”导其行,采用寓教于严,使学生感到严而不失亲切,不产生抵触情绪,让学生心悦诚服。那时有一些调皮捣蛋的男生,早恋分心的女生,在她的调教下,走进了大学之门,许多学生至今还感激她宽严相济的管理秘笈,所以,她是一位不管好学生还是“坏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 (下图:前排右二周珩老师)</span></p> <p class="ql-block">  庄英佳,毕业于全上海学生英语最好的中学之一的市三女中。而且还是班里的英语课代表,庄老师的英语说得流利顺滑,悦耳动听。关键是她的讲课,能吸引了所有的学生。平时庄老师教学很严谨,而且还有点严肃,起先,学生们都怕怕的,不敢接近她,但她的英语,讲得很好听,在课堂里,它经常让学生做英语小游戏。</p> <p class="ql-block">  常玩的的游戏,有“大声小声游戏”‌:‌教师大声说句型或单词,‌学生必须小声重复;‌反之,‌教师小声说,‌学生则需大声重复。‌例如,‌教师说:‌“I am a teacher.”(‌大声)‌,‌学生应回答:‌“I am a student.”(‌小声)‌。‌</p><p class="ql-block"> 还有“猜口型游戏”:‌教师只通过口型而不发出声音读出单词或句子,‌学生需要猜测教师说的单词。</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作者:郑连真1964年进疆,曾任13团7连排长、副连长、十三团一中高中物理教师、书记、校长、阿拉尔中学校长、农一师三团政委、塔里木农垦大学党委副书记)</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