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 者:左重阳</p>
<p class="ql-block">美篇编辑:溪流</p>
<p class="ql-block">图片:澎湖湾短剧 感谢作者图片,若有问题联系删除即可。</p> <p class="ql-block">马蹄铁的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匠人的用心,灰色的铁掌紧紧包裹着马蹄,仿佛是给予马儿坚实的支撑。另一只蹄子也同样装上了同样的铁掌,确保每一步都能稳稳当当。钉子固定着铁掌,它们就像是连接马与地面的纽带,承载着信任与力量。</p> <p class="ql-block">修整后的马蹄显得格外整洁,底部平整无瑕,白色的涂层更添几分精致。这不仅是对马儿的爱护,也是对它们未来的期许——每一步都能走得更加稳健。</p> <p class="ql-block">正在加工中的马蹄铁散发着红光,那是一种炽热的生命力,带着工匠的汗水与期待。光泽下的每一寸都凝聚着匠心独运,等待着与马蹄完美契合的那一刻。</p> <p class="ql-block">浸入式的修马蹄过程让人着迷。身穿牛仔裤与护具的男子专注地工作着,手中的钳子轻轻夹起那块热乎乎的金属,仿佛是在为马儿打造一副新的翅膀。他的动作熟练而温柔,让人感受到一种难得的和谐之美。</p> <p class="ql-block">手握着马腿,那银色的保护装置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这一刻,人与动物之间的默契达到了极致,彼此的信任与依赖在这一刻得到了最好的诠释。</p> <p class="ql-block">我们这一代人可能是最后一批近距离接触修马蹄、钉马掌的人了。小时候,父亲所在的边防步兵团有许多军马,每次周末父亲来接我时,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想要看看那些骑兵叔叔们是如何给战马梳毛、修蹄、钉马掌的。那时候的我,一点也不害怕,总是好奇地凑近前去,仔细观察每一个细节。</p> <p class="ql-block">随着年龄的增长,父亲带我们全家回山西晋城老家探亲。姥爷负责喂养牲口,舅舅则是赶大车的好手。每当傍晚时分,舅舅赶车归来,我会跟着他一起牵着骡子来到铁匠铺,看着师傅们为骡子换掌修蹄。那时的我,总是围在他们身边,目不转睛地看着,心里还担心着骡子会不会感到疼痛。</p> <p class="ql-block">再后来,我长大了。放学回家的路上,仍然喜欢看云南边疆马帮的马锅头在露营地喂马、修蹄、换马掌。不过到了我当兵的时候,部队已经实现了摩托化,各种汽车和机械装备取代了马匹的位置。那段关于马的记忆,似乎也渐渐远去了。</p> <p class="ql-block">成为团级干部后,有一次前任交接工作时,竟然递给我一副马搭子。虽然已经非常破旧,但据说是从朝鲜回国时配发的。老主任说:“收好!咱们野战工兵,常年在外风餐露宿,苦啊!兴许用得着?”如今,我已经退役38年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不知道那副马搭子是否还在团史馆里静静地躺着。</p> 202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