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山作家协会“庆国庆•作家看非遗”采风作品——巍山欢迎你

阿秀春

<p class="ql-block">10月5日,巍山县作家协会组织开展“庆国庆·作家看非遗”文学采风活动,来自大理市、弥渡县、南涧县及巍山当地作家共40余人参与。采风团首先后深入三彝扎染厂了解巍山扎染的悠久历史和独特的制作技艺、到庙街镇尚恩陶艺有限公司了解土陶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以及制作工艺、到大仓镇小三家村委会闭家上村体验彝族打歌、剌绣、葫芦笙制作等,《巍山消息》副刊“巍山潮”和公众号开设“庆国庆·作家看非遗”专栏,陆续推出采风作品,以飨读者。</p> <p class="ql-block">彝族是一个有着上千年辉煌历史文化的古老民族,作为中国彝族历史上曾经辉煌一时的南诏发祥地巍山,拥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而巍山的扎染文化是承载了本民族深厚的内涵和精神品质,是属于本民族特殊的审美与生活习俗的结合体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巍山曾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扎染艺术之乡”,<span style="font-size:18px;">天空湛蓝如洗,白云悠闲游走。</span>你看,两位巍山彝族女士站在晾晒架前,手中拿着色彩鲜艳的传统服饰面料,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传承与创新的故事。晾晒架上,各种颜色的布匹随风舞动,宛如一道彩虹挂在空中。</p> <p class="ql-block">首先来到巍山三彝扎染厂,了解巍山扎染的悠久历史和扎染文化起源。走进屋里,光线透过窗户洒进来,竹编灯罩投下斑驳的光影,营造出一种自然与现代交融的独特氛围。在这里,每一盏灯都是一件艺术品,每一处布置都透露着匠人的心思。</p> <p class="ql-block">茶室内部环境优雅静谧,长桌上摆放着几个小杯子,一个白色花瓶静静地立在一旁。左侧墙上挂着一幅地图,右侧墙角处则放了几盆植物作为装饰,整个空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与艺术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在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长河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犹如璀璨繁星,照亮了我们的文化天空。其中,扎染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民间工艺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众多非遗项目中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扎染,古称绞缬,源于秦汉,兴于唐宋,流传至今。它是一种通过针线缝合、结扎布料,再经由浸染处理,形成丰富多样、变幻无穷图案的手工技艺。这种技艺深深烙印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新精神,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对美的追求和创造。</p> <p class="ql-block">展板上详细介绍了“手织麻布”的历史渊源及制作过程,每一张成品实物照片都承载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这里不仅是展示的地方,更是一个传承与学习的空间。</p> <p class="ql-block">扎染的魅力在于其“千人千面”的个性化表达。每一块扎染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不同的折叠、捆绑方式,会带来意想不到的色彩交融与形态变化。蓝白相间的简洁色调,既富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又饱含深邃的哲学意蕴,仿佛诉说着古老的故事,传递着质朴的情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而,随着现代工业化的冲击,扎染这一传统技艺正面临着失传的风险。因此,保护和传承扎染艺术,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艺术,同时推动扎染技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使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扎染艺术是非遗文化中的瑰宝,它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流淌着中华民族的独特审美情趣,更寄托着我们对未来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期待。</p> <p class="ql-block">让我们携手共进,以实际行动守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让扎染艺术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p> <p class="ql-block">我们随着陆老师的车来到巍山县庙街镇尚恩陶艺有限公司,葛尚恩一家正热火朝天的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听陆老师讲起48岁的葛尚恩正积极向当地文化部门申报土陶制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精美的工艺,独特的匠心积极带动着巍山的旅游行业,为巍山的历史文化传承贡献着力量。</p><p class="ql-block">据说瓦猫是云南巍山地区常见的屋脊兽。屋脊作为中国传统木制建筑的重要构件,起到遮盖屋顶转折接缝处以及保护和防水的作用。营造工匠在满足建筑功能需求的同时,会装饰带有吉祥寓意的小兽,由此诞生了形式各色的屋脊兽装饰,梁思成认为屋脊瑞兽“使本来极无趣笨拙的实际部分 ,成为整个建筑物美丽的冠冕。”云南巍山地区的匠人在明清两代不断吸收、融合中原地区的艺术风格,形成了汉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多元共生的独特屋脊兽艺术,瓦猫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瓦猫在云南各地区有不同的名称,部分地区将瓦猫称为“四不像”。因为它似猫非猫,似狮非狮,似虎非虎,似狗非狗。昆明的部分彝族村落称之为“石虎”。以玉溪为主的部分地区在制作瓦猫时会在头上竖起一只角,因此将其称之为“独角兽”。间也有“猫即是虎,虎就是猫”的观念。白族认为瓦猫的基本造型应该是“铜头铁尾豆腐腰”、“肥头大耳圆眼睛”。</p> <p class="ql-block">屋脊兽最初的作用是为遮盖房梁上的铁钉,稳固房脊。瓦猫也是如此,其猫作为驱赶邪气的守护神,首尾相通的瓦猫还具有招财的寓意。是部落崇拜的神圣物,也是保护神,部落成员会向其寻求庇佑。</p> <p class="ql-block">葛尚恩先生亲手制作的陶瓷罐子,这罐子看起来很古老,表面有一些磨损痕迹,颜色呈深棕色或咖啡色。它上面盖着一个小圆顶帽状的东西,可能是用来密封或者保护里面的物品不受潮气影响。背景是一幅画作,描绘的是荷花与荷叶的画面,色彩清新淡雅,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巍山茶文化源远流长,多民族都有饮茶习惯,如回族“三道茶”、彝族百抖茶(又名雷响茶)等,独具特色。从现代茶产业来说,据《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农业志》记载:1920年县实业所购来茶籽两驮,育秧成苗后移栽于巍宝山麓试种。葛师傅的陶茶罐子里泡出来的茶一定回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陶艺作品正在制作的过程中,一个未完成的小罐子被放在模具里,旁边还有一堆泥巴等待塑造成型。这个场景让人联想到手工艺术的独特魅力以及匠人的专注精神。</p> <p class="ql-block">我们驱车来到大仓镇小三家村委会闭家上村,这个仅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庄,就有彝族打歌、剌绣、葫芦笙制作等非遗传承人4名。在巍山打歌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闭学军老师的彝族文化传习所,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矗立在蓝天白云之下,它的根深深扎入大地,枝叶伸向天空,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顽强与美丽。</p> <p class="ql-block">手工刺绣不仅是独具匠心的针线活,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它承载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p> <p class="ql-block">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流传于广大彝族群众中的服饰形成了浓郁的民族特色,2005年9月,巍山彝族服饰被大理州人民政府公布列入第一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成为了一大历史文化瑰宝,而和民族服饰一同被发扬传承的就是巍山的刺绣。</p> <p class="ql-block">巍山非遗——苗语古歌</p> <p class="ql-block">巍山非遗——布扎</p> <p class="ql-block">巍山非遗——高台社火</p> <p class="ql-block">巍山非遗——彝族打歌</p> <p class="ql-block">之所以快乐,是我们放下了欲望,忘记了那个物欲充斥的世界。巍山仿佛与这个时代的发展速度是相脱节的,但这里的宁静又似乎有着自己发展的秩序。</p><p class="ql-block">有人说巍山是“云南最后一片发呆的净土”,对于内心向往宁静生活的人,巍山才属于你,如果来到这里你依旧无法安放自己的内心,那你的内心还需要丰富的精神世界填补,当你有一个看尽世间繁华来到巍山,或许生命剩下的时光就用发呆度过余生吧。巍山欢迎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