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唐诗之路:诗源三界山水灵运

茶客

<p class="ql-block">嵊州三界镇灵运村是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的故里。虽然经不住二千年风雨磨砺早已寻觅不到史书上记载的那个模样,但是从细微的地名线索中依然能听到历史长河里数以千计的唐宋元明的诗人们前来寻访魏晋风流时那高吭激越的诗篇!</p> <p class="ql-block">今年元月结识灵运村李总,李总是挖掘守护谢玄、谢灵运为主线东晋始宁往事遗迹的民间研究专家,据说是嵊州市里挂上号的“三剑客”之一,土生土长,更是每天在这方泥土田间高歌的诗客,所以他的研究更生动。这个国庆长假在李总的一再邀请下,有幸挑中了一个雨天,这不更有诗情画意。</p> <p class="ql-block">村口的一对雌雄古樟树,遮天蔽日,一看是经历过岁月洗礼的,想必听惯了几百年来的一个又一个有关谢家的故事,久而久之也就成为了厚重的文化载体,向每一批来的客人介绍起谢灵运的往事:</p><p class="ql-block">‍谢安死的那一年(385年),其侄谢玄的孙子谢灵运出生了。出身华丽家族,天生具有优越感,袭封康乐公,门第高贵而又深具才情,所谓天下有才一石,曹植独得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p><p class="ql-block">惟有此等豪情才可担当山水诗开山鼻祖的重任。</p><p class="ql-block">‍谢灵运好戴曲柄笠,孔隐士谓曰:“卿欲希心高远,何不能遗曲盖之貌?”谢答曰:“将不畏影者,未能忘怀?”斗笠是隐士的打扮,而曲柄则是高官的象征,两者自是矛盾。谢灵运的回答典故源于《庄子》:有畏影恶迹的人,欲远离影迹,于是狂奔,但越奔足迹越多,影子更是难离身。意思是说:未曾忘怀的,未必是我而是你吧!孔、谢一起大笑。</p> <p class="ql-block">今天元月在李总的向导下,我们走了敕书岭。敕书岭是曾经朝廷与淝水之战前敌总指挥谢玄传递文书的驿路。</p> <p class="ql-block">  公元420年,东晋政权瓦解,出身贫寒的刘裕建立宋政权。延续二百多年放诞不羁的士家大族时代终于走进寒冷季。</p> <p class="ql-block">有一次谢灵运在庐山,慧远大师的一番点拨:若有高逸之心,何搅于俗世?于俗世中傲然,哪比得这山中一草一木?</p><p class="ql-block">‍于是,爱美酒更爱美景的谢灵运回到祖籍始宁桐亭楼,扩建别业,游山玩水,还特别计划一款放便登山的木屐。其独特的灵性和智慧,人尊“谢公屐”。李白赞曰:“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谢灵运随带木屐,浏览物华美好,幽探草木胜景,写就中国历史上最早一部韵文地理志《山居赋》。</p> <p class="ql-block">于是在太康湖上垂钓何等风流。视频中云山雾罩的那座山叫车骑山,那前后已呈金黄的稻田原来就是太康湖,我拍摄处名叫“水口”,李总提醒我这“水口”、更远更高处叫什么埠,因为李总普通话中夹杂着嵊县口音,挺有磁性。 </p><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李白倾心谢安进退有据、云淡风轻的风度,把谢安看作自己的政治座标。也痴迷谢灵运灿若夏花、波涌浪卷的一生,把康乐公看作是自己的诗情楷模。</p><p class="ql-block">‍李太白对谢灵运的敬佩是发自肺腑的,每当情动辞发,总极力推崇这位诗祖偶像。《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群季俊秀,皆为惠莲。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心高气傲的李白,除了谢灵运,其他什么人都不放在眼里,这个性就如康乐。 纵观李白诗作,提到谢安、谢灵运至少三十六次之多,频率之高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志学谢安,性随康乐。</p> <p class="ql-block">窗外雨越下越大,落在那稻间的声音如诗如歌。李总豪迈而有深情,这一点真有些谢灵运、李太白的遗风!酒微酣处,常道“我被李白误一生!”“千金散尽还复来,我散千金还不来!”既有豪迈奔放之志又似乎有些才不得伸展之憾!此等心境太白亦有之!</p><p class="ql-block">‍史学家概括魏晋时期有句颇有哲理的名言“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之美,对内发观了自己之深情”,鲜活的生命!李总之才情让人羡慕!于是我们怂恿他在田间地头做一个灵运文化传播的主播,把这个诗歌源头的每天的精彩以及田园诗人每天的深情画面通过镜头分享给热爱山水诗情的人们!</p><p class="ql-block">‍期待一个独具文化、山水、深情于一炉的网线主播的诞生!期待、期待、期待!</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