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普哈丁园

天雁(拒私聊)

2024·06·16上午,在饭店吃完早点,收拾一下器材,看着窗外是一个晴朗的天气,这是我来到南方第一个晴天。我们选择去-普哈丁园。<div>  这个地方是个小众景点,我相信很多人都没听说过,也未曾去过,那么我今天就把我拍的片子结合文字写一篇美篇。<br><div>  今天用的是富士相机X-T5/10~24f4,照片是按照拍摄顺序上传。</div></div> 普哈丁墓,俗称巴巴窑,又称回回堂,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古运河东解放桥南堍。普哈丁墓始建于南宋德祐元年(1275年), 占地面积约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 <div>  普哈丁墓中的建筑分成三个部分,相互间以花墙相隔,又以门道相通。一为墓域,内有普哈丁墓及其他阿拉伯人的墓碑。二为清真寺,是穆斯林教徒做礼拜的活动场所。三为公园,小有山石、池沼、花木之胜。普哈丁墓是重要的伊斯兰教活动场所, 也是研究中阿友好关系的实物资料。</div> 公园园林区位于墓园东部、围墙上开有月门,与墓区相连。园中山势起伏,池水清澈,绿树成林,鸟鸣鱼戏,意境清幽静雅,颇具野趣。居高处,可静坐栖息,于方寸之地,鸟瞰园林胜景;处低势,可动观四周,于移步换景中体味园林韵律。整个古典园林依托地势高低错落,造就出一幅秀山环抱碧水之景与墓区内庄严肃穆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既承接了墓区的幽静又开拓了一方修身养性的乐土。 直对清真寺的中轴线上有一座双层塔阁式的望月亭 普哈丁的坟墓在北亭之北、法纳的坟墓之后。墓的地面部分为砖石结构,底平面成方形,内面积为375x375厘米,通高为三百五十厘米,四壁砖墙,砌至一百六十厘米(转角处为一百一十厘米)高度,开始向内收缩成圆形拱顶建筑,阿拉伯语称之为拱拜尔。拱拜尔的外观,在伊斯兰国家砌作圆形帐幕的形式,在此和中国建筑相结合,砌作四坡形瓦顶,通常称之为墓亭。在墓亭四壁开有四个拱门,墓亭南壁外墙右上方,嵌“西域得道先贤补好丁之墓”碑刻一块,为清雍正四年(一七二六年)所立。在墓亭的中央,上悬一块方匾,以阿拉伯文书写“万物非主,惟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钦差”四句格言。下为普哈丁的墓塔,系用青石构筑,通高为八十八厘米,底座平面成216×88厘米,顶层平面为156x24厘米,逐层收缩成五级矩形塔式,阿拉伯语称作古布勒。每层平面线雕牡丹花纹,立面浮雕缠枝草和如意云纹。惟在第三级塔石上,阳刻阿拉伯文书写的《古兰经》部分章节。在普哈丁亭东北一隅,有一株古老的银杏,粗逾合抱,虬枝披纷.当是南宋遗植。另在南北对亭以东一侧,又有银杏一株,大可围合、亭亭如盖,为明代旧物。从而以老树的年轮佐证先贤墓亭存在的岁月,为今世研究扬州和阿拉伯之间的交往留下了一部可靠的信史。 此门进去是墓地 墓域<div>  墓域是墓园主体部分,位于门厅后,建于南宋和明清两代。由北墓区和南墓区组成。北墓区又为墓区的核心区域,有普哈丁墓、法纳墓、阿拉伯人墓碑等多处墓葬、墓亭建筑;南墓区为明清以来阿訇和虔诚穆斯林的墓葬群,共计29座,其中包含清代回族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左宝贵的衣冠冢。</div> 清真寺清真寺建于清乾隆年间,西侧临大运河,河边筑石堤,由门厅、礼拜殿、水房组成,门厅面阔三间,其拱门上嵌“西域先贤普哈丁之墓”石额。门厅南的礼拜殿坐西朝东,面阔三间,殿内有拱形圣龛及由阿拉伯文《古兰经》组成的图案,具有浓厚的伊斯兰宗教氛围。殿南有水房,供穆斯林“大净”和“小净”。每逢先贤归真纪念日、开斋节、古尔邦节等重要节日,这里会举办宗教活动。直对大门是石阶甬道,石阶两旁有浮雕石栏,雕刻有狮子戏球、鲤鱼跳龙门、三羊开泰等吉祥图案,渗透出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甬道顶部为墓区门厅,上方嵌有“天方矩镬”石额,厅阔3榴,为四角攒尖顶。 入门北侧墙上嵌有道光乙巳年为保护墓寺修筑石岸、重修殿宇的石碑一块:“道光乙巳年,众姓捐造石岸,重修殿宇,经营不易,自兹以往,惟望时加修理,勿使荒废,墓土保全,永垂不朽。”当时为了保护墓园,防止受到运河水泛滥、浸蚀,穆斯林捐资修筑了石岸等。同时,表达了当时的穆斯林面对后来者的期望“时加修理,勿使荒废,墓土保全,永垂不朽。 祷告厅:入门的南侧为先贤墓清真寺小园,西面有礼拜殿5间,背向大运河,南侧为清真寺门,清真寺大门额题“清真寺”。清真寺小园东南有水房3间,供礼拜者沐浴或小净 普哈丁墓体现了大运河沿线城市在与其他国内外城市的频繁交往过程中,在建筑、艺术和技术等诸多方面互为借鉴、彼此融合的倾向。普哈丁墓与中国西北地区的清真寺有着明显的区别。西北地区的清真寺一般是较为传统的伊斯兰风格建筑,从外观上看,几乎不受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普哈丁墓等大运河沿岸的建筑,包括建筑的屋顶、门窗、台阶等外观虽受到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但在整体格局、功能等方面又延续和保持了伊斯兰建筑的部分特征(普哈丁墓为东西向,与传统中国建筑南北向的风格有明显区别),这说明当时在中国的穆斯林曾沿着大运河一路北上,使大运河沿线成为伊斯兰教的重要传播地。伊斯兰教从遥远的阿拉伯来到这个东方文明古国,在保留自己基本特点的基础上,不断地与大运河沿线的生存环境适应和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教文化。<div>  普哈丁归真后,在大运河东岸土冈上修筑了墓园,并且先后又有南宋、明清多位西域先贤归葬于此,这些为佐证扬州在伊斯兰教史、海外交通史上的作用保留了珍贵的资料。普哈丁墓是特殊事件所衍生出来的思想、信仰文明的物化载体,体现着大运河作为文化线路的价值互动和思想分享,是大运河沿线重要的历史遗迹,是中阿友好史上珍贵的实物资料。</div> 直对大门是二十多台石阶甬道,拾级而上两侧是造型生动,技法圆熟浮雕石栏。<br> 镂雕着狮子戏球、鱼跃龙门、犀牛望月、三羊开泰等14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吉祥图案。 门上方嵌的石额“天方矩矱”意即:来自阿拉伯的典范人物。 这棵733年的古银杏树,虽已被雷劈成两半,仍然枝繁叶茂,浓荫覆盖。 <p class="ql-block">作者花絮(手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