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西域——古格王国(上)

土魂竹韵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时光在路上 生命在延伸</b></p> <p class="ql-block"> 古格王国遗址(Guge Kingdom Site),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札达县札布让村象泉河畔的一座土山上,占地约1.8万平方千米,整个遗址建筑共有房屋洞窟300余处、佛塔(高10余米)3座、寺庙4座、殿堂2间及地下暗道2条,分上、中、下三层,依次为王宫、寺庙和民居。外围建有城墙,四角设有碉楼。在其红庙、白庙及轮回庙的雕刻造像及壁画中不乏精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古格王国是在公元十世纪前后,由吐蕃王朝末代赞普朗达玛的重孙吉德尼玛衮在王朝崩溃后,率领亲随逃往阿里建立起来的。十世纪中叶至十七世纪初,古格王国雄踞西藏西部,弘扬佛教,抵御外侮,在西藏吐蕃王朝以后的历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曾经有过七百年灿烂的文明史的古格王国,它的消逝至今仍是个谜。</p> <p class="ql-block">  传说明崇祯三年(1630年),与古格同宗的西部邻族拉达克人发动了入侵战争,古格王国就此灭亡。古格王国遗址各殿内望板及四壁上有彩绘壁画,画风自成一体,有较高的艺术及历史价值,在西藏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遗址内几座建筑在彩绘、泥塑、雕刻艺术等是古格王国时期遗留下来的完整作品,是古格建筑及艺术的代表。为了抵御外部入侵,古格王国把都城和一些下属治所都建成一个个军事据点,尤其是都城的军事防卫设施建筑,对研究西藏古建筑中的防卫设施提供详实资料。</p> <p class="ql-block"> 1961年3月4日,古格王国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古格王国遗址占据了一座土质山头,北面象泉河,较为开阔;东、南、西三向,则群山环抱,形成天然屏障。这座山头,拔地而起,四面削壁悬崖,形势十分险要。山梁窄长,南北走向。其南为断崖,东、西壁立陡削,为两条冲沟所夹持。山梁西面的泄洪沟比较宽,东侧冲沟比较窄,但有泉水,沟中草木茂盛。土山的东北、西北有两条缓坡,呈钳状,夹角约60°左右。山顶距山脚高约170米,山脚距象泉河高约70米。东北、西北两条缓坡,仅到山峰的三分之二处(约120米),以上50米亦为垂直壁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古格王国遗址建筑物依山叠砌,逶迤而上,从地面直到山颠,层层叠叠,组成一组雄伟的建筑。建筑群由王宫区、居民区、寺庙区、宗政府和防御工程设施组成。王宫区占据山头;寺庙区位于东北向的缓坡上;居民区主要分布在北部、西北部山麓和山坡上;防御工程设施组织在各区之间,建筑群功能分区明确。这组建筑群,背山面水,占据有利地形,充分考虑了战争的因素和防御的功能要求。在地形的选择上,充满着军事战略思想。这是古格王国建筑群总平面设计上的最重要特点。</p> <p class="ql-block">  古格王国遗址民居大多集中在遗址的北坡,沿山麓分布。虽然这里的民居建筑已十分残破,但一些建筑的平面尚可辨认。参照托林、普兰等地的民居,基本上能勾划出遗址中的民居概貌。</p><p class="ql-block"> 古格王国遗址民居大体上可分为三种建筑类型:窑洞式民居、房窑组合式民居、独院式民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编辑完成於铜川川口</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土魂竹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4年7月13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