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作者:三叶草</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图片:三叶草</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源网络</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编辑:三叶草</b></p> <p class="ql-block"><b> 题记:“ 雪泥鸿爪”这一成语最早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七言律诗《和子由渑池怀旧》首联:“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雪泥鸿爪”比喻往事留下的痕迹。权将此成语颠倒一下“鸿爪雪泥”作为本回忆录的书名。</b></p> <p class="ql-block"><b> 在1994年底的干部考核中我获得了全优票。 那时候,每年的年底,机关各位处长都要在全体职工大会上做述职,然后大家对述职的处长进行无记名投票,票面上分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档次。在职工投票中基本上是没有不合格的票,大多为良好、优秀的档次。依据群众投票,结合平时的工作考核,党组再确定优秀档次人选,评定为先进工作者,颁发证书。在1994年底的群众投票中我获得了全委唯一的优秀票全票,这种情况一般是不容易出现的,这说明每位职工对自己工作的认可。这个信息是某主要领导告诉我的,他说没想到你会获得全体职工的认可,今后要继续努力工作,不辜负大家对你的信任。其实从另一个侧面也证明他提拔我的正确,没看走眼。我当时听到这个消息心里非常高兴,也充满了对大家的感激之情。那时候,没有那些歪门邪道,只要你努力工作并做出成绩,大家就认可你。我至今都怀念那时候人们的正直和好的政治生态环境。</b></p><p class="ql-block"><b> 1994年底考核获得全优票是值得我炫耀的成绩,同时我也真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辛勤和汗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94年10月随刘省长在青岛开会</b></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 1994年3月,经过三年办公室副主任、三年省海洋办副主任的工作经历,我被任命为体制改革与政策法规处(以下简称政策处)处长。该处主要负责科技体制改革、科技政策法规的研究与制定(前期起草)、软科学计划管理(原来是计划处管理,1994年划归政策法规处管理,年度总经费100万元)、科技副县长管理、厂办科研补助计划(年度总经费50万元)、科技工作先进县等工作。</b></p><p class="ql-block"><b> 与我搭班子的是从计划处副处级员岗位上提拔的周副处长。周副处长比我大八九岁左右。科员有许学先博士、瓯海杰、沈志华、杨建英(海洋办过来的)。后来沈志华去了星火处,市场办左柏臣考进政策处,不到一年,左柏臣被提拔为省科技信息研究所副所长。</b></p><p class="ql-block"><b> 我到政策处的第一个活就是讨论修改《吉林省科技进步条例》。当时,省科委立了一个软课题,就是该条例的研究,课题组起草了条例的讨论稿,经省政府研究同意提交省人大审议。我过来时,正赶上省人大科教文卫委员会征求人大代表对条例的意见。人大代表提出了很多意见,我们就根据教科文卫领导的意见进行修改,对于合理的我们修改,对于不合理的我们解释并坚持原来的意见。我记得最大的一个问题是科普经费的比例和分配问题,最后有关部门都各自让步进而妥善解决了。这部条例是吉林省的第一部科技进步条例。该条例的颁布,把吉林省科技进步工作纳入了法治的轨道,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我虽然是接上一届处长的活,但在条例修改及意见协调等方面确实为此条例出台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94年7月好像是在机关的后院照的,回忆不起来了。那时候我108斤,黑瘦黑瘦的。</b></p> <p class="ql-block"><b> 1994年体改处另一个工作亮点是吉林省有三个县被评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国家科委关于在全国开展评选科技工作先进县工作的通知是以前下发的,我到政策法规处工作时还没有采取任何举措。当时,我认为这项工作很重要,尽管很难。因为你要推动这项工作就必须出成绩,如果没有什么结果就等于失败了,也就标志着你的工作没做好,别的你也就别想了。</b></p><p class="ql-block"><b> 首先我们转发了这个通知,但反响不大,地方的积极性也不高,因为科技工作先进县的量化指标很高,不容易达到,大家有为难情绪。我反复思考这个问题,觉得要推动这项工作,必须得有县委和县政府的重视,也就是所谓的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我们的文件只发到县科委,有的地方政府知道,有的地方政府都不一定知道。于是,我就提出了召开一次全省争创科技工作先进县动员大会的想法,要求地方政府主管科技工作的副县(市、区)长参加。我向主管主任汇报后,他说没有意见。我请他向省科委一把手汇报。他说,你去汇报吧,就说我同意了。于是,我就向当时的科委主任兼党组书记曲逸绪汇报。曲主任说,开这个会议很必要,但要求地方政府领导参加会议不符合省政府有关规定,要求县科委来人参加没有问题。我说,开展争创科技工作先进县工作县是主体,没有县领导的参与恐怕难以推动,县科委没有这个力度。曲主任也赞成我的观点,但限于省政府的规定他不好越权批这个文件。他还说,除非省政府领导同意,我们就可以召开这个会议。我就建议说,那您就找主管科技的刘省长批一下不就可以了吗。他说,我明知道政府有这个规定,还去找领导批不是难为领导吗。要不,你去向刘省长请示汇报一下。我说,那我得说您同意开这个会,我是代表您的意见来请示汇报的。曲主任说可以。于是,我就去省政府向刘省长汇报了召开这个会议的紧迫性、必要性和重要性,刘省长还真的同意召开这个会议并同意请县政府主管科技的领导参会,还同意出席会议并讲话。回到单位我就向曲主任做了汇报。曲主任很高兴,就在通知的前面加上了“经省政府领导同意”的字样,把召开会议的通知发下去了。</b></p><p class="ql-block"><b> 这个会议在通知中明确在辽源市龙山区召开,因为龙山区的区委、区政府对科技非常重视,在推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方面有很多成功经验,还愿意承担接待工作。为开好这个会议,我在起草了省科委领导讲话的同时又代拟了刘省长在会议上的讲话稿。这个讲话很重要,是各县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主要文件,我费了很多精神来起草,把我们的想法都写进了讲话并送刘省长审阅通过。</b></p><p class="ql-block"><b> 为了提高这次会议的影响力,达到推动工作的目的,我又向曲主任建议请省委组织部领导参会并讲话的想法,曲主任赞成并责成我去请。我与组织部部长还真是研究生的同班同学,但我不想去请示她,我的个人进步都没有与她说过,工作上的事我就更不想说了。我就与研究生同班同学、省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副厅级员)臧领导请示,他说现在所有部领导都不在长春市,只有他在“看家”,他脱离不开不能参加会议。我就强调这次会议的重要,各县(市、区)主管科技的领导都到会,刘省长将到会并讲话,还特别强调这项工作与科技副县长工作是相辅相成的(组织部负责科技副县长的管理,我们处配合管理)。在我的“软磨硬泡”下,臧领导同意参会了。我还得寸进尺的请他讲话,因为省委组织领导说话是很有份量的,最后他也同意了。我就把国家科委关于科技工作先进县的有关文件和刘省长的讲话稿发给他参考。臧领导文笔很厉害,他讲话不用别人代笔。因为主管主任和曲主任的肯定、刘省长的决策和臧领导的支持,这次会议开得非常成功。会后,也迎来了争创科技工作先进县的热潮。</b></p><p class="ql-block"><b> 到年底,有三个争创科技工作先进的县(区)通过了专家组的验收,成为国家级科技工作先进县。为此,我写了一个报道,在《科技日报》和《吉林日报》上发表。曲主任很高兴,还拿着这篇报道向省委主管科技工作的苏荣副书记进行了汇报,大意是吉林没有一个全国经济百强县,但有三个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从科技工作先进县启动、实施乃至取得成果的整个过程我是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也被省科委领导和单位职工广泛认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这是2013年的牌子</b></p> <p class="ql-block"><b> 在科技工作先进县的考核验收工作中,也发生过一个小故事。故事发生在对吉林市龙潭区科技工作先进县验收会上。验收通过后,区主要领导要做表态发言。当时的区委书记是李铁(后来提拔为省经济合作局局长,正厅长),区长是刘慧艳。刘区长代表区委区政府表态发言时讲了继续推进科技工作先进区建设要做到“四个到位”,好像说的是领导到位,坚持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资金到位,保证“科技三项费”投入达到县财政收入的1%;规划到位,制定一个好的科技发展规划;政策到位,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参与巩固科技工作先进区成果。她讲完后大家热烈鼓掌,认为政府一把手能有这样的总结和认识是很难得的。这时,作主持会议的省科委副主任在充分肯定表态发言的同时还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讲点意见,但他没讲,他就问我还有什么要说的没有?我这个人爱自己的面子,更珍惜省科委的面子。因为参加验收的专家有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副主任、省政府研究中心副主任和省统计局调查大队的大队长(副厅)及其它专家。我就说受刘区长讲话的启发,有几点想法说一说。然后,我就讲了推动科技工作先进县建设要坚持“四个结合”(我现在都记不住了,但后来的省领导讲话里有,不费劲去查了),我讲完大家也是热烈鼓掌,吃饭时大家还说“四个到位”和“四个结合”讲得好,讲得到位。后来我把“四个到位”和“四个结合”都写到了省领导的讲话里,对推动科技工作先进县建设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其实,在日常工作中我就思考了“四个结合”问题,只是没有机会说出来。为了在这个场合不掉省科委的价,我就大胆的说了出来,也不管谁的面子了,我考虑的只是省科委的面子。其实,在领导面前当你被别人赞扬时,尤其是那样的环境下肯定是有副作用的。</b></p> <p class="ql-block"><b> 软科学计划管理是政策处的一项重要职能。所谓软科学是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发展而逐渐形成的高度综合性的新兴学科群。它综合应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数学和哲学的理论和方法,去解决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生产的发展而带来的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和问题,从而为其发展提供最优化的方案和决策。</b></p><p class="ql-block"><b> 软科学研究计划原来是省科委计划处管理,1994年划归政策处管理,我的副手老周在计划处作副处级员时就负责该计划。老周对软科学计划管理很有经验,我就完全放手请老周负责此项工作,除制定软科学研究计划指南时我把关外,其它论证、立项、验收等工作我一般都不参与。别人都说,政策法规处就这一个涉及有经费的计划,三叶草完全放手,他是不是脑子有问题呀。当时我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委领导交办的任务和开拓性的工作上。尽管如此,我与吉林省的所有知名软科学研究专家都很熟悉,甚至是朋友。因为我在海洋办时就与软科学专家打交道,科技工作先进县验收我也请吉林省的大专家参与,对软科学项目招标论证我是参加的,所以从事软科学研究的专家朋友比较多。也因此,我被吉林工业大学(还没有与吉林大学合并)经济管理学院聘任为兼职研究员。当时,经管院聘请王云坤副省长为名誉院长,还举行了一个聘任仪式,发了聘书。当时的经管院院长是著名情报学家靖继鹏,书记是李建华(后来提拔为省科技厅厅长),副院长有蔡丽(后来提拔为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和赵树宽(后来当了管院院长)等。聘请我为特约研究员,我想一方面是考虑我是主管软科学研究计划的政策法规处处长,另一方面我也确实有一批软科学研究成果,有的还获得了省科技进步奖励。</b></p><p class="ql-block"><b> 当时我对软科学研究计划有一个想法,就是想留一部分经费,随时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需求临时立项,有针对性的搞几个“短小精”的研究报告。换句话说,就是省委省政府领导关注什么我们就组织专家研究什么,用几个月时间提出解决方案。不然,软科学立项研究最短的是一年,甚至两年,等搞出成果了,黄瓜菜都凉了。当时大多的软科学研究都是新事物的总结提高,没有什么创新内容。软科学项目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超前预判、超前研究,达不到这一点其研究成果应用有限,有的就是资源的浪费。但由于没有更多精力研究这个问题,加之我在处里工作一年半就换岗位了,这个想法就没有实现。后来施行科技项目预算管理,实施这个想法难度就更大了,但也不是不可以变通解决。最关键的是后期人们都是有规定的就干,没有规定的就不干,能推的则推,能不干的就不干,这样安全保险,不惹别人反感,没有任何闪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吉林工业大学经管院的聘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没有时间界定的聘书</b></p> <p class="ql-block"><b> 科技副县长管理是政策处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吉林省选派科技副县长旨在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县区经济。科技副县长是从科技力量比较雄厚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工矿企业的科技干部中选派,任职期间不占县的编制,不带工资、户口、粮食关系,只带行政和组织关系。他们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协助县长分管全县科技工作和政府分配的其他政务工作,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促进县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我到政策法规处之前,这项工作就开展几年了。当时科技副县长工作由省委组织部和省科委共同组织和领导。科技副县长下派的时间为两年到三年。除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工矿企业派出外,各省直机关也将有培养前途的科级干部下派锻炼,派出的处级干部基本都是厅级后备干部。选派科技副县长,一方面支持县区科技工作,另一方面也是对干部工作能力的锻炼。机关派出的到期回来后一般都得到提拔。我们机关就派出了几名科技副县长,回来后都提拔为副处长。</b></p><p class="ql-block"><b> 各县(市、区)对省直部门派出的科技副县长都非常欢迎,因为派出人员的背后有强大的后盾,有人力资源和项目资源,确实能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支持。我们处除对选派人员按要求把关外,就是负责日常联系和会同组织部门考核。平时有的科技副县长到省科委联系工作都是我们帮助牵线搭桥,提供服务。因为工作关系,我熟悉了一批科技副县长,即使他们后来提拔为处长、厅长、副省级干部我们也有联系。例如,某位处长派到县里任副书记期满回来后就请我并让我确定请科委几位处长在一起坐一坐,聊聊天。他不久他就提拔为副厅长了,后来又提拔为副省级干部,我们一直保持很好的个人关系。还有一次,我当科委总工程师时,省科委党组在吉林市召开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扩大会,机关全体处长参加。在中午就餐时,我与科委领导在第一桌就餐,当时的吉林市市长举杯说,我得先敬我的老领导一杯,我们都感到很诧异,不晓得谁与他工作有交集。没想到他说先敬我。他说:“1994年我在省直某厅任主任科员,党组决定派我去作科技副县长,那时候都是在三叶草的领导之下。下派的工作会议上,组织部的处长和三叶草还给我们讲了话,讲得非常好,所以我先敬三叶草一杯”。这件事我记得,但他不提我都印象都模糊了。我赶紧说:“你是领导,我敬你”。在政策处工作一年半,我交了一批科技副县长朋友,科技副县长工作也受到了省委组织部的充分肯定。</b></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 稳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是政策处的主要工作。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包括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科技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科研评价体制改革、技术创新体制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推进技术市场建设、加快科技成果商品化等一系列改革。围绕科技体制改革制定配套的政策法规是政策处的主要任务。我到政策法规处工作时,这些改革正在配套推进。特别是科研院所的改革已经基本到位,一部分科研院所确定为公益一类,即全额拨款;一部分科研单位转为公益二类,即部分拨款;一部分科研单位变为企业,不再拨款,即所谓的“断奶”,但有三年的过渡期。所谓过渡期就是还拨一部分款,逐年减少,三年期满后不再拨款。当时,转制为企业的大部分科研单位遇到的困难很多,有的生存难以为继,意见很大。对比,我当时的思想是科研体制改革维持现状,不再推进,总结好的典型进行宣传引导,能帮助解决点实际问题就尽量帮助,有新要求了再说。在深化改革方面主要是在加快技术市场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发展科研生产联合体、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等方面加强政策法规的建设。与此同时,利用厂办科研补助资金(一共才50万元)尽量支持中小科技企业的发展。其实,每个项目三五万元的支持力度也没有多大推动作用和社会影响力。这个项目后来是哪年取消的我就记不清了。总之,在政策法规处工作一年半,科技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没有出现群体上访的问题。</b></p> <p class="ql-block"><b> 正是由于自己在政策法规处工作时该突破的突破了,该稳定的稳定了,该写的大材料都圆满完成了,受到了委领导和全体职工的认可,所以才有了开篇叙述的百分之百的优秀票。现在回忆起来这段往事,还是感到很欣慰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94年获得的奖励证书</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