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我的人生道路上,曾有一位正直、善良、勤奋的老师和朋友,也是我三十多年的邻居,一直影响和激励着我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踽踽前行,给了我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他就是原丹凤县史志办主任童正家老师。</p><p class="ql-block"> 童正家老师是商州老城人,生于1936年,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参加工作,历任商洛文工团团员,《丹凤报》《商洛报》编辑,丹凤县教研室主任,党史办、县志办主任,曾主编《丹凤县志》《可爱的丹凤》等8本书,《丹凤年鉴》等书10部,编写电视专题片脚本22部,撰写并出版《商樵闲话》《商州古今》散文集多部,是名副其实的丹凤党史、文史“百科全书”。</p><p class="ql-block">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们认识以后,他勤奋好学、治学严谨、忠厚善良、以诚待人的诸多特点就深深地影响了我,我把他当作老师,当作朋友,亦当作亲人,与他经常联系,经常接触,经常交流,向他学习,把他当作榜样,当作标杆,我们之间的感情,已超出了一般的邻居关系,更不是普通的朋友,而是挚友关系,师生关系。</p><p class="ql-block"> 朴素的平民生活</p><p class="ql-block"> 1987年9月,我从外县调回丹凤,起初在丹凤县西街小学工作。</p><p class="ql-block"> 西街小学是全县规模最大的重点小学,我住在中院的南厢房,对门是学校的图书管理员付桂芳老师。</p><p class="ql-block"> 付桂芳老师个子不高,人非常善良,把学校的图书管理得井井有条。每天放学后,我在房子用煤油炉子做饭,她在对门台阶上用一个铁桶改成的炉子做饭,常常烟熏火燎,直抹眼泪。他的丈夫童正家老师,在县教研室当主任,回来后俩人吃饭,不是拌汤,就是糊汤,菜呢?常常是酸菜、萝卜丝,只有过节的那天,才买来豆芽、豆腐之类,生活极其简单、清贫。</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印象中,教研室主任是领导,是大“官”,应该吃香喝辣,但童老师与付老师却和我们一样,过的与农民差不多的生活,且吃得高高兴兴,生活得快快乐乐。在他家简陋的房间里,经常听到的是愉快的笑声,从未吵过嘴。与我们同院子里老师也和睦相处,有时候做的好一点饭,还给我盛一碗。</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第一次和童老师做邻居,給我留下了深深地印象。</p><p class="ql-block"> 一丝不苟改书稿</p><p class="ql-block"> 一年后,我调到了县教育局,起先在办公室工作,后又调到新成立的教育电视台当编辑。</p><p class="ql-block"> 当编辑不光要采访、编写新闻,更重要的是编写电视专题片脚本并组织拍摄和编辑。为了更好的撰写编写好脚本,我经常去童老师的家里请教,与他商榷,求他指导。他常常放下手中的稿子,不厌其烦地一字一句推敲我写的稿子,有时查资料,有时出去到县档案馆和我一起翻阅档案,力求脚本生动形象,准确无误。这期间,他一共给我修改了电视专题片脚本32部,使电视专题片播出后社会影响特别好,有的还在全省的电视专题片评比中获二等奖。</p><p class="ql-block"> 他把我当作自己的得意门生。经常在会上和公众场合介绍我的文章,在他编著的《采芝商山》《可爱的丹凤》《商樵闲话》等书中,都收录了我的文章,并把他编著的20多部书签名赠送给了我,让我从中受益匪浅,无形中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p><p class="ql-block"> 给我讲人生故事</p><p class="ql-block"> 1996年,我从县教育局调县委组织部工作,住在县招待所对门的县委家属院,第二次与童老师做了邻居。</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同一个单元,我住三楼,他老俩口住一楼,几乎天天见面,夜夜聊天,成了最亲热的近邻。</p><p class="ql-block"> 我喜欢与他聊天,听他过去的故事,他也毫不保留,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说给我听。星光璀璨的夜晚,我们坐在院子里,一只小凳子上放两个茶缸,旁边放一只电壶,他声音不紧不慢,讲的故事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有他和副县长许佐善下乡迷路的惊险情景,有到北京寻找汪锋同志的曲折离奇经历,有县长讲话念错字引起哄堂大笑的趣闻,有和县委周书记一同上鱼岭水库劳动半夜饿得睡不着,俩人竟坐在被窝里编《上水库》小品,后来演出竟获奖的轶事……常常听得我如痴如醉,他讲得有声有色,最后,俩人竟哈哈大笑起来,以致让付桂芳老师说我俩个是“傻瓜一双”。</p><p class="ql-block"> 最有趣的是他和王平副县长去贾平凹家“化缘”,那是1992年的事情。童老师已任县志办任主任。当时,136万字的县志巳完成编辑,等待出版。可专项经费只有11万元,缺口很大,无法付印。情况反映到主管的王平副县长那里,王副县长争取县长支持后,向省市县有关单位和朋友“化缘”,终于补齐了缺口资金。但题写书名,写序要请名人,也要化钱,可沒有这笔钱。怎么办呢?俩人商量决定去找乡党贾平凹“化缘”。说去就去,俩人坐车到了西安,找了个便宜旅店住下,租了辆自行车,王副县长带着童老师,冒着凛冽的寒风,一路穿街过巷,到了贾平凹家,平凹一看,嗬!县长、主任骑自行车来“化缘”,心里十分感动,立马答应题写书名,并且作序,还热情地请二人到饭店吃羊肉泡馍。席间,平凹风趣地对童老师说:“你这个县志办主任不简单,连司机都是县处级呢!比我强多了”说完,三人不约而同地哈哈大笑起来。 </p><p class="ql-block"> 一副有趣的对联</p><p class="ql-block"> 我退居二线以后,住在商州城里的望江楼附近小区,恰好童老师也退休多年,住在小儿子家里,而且他儿子住的地方与我儿子的住地只隔一座楼,又成了近邻,几乎天天见面。</p><p class="ql-block"> 我们都很高兴。又继前缘。他是文化人,喜喝茶,又有铁观音、茅尖、西湖龙井等名茶。常常是我俩品着茶,聊着天,不知不觉就是半天,才依依不舍地告别,约定翌日再聊。</p><p class="ql-block"> 2013年春节前夕,我去他家商量写对联的事情,他正在写一篇散文,见我来了,当即让座、倒茶,我告诉了他来意,他想了想,为我编了一幅对联“有吃有喝有朋友,无权无势无忧愁”,横批是“退居二线”,这正合我意;然后,我问他今年春节写什么对联?他拿出一张纸,让我看,原来写的是“鳖,鳖,鳖,鳖了一辈子;写,写,写,写了几本书”,横批是“淡泊名利”。</p><p class="ql-block"> 我非常欣尝童老师的才华,对他大加赞赏,可一旁的付桂芳老师却不以为然,撇撇嘴说“写了一辈子,有啥名堂?给娃没买房,没买车,弄了一屋子的书,有啥用啊?”童老师笑了笑,说,“就是的啊!对不起她娘们啦!”说罢,又给我倒了一盅西凤酒,我俩碰了杯,算是庆祝新年了。</p><p class="ql-block"> 大年初一早上,我去他家门口转了一圈,果然,门上贴的那幅红红的对联,几个邻居看见了,都哈哈大笑,说编得形象,也真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