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游巴尔干完结篇(2024)

vivian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完成了西巴尔干与东巴尔干两组环游之后,我们又回到了始发地布达佩斯。</p> <p class="ql-block">我们与好友夫妇四人在布达佩斯机场登上了去地拉那的飞机。机舱里人满为患,大人高声喧哗小孩一路哭闹;几个阿国壮汉还在飞机上买啤酒嘻哈干杯;飞机还没停稳就有旅客迫不及待取下了行李舱的箱子引来空姐的严厉指责……</p><p class="ql-block">“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们怀着期待和几分忐忑,终于踏上了“欧洲的社会主义明灯”阿尔巴尼亚的国土!兴奋的心情溢于言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地拉那国际机场规模不大,近似于国内二、三线城市的火车站。取到行李,步出人头攒动、略显混乱的机场后,我们坐上了一辆计程车。司机看上去年龄与我们相仿,还能简单说几句英文。当我们说起恩维尔·霍查时,他马上脱口而出毛泽东、周恩来,大家相视而笑,立刻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途中帕特一音不差地哼唱起多年前从罗马尼亚电影“波隆贝斯库”里学来的阿尔巴尼亚国歌,老司机也立刻附和着唱了起来。他告诉我们霍查当政时期老百姓生活安定有保障,言下之意似乎现在不如以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十多年前去世的修女特瑞莎也是阿尔巴尼亚人,机场出口处有为她而竖立的英雄塑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沿途看到街道旁旧建筑的破败、以及新建筑的取而代之,那些新型豪华带有现代元素的新建筑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抵消了我们之前在飞机上、在机场大厅里留下的负面印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下榻的旅馆坐落在市中心一个小巷深处,车到门前才见其真面目,那是一幢崭新简约时尚大气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旅馆放下行李后,我们步行几分钟来到了斯坎德培广场。</p><p class="ql-block">斯坎德培广场是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市中心的重要地标,矗立着一座斯坎德培骑马跨刀的铜像。1968年这个广场以阿国民族英雄命名,总面积达到4万平方米,如此宽大的广场在欧洲实属罕见。</p><p class="ql-block">地拉那是阿尔巴尼亚第一大城市,位于中部克鲁亚山西侧盆地,伊塞姆河畔,三面环山,西距亚得里亚海岸线27公里,居民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斯坎德培广场四周有建于1819年的埃塞姆贝清真寺和建于183O年的钟楼,国家历史博物馆,歌剧院,地拉那大学等,附近还有意大利墨索里尼时期建造的政府办公大楼。斯坎德培是15世纪阿尔巴尼亚的民族英雄,领导人民反抗奥斯曼帝国统治长达20多年,他使用黑色双头鹰作为自己的标志,这个标志后来演变为今日的阿尔巴尼亚国旗。数条林荫大道从广场向四周辐射。广场四周有不少新开的商店,斯坎德培广场是地拉那的最热闹的地方,这里处处都在建造新楼,改变了阿尔巴尼亚的面貌,也带动了阿尔巴尼亚经济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阿尔巴尼亚山鹰国旗迎风飘扬。旁边白色大理石柱的建筑是地拉那歌剧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坐落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斯坎德培广场钟楼旁的埃塞姆贝清真寺(</span>Xhamia Et'hem Bej)</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阿尔巴尼亚国家历史博物馆珍藏着这个国家大部分的古代文物。博物馆的正面装饰着精美的镶嵌壁画《阿尔巴尼亚》,它反映了从伊利里亚时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阿尔巴尼亚的所有历史进程。</p><p class="ql-block">阿尔巴尼亚人是巴尔干半岛上的古老居民伊利里亚人的后裔。公元9世纪以后,分别受到拜占庭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塞尔维亚王国和威尼斯共和国的统治。</p><p class="ql-block">1946年1月11日,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1976年修改宪法,改称为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现在名为阿尔巴尼亚共和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环顾广场四周,正在施工中的摩天大楼耸立在天际线上……</p> <p class="ql-block">总是听说阿国多么地贫穷落后,是欧洲最穷的国家,人均收入很低。但是实地一看:地拉那市中心到处都在大兴土木,造型新颖的摩天大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颇有一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建设热火朝天、蒸蒸日上的景象。街上游客穿梭来往,路边餐厅咖啡馆人丁兴旺,主街宽敞绿树成荫,人车分流都遵守交通规则。沿街也没看到乞讨或无家可归者,也没见到小偷……感觉治安良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斯坎德培广场上的小乐队组合卖力地演奏着“啊朋友再见”,但在帕特引领下奏起了阿国国歌,引来大家围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斯坎德培广场清新而美丽,也很具现代感。行走在广场上的阿尔巴尼亚民众衣着大方,充满自信,阿尔巴尼亚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欣欣向荣,这是个在迅速发展中的国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地拉那碉堡Bunk Art 2(博物馆)。它是一个位于地下五层的潜在的核掩体,结合了阿尔巴尼亚从1938年到1990年的发展史,集中介绍了许多历史上的战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了刺激旅游业,阿国政府将碉堡打造成国家象征。在首都曾为霍查建造的“五星级”防核碉堡,现已作为旅游景点和艺术展览(Bunk Art 2)向大众开放。这个大型碉堡里面有二战时期的遗物和霍查时期的各种各样令人毛骨悚然的展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世纪60年代-80年代,由于阿尔巴尼亚领导人执行“反苏又反美”的外交政策,全国各地发起了以“保卫祖国”为名的碉堡修建运动。当时平均每10个阿尔巴尼亚人(60年代人口约180万)就拥有一个碉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尽管时过境迁,但那些碉堡依然矗立在阿尔巴尼亚各地,述说着上个世纪的荒诞与哀伤。</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在市中心一家网红店享用了包括有传统菜品的阿尔巴尼亚风味晚餐。虽然看上去满满一桌子令人垂涎的食物,但是很遗憾并不太合我们的口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旅馆房间的电视机正在播放有关阿尔巴尼亚芭蕾舞艺术的节目。这使我联想起WG期间,阿尔巴尼亚国家芭蕾舞团曾来中国访问。我有幸在上海文化广场观看过阿尔巴尼亚芭蕾舞剧《山姑娘》。几十年过去了,现在阿尔巴尼亚的芭蕾水平比起以前长进了很多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阿国后的第二天,我们起个大早,出发去黑山共和国(Montenegro)一日游,整个行程约15个小时。地拉那当地的司机小哥路德一早就到旅馆接上我们,与我们同行的还有一位在此地工作的波兰姑娘卡米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开车2小时左右到了阿尔巴尼亚的一个小镇上,司机小哥要用早餐,我们正好也喝杯咖啡休息一下。</p><p class="ql-block">服务员端来了小哥点的早餐:一个餐盘里倒扣了一大碗米饭,上面撒了芝士末并浇了些深色的酱汁。小哥看来是饿极了,吃饭速度极快,迅即光盘,接着又点了第二盘……我们边喝咖啡边想,这阿式早餐看上去挺诱人的,何不也来尝尝本地特色?品尝之后大家一致交口称赞,就像是一大碗“咸味泡饭”,淋上特色酱汁非常鲜美可口!记下了它的名字叫“比拉夫”。希望以后有机会再重温其美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途经斯库台(Shkodër),这是阿尔巴尼亚第二大城市,仅次于首都地拉那,位于阿尔巴尼亚西北部斯库台湖畔。</p><p class="ql-block">一直听人说阿尔巴尼亚是个碉堡之国,战争年代遗留下来的碉堡多达数万只。我们好奇并一路留意着,可是沿途并没看到任何碉堡,有点诧异。司导小哥路德回答说那些碉堡确实还存在着,但是现在大都被掩盖住了,所以路人不易看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经过阿尔巴尼亚与黑山共和国的边境,我们到达的第一个景点是圣斯特凡(Sveti Stefan),这是黑山著名的打卡之地。圣斯特凡岛是黑山的一个陆连岛屿,位于亚得里亚海边,通过狭长的浅滩与陆地相连。整个圣施特凡岛属于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本来导游怕时间紧打算回程的时候再游览这个景点,结果同车的卡米拉坚持要先停这个景点,她是担心回程太晚没有阳光摄影效果较差。亏得她据理力争,我们也受益。这波兰姑娘虽然一路寡言不与人搭讪,但遇事果断态度坚定,原来她是波兰驻阿大使馆的侨务领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黑山共和国的古城科托尔(Kotor)位于亚得里亚海一处深山环抱的峡湾中,是欧洲最南面的峡湾。我们穿过海之门厚厚的门墙洞,来到古城的武器广场(Square of Arms)和钟楼。广场现在是城里最热闹的地方,周围有很多商店、咖啡馆和露天餐厅,大街和小巷上的古老建筑比比皆是、令人应接不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钟楼是科托尔的重要地标之一,楼前有石头金字塔据说当年是用来惩罚罪犯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司导小哥路德带我们上了海之门的城墙,可以俯瞰武器广场与码头。码头上有 MSC Armoni 大型游轮停靠,数千来自游轮的乘客一齐涌入小小的古城,怪不得城里游客人山人海、摩肩接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圣特里普纳大教堂建于800多年前,17世纪的大地震毁坏了其大部分,至今都还没有完全修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圣尼古拉教堂是科托尔最大的东正教教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城的建筑风格遗留下不少中世纪痕迹,有些石屋几乎完好如初,有些只剩下残垣断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离开科托尔不远,我们来到另一座古城。布德瓦(Budva)是黑山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也是一个受人追捧的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莫格伦海滩(Mogren beach)是布德瓦市最美丽的海滩。</p><p class="ql-block">海滩边有一座芭蕾少女铜雕,创作灵感来自于一个古老的传说,讲述了一位芭蕾少女和水手的爱情故事。少女每天都会来到岸边,眺望远方期待着海浪带回她的爱人。可是水手并沒有从大海中归来,而久等不见水手的痴情少女终因心碎而辞世。</p><p class="ql-block">芭蕾雕塑仿佛被赋予了生命,被认为是布德瓦的主要像征与地标之一。雕塑体现了黑山人的浪漫情怀,也成為游客们的打卡之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圣约翰教堂 ( St. John's Church ) 是一座罗马天主教堂,是布德瓦市最大的宗教建筑,建于8-9 世纪。北侧的新哥德式钟楼是后来增建的。教堂内有中世纪威尼斯画派大師的圣像和绘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圣三一教堂 ( The Church Of ST. VID in Petrovac ) 是一座十八世纪的东正教堂,依照拜占庭風格建造。教堂大门上方有一幅圣三位一体的马赛克图像。教堂钟楼内有三座钟,位于建筑物的正面。20世紀初,该建筑在地震中严重受损,后来依原状重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夜幕低垂,在黑山我们一共游览了3个景点,包括两座古城,我们觉得颇有收获,是个非常值得的行程。</p><p class="ql-block">回想起早上有个小插曲,我俩犯了一个低级错误差点让此行程泡汤,想想都后怕。事情是这样的:在地拉那旅馆时,为了减轻挎包的重量,我把包里暂时不用的东西都放入房间的保险箱,包括护照。第二天一清早出门前忘记打开保险箱拿护照。等车离开旅馆后,经同行的友人提醒,猛然想起护照还在保险箱里,即刻冒出一身冷汗。好在没有走太远,司机路德即刻掉头,去旅馆顺利拿回了护照,有惊无险!假设:如果开到阿黑边关才发现没带护照,后果会怎么样?真是不堪设想!感谢上天保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晨,在旅馆房间的阳台上拍摄了地拉那街景,晨曦中能看到正在施工中的大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在路边咖啡馆用早餐,看到交通警站在马路中央指挥交通,好久没见这般景象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早餐后,我们有半天的时间可以继续在地拉那市中心闲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地拉那市中心的红绿交通灯不但美观有创意,更有警示作用,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坐落于阿尔巴尼亚首都中央的地拉那金字塔,现作为一个新型的文化中心向公众开放。该建筑最初是作为纪念统治了阿尔巴尼亚超过40年的恩维尔·霍查(Enver Hoxha)的博物馆建造,而现在对其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造。重新利用了原建筑的混凝土结构,使得它作为一个开放的雕塑伫立在新的公园中。五颜六色的盒子散布在原建筑的内部和周围,可以容纳各种教育和庆典活动,也给周围的环境带来欢快活跃的气氛。建筑倾斜的侧面增加了台阶,使得人们可以在这座曾作为陈列品的建筑表面上行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颖时尚的购物中心大楼,楼内商店林立,货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地拉那市中心的基督复活东正教大教堂(Resurrection of Christ Orthodox Cathedral)</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地拉那市中心的纳马兹加清真寺(Namazgah Mosque)</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在地拉那市中心找到了一家有浓浓中国风的餐馆《中国花园》,好好饱餐一顿,满足了自己改变不了的中国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于普通计程车装不下四个人的行李,旅馆前台帮我们寻找大一些的计程车,搞了好久都无法落实。眼看时间飞逝,我们的预留时间越来越短,大家都着急了,决定叫两辆车。也许正是临下班高峰的时间段,两辆计程车分别姗姗来迟。路上又堵车,可把我们急坏了。阿尔巴尼亚的交通设施很不完善,一会儿城区小路一会儿高速公路弯来绕去。计程车司机很帮忙,争分夺秒紧赶慢赶总算来到了机场区域。司机告诉我们,前面离入口处的道路堵得更厉害,不如下车穿过马路大约200米远,步行走去机场入口。我们听从了司机的建议,推着行李一路小跑,总算进入机场。又一次有惊无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公路旁的旧火车头与涂鸦坦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地拉那国际机场。再见,地拉那!再见,“兄弟的”阿尔巴尼亚!</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华灯初上,俯瞰机翼下万家灯火的波兰首都夜景。华沙,我们来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华沙的第一个活动,就是去肖邦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肖邦在整个钢琴艺术史中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人。安东鲁宾斯坦如是说:肖邦是弹钢琴的游吟诗人,是钢琴的精神、钢琴的灵魂。</p><p class="ql-block">他的钢琴曲悦耳、洗练、纤细、动人,把强烈的戏剧性与优美的抒情性融为一体。萧邦音乐既具有古典主义的严谨和优雅,又具有浪漫主义的华丽和抒情,还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与波兰民间音乐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联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肖邦的肖像画与头像雕塑。</p><p class="ql-block">肖邦出生于波兰华沙附近,他的母亲是波兰人,他一生中最初的20年是在波兰度过的。他的父亲是法国人,他成年后一直生活在巴黎。在萧邦身上,母亲的血统占优势,他是在自己的音乐中强烈表现斯拉夫民族气质的第一位伟大的作曲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博物馆里收藏着很多肖邦当年的手稿真迹。</p><p class="ql-block">右上角是肖邦姐姐路德维卡的肖像画,就是这位姐姐冒险将肖邦去世后的心脏带回祖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肖邦博物馆里欣赏了一场肖邦钢琴作品音乐会。音乐会在一个小型音乐厅内举行,演奏者是华沙音乐学院二年级研究生,他的演奏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极为精彩!他曾获得肖邦钢琴大赛的第四名。我们十分享受这场音乐会,能如此近距离的观赏钢琴家的演奏,感受音乐的魅力,真是非常荣幸!</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著名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的雕像。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是人类认识宇宙过程中的一次伟大革命,意义深远。它推翻了长期以来居于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动摇了宗教宇宙观的基础,从而实现了天文学的根本变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圣十字大教堂是华沙最著名的巴洛克式天主教大教堂。</p><p class="ql-block">在这座圣堂里,肖邦曾不止一次地做过祈祷。这位伟大的波兰音乐家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被迫流亡国外,在法国巴黎寄居。虽然身在异乡,但他的心脏却随着祖国的脉搏在跳动在流血,他创作了大量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乐曲,以此抒发思乡情亡国恨。肖邦去世后,人们遵照他生前要求,将他的心脏装在水晶盒里带到华沙,安放在圣十字教堂的大理石柱子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华沙歌剧院外观气派,内景豪华。周围有人物的雕塑,不知是纪念哪位有卓越成就的伟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很多前社会主义国家都有这样建筑风格的住宅大楼,沿街处开设了各种商店。</p><p class="ql-block">我们看到有家快餐店里面坐满了食客,现做现卖好像大众食堂一样,生意很兴隆。看得出食客大多是本地人。我们也参与其中,感受一下当地人的日常饮食生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华沙皇家城堡与城堡广场</p> <p class="ql-block">城堡广场上矗立着齐格蒙特三世国王的纪念柱(Kolumna Zygmunta III Wazy),正是这位国王在16世纪将波兰的首都从克拉科夫迁至华沙。这座首都最古老、最高的纪念碑是华沙的地标建筑之一,也是华沙人最青睐的约会选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华沙老城(Stare Miasto w Warszawie)是首都最为璀璨的明珠!它那五颜六色的连排房屋和古朴街道的独特氛围让人向往,这座多彩多姿的古城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城市集广场中央矗立着城市的象征和保护者——美人鱼的雕像(Pomnik Syreny w Starym Mieście)。</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老城小道走到了华沙瓮城(Barbakan Warszawski),蓝天白云红墙,老城墙在午后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更加耀眼迷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偶然在街边发现一组大型群雕,人物表情悲伤忍辱负重,看得出正经历着一场残酷的战争,而且付出了无数的生命与鲜血。我们注意到了群雕旁边柱子上的字,虽然不认识波兰文字,但从那些数字可以猜测是华沙起义,应该是华沙起义纪念碑。</p><p class="ql-block">回家后我上网查了华沙起义的资讯,并补看了电影《浴血华沙》。被电影中的情节深深打动,也对波兰历史有了初步了解,更对战争的残酷血腥而感到深深震撼。联想起以前看的《卡廷惨案》等……苦难深重的波兰人民历尽艰辛,才迎来如今的和平生活,真是太不易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逢波兰的肖邦音乐节,音乐活动丰富多样。</p><p class="ql-block">晚上我们在华沙波兰国家爱乐乐团音乐厅,观赏了第20届肖邦国际音乐节的一场钢琴弦乐六重奏音乐会。能在肖邦的故乡参与音乐节的活动,我们觉得特别幸运特别幸福,也特别有意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维拉努夫宫(Wilanów Palace)坐落在华沙近郊Wilanow,波兰国王约翰三世、奥古斯特二世和波兰最有权势的贵族所居住的夏宫。维拉诺夫宫是华沙巴洛克式建筑的代表。尽管经历了战争与侵略,宫殿和花园仍然保持了其最初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宫殿里,可以看到国王和王后的生活居室以及收藏,包括充满异域风情来自中国与荷兰的储物柜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皇宫的花园里,巧遇几对新人在拍婚纱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科学文化宫(Pałac Kultury i Nauki)是华沙最高的建筑之一,也是最具辨识度的建筑,几乎在首都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它。它是在斯大林的倡议下建成的 ,作为“苏联人民献给波兰人民的礼物"。</p><p class="ql-block">如今这座宫殿是剧院、电影院、博物馆、时尚酒吧和华沙旅游咨询中心的所在地。在夏天,宫殿周围的区域成为众多音乐会、戏剧和电影表演的舞台。在冬季,这里会建起免费的露天冰场,滑手们随着音乐翩翩起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瓦津基皇家公园(Muzeum Łazienki Królewskie),这座辽阔的花园也是华沙人的心头之爱,茂密的绿植和散落分布的湖水构成了夏日的避暑胜地。</p><p class="ql-block">据说自1959年起,每年5月到9月的每个星期天,都在此举行两场露天肖邦钢琴演奏会。</p><p class="ql-block">我们在华沙的最后一天刚好是星期天,于是午后赶到皇家公园,观看了一场露天音乐会。</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宽大的草坪上密密麻麻坐满了前来聆听音乐会的观众,四周的座椅更是一位难求。人们扶老携幼席地而坐,蓝天白云之下更有一种节日般的气氛。草坪的尽头的池塘边屹立着一座巨大的肖邦纪念碑。纪念碑的造型像似一架大竖琴,主体部分的肖邦雕像被安放在浅褐色的花岗石底座上。雕像构思独特,造型别致,寓意深远。肖邦坐在垂柳之下,柳枝如一只巨手安抚在肖邦头上。肖邦两目微闭双眉上扬,似在聆听大自然的声音。他的右手指尖漂浮在空中,仿佛正在钢琴上舞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好不容易在树荫下找到位子,后来听众越来越多就一位难求了。</p><p class="ql-block">原本在草坪上走来走去十分喧哗的人们,当钢琴声响起时即刻安静下来。这时走来一位老太太挡住了我们的视线,想请她稍微挪动一下,但看她颤颤巍巍的模样,又让人于心不忍。帕特决定让座,于是站起来招呼那位老太太坐在他的位子上。看得出那位老太太在得到座位时颇有些感动,她望着我们连声道谢!</p><p class="ql-block">波兰人民的素养以及男女老少对音乐的朝圣崇拜的精神,令我们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华沙游览了两天三夜,游览活动丰富多彩,每天都步行15000步左右。</p><p class="ql-block">我们在华沙一共观看了三场音乐会,在肖邦的故乡聆听肖邦音乐,感觉与肖邦是如此的相近。我们为此而感动而感慨,真是一次难忘的旅行,非常值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晨,我们心满意足地乘上网约车(Bolt)抵达华沙肖邦国际机场,乘坐汉莎航空的班机经法兰克福飞回自己的家园。</p><p class="ql-block">这次的东西巴尔干半岛之行,23天共走了9个国家。这次旅游之后,才知道以前对巴尔干国家历史文化的了解是多么贫乏,它们中的许多国家都具有欧洲最古老的宗教和古迹,奥斯曼帝国、罗马帝国、奥匈土耳其都在这片土地留下了深深的痕迹。我们此行可谓如愿以偿,收获满满,非常尽兴!</p><p class="ql-block">此行的顺序是:匈牙利,克罗地亚,波黑,塞尔维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黑山,波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晒晒沿途收纳的一些“战利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完!谢谢!</p><p class="ql-block">(部分资料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