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识峨眉

猪儿她娘

<p class="ql-block">  又见峨眉山。</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的第三次峨眉之行。</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上峨眉还是1985年9月10日,共和国第一个教师节。那时的我在企业从事职工教育工作。节日将临,市局为奖励大家,组织属下单位的教育工作者赴峨眉山参观考察。</p><p class="ql-block"> 那时,社会车辆允许上山。但我们是大巴,行驶到万年寺便被拦下,一行三十多人便老老实实地开始登山。</p><p class="ql-block"> 到达洗象池,天色渐暗。带队领导出于安全考虑,叫停了想连夜上金顶的我们。</p><p class="ql-block"> 因为时间的缘故,第一次的峨眉山之行,我们带着未能登上金顶的遗憾离开。</p><p class="ql-block"> 十年之后,为接待来自全国记协的朋友,第二来到峨眉山。</p><p class="ql-block"> 这一次,夜宿金顶。凌晨,在壮丽的日出映衬下,与一群素不相识的年轻人在寒风凛冽的山顶相拥着,喊叫着,了却了心愿。</p><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三十年如白驹过隙。已经进入花甲行列的我在女儿的陪伴下又一次重返峨眉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佛教传入峨眉山,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经过先道后佛,佛道并存,佛盛道衰,佛道一统的复杂演变,成为驰名中外的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p> <p class="ql-block">  菩萨,梵语Bodhisattva,音“菩提萨埵”,简称“菩萨”,意译“道心众生”,“道有情”。主要特点是“上求菩萨,下化有情”。</p><p class="ql-block"> 在佛教,菩萨地位仅次于佛。中国的信徒从众多的菩萨中选出“文殊、普贤、观音、地藏”四位,组成四大菩萨,并为他们选择和建立了各自的道场。</p> <p class="ql-block">  公元一世纪初,印度佛教通过南丝绸之路的南彜道,由缅甸的八莫,经云南,入四川,从乐山传入峨眉山中,创建了西峰之巅的普光殿(华藏寺)和山腰的初殿(鷟殿),成为峨眉山营造佛教寺院的开端。</p><p class="ql-block"> 公元四世纪,名僧慧持禅师在峨眉山营造普贤寺(万年寺)供奉普贤。</p><p class="ql-block"> 公元六世纪中叶,世界佛教重心逐渐移到中国,四川一度成为禅宗中心,峨眉山普贤信仰影响日益扩大。</p> <p class="ql-block">  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宋太宗赵光义遗使铸造重62吨,高7.35米的普贤铜像,以及三千铁佛像供奉白水普贤寺(今万年寺),喻意普贤菩萨率三千眷属在峨眉山的说法。从此,峨眉山便以“普贤道场”蜚声海内外。</p> <p class="ql-block">  第一山亭。</p><p class="ql-block"> 自古以来,峨眉山就有“中国第一山”的美誉,从晋代开始,历代帝王、前贤均有所题。</p><p class="ql-block"> 千年文章,选四幅楹联,载入第一山亭,以表其意。“昆仑伯仲高出五岳,震旦第一秀甲九州”为魏晋印度宝掌和尚所题。</p><p class="ql-block"> “天真皇人论道之地,楚狂接舆隐逸之乡”乃宋太宗赵光义所撰。</p><p class="ql-block"> 而“一峰插入三辰上,万里眺之五岳卑”则为明代诗人喻时所题。</p><p class="ql-block"> “不独峨眉幻银色,从教大地变黄金”为明代朱元璋撰联。</p><p class="ql-block"> 读其楹联,品山之魅力。</p> <p class="ql-block">  报国寺,峨眉山第一大寺。</p><p class="ql-block"> 建于明万历年间,原名会宗堂,取儒释道三教会宗之意。山门上“报国寺”大匾,是清康熙皇帝御题。</p> <p class="ql-block">  伏虎寺,始建于晋代。清代可闻大师的徒弟寂顽按《大乘经》字数为据,一字一株在寺院周围广种杉树、桢楠、柏树,共种植十万九千多株树木,称为“布金林”。</p><p class="ql-block"> 如今,这些树木都长成参天大树,成为巍巍峨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万年寺,创建于东晋时期。时名普贤寺,唐僖宗时慧通禅师重建,更名白水寺;宋代易名白水普贤寺,明神宗皇帝朱翊钧御题“圣寿万年寺”,简称万年寺,为峨眉山最早的六大古寺之一。</p> <p class="ql-block">  我们乘坐的旅游大巴一进入零公里无人区,天气陡然变化:大雾披头盖脑的笼罩下来,空气中的水分子肉眼可见。从眼前急驰后退的树木都成了一道道虚幻的黑线,仿佛画家随手涂鸦的水墨画。</p> <p class="ql-block">  雷洞坪,上山途中,遇到一群朝山的信徒。他们每走三步,便虔诚地跪地膜拜,全然不顾身下的泥泞湿润。</p><p class="ql-block"> 而身倾则有悠然坐在滑杆上被人抬着交错而过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  路遇一群悠然自得的猴子,印证了峨眉山的猴子一点不怕人的传言。</p> <p class="ql-block">  从接引殿上金顶的缆车在一片混沌似的浓雾中前行。渐渐的前面出现了星星点点的光亮,随着光线的增加,那是太阳穿透了雾霁的屏障。</p><p class="ql-block"> 随着一车人的惊叫声,眼界蓦然一亮,缆车已然穿越了云层。</p><p class="ql-block"> 回首脚下,天地万物都幻化成蓝白两个色彩:蔚蓝色的天际之下,白色的云海波涛汹涌般的向你奔涌而来。</p><p class="ql-block"> 豪迈之气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  迈入峨眉山山门牌坊“华藏世界”,金顶真正地向人们敞开了大门。</p><p class="ql-block"> 沿着宽18米、长108米的朝拜大道拾级而上,10对大象相对拱卫着高48米,重600多吨的十方普贤金像。</p> <p class="ql-block">  普贤圣像正面手持如意,骑六牙圣像。</p><p class="ql-block"> 另一面结阿陀定印,表六道众生显得四智菩提之意。</p> <p class="ql-block">  十方普贤,意喻普贤的十大行愿,象征佛教中的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个方位,意喻普贤无边的行愿能圆满十方三世诸佛和芸芸众生。</p> <p class="ql-block">  普贤菩萨像通体鎏金,阳光下金光闪耀,宝像庄严。底座为4方6层,代表佛教的“四摄”“六度”;底座上的圆环代表佛教的“一真法界”;圆环上的莲花代表众生与万物;祥云代表着佛法空性。四尊吉象代表“四弘誓愿”;菩萨身分两面,代表华藏世界一佛二菩萨;菩萨有十头像注视十方,代表普贤十大行愿。</p> <p class="ql-block">  华藏寺,全称永明华藏寺。</p><p class="ql-block"> 缘起普贤显相的“蒲公追鹿”和奉汉明帝旨建之传,创建于公元1世纪,历经多次修葺和更名。明万历年间,明神宗朱翊均御题横额“永明华藏寺”,作为中国海拔最高的汉传寺院,寺庙便以此闻名于世。</p><p class="ql-block"> 明太祖朱元璋第21子潞州沈王朱模信奉佛教,赐金数千于寺后高处铸造大峨山铜殿(今金殿),顶渗以真金,故俗称金顶。西峰之巅也因此得名。金殿通体主要构件皆为金铜铸造,金殿采用金瓦,梁栓、门窗、斗拱均为铜铸。阳光下,金殿熠熠生辉,气势恢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交相辉映的金殿与铜殿。</p> <p class="ql-block">  卧云庵,位于金顶赌光台上,海拔3066米。始建于唐,明嘉靖年间性天和尚再建,明末建筑朽败。清康熙二年,伏虎寺僧可闻率徒“卧云四友”重建。</p><p class="ql-block"> 寺后崖下白云环绕,寺如卧云中,得名卧云庵。</p><p class="ql-block"> 因屋面覆盖锡瓦,每当云开日出时,银光闪烁,素有峨眉银顶之称。</p> <p class="ql-block">  万佛顶,峨眉山最高峰,海拔3099米。绝壁凌空,巍峨屹立于“大光明山”之巅。</p><p class="ql-block"> 万佛顶有万佛阁,清光绪年间,僧通慧率徒修建清凉奄,初名极乐,不久遂以“普贤住处,万佛围绕”之名,更名万佛庵。殿侧睹光台可观金顶四大奇观:日出、云海、佛光、神灯。是感受佛光与山巅美景的绝佳地点。</p> <p class="ql-block">  金刚嘴,本名摄身崖。</p><p class="ql-block"> 位于金顶东边,是距今两亿年前火山爆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的玄武崖体,呈90度垂直悬空,距岩底700米。因为连接舍身崖内外分界线的那块石头非常尖锐,如同金刚石做成的刀刃一般,对应佛教中摧毁一切虚空界邪恶事物,而不被外界所损毁的金刚精神。</p><p class="ql-block"> 它是观赏云海和佛光的最佳地点。因常现佛光而得名,佛光因摄人之影像于其中,逐称“摄身光”。</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种说法,有佛家弟子在此轻身,认为此处升天可以免除六道轮回。故人称舍身崖。岩下常年云封雾锁,人迹罕至,被人视为神秘之地。</p> <p class="ql-block">  峨眉山国家基准气象站。</p> <p class="ql-block">  儒家尊崇修身,佛家信奉修心,道家崇拜养性。</p><p class="ql-block"> 对于市井百姓而言,他们对生命和世界没有那么多的理性和理解,他们执着于此仅是冀望从中获得精神上的特殊加持和疗愈,慰籍生命远景的期许和执念。</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