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听闻《看见微笑——古青州地区造像艺术特展》在福州市博物馆启幕,2024年国庆期间,我们自驾赶赴福州,一睹丰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1996年龙兴寺遗址窖藏出土400余尊佛教造像,这批从北魏至北宋、长达 500 年的艺术瑰宝,当年一经出土,就被评为“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而后又列入“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被世界认为是改写东方艺术史的杰作。这批佛像中的数十件南北朝珍品从青州走出,与福州相会。这其中,有一半为国家一级文物,部分文物为首次展出,可谓“海陆共鸣,共享青福”。</p> <p class="ql-block">两汉之际,佛教自古印度传入中国,历经数百年,至南北朝获得长足发展,在全国出现了多个佛教文化中心,形成了不同风格的佛教造像艺术,“青州风格”佛教造像便是其中之一</p> <p class="ql-block">揭开一千多年前的南北朝文化风流的面纱,从看见微笑开始。佛像平和、温暖、安详,从眼梢到嘴角,每一个孤度都令人心生欢喜。</p> <p class="ql-block">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展大多是北魏晚期至东魏北齐的作品,其佛像大多着宽袍大衣,衣褶厚重,身材单薄,肩部低垂,颧骨微突,形象清俊儒雅,史称“秀骨清像”“褒衣博带”。</p> <p class="ql-block">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以单体立姿圆雕像为主。佛衣轻薄贴体,衣褶纹理简洁,面相丰满圆润,宽肩隆胸,身材健美且富有动感,刻划出优美韵姿,一改其他地区造像庄严肃穆的宗教氛围。菩萨像则满身雕饰华丽,华贵高雅,风姿绰约。至此,独有的佛教造像‘青州风格’出现,对中国以后的佛教造像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曹衣出水”,含蓄的神秘的东方审美。</p> <p class="ql-block">优雅、婀娜、从容。从身段到衣饰,每一条纹路都令人直叹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流畅、柔和的线条刻画,细腻的表情、眼神、姿态,体现出一种超脱凡俗的宁静与和谐,传达出了佛陀的智慧、慈悲。</p> <p class="ql-block">神韵上“秀骨清象”。</p> <p class="ql-block">带有背屏的造像,</p> <p class="ql-block">巧妙的构图是龙兴寺造像的一大特色。莲瓣形的背屏上,高浮雕主尊佛像与二胁侍菩萨,或只雕出主尊;背屏上部飞天环绕宝塔或龙、宝瓶飞舞,下部主尊两侧遒劲有力的龙口衔莲花、莲叶、莲蕾形成胁侍菩萨基座,背屏空余部位浅浮雕或彩绘造像头光、身光、火焰纹等。随时间的推移,构图的内容和形式也有少许改变。这种艺术形式将佛教经典的内容集中展现在有限的空间内,营造出一派欢乐祥和的气氛。</p> <p class="ql-block">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保留了较为完好的贴金和彩绘装饰。</p> <p class="ql-block">“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这句诗让我们窥见了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大范围大发展的鼎盛景况。这其中固然有统治阶层的鼎力扶持,亦是当时普罗大众的心灵渴求。佛眼微闭,心若般若,平和欢喜,让北齐饱受战乱之苦的普罗大众从佛面上看到了生存的希望,心灵得到慰籍,这也是佛像的功德。</p> <p class="ql-block">青州造佛的微笑,是微微上扬的嘴角,是宁静祥和的眼神。<span style="font-size:18px;">青州造佛的美丽,是飘逸平和的神韵,是抚慰心灵的佛性。</span>我们凝望千年前的造像,感受那一抹微笑带来的温暖与力量、治愈和升华,心怀感激,不虚此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