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谁能相信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已是101岁的人瑞!她是我好友南京普朗克有机田园老总宋宁的母亲、南京农业大学退休老干部徐洁明。</p> <p class="ql-block">人瑞指的是100岁以上的老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瑞不仅代表长寿,还强调老人的品德和地位,常被视为社会的宝贵财富。</p><p class="ql-block">徐洁明在百年华诞庆典上即席发言。</p> <p class="ql-block">她的先生宋湛庆是南京农业大学的学者,专注于农业历史领域的研究。他的主要研究方向可能包括古代农业技术、农业政策、农业遗产等方面。乃南京农业大学的离休干部。</p> <p class="ql-block">近日,我专程拜望徐洁明老妈妈,惊喜地发现老人家除了有点耳背、腿脚不太灵便,但目光温柔、思维十分敏捷。我大概有10年没有见过她,她一眼便认出了我,称我还象过去一样精神,并感谢我长期以来对她儿子从事的有机田园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我称老人家好福气,她则赞叹儿子宋宁的孝顺。她说,我们农大老师都称他是第一大孝子。这些年我儿子的精心照料下,每天吃的都是有机食品,24小时有专人陪护。今年初,我患房颤导致脑血栓,生命垂危,儿子深更半夜请来专家上门抢救,然后辗转好几家医院进行治疗,终于把我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有这样孝顺儿子和儿媳我满足了!</p> <p class="ql-block">这位佩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的老人叫陈瑞林,今年96岁,曾任苏州中学地下党支部书记,他的入党介绍人便是宋湛庆先生。陈瑞林曾在江苏石油勘探指挥部担任过政治部副主任,是我的老领导。老人家竟还记得陈瑞林的名字,关注他目前的生活状况和身体状态。</p> <p class="ql-block">著名画书法家单人耘当年的嵌字联,赞美了宋湛庆、徐洁明幸福美滿的爱情。</p> <p class="ql-block">为了纪念母亲百年华诞,家人采取口述实录形式,请浙江财经大学《家传》编辑部,为老人出版了《往事历历在目》的传纪,它虽没有刊号、印量也不大,但装帧十分精美,堪称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p> <p class="ql-block">《家传》编辑部高级编辑龚庆萍在《序言》中赞叹:</p><p class="ql-block">读徐洁明先生的自述,除了风云激荡的百年历史,更有悠久绵长的亲情传递。这样的机缘,并不是人人都有,徐先生有幸,后人有幸,我等后辈自然更是大幸,能够当面采访、亲耳聆听一位经历了百年风云的历史学者讲述过往,无论怎样感激命运的恩赐都不为过。</p><p class="ql-block">先生一生,幼年生活于江南殷实人家,耕读诗书,岁月静好。但遭逢家国大难,时代风云一起,自是一切归于沉寂。但哪怕日本铁蹄踏破时空,读书的种子仍然会在石头缝里发芽,她读书、从教、加入革命洪流,战乱平息后,又考入南京大学修读历史专业,从此与时间、历史结为好友。</p><p class="ql-block">但时间有时也会露出狰狞面目,温情之下,波涛汹涌。先生一生,最大的两次波折,一是日寇侵华,二是特殊年代。这两波罹难,均是被动接受,且是全民受难,一人一地无可避免。</p><p class="ql-block">先生讲述这些大历史背景下的普通人物命运、个体选择,一时令人心紧,一时令人开怀。一个人的命运与时代息息相关,一个个家庭的过往成为我们的历史。在先生口中,皆为具体可见的场景、鲜活灵动的生命奇迹。</p><p class="ql-block">美国历史学者贝克尔说,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这句话几乎已经成为史学界的圭臬。徐先生这部自述,在传承家风之外,更多地关注到了国家和公众的命运,充分体现了一位历史学者对记录真实历史的责任,值得后辈感激。</p><p class="ql-block">此外,这部家传,乃是先生儿媳最先发起,得到家人全力支持。有此子孙,亦是先生之幸、家门之幸!</p><p class="ql-block">谨以此文,向先生百岁贺寿,向先生家人致敬!</p> <p class="ql-block">儿子宋宁在《后记》中感佩父母恩重如山,他以《经历苦难 心存良善》为题,道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p><p class="ql-block">我出生于1963年12月28日,因为出生于南京,我祖父给我取名“宁”,希望我一生安宁。母亲年近40岁才生了我,她虽然十分宝贝我,但并不溺爱。小时候,我经常参加劳动,除了做家务事,还要去粮站买米、拖煤球。长大一些后,在外公外婆家也下地去种菜、挖红薯。母亲并不限制我在外面玩耍,我记得暑假里我下河去捉鱼摸虾,母亲站在岸上,老乡路过时说:“啊呀,你一个独子怎放心下河游泳?”母亲笑着说:“不要紧的,阿宝(我小名)会游泳的。”</p><p class="ql-block">在我们家,父母对我的家教是要诚实,不能撒谎;吃饭不能浪费粮食,时至今日我都吃完碗里的每一粒饭。还要做家务劳动。记得我上小学后,回家要洗袜子,还要用板刷将鞋子里外刷干净后晾晒。</p><p class="ql-block">此外,鼓励读书也是我们家的传统。从这些细节中,可以归纳成做人做事要诚实、勤俭、自立、上进。</p><p class="ql-block">文革时期,我在外公外婆家生活,那是江南一个镇子旁的小村,外公外婆都是周村小学的乡村老师。</p><p class="ql-block">那时候我父亲被关押,母亲也被审查,外公外婆时常担惊受怕。但江南的乡村很美丽,那时的河塘水很清澈,秋天的白云下是一片金黄色的稻田,夕阳映在乡村小学的小墙上。那时候,我很想念我的父母。</p><p class="ql-block">文革后期,我父亲被释放出来,他抱着我泪如泉涌,我母亲也哭红了眼。我上初三后,就一直与父母生活在一起。1982年从扬州回到南京后,我父母恢复工作,他们又忙于工作,也就是这个阶段,在教学与科研上做了一些他们原本想做的事。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父亲身体就不好了,多次中风,我母亲日夜照顾,我也到医院照顾陪侍。</p> <p class="ql-block">我父母是从最艰难的岁月中生活与成长的,他们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建设,又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以及十年动乱,他们吃过的苦是现在的年轻人不能想象的。但他们仍保持着对人对社会的美好愿望。我认为经历苦难后依然还有善良之心的人都是菩萨。在我心里,我母亲和父亲就是菩萨。</p><p class="ql-block">父亲在文革中遭受摧残,身心都受到严重创伤,但他只要回到大自然中就不再那么郁闷。父亲会带我去看各种植物,在秋天捕捉蟋蟀、金铃子等。父亲很喜欢美食,他经常去菜场买些鱼、牛肉等回来做菜。</p><p class="ql-block">父亲的络腮胡子很长,在他生病住院后,都是我帮他刮胡子,那时他闭着眼睛,很安宁,仿佛以前所有的煎熬与疲倦都忘怀了……</p><p class="ql-block">父亲、母亲经历中国的大时代,一生历经大风大浪,但他们积极向上,对生活的热爱与面对困难的平和心态,体现着知识分子的人生大智慧。</p> <p class="ql-block">这是2023年9月9日,老人家与儿子儿媳在小区楼下的合影,你瞧老人家精神多么饱满!</p> <p class="ql-block">四世同堂,福寿康宁!</p> <p class="ql-block">百岁寿碗尤为珍贵!</p> <p class="ql-block">《家传》编辑部制作的庆祝百年华诞视频。</p> <p class="ql-block">祝老人福寿康宁、幸福到永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