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午在查干湖旁边的“飘香鱼馆”吃了一顿丰盛的鱼宴,也是我平生以来对鱼的一次大吃大喝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开餐前大海特意介绍了全鱼宴,他说全鱼宴是查干湖地区的传统名宴,以查干湖野生鲜鱼为原材料,经炖、煎、炸、爆、剒等独特的厨艺加工而成。这种宴会不仅展现了查干湖丰富的鱼类资源,还体现了当地的渔猎文化和烹饪技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查干湖全鱼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辽金时代,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它不仅是美食的展现,也是当地民族文化的一部分。2009年,查干湖全鱼宴被列入吉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个鱼宴成了文化遗产的一部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开席了,餐桌上尽显了鱼宴的菜品特色,真滴是既多样性又丰富性:一桌有十多个菜品,都是与鱼有关;有胖头鱼、鳊花鱼、草鱼、鲤鱼、鲫鱼、湖虾、银鱼、黑鱼皮等,琳琅满目。 因颜色不同,估计烹饪方法多种多样,囊刮炖、煎、炸、爆、煮, 真正的体现了靠水吃鱼特点。这不是一顿简单的午餐,不仅是一种美食享受,更是一种文化体验。 让我了解到查干湖的渔猎文化,感受到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此外,全鱼宴的上菜方式和用餐氛围也充满了地域特色,不仅大饱口福,还让人大开眼界。尤其是那种用大鱼做的,又好像是干鱼,可吃在嘴里却是鲜嫩的;还有那虾子,比较河里的米虾大,又比那种龙虾要小,吃了满嘴留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但是有一点遗憾就是没有被备辣椒,同去的伙伴最后还是借助于自带的豆腐乳和在两广有名气的“军杰辣椒”送下饭的。唯有我还是坚持不吃辣椒,我就是要尝遍各地美食,因为旅游就是吃喝玩乐,吃字当头,来到查干湖就吃她的鱼。还有个遗憾,大海没有安排酒,因此少了点味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旅游大巴沿着绥满高速载着我们继续赶路,迷人的呼伦贝尔在前头等待我。呼伦贝尔大草原在祖国雄鸡形版图上方,有一个酷似鸡冠的地方,那就是世界闻名的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她被誉为"北国碧玉"。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inherit;">呼伦贝尔大草原是令我神往的地方,也是此次东北之行最大的诱惑。进入吉林,我们就一直在东北平原兜圈。在去草原的途中,就是一望无际黑土地,都是望不到边的大豆、水稻、高粱和玉米。还经过了北大荒。看到这些,才懂得北大荒,才知道军垦农场为什么要那么多解放军,还有那么多的知识青年在那战天斗地,才知道在小学课本里那“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对北大荒的写照。</span></p><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原来,“北大荒”旧指中国黑龙江省北部在三江平原、黑龙江沿河平原及嫩江流域广大荒芜地区。这里并非自古以来就荒凉无人开垦,清朝时满人大量入关,俄国势力趁虚进入;加上清王朝为了巩固祖先的龙脉,严禁汉人进入东北地区,使得边境千里人迹少见。20世纪50~70年代曾组织复员转业军人、农民、知识青年进行了大规模的垦殖,创建了一大批国营农场,已建成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商品粮基地,北大荒已变为北大仓。 </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inherit; font-size:22px;"> 一路上,大海给我们讲的最多就是成吉思汉,大海说,成吉思汗死后,他的子孙为他举行了一个很特殊的葬礼,埋葬了这个世界历史上特殊的人物。他没有留下陵寝和宝鼎,只在他坟地周围30里处插上一圈箭簇,派重兵守卫这块禁地。由于时间已经过去了700余年,成陵的所在已经成为一个难解之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inherit; font-size:22px;"> 游经阿尔山是本次旅游的计划之内。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西南麓。公园内有大兴安岭第一峰-----特尔美峰(海拔1711.8米)和大兴安岭第一湖达尔滨湖;有独具亚洲特色的火山爆发时熔岩流淌凝成的石塘林和天池。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具有独特的北国风光,其矿泉资源得天独厚,世属罕见,举世闻名,矿泉群集饮用、洗浴、治疗于一体,被称天下奇泉。还具有当今旅游业崇尚的"阳光、空气、绿色"三大要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天池位于阿尔山东北74公里的天池岭上,海拔1332.3米,有484级台阶。如果从天空俯视天池,天池像一滴水滴。按海拔高度,阿尔山天池在天山天池、长白山天池之后,居全国第三。椭圆形的天池象一块晶莹的碧玉,镶嵌在雄伟瑰丽、林木苍翠的高山之巅,东西长450米,南北宽300米,面积为13.5公顷。湖水久旱不涸、久雨不溢,水平如镜,今日见到,只见倒映苍松翠柏,蓝天白云,景色万千。据说每到春夏之交,山中水气郁结,云雾氤氲,山头薄雾缭绕,白云时而傍山升腾,时而翻滚而下,郁郁葱葱的松桦合围池畔,溢绿摇翠,构成了天池独特的自然景观。不同的季节能够欣赏到各不相同的美景,现正是秋天,白桦树叶片由绿变黄,金黄的树叶、雪白的树干倒映在碧蓝的湖水上,令人心旷神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天池属于高位火山口湖,由火山喷发后积水而成,我们登上天池山顶,虽然没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相反会感到视野更狭窄了。当地人传说天池水深莫测,不敢让游人划船戏水,他们曾经勘测过,把测量绳的一端系上重物放在湖里,放下去300多米仍没有探到湖底。他们也曾向湖里撒过鱼苗,却没有生出鱼来。于是又把活蹦乱跳的鲫鱼投到湖里,这些鱼很快都不见了,既没看到鱼跃,也没有死鱼浮到湖面。天池有许多神奇的地方,神奇之一是久旱不涸,久雨不溢,甚至水位多年不升不降。神奇之二,天池水没有河流注入,也没有河道泄出,一泓池水却洁净无比。神奇之三,距天池几里的姊妺湖丰产鲜鱼而天池却没有鱼。神奇之四,深不可测,有人风趣地说天池与地心相通。</span></p><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正是北方最美的季节,是真正的秋天,但见层林尽染、落叶纷纷、清澈的河水、高远的天空,这些都是在南方看不到的。</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里是中国唯一的寒温带气候区,是广袤的西伯利亚森林往南的延伸带,有着与中国 别处大为不同的景观。其中有中国唯一的落叶松林。据说这落叶松制作的板材有如下特点:有高强度性,落叶松有“世界顶级结构用材”之称号;高防腐性,落叶松渗透性较强,在进行加压防腐处理以后,化学防腐药剂均匀、深入地留存于木材中,使其在防止腐朽等方面有极好的作用,作为板材防腐能力较高;高耐磨性,因落叶松板材极佳的防腐性,其常用于步道、桥梁等设施,即便长期用于户外频繁使用,其磨损也较少,可见其高耐磨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停车漫步在其间,这片森林美得像是童话世界;我们沿着这落叶松板铺成的步道悠闲地漫步,这种心情很愉悦地仿佛回到了少年。这落叶松木板铺成的步道弯弯曲曲又悠悠扬扬,绽放着我的快乐也放飞着我的黄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然后我们乘坐车子继续前行。这里已经是中国版图最北方的“鸡冠”部分,继续往北, 这一段都是无人居住的大森林,比之前更原始。路上的车辆也更少了,经常十几分钟也看不到一辆。 内急了,司机停下车来,大海一句“男左女右”,我们就在放肆地释放着原始的痛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树木越来越稠密,景色也越来越纯净。公路就在茫茫的森林之海中,生生地开出一条通道 ,让我们得以一窥这树林深处的景象。大海说这里盛产各类浆果,是狍子、野猪和黑熊的乐园。其中一种动物是驯鹿。它雌雄皆有角,角的分枝繁复是其外观上的重要特征。驯鹿是鄂温克族使用的交通工具,被誉为“森林之舟”。它最惊人的举动,就是每年一次长达数百公里的大迁移。春天一到,它们便离开自己越冬的亚北极地区的森林和草原,沿着几百年不变的路线往北进发。传说中,它们的迁徙总是由雌鹿打头阵,雄鹿紧随其后,秩序井然,长驱直入,边走边吃,日夜兼程,沿途脱掉厚厚的冬装,脱下的绒毛掉在地上,正好成了路标。它们总是匀速前进,只有遇到狼群的惊扰或猎人的追赶,才会来一阵猛跑,发出惊天动地的巨响,扬起满天的尘土,打破草原的宁静,在本来沉寂无声的北极大地上展开一场生命的角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鄂温克族是中国饲养驯鹿的民族,在鄂温克族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做出了重要贡献。驯鹿角似鹿而非鹿,头似马而非马,蹄似牛而非牛,身似驴而非驴,因而俗称“四不像”,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狩猎为生的鄂温克人无论男女老少都非常喜爱和保护驯鹿,视其为吉祥、幸福、进取的象征,也是追求美好和崇高理想的象征。因此,驯鹿具有民族特色,很有代表性,所以鄂温克人将驯鹿视他们民族的吉祥物。</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