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博物馆参观记

杨果

<p class="ql-block">   9月中旬,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蓝天白云、一幅初秋的秀丽景色,吸引了不少观光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   在奥体中心东侧,有一座临河而建的大屋顶型建筑,这就是中国考古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中国考古博物馆隶属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中国历史研究院,于2023年9月15日正式对公众开放,它是我国第一家以“考古”命名的国家级博物馆。博物馆内展品以考古发掘出土品为主,并包括珍贵古籍、档案文献等,内容十分丰富和珍贵。在开放日,观众可预约免费参观。</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观众入口。</p> <p class="ql-block">   中国考古博物馆的建筑特点是上部和下部粗大,而中部细。形状有的像古代的官帽。</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门前两侧,是两座以西周时期(约公元前1047年~公元前770年)“铜牺尊”为原型的石雕牺尊像,庄严霸气,开始把观众带入那人类悠久的历史岁月。</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开放的展区域为1~4层,分为序厅、文明起源、宅磁中国、大国一统、和融万方、民族觉醒等展区。还有3D影院、讲座大厅及文创产品、咖啡厅等设施。</p> <p class="ql-block">   进入博物馆大厅,首先见到的是一层序厅。序厅正面是一幅巨大的古铜镜,顶部是星空穹顶,地面中部是历史大道,两侧是商代出土马车,大厅两边的高墙布满了早期考古出土文物。序厅的装饰显得庄严、深沉,很有历史感。</p><p class="ql-block"> 在开馆日,每天定时有工作人员通过PPT投影,向观众简要介绍博物馆展览内容和文物文献精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铜镜上刻有“历史中国,鼎铸文明——中国历史研究院文物文献精品展”的大字,表明了博物馆展览的主题。</p> <p class="ql-block">   顶部穹顶是2022年10月22日,中共20大召开时的天像图。</p> <p class="ql-block">   地面金色的历史大道刻有从公元前800万年至今中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p> <p class="ql-block">   序厅展出的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出土的殷商时期(约公元前1600年~1046年)的马车,距今已有3000多年。据介绍,由于马车年代久远,搬运极易损坏,是通过特殊技术措施,把马车整体从考古出土现场运到博物馆,确保无损坏。</p> <p class="ql-block">   序厅两边墙上布满了文物,这些文物是1950年代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成立初期,进行野外考古调查,在河南、陕西、甘肃出土的陶器文物。</p> <p class="ql-block">   离开一层的序厅,健步登上二楼,这里是“文明起源”展区。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我们从哪里来”,“怎么走到今天”等历史之问的考古研究答案。</p><p class="ql-block"> 人类从哪里来,国际学术界有“非洲移民替代”和“本土连续进化”两种学说。经考古发现,东亚地区古人类虽与其他地区的不同人群发生过基因交流,但自身的特征始终是存在的。</p><p class="ql-block"> 以“连续进化附带杂交”来定义东亚地区古人类演化为现代化的进化模式,成为中国学术界的共识。</p> <p class="ql-block">   中国是人类起源地之一,从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开始,经过漫长的演化,到距今1~2万年,人类走出了寒冷的冰河时期,沐浴阳光的温暖。在这个时期人类逐渐学会了磨制石器、烧制陶罐、驯化动物、种植作物和定居生活,从索取性的狩猎经济逐步向生产型种植养殖经济过渡,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的新纪元。</p> <p class="ql-block">   新石器时代有三大特征,一是磨制石器;二是烧制陶器;三是种植作物。</p><p class="ql-block"> 这是展出的出土古人磨制石器。</p> <p class="ql-block">   烧制陶器。这件“朱书文字陶匾壶”,出土于山西襄汾陶寺遗址,距今4000多年。</p><p class="ql-block"> 这个朱书文字,经考证是现代的“文”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陶制生活用具。</p> <p class="ql-block">  陶制乐器,“长鼓”。</p> <p class="ql-block">  陶制面具,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早期,距今大约7000年。出土于陕西宝鸡北首呤遗址。</p> <p class="ql-block">  立鸡异型陶器。新石器时期出土文物,距今6000~7000年。</p> <p class="ql-block">  玉玦。新石器时代兴隆洼文化出土文物,距今7200~8200年。</p> <p class="ql-block">  面条。新石器时代齐家文化出土文物,距今3500~4300年。</p> <p class="ql-block">   新石器时代出土各类陶器陈列。</p> <p class="ql-block">  二楼3D放映厅,正在放映考古纪录片《陶寺》。票价每人20元。</p> <p class="ql-block">  陶寺遗址,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以龙山文化陶寺类型为主的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南,东西约2000米,南北约1500米,面积280万平方米。为华夏族先民所创造,是华夏文明的源头之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经研究</span>判断陶寺文化的绝对年代为公元前2300年至1900年之间。在发掘过程中,发现了规模空前的城址、与之相匹配的王墓、世界最早的观象台、气势恢宏的宫殿、独立的仓储区、官方管理下的手工业区等。有许多专家学者提出,陶寺遗址就是帝尧都城所在,也是最早的“中国”。</p> <p class="ql-block">   二楼展出的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所近几十年来的考古研究成果。</p> <p class="ql-block">   从二楼来到三楼,这里是“宅磁中国”展厅。展出了不少考古出土的青铜器精品。</p><p class="ql-block"> “宅兹中国”的含义:是“我要住在天下的中央地区”,意指以此为家,定都于此‌。这一概念体现了中国古代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国家观念,以及对于地域和文化的认同感。‌</p> <p class="ql-block">   “宅兹中国”出自西周国宝级文物青铜器“何尊”的铭文,铭文记载了周成王继承周武王的遗志,迁都被称为“成周”的洛邑,也就是今河南洛阳这一重要史实。</p><p class="ql-block"> “何尊”的铭文不仅以其华丽精美的外表受世人瞩目,更在于其腹底的122字铭文之中,其中“宅兹中国”是“中国”一词迄今发现的最早来源。“何尊”里的“中国”指的是当时天下的中心,王朝的中央,新建的都城“成周”,就是现在的河南洛阳一带。</p> <p class="ql-block">  “何尊”铭文的“中国”二字。</p><p class="ql-block"> “何尊”高38.5厘米14,口径28.8厘米,重14.6公斤。圆口棱方体,长颈,腹微鼓,高圈足。腹足有精美的高浮雕兽面纹,角端突出于器表。体侧并有四道扉棱。造型浑厚,工艺精美。“何尊”目前保存在陕西宝鸡的中国青铜器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考古出土精品——绿松石龙型器,二里头遗址考古出土,距今大约3750年~3530年。</p> <p class="ql-block">  铜牺尊。西周时期文物,陕西长安西家坡西周墓出土,距今3046年~2770年。</p> <p class="ql-block">  妇好墓出土的精品文物。</p><p class="ql-block"> 妇好是商代著名的女军事家,是个善于打仗的女将军,也是商王武丁的王后,殷墟的甲骨文记录了她攻克了周边诸多方国的事迹,这在历史上都是罕见的。</p> <p class="ql-block">  象牙杯。商代文物,河南商丘妇好墓出土。距今3600年~3046年。</p> <p class="ql-block">  司母铜方鼎。商代文物,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距今3160年~3046年</p> <p class="ql-block">   崁绿松石兽面文铜牌饰。二里头遗址出土文物。</p> <p class="ql-block">  展出的面具、刀戟、鼎等青铜器文物。</p> <p class="ql-block">   出土文物——玉章。二里头遗址出土文物。</p> <p class="ql-block">  玉组佩等文物。</p> <p class="ql-block">  三楼中部是演讲大厅,博物馆每周都安排一次专家进行文物历史专题讲座,普及历史和考古知识。</p> <p class="ql-block">  四楼展厅内容较多,包括“大国一统”、“和融万方”和“民族觉醒”等专题内容。有不少出土精品文物和珍贵历史资料展出,可以大饱眼福。</p> <p class="ql-block">  六合一统,盛世华章。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自秦朝统一全国以后,历经多次王朝更迭,期间虽出现过短暂分裂,但国家统一的总格局没有变。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永恒的主题,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p> <p class="ql-block">  大国一统展览大厅景观。</p> <p class="ql-block">   展出的“彩绘贴金天王俑”,唐代出土文物,公元617年~907年。</p> <p class="ql-block">  武士俑文物。</p> <p class="ql-block">  文吏俑。北齐时代出土文物。</p> <p class="ql-block">  “白地黑花龙凤纹瓷罐”,元代文物,出土于元大都遗址。</p> <p class="ql-block">  北齐时代的骆驼俑。</p> <p class="ql-block">  明代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福建宝船模型。</p> <p class="ql-block">  泥塑罗汉像,惟妙惟俏。辽代时期文物。</p> <p class="ql-block">   展出的珍贵历史文献资料,清代光绪皇帝对张之洞奏折的硃批。</p> <p class="ql-block">  清帝退位诏书。</p> <p class="ql-block">  孙中山手书对联。</p> <p class="ql-block">  1914~1915年李大钊在日本早稻田大学交学费的收据。</p> <p class="ql-block">  1920年陈独秀至致函宫歧龙介信函。</p> <p class="ql-block">  清政府驻日公使为鲁迅入学致仙台医专的公函。</p> <p class="ql-block">   参观博物馆不知不觉已经是中午十分了,还是属于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如果要仔细参观,起码需要一天以上时间。</p><p class="ql-block"> 中国考古博物馆展出的精品文物和文献资料,数量众多,历史久远,内容丰富,不失为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演化过程的理想场所,到此参观,一定会收获满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