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年国庆节假日举国欢庆,第五日🈶闲,决计前往仰慕已久的乾陵一游。</p> <p class="ql-block"> 乾陵景区之间距离较远,🈶景区公交车穿梭。乾陵系列景点第一站,地宫旁边即是永泰公主墓。</p><p class="ql-block"> 第二站为懿德太子墓,第三站为乾陵大墓,第四站是章怀太子墓。</p><p class="ql-block"> 此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乾陵地宫。</span></p> <p class="ql-block"> 乾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采用因山为陵的建造方式,仿京师长安城建制。它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1961年乾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梁山是圆锥形石灰岩山体,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约1048米,乾陵玄宫即位于北峰之上。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中间为司马道,故这两峰取名叫“乳峰”。</p><p class="ql-block"> 唐高宗弘道元年(683年),武则天下诏修建乾陵,次年八月李治下葬,之后乾陵不断修缮。到唐中宗神龙二年(706年),中宗李显下令将武则天与高宗合葬乾陵。前一年,唐中宗还把永泰公主李仙蕙、懿德太子李重润、章怀太子李贤等17人也陪葬于乾陵周围。</p><p class="ql-block"> 唐末黄巢之乱,黄巢动用40万大军打算盗掘乾陵,但挖出一条40余米深的大沟,也没找到墓道口,至今在梁山主峰西侧仍有“黄巢沟”。五代时后梁崇州节度使温韬曾组织军队发掘所有唐朝皇陵,“惟乾陵风雨不可发”。</p><p class="ql-block"> 民国盗墓成风。国民党将领孙连仲曾以保护乾陵为幌子,率部下驻扎乾陵并以一个师的兵力盗掘乾陵,却没能找到墓道口。</p><p class="ql-block"> 1958年,乾陵当地几个农民放炮炸石,无意间炸出墓道口,经初步发掘确认被炸处是地宫墓道,并开始发掘乾陵地宫墓道,墓道砌石全部披露。挖掘情况与《旧唐书·严善思传》“乾陵玄阙,其门以石闭塞,其石缝隙,铸铁以固其中”的记载相同。</p><p class="ql-block"> 周恩来总理对《乾陵发掘计划》批示要求“全国帝王陵墓先不要挖”,乾陵的发掘就此停止。乾陵墓道完整,且尚未发现新的盗洞,一般认为,乾陵是唐十八陵中惟一未被盗掘的陵墓。</p> <p class="ql-block"> 陵园仿唐都长安城的格局营建,分为皇城、宫城和外郭城,其南北主轴线长近五公里,陵园“周八十里”,原有城垣两重,内城置四门,东曰青龙门,南曰朱雀门,西曰白虎门,北曰玄武门。陵园内城约为正方形,总面积约3400多亩。城内有献殿、偏房、回廊、阙楼等建筑多处。</p> <p class="ql-block"> 1556年陕西关中大地震,乾陵也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朱雀门外的神道东西两侧,分布的两组石人群像整齐恭敬地排列于陵前,西侧32尊,东侧29尊,共61尊。这些石人是当时唐王朝属下的少数民族官员和邻国王子、使节,唐高宗入葬时前往参加葬礼,武则天为炫扬大唐威势,将他们雕像立于陵前。在石人像的背部刻有国别、官职和姓名,今字迹可辨认者有“木俱罕国王斯陀勒”、“盛于阗王尉迟璥”、“吐火罗王子持羯达犍”、“默啜使移力贪汗干”、“播仙城主何伏帝延”等七尊。地震才是造成阙门旁61座“六十一蕃臣石像”头部断裂的主要原因之一,当然还有一部分是毁于明末清初的战争中。</p> <p class="ql-block">遗存最著名文物遗存:</p><p class="ql-block">1、述圣纪碑</p><p class="ql-block"> 述圣纪碑位于司马道西侧,与无字碑相对,是武则天亲撰、其子唐中宗李显书丹,是为唐高宗歌功颂德的一通功德碑,北距西阙8.65米。</p><p class="ql-block"> 述圣纪碑记述高宗文治武功,开帝王陵前立功德碑之先例。在乾陵之前,帝王的陵墓不树碑,墓内也不放墓志铭,乾陵突破了这一惯例,因此述圣纪碑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述圣纪碑为方形,高7.53米,每边宽1.86米,重约89.6吨。碑顶为庑殿式建筑,檐角刻有4个护法力士。檐雕斗拱中间为五节碑身,由五块完整的青石榫卯相接而成。下为碑座,亦用榫卯相接。碑座刻有獬豸和海石榴纹。全碑由顶、身、座七部分构成,碑首象征太阳,碑座象征月亮,中间五节象征金、木、水、火、土五行。古人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日、月、金、木、水、火、土”这七个部分所组成,所以,述圣纪碑又有“七节碑”之称。七节取“七曜”之意,故立七节碑也就是寓意高宗皇帝的文治武功如日、月、星、辰一样普照天下,光照千秋。述圣纪碑全文镌刻在碑的正阳面,碑身五节除第一块和四块无字外,其余三块的正面及东西两侧均刻有字。碑文为骈体,共计46行,5600余字,皆楷书。由于千年风雨侵蚀,加之人为破坏,现仅存文字1600余字。据资料记载碑文刻好后,每个字的凹槽处都填有金屑,远远望去金光闪闪,故又称“金子碑”。(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2、无字碑</p><p class="ql-block"> 述圣纪碑对面,是闻名于世的无字碑,通身取材于一块完整的巨石,高7.53米,宽2.1米,厚1.49米,总重量98.8吨,给人以凝重厚实,浑然一体的美感。碑额未题碑名,碑额阳面正中一条螭龙,左右侧各四条,共有九条螭龙,故亦称“九龙碑”。碑的两侧有升龙图,各有一条线刻而成腾空飞舞的巨龙,栩栩如生。碑座阳面还有线刻的狮马图,长2.14米,宽0.66米,马屈蹄俯首,雄狮则昂首怒目。碑上还有许多花草纹饰,线条精细流畅。无字碑北靠东阙,南依翁仲,西与述圣纪碑相对,巍峨壮观,雕刻精美,为历代群碑之冠。(自网络)</p><p class="ql-block"> 宋金以后,开始有游人题字于碑,在书法上真、草、隶、篆、行五体皆备,或许这正符合了武则天当初立碑的本意。</p> <p class="ql-block"> 朱雀门外雄伟的石狮昂首挺胸,巨头披鬃,瞋目阔口,两足前伸,身躯后蹲,凛然挺拔如泰山,增加了陵园的神圣和威严气势。</p> <p class="ql-block">自梁山山顶远望司马道,两座乳峰</p> <p class="ql-block"> 武则天造字颇有意思</p> <p class="ql-block"> 游毕。在景区附近吃了乾县名吃---豆腐脑。返回途中,顺便袁家村复习晚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