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记忆(1)-武昌路

天高云淡

武昌路是虹口区靠近四川北路的一条小马路,从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我在那里生活了三十年,经历了童年、少年、青年,乃至中年(前期)的人生阶段。<br>我所居住及熟悉的武昌路,主要是从四川北路到乍浦路一段,约三百米不到,最早是弹街石铺就的,大约是1967年左右,换成了水泥路面。除了一家上海无线电二十四厂外,武昌路两旁是清一色的二层木结构楼房,下开店铺,上住居民,所以,这一段武昌路市井气息浓得很。<br>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武昌路就是广东人的聚居地,解放前,这里曾有过不少广式餐馆。我小时候,武昌路、四川北路口,有一家不大的餐馆,当时我们把它叫做“家庭饭店”,经营广式面点、菜肴等,价廉物美,生意很好,记忆中始终门庭若市。但我家从来没有上“家庭饭店”吃过饭菜(吃不起),最多就是偶尔,去那里吃一碗五分钱的咸豆浆,算是改善生活了。一次早上,我在那里吃咸浆,遇见一位小学同学,一下子买了两碗大馄饨当早餐,我诧异他家那么有钱?要二角四分呢!<br>大约我十四、五岁的时候,我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错过吃饭时间,我爸让我到家庭饭店买碗面条来,我端了个锅,买了碗三鲜肉丝面回来,客人没吃完,还有一小半我吃了,“怎么会这么好吃?”,我有生以来还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面条,真的!<br>这家饭店一直开到八十年代初期还在,有鱼生粥卖,后来我搬离了武昌路,就不知道怎么了。<br>武昌路靠近乍浦路一段,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摆过马路菜场。那时候,家里养过几只鸡,困难时期,鸡们也没吃的,每天到菜场去捡菜皮是我的任务,然而,那个年代,连人都吃的菜皮,哪里会轻易捡到?偶尔捡到一叶破烂不堪的菜皮,则欣喜若狂。<br>短短的一条武昌路上,和民生有关的店铺比比皆是,酱油店,南货店,理发店,中药房,杂货店,米店,煤球店,轧棉花店,裁缝店,餐饮店,大饼油条铺,……,至今记得还有一家叫“卢张记”的烟纸店,有小零食卖。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武昌路统统都能搞得定。<br>不过,青少年时期,没有相机,一直到我1984年搬离武昌路,都没留下它们的片鳞只爪,待我回过神来,已是十几年以后。<br> <h3 style="text-align: right">武昌路、四川北路口(东望)(摄于1995年)</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武昌路、乍浦路口(东望)(摄于2003年)</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武昌路(西望) (摄于2003年)</h3> 武昌路、北仁智里的弄堂口。这条连黄鱼车都进不了的窄弄堂,是武昌路通向蟠龙街和塘沽路的唯一通道。弄堂旁边的小超市,以前是理发店,我在那里剃了二十多年的头。 (摄于2005年) <h3 style="text-align: left;"> 武昌路420弄口,我小时候曾经对这种过街楼上的房子很感兴趣。(摄于2004年)</h3> 1964~1965年左右,武昌路成了处理商品市场,马路两旁摆满了摊棚,售卖各种处理商品,人气很旺。类似于虬江路和牛庄路,但不限于五金电器,我很喜欢在那里逛逛,看看,也在那里买了很多文具和小商品,现在一样也没有留存,最后一个微型高倍放大镜,可以看很细小的东西,大约5年前散架了,扔了。<br>武昌路上还有一家工厂——上海无线电24厂,四层楼,是武昌路上唯一的“高层建筑”。1965年,那时候学校通行“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居然把一个初中还没毕业的小毛孩提升到如此高度),我到学校里开了介绍信,联系这家上无廿四厂组织“学工”,每周一次半天,前后大约有半年时间。 <br>到了九十年代,毗邻的乍浦路,成了上海滩里有名的美食街,乍浦路上原先二层的木结构房子,纷纷翻建为五、六层的酒楼,灯红酒绿,人声鼎沸。<br>但这股“楼台酒旗风”,不知道为什么,始终没有吹进近在咫尺的武昌路,直至美食街寿终正寝,我也百思不得其解。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