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典籍博物馆》国家图书馆

于志文

<p class="ql-block">  国家典籍博物馆,于2012年7月经中央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复国家图书馆加挂牌子成立,国家图书馆同时成为国家典籍博物馆;位于国家图书馆总馆南区。于2014年9月9日国家图书馆105岁生日当天正式开放。该馆是我国首家典籍博物馆,为国图增加了一种全新的图书典籍阅览形式。自2014年8月1日起,国家典籍博物馆将开始接受参观。</p> <p class="ql-block">  国家典籍博物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国家图书馆总馆南区,建筑总面积11549平方米,共10个展厅,为公众提供了更广阔的参观空间、更好的休闲场所和更佳的博物馆体验。</p> <p class="ql-block">  国家典籍博物馆是依托于国家图书馆宏富馆藏,以展示中国典籍、弘扬中华文化为宗旨的国家级博物馆,是国家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新拓展。国家典籍博物馆是集典籍收藏、展示、研究、保护、公共教育、文化传承、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是中华典籍文物的收藏中心、典籍文化的展示中心、典籍文化的研究中心、世界典籍文化的交流中心、文化教育基地和公众文化休闲中心,未来可实现博物馆、图书馆服务的全面聚合,建设成为重要的青少年教育基地和传统文化传播基地。</p> <p class="ql-block">  国家典籍博物馆于2012年7月,由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正式挂牌成立,是国内首家典籍博物馆,也是世界同类博物馆中面积较大、藏品较丰富、代表性展品较多的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国家典籍博物馆于2014年对公众免费开放,首展将系统展示国家图书馆馆藏精品,时间跨度从3000多年前的甲骨到现当代名家手稿,藏品类型从甲骨、敦煌遗书、善本古籍、金石拓片、舆图、样式雷图档到民族文字古籍、名家手稿、西文善本,展览将全面生动地呈现中华民族多元丰富的书籍文化以及国家图书馆丰富的馆藏。</p> <p class="ql-block">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世界诸多文化体系中,中华文化绵延数千年不断,中华典籍功不可没。我国早在殷商时期就有典册。中华典籍从甲骨刻辞、青铜器铭文、竹简、帛书、石刻文字,到后来的纸质写卷、刻本,其数量之大,世所罕见。尽管存世的中华古籍依然可以用浩如烟海来形容,但是典籍载体的脆弱性,决定着典籍从开始生产传播就面临着不断的消亡。据初步统计,国内汉文古籍存世数量总数超过4000万册,品种约20万,这是先贤历尽艰辛创造和保护的财富,是为我们留下的记忆。收藏保护这些典籍既是国家典籍博物馆的责任,也是其赖以生存的资源。国家图书馆作为国家总书库,截至2013年底,馆藏文献总量已达3200多万册(件),其中古籍善本14万部200万册(件)。国家典籍博物馆依托于国家图书馆丰富的馆藏,从诞生起就具有了典籍收藏得天独厚的优势。全面地收藏典籍文物,既是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也是更好展示典籍文化的根本。</p> <p class="ql-block">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卷帙浩繁的文献典籍忠实地记载着历史,延续着中华民族的文脉,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形式。中国传统文化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基本要素和发展源泉,在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大力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国家典籍博物馆为社会搭建了展示中华典籍文化的系统平台,有利于进一步拓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途径,拉近与社会公众的距离,从而进一步增进社会公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凝聚力。</p> <p class="ql-block">  国家典籍博物馆依托国家图书馆的收藏,在藏书史、典籍文化研究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国家典籍博物馆发挥文献优势,通过研究和学术交流让典籍中的文化、智慧启迪更多的民众。对我们以典籍记载历史的民族而言,国家典籍博物馆更肩负着一份保存历史记忆的重任,并尽可能通过更为立体和生动的形式来传承、延续。</p> <p class="ql-block">  纵观世界,欧美等发达国家都设有国家级典籍博物馆,对开展本国文化展示、文化交流、学术研究及社会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极大地提升了本国文化地位与形象。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设立中国自己的国家级典籍博物馆,开辟了向世界展示中国典籍文化的国家级窗口,是提升我国文化形象的必要手段,有利于彰显中国文化魅力,展现中华文化与时俱进的生命力与风采。同时也为世界上书籍文化的交流和研究拓展更为广阔的天地,搭建了更加专业的平台。</p> <p class="ql-block">  国家典籍博物馆是公众文化知识普及的场所,是公众终身学习的课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社会教育职能。中华文献典籍凝聚了中华历史、承载着中华文明,在数字阅读日益普及的今天,古代典籍文献依托现代技术的表达方式,以数据的形式和现代化的数字网络平台向公众传播文化知识,其自身价值进一步得到彰显。通过多种媒体手段揭示馆藏文献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顺应了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典籍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作为青少年教育基地,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学校教育,以从书本到书本的形式为主,缺少形象、直观的展示。国家典籍博物馆与学校教育结合,作为青少年教育基地,可实现中小学的中国历史,高等院校的中国历史、文献学以及中国版本目录学等课程的现场授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文史知识的普及场所。</p> <p class="ql-block">  中国近三十年经济的持续发展,公众消费也逐步从以物质产品为主导过渡到以精神产品为主导。多元的休闲方式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在公共文化服务中融入文化休闲的理念应该成为图书馆和博物馆发展的方向。无论在以专业化为基础的博物馆功能方面,还是在以社会化为基础的博物馆职能方面,博物馆的工作应该从以物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应更加关注人民群众对文化享受的需求,努力营造文化场馆的文化氛围,让历史文化走出书本,以交互式的交流和体验,让更多的人在闲暇之余走进博物馆,让博物馆成为一种文化生活方式。</p> <p class="ql-block">  国家典籍博物馆,位于国图南区。这座建筑于1986年建成,1987年正式开放。当年,国图南区建筑群的设计出自杨廷宝、戴念慈、张镈、吴良镛、黄远强等五位建筑名家之手,这一设计方案史称“五老方案”。在运行了24年之后,这里于2011年5月闭馆进行改造。即将开放的国家典籍博物馆,象征着这座老建筑的重生。</p> <p class="ql-block">  国家典籍博物馆的集中展陈空间,建筑面积达11549平方米,拥有9个展厅。据工作人员介绍,这里很多的馆藏典籍是国家一级文物,这些国宝的介质从三千多年前的殷墟甲骨,到100年前的桑皮纸,可谓包罗万象,其对展览、保存的环境格外挑剔,每一次取放都要异常小心。为了保护这些古籍,展厅内所有的展柜都是可内控温度和湿度的智能展柜,展柜内的温度被控制在20摄氏度上下,相对湿度则控制在50%左右,即使外部环境变化再大,一般也不会对珍藏其中的国宝造成影响。</p> <p class="ql-block">  为了满足观众阅读古籍的需求,国家典籍博物馆还利用高科技手段,提供了一些互动服务。比如展厅内的《柳公权神策军纪圣德碑》善本,其旁边既有一个放大的高仿版本,还放置了一个透明的可触摸屏。观众用手指在触摸屏上滑动,就可以逐页翻看这件典籍中的内容。</p> <p class="ql-block">  2014年09月10日,国家典籍博物馆正式开放,首展“国家图书馆馆藏精品大展”,全面展示国家图书馆所藏古籍特藏珍品。国家典籍博物馆内,观众从《永乐大典》前走过。</p> <p class="ql-block">  从国图南区东大门拾级而上至二层,步入国家典籍博物馆大厅(从前的文津厅),便能感受到厚重的文化气息。迎面的大铜门,出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雕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朱炳仁之手,大门上的装饰花纹“凌花双龟背”,取自馆中国宝《永乐大典》。</p> <p class="ql-block">  2022年11月2日,国家典籍博物馆发布公告,因筹备新展需要,正在国家典籍博物馆第五展厅展出的“甲骨文记忆”展及第六展厅展出的“文梓共采 笔墨同辉——从古代经典诗词到现当代文学”展将于2022年11月3日17:00闭展。“甲骨文记忆”现在已经开馆,正式对观众展出。</p> <p class="ql-block">  中国字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标志,殷墟甲骨文距离现在三千多年。在国家典籍博物馆的《甲骨文记忆》展中,呈现了甲骨文——这种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1899年甲骨文被发现,由此开启了探索、发掘、收藏、研究甲骨文的大门。</p><p class="ql-block">“甲骨文记忆”展厅</p> <p class="ql-block">  走进《甲骨文记忆》展,屏风上10个用甲骨文书写的汉字格外引人注目。“这十个字分别是龙、凤、鼓、罄、涉、陟、册、饮、典、史。从文字发展的角度来说,甲骨文中‘册’的写法,就说明在殷商时期已经有简牍了;典籍的‘典’上面的字符和‘册’是一样的,意思是有典范性的、重要的书籍,所以它需要双手持握。也有专家认为‘典’字下方的两横,代表着矮的案几,意思是说双手持握拿的书太沉了,可以放到桌案上来阅读。”国家典籍博物馆讲解员董鑫介绍。</p> <p class="ql-block">“画成其物,随体诘诎。”</p><p class="ql-block">甲骨文中有很多像具体事物之形的象形字</p><p class="ql-block">就像架在图像与汉字之间的天然桥梁</p><p class="ql-block">透过甲骨文</p><p class="ql-block">就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从古到今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文有脉 行必远</p><p class="ql-block">修史立典 存史启智 以文化人</p><p class="ql-block">这是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传统</p><p class="ql-block">丰富灿烂的古籍典藏</p><p class="ql-block">饱含着中华民族的深邃智慧</p><p class="ql-block">蕴含着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p> <p class="ql-block">国家典籍博物馆外部与内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