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丘罗罗腔走进北京园博园

罗罗腔剧种传习中心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金秋十月 金凤送爽 金秋十月 丹桂飘香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0月3日,在举国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美好日子里,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罗罗腔剧种传习中心,参加了由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八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地方园地方戏”展演,荣获了“优秀组织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国戏曲文化周是由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文 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北京市丰台区委和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承办的国家级戏曲特色文化活动,活动 以“中国梦·中华魂·戏曲情”为主题,突出“园林中的戏曲 戏曲中的园林”特色,自2017年起已连续举办七届,累计举办演出、 论坛等活动2800余场,吸引游客近百万人,已经成为首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亮丽名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灵丘罗罗腔在北京园博园“晋中园”中演出了《赵锦棠》《小二姐做梦》《卷席筒》三个精彩选段。演出现场观众对罗罗腔独特的唱腔和表演赞叹不已,受到了观众热情的掌声,观众纷纷表示,灵丘罗罗腔很好听,演员的功底很深,演技高,地方戏演出了地方味,给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视听享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赵锦棠》剧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灵丘罗罗腔是一个古老而稀有的地方剧种,至今流传于山西雁北地区,深受山西、内蒙、河北地区等广大群众的喜爱。灵丘罗罗腔享有“塞北奇葩”之称,有着天下“独一团”的美称。1960年灵丘县罗罗腔剧团成立。2006年,灵丘罗罗腔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小二姐做梦》剧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罗罗腔乐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卷席筒》剧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本次罗罗腔展演,展现了近年来国家非遗灵丘罗罗腔剧种繁荣发展的新风貌新水平,让更多的人共享了灵丘罗罗腔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成果,将更多更好更美的艺术作品呈现在广大人民群众面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热情的观众,发出阵阵掌声,为罗罗腔的表演喝彩!</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