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东篱田边乐

原创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把酒东篱田边乐</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杨荣</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原本这个国庆假期我是没有出行计划的,不打算去与大家挤高速、挤大街,彼此添堵。然而架不住德阳诵读组织的领头人相约去东篱咖啡的提议之诱惑,便欣然同意了国庆假期第三天去广汉高坪田坝中间的小聚活动。成行前两天的夜里,就被拉进了活动的小群里,看到了活动前的预热及准备提示。我则潜水其中,静观其态。</p><p class="ql-block"> 初闻东篱咖啡的名字,我不由自主便想起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顾名思义,又想起了有“花中隐士”封号的菊花顽强的生命力,独立于秋风中,历经风霜,高风亮节,好比一种人的品质情怀。当看到小群里发出的位置信息是东篱花田书屋时,却又与罗江清代文化名人、被誉为“川剧之父”李调元润笔整理的川剧弹戏《花田错》关联起来。《花田错》是一出常演不衰的经典剧目,讲述了一段“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幽默故事,诙谐的剧情,歌颂了人间善良和正义。</p><p class="ql-block"> 按照预约的时间和地址,早上我带上纸笔印,提前五分钟抵达上车的位置,与组织者一起向着东篱的位置导航而去。途经广汉高坪蔬菜产业园附近时,不禁有一种熟悉感,看到田地里郁郁葱葱、青秀的菜疏,回想起去年发展集团采风的事来,据说,当时这里生产的豌豆尖空运至香港可以卖到60多元一斤。也不知在今年这异常的气温之下豌豆尖产业怎样了?</p><p class="ql-block"> 车往前行,景向后移。不多时我们乘坐的车从主路拐进了乡间水泥路,远远地望见刚刚收割了水稻的田中,一排排曲曲折折的观光栈道横卧其间,我猜想这大概就是广汉高坪乡村振兴农旅融合项目之一——春天观光看油菜花的地方吧。果然,有一段拱形的栈道桥把水稻田的现实与油菜田照片中的拱形栈道桥影像重合了。这时,活动组织者尚书媛女士指着一幢造型奇异的建筑道:“我们到了,就是这里”。她是第二次到东篱这里的,对路线是比较熟悉的。</p> <p class="ql-block">  这幢造型奇异的建筑在几块田角的拱卫中,孤零零地立在那里像是在等待我们投靠。一条十余丈的两边野草侵延的入户水泥路通向院落。楼上挂着“东篱花田书屋”几个大字。开放的门户围栏上左边写着:谷壳咖啡,另一边写着:东篱花田书屋的招牌。建筑物是钢结构建造的,地面是用防腐木铺就的。甫一进门,就四下里找寻菊花的踪迹。进到后院看见了几个花盆,以为有菊花,走近一看原来是一株开得很艰难的玫瑰。旁边还有几盆长得很一般的盆栽柚子树。根本就没有菊花的影子,原来这里名曰东篱,却与菊无关。若在春天,这里则是一大片名副其实的赏花胜地、网红打卡点——油菜花花海。</p><p class="ql-block"> 环视书屋的布局,第一层是咖啡书屋和户外厨房。爬上陡陡的、窄窄的楼梯上到第二层是居室,里面干净整洁的床铺显得比较温馨。第三层缩小了一些,是活动室。第四层房间变得更少了更窄了,腾出了一大片适合春秋两季晒太阳的平台空间,只可惜因日晒雨淋风蚀部分地板已经腐烂了。最上面是一个“三星堆人望蜀山”的眺望平台,在此四望,阡陌纵横,周遭旷野秋色尽收眼底。秋风徐来,带着一丝丝凉意将丰收后田野上的阑珊秋意消散。</p> <p class="ql-block">  刚到之时,迟迟未见到书屋主人的身影。参观一圈回到一楼的时候,便见一个戴着太阳帽的瘦高个提着几个装满饮料、食用油及佐料的塑料口袋,从外面匆匆忙忙地赶回来。凭他下巴上留着的花白且有个性的胡须可以猜想到他就是男主人应老师了。据后来介绍,他是受广汉市政府邀请,曾经在此主持当地的乡村农旅规划。每当油菜花开的季节,来这里的游人很多做很成功,于是广汉市里想把他留住,就提供了这田间上的几间简陋的房舍作为规划工作室,引进创客的“稻梦空间”。后来,主人夫妇以规划师的眼光及定位,对这些简陋的房屋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改造,一次又一次的提档升级,最后变成了现在的样子。殊不知这一改,谷壳咖啡一不小心成了网红打卡点。</p><p class="ql-block"> 在一楼,空间被分成两个部分,前面室内是喝咖啡看书的室内空间;后面是能遮太阳挡雨水的开放型平台,是亲近自然的极佳位置,距离田间的稻穗或油菜的花簇不到三尺远。我们上午的活动就选择在后面的平台上进行的。同车到来的左孝珍女士拿出她特意带来的柳琴,悠闲地弹了起来,安静枯燥的空间里忽然绽放了生机。</p> <p class="ql-block">  在悠扬的琴声中我们搬过一张条桌,铺上一块新毛毡,摆好笔、墨、纸、砚等文房宝贝。德阳著名文化学者、市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罗晶宝先生被这里的环境感染了,应其景随口便吟出了“采菊东篱,把酒稻田”的句子。继而铺纸濡笔,率先开笔,用他那独特的章草字体写出了“人往前看,书向后翻”的联句,篆籀之意蕴含其中,墨香四溢。他介绍道,这副对联既适合这书屋的环境,也道出了人生要向前看的生活哲理。这幅墨宝将赠送给书屋的主人。</p> <p class="ql-block">  当两三幅书法作品新鲜出炉之时,相约的第二拨人抵达了,刘玲、大鱼她们带来了两大把彩色的国潮风空白书签,小小的书签掀起了一个不小的浪潮。田边不知名的野草野花可以见证,大家搜肠刮肚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词句,你选一个:风生水起、心轻草香,他选一个:紫气东来、马到成功,然后争相递给我来书写。还有请罗老师做高参的,把孩子或亲人的名字镶嵌在语句里,写在书签上,算是一种留念。书签上的字体也是根据要书签者或书写者的心情而确是的楷隶行草,各不一样,同时彰显出不一样的文字内函及书法意蕴。每个得到书签的朋友如获至宝,兴高采烈。待到所有的书签写完以后,我发现有一位老人(后来才知道她是书屋主人已80多高龄的母亲)她一直雍容地站在一副隶书对联前,静静地看着,她笑着说:“我喜欢这种字,它给人以安静、朴实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中午的大餐是大家拼凑起来的,品种甚为丰富。你带几样水果:石榴、核桃、冬枣、红芯柚、金钱柿子以及红芯猕猴桃等;她带几样下酒菜,有凉菜板鸭、卤鹅、卤牛肉、卤鸭脚,也有糕点、月饼、水饺,还有鲈鱼和莴笋。酒也是罗先生自愿带来的,是一瓶精品茅台王子酒。贤惠的朗诵者李英女士主动下厨清蒸了鲈鱼,还顺便炒了几个热菜。书屋男主人应先生则炖了大骨藕汤,和凉菜一起便是一桌丰盛的大餐。</p>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是吃大餐,倒不如说吃的是文艺才艺的盛宴。曾经是文工团的专业歌手的左孝珍女士演唱她最拿手的歌曲《花又落》,又演奏了佛教著名乐器——空灵鼓(又叫忘忧鼓)曲目《云海禅心》。“宝哥讲对联”文化学者罗先生也奉献了一首电影《刘三妹》风格的《红苕歌》。九圲主清唱了一首《三国演义》主题曲。做家庭教育的大鱼女士,为大家献上的口琴曲《大鱼》和《送别》,虽是单音演奏,却别有韵味。她家读二年级的小朋友也为大家演奏了五孔竖笛《大长今》主题曲,虽显稚嫩,却也笛声悠扬。国家一级播音员刘玲女士为大家朗诵了一首有富有哲理的现代诗《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道出了父母与孩子是别离的情感。同时也道出了“父母只能保护孩子的躯体,却不能保护他们的灵魂”的道理。李英女士朗诵了一首戴望舒的诗《在天晴了的时候》。活动组织者尚书媛女士用古乐器埙演奏了一曲压轴节目《心若菩提》,曲音幽远,涤荡心灵。</p> <p class="ql-block">  最后邀请书屋主人出一个节目。女主人谦虚到自己不会什么节目。于是就简单地介绍了他们的情况:原本国庆假期他们住在成都,因为我们要过来搞活动,她们夫妇带着80多岁的母亲赶过来。他们一家三口都是建筑规划设计师,她母是重庆建院六十年代的大学生。丈夫应先生与其母亲是时间间隔若干年的重庆建院的校友,而她们夫妇的姻缘则源自其父辈们同是兰州设计院一个大院的同事。这间书屋是她们——两代规划设计师的一个驿站,也是为广汉农业农村、乡村振兴、农旅融合服务的站点。</p> <p class="ql-block">  一顿午餐,高举起杯,沉浸在歌声中,在乐曲里,在诵读里,让酒和菜都成了陪衬。正如书里说的:你带酒,他带有故事,餐后的下午便有了特别情趣。一个接一个有趣的故事,带来一阵陈欢声和一次次感动。文字与时光流转间,天空忽然暗了下来,快要下雨了。于是临时改变计划,提前结束这场集琴、书、乐、唱、读于一体的快乐旅程。 </p><p class="ql-block"> 这一趟田园之旅,虽然没有赏到菊花,却在秋收后田间的谷壳与碎稻草铺就的天然舞台上,一曲牧歌,几声欢笑,在野花摇曳中享受到了钢筋丛林里没有的田园欢乐,得到了霓虹灯光舞台上没有的轻松和欢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制作/家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