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杭州之西湖

武岱

<p class="ql-block">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龙井路1号,分为湖滨区、湖心区、北山区、南山区和钱塘区,总面积达59.04平方千米,其中湖面6.38平方千米,外围保护区面积35.64平方千米。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主要景点122处,其中:特级景点26处,一级景点25处,二级景点39处,三级景点21处,四级景点11处;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还有39处文物保护点和各类专题博物馆点缀其中。1985年,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被选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2006年,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07年,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11年6月24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三潭印月,是浙江杭州西湖十景之一,被誉为“西湖第一胜境”。三潭印月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风景秀丽、景色清幽,尤三潭印月的景观享誉中外。主要景点有“开网亭”、“闲放台”、“先贤祠”、“迎翠轩”、“花鸟厅”、“我心相印亭”、“曲桥”、“九狮石”等。岸上金桂婆娑,柳绿花明,与雕栏画栋的建筑相映成趣。具有湖中有岛,岛中有湖,园中有园,曲回多变,步移景新的江南水上庭园的艺术特色。人民币一元纸币的背面采用三潭印月的盛景,可见三潭印月在我国风景名胜中也占据极其重要的标志作用。</p> <p class="ql-block">苏堤,旧称苏公堤,是一条贯穿西湖南北风景区的林荫大堤,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它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堤岸。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至栖霞岭,堤岸两侧柳树成行,绵延近3公里。苏堤上有六座桥,可以从不同角度欣赏苏堤的美景,苏堤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也是西湖十景之首。堤上有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六桥,古朴美观。苏堤保障了西湖水量,沟通了西湖南、北两面的交通,分隔出旷阔的外西湖和静谧的里西湖。</p> <p class="ql-block">涌金门,杭州十大古城门之一,为古代杭州西城门之一,五代天福元年,吴越王钱元瓘引西湖水入城,在此开凿涌金池,筑此门,门濒湖,东侧有水门。传说为西湖中金牛涌现之地,因而得名。南宋绍兴二十八年,增筑城垣,改称丰豫门。明初,仍复旧名。涌金门历来是从杭州城里到西湖游览的通道,为市区繁华地段,城门楼上有楹联曰:“长堞接清波看水天一色;高楼 闹市烟火万家。”西湖游船多在此处聚散,故有“涌金门外划船儿”之谚。清康熙四十年,康熙南来杭,从城内河道出涌金水门游西湖。民国二年杭州开始拆城,继拆除“旗营”之后,涌金、清波、钱塘三门间城墙均拆除改建为南山路、湖滨路。从此西湖与市区连接。为使后人明了城池变迁,于故址立碑志。</p> <p class="ql-block">杨公堤,与白堤、苏堤齐名的“西湖三堤”之一,因由杨孟瑛主持开挖而成,故名杨公堤。</p> <p class="ql-block">断桥残雪是西湖上著名的景色,以冬雪时远观桥面若隐若现于湖面而称著。属于西湖十景之一。断桥残雪是欣赏西湖雪景之佳地,中国著名的民间传说《白蛇传》,为断桥景物增添了浪漫的色彩断桥位于杭州市西湖白堤的东端,背靠宝石山,面向杭州城,是外湖和北里湖的分水点。断桥势较高视野开阔。是冬天观赏西湖雪景的最佳去处。</p> <p class="ql-block">断桥残雪亭在断桥北。宋陈清波有《断桥残雪图》。康熙三十八年,圣祖仁皇帝御书四字为西湖十景之一。四十一年有司勒石建亭于此。1929年西湖博览会结束后,碑亭由桥左移至桥右。新中国成立初,桥旁“云水光中”水榭一度作为浙江图书馆图书流通站,供游人休息阅览。御碑亭与水榭,多次整修。1977年重新刻制“断桥残雪”碑石,安置在原碑亭内;重制“云水光中”匾额,悬挂于水榭门楣上。</p> <p class="ql-block">白堤全长1千米,东起断桥,经锦带桥而止于平湖秋月。白堤横亘湖上,把西湖划分为外湖和里湖,并将孤山和北山连接在一起。白堤在唐代原名白沙堤,宋代又叫孤山路。明代堤上广植桃柳,又称十锦塘。堤上内层是垂柳,外层是碧桃。</p> <p class="ql-block">武松墓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西泠桥畔,修于1924年,现在的墓园是根据老照片依原样重建的。《西湖新志》编纂时(20世纪20年代)已明确西泠桥边有宋义士武松墓。2004年,为充分挖掘西湖的历代传统文化,在广大市民游客的要求以及专家学者的论证基础上,决定在原址恢复墓。</p> <p class="ql-block">苏小小墓,即慕才亭,位于杭州西湖西泠桥畔。1988年在西泠桥畔墓亭原址上修建慕才亭,2004年为体现历史风貌的完整性,在慕才亭内复建苏小小墓。园林专家孟兆桢根据老照片反复推敲后重建了该墓。重建后的苏小小墓用泰顺青石雕琢而成,由六根方柱支撑,高3.15米,墓径2.6米,圈高0.9米。</p> <p class="ql-block">唐代时期,平湖秋月中建有望湖亭。明代万历十四年(1586年),望湖亭改建为龙王祠 。清代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巡游西湖,品题“平湖秋月”景观,定孤山东南角的临湖水院为该景观的景址所在。民国八年(1919年),英籍犹太富商哈同向当时浙江省督军杨善德购得御书楼西侧0.4公顷土地,筑高墙修建私家花园“罗苑”。1959年,西湖景区拆去沿湖一带“罗苑”的高耸围墙,新建和改建八角亭、四面厅和“湖天一碧”楼等建筑。</p><p class="ql-block">“文化大革命”期间,平湖秋月建筑物上刻有殷商、两周、两汉的钟鼎彝器以及甲骨文、花鸟图案的落地门窗,被用油漆填平。1977年杭州市园林管理局将平湖秋月的“四面厅”与“湖天一碧”等建筑,换梁更柱,塑脊剔窗。杭州市园林管理局改造周围环境,拓宽临水平台,改建进口处小桥,修建碑亭,重刻“平湖秋月”碑石。1980年,平湖秋云碑亭中字碑重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锦带桥位于断桥西,又称涵碧桥。清雍正《西湖志》卷八:“锦带桥旧架木为梁,圣祖仁皇帝(指康熙帝)临幸孤山,御舟由此转入里湖。”民国三年(1914年)重修。1921年,与断桥同时改筑加设水泥混凝土拱券。</p> <p class="ql-block">逸云寄庐,又称明鉴楼,堪称平湖秋月的土豪金。原业主为唐宝泰,浙大校长蒋梦麟曾居于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