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访名居】开国大将许光达故居

马国强(清风 M)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手机摄影/马国强(清风M)</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拍摄地点/长沙县黄兴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拍摄时间/2024年10月4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许光达(1908-1969),原名德华,湖南长沙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入黄埔军校,历任红六军参谋长,红十七师师长、政委,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第一野战军第三军军长、第二兵团司令员。</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装甲兵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授大将军衔。故居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1954年毁于大水,2018年修复。</p> <p class="ql-block">1928年10月,许光达在长沙与邹靖华结婚。几天后,许光达为逃避敌人追捕,被迫与妻子分离。直至1938年,夫妻俩在延安才意外相聚。分离的10年间,二人始终忠贞不渝。重逢当年,许光达给妻子写了一封饱含深情的信,感叹相聚时间短暂,“不知流过了多少伤心泪”,又鼓励妻子说,苦难“丝毫也不能摧毁我们铁的心愿”。</p> <p class="ql-block">2004年,93岁的邹靖华去世。她在遗嘱中说,“不要搞仪式,(搞仪式)使参加仪式的老人伤感,浪费公家的钱”她留下两万多元钱,其中1万元交党费,剩下的钱留给许光达诞辰100周年时为他出书。</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以后,许光达先后被被任命为第一任装甲兵司令员、开国大将、国防部副部长,家里人为家族中出了这样一位大官而自豪,有时也想沾沾光。</p> <p class="ql-block">一天,许光达收到了刚从中学毕业的侄女的来信,信中说希望叔叔能在北京替她找一份工作。在当时,能读完中学,学历不算低了,在北京找个工作不是难事。但是许光达不同意,当即就写了回信。</p> <p class="ql-block">信中,许光达批评了侄女不安心农村的思想,告诫她不要搞特殊化,鼓励她继续好好念书,为建设家乡出力,“.当然,根据我的权力,给你在北京找个工作是不成问题的。可是,我在想,你是咱们许家女孩子中第一个念中学的,你是幸运的。你的姑姑们不但没念过书,还从小给人当童养媳,受尽欺凌,那是社会制度不好。</p> <p class="ql-block">现在,咱们国家还很穷,尤其是在农村,比较落后,需要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去改变农村的面貌。你是新中国的青年,应该有这样的志气……”就这样,侄女毕业后就扎根农村了。</p> <p class="ql-block">1952年,许光达90岁的父亲去世。按照长沙当地风俗习惯,要办隆重的丧事。在家乡的几个兄弟多次拍电报,要他回去主持葬礼,还提出许多要求。</p> <p class="ql-block">许光达认为,他回去会要惊动许多“地方官”,如果带着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为父亲送殡,此举与国民党的官僚无异。因此他只派了一位工作人员,带着200元钱,回老家代为料理丧事,并反复交代当地政府一定不能超过老百姓办理丧事的标准。</p> <p class="ql-block">许光达的亲人对此很不满,以提出“不葬”表示“抗议”。许光达反复做工作,亲属终于同意下葬。后来那名工作人员回去报账,整个丧事仅花费150元。</p> <p class="ql-block">1952年,中央决定军队的大批干部转业到地方工作,装甲兵系统同其他系统一样,也要转业一批干部。根据妻子邹靖华的情况,本可以继续留在军队。</p> <p class="ql-block">可是,许光达却首先动员她响应党的号召,转业到地方工作。就这样,这位1938年参军的老战士,尽管心里难受,还是带头脱去了军装,转业到有色金属设计院政治部工作。</p> <p class="ql-block">许光达与夫人既是生活上的亲密伴侣,又是国家建设事业上互帮互助的战友,他们志同道合,总是把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是模范夫妻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许光达将被授予大将军衔。常人眼里的大喜事,他却十分焦虑,一连几天沉默不语,后找到主持军委工作的彭德怀以及贺龙,提出降街申请,但没得到允许。</p> <p class="ql-block">降街无果后,许光达再次给毛泽东主席递交了一份“降衔申请”,细数自己的革命历史:前期“战绩平平”;后来去苏联疗伤,“毫无建树”;自问“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行列里,在中国革命的事业中,我究竟为党为人民做了些什么”……结论是,“贡献微不足道,心中有愧”。</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看过许光达的降衔申请后,称赞他为“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并高度赞扬“五百年前,大将徐达,二度平西,智勇冠中州;五百年后,大将许光达,几番让衔,英名天下扬”</p> <p class="ql-block">最后,中央军委根据许光达的贡献,仍授予他大将军衔。1965年全军取消军衔制时,许光达再次请求降低行政级别(薪金级别),这一申请被批准,许光达也因此成为开国十大将中唯一一位行政五级大将。</p> <p class="ql-block">许光达坚持原则的秉性,贯穿着独子许延滨成长的足迹,也对他的人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大将对许延滨要求严格,给他立了三条规矩</p><p class="ql-block">一、不许打着父亲的旗号到处唬人;</p><p class="ql-block">二、在学校登记表的家长栏里只能填写母亲的名字;</p><p class="ql-block">三、在和普通人家的孩子发生矛盾时一定要礼让。</p> <p class="ql-block">许延滨严守父训,从不对别人讲父亲是司令员,在学校的家长登记栏中也只填写母亲的名字。由于品学兼优,学校推荐他去国外学习,许光达一口回绝:“不能因为是国防部副部长的孩子就优先出国,要将机会让给贫苦农民的孩子。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最终许延滨出国的名额让给了他人。</p> <p class="ql-block">为纪念许光达大将,长沙地铁二号钱、四号线将光达故居这站命名为“光达"站。从这站下车后转两站公交车便可到达许光达故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0二四年十月作于长沙浏阳河畔</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