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麦甘霖牧师(Rev. <span style="font-size:18px;">McRae ,</span>Cameron Farquhar)(1873年2月3日-1954年1月23日)美国籍。文学士、神学博士。1899年来华宣教任会吏。1900年任会长(牧师)。曾任中华圣公会江苏教区数届主教顾问、助士顾问、教会合一委员、考试委员、华语委员等职。1899来沪任上海圣约翰大学英文系、体育系教授,1902-1903任代理校长。先后任上海天恩堂、圣彼得堂、诸圣堂牧师。1934年前后曾兼理无锡、常熟、嘉定、安亭、青浦、松江、吴淞等处教务。1943 年 2 月底被日军关入集中营。1943 年 秋离境去印度果阿,后与在美日本侨⺠交换返美离,定居弗吉尼亚州,并于1954年去世。</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Fr.Liu提供)</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讣告</b></p><p class="ql-block">牧师卡梅伦·麦克雷 雷伊</p><p class="ql-block">卡梅隆·麦克雷 雷伊道学博士。上海教区的退休牧师。1月23日在里士满的一家医院去世。他从远东的工作中退休后,自1942年起就住在弗吉尼亚 。 1873年2月3日麦克雷博士出生在沃伦顿,他的儿子是卡梅隆·法鲁哈尔·麦克雷牧师。 他获得了原哥伦比亚大学的现乔治华盛顿大学硕士学位。</p><p class="ql-block">1900年获得了弗吉尼亚神学院道学学士学位。 1908年2月17日在上海他娶了莎拉·尼科尔·伍德沃德小姐。</p><p class="ql-block">麦克雷夫人于1937年去世。 麦克博士在中国服务期间,帮助建立了几个本地教堂。他是圣约翰大学的教员,上海圣路加医院(同仁医院)的牧师。 他还有四个女儿,两个儿子和十个孙子。</p><p class="ql-block">(由全少华姐妹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麦甘霖牧师事迹</b></p><p class="ql-block"> 麦甘霖牧师,美国北加罗林那州华冷顿城人也,秉性温和,待人慈爱,遇事审慎,做事不苟。自其早岁,即以其先君救世救人之志为怀,先后迭遭父母之丧,仍历攻于学,不稍问晰。1893年毕业于陆军学校,即执教鞭于密锡西比圣多马学校,及北卡罗林拉圣霍纳学校数年之间,热心教育,邦人赫然。然麦牧师则终以未遂个人志愿为憾。以为人事虽尽,而神道犹未布也。1896年,复入神学院,毕业后,与同级韩忭明博士,相偕来华,从事布道工作,时西历1899年也,迹麦牧师来华布道之心,对于个人虚荣,祖国安乐,早已置之度外,故能不顾辛劳,跋涉重洋,莅兹中土,以期出人于罪恶深渊之中,等诸袵席之上,其精神之伟大,岂平常人所能望其项背哉。抵华后,即受命主教,奔赴诸偏僻区域,广布福音,开辟牧区,其处境之艰难,尽人皆知。乃能无难色,勇往直前,不稍退色。此不得不为各教友所倾慕者也。1910年,历任圣职于上海天恩堂,圣彼得堂,及嘉定、安亭、青浦、常熟、吴淞等处,虽在位为期不久,然各堂之教务,莫之耐苦奋斗,而蒸蒸日上,1915年,即奉命至上海法租界,开辟新堂,最初仅赁屋一间于霞飞路222号为礼拜堂,不因麦牧师,当时堂中教友,寥若晨星,惟麦牧师并不因此而灰心,奋斗数年,教务渐盛,1920年,又迁入辣斐德路自购新址,十数年来对于教务,尤不遗余力,振整有方,外得诸堂友之信仰,内承魏牧师之襄助,致艰巨之自养计划,果于1933年7月1日而告成功,愿麦牧师即欲高蹈,嗣经堂中竭诚挽留,卒肯留堂辅导,以谋巩固自养之基础。一片虔诚,实属罕见,自兹厥后,更望牧师本其救世救人之志,将本堂自养之基础,更发挥而广大者,则为诸教友所馨香祷祝者也。</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在麦甘霖牧师离任之后,他并未停止对中国的贡献。他将自己一生的经历和学问倾囊相授,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基督教徒和教会领袖。他的教诲和指导,为中国的基督教事务提供了坚实的支撑。</p><p class="ql-block"> 麦甘霖牧师一生致力于传播和实践基督教教义,他的影响力深远而广泛。即使在离世之后,他的精神和教诲仍然激励着无数人。他被认为是中国基督教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对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麦甘霖牧师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神学家和教育家,更是一位深具人格魅力和影响力的领袖。他的生活充满了对信仰的执着追求和对人类的深切关怀,这使他成为一个备受尊敬和怀念的人物。他的故事和教诲,将继续激励着中国的基督徒和教会,为未来的发展和成长提供坚实的指引。</p> <p class="ql-block">麦会长之长女伊丽莎白女士,于8月18日携麦夫人抵沪,现在裨文女中担任教授。麦会长之长子,于7月间在纽约结婚。</p><p class="ql-block">《1933年诸圣堂月刊友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圣约翰大学校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Leaving the lowlands, faces to the dawning, Scaling the mountain heights, heeding not fears warning, Sons of the Orient, children of morning, Seekers of light we come!</p><p class="ql-block">1.离开低地,面对黎明,攀登高山,不要理会恐惧警告,东方之子,清晨之子,光明的追寻者,我们来了!</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2.Heirs to the wisdom,taught by saints and sages,Gathered from every clime,treasures of ages. Never closing wisdom’s book, turning still new pages,Seekers of truth we come!</p><p class="ql-block">2.智慧的继承者,由圣人和圣人教导,从各地聚集,时代的宝藏。永远不要合上智慧之书,翻开新的一页,真理的追寻者们,我们来了!</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3.Then college days done,stirred by high ambition,Armed’ gainst the foes of man,vice and superstition,Our native land to serve, this shall be our mission,So light and truth shall come!</p><p class="ql-block">3.大学时代结束了,在雄心壮志的激励下,武装起来对抗人类的敌人,邪恶和迷信,为我们的祖国服务,这将是我们的使命,光明和真理终将到来!</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英文歌词作者,约大神学系教授麦甘霖(Dr. Cameron MacRae)</p> <p class="ql-block">1901年,美国圣公会郭斐蔚主教派遣麦甘霖牧师和华人朱葆元进入无锡传教并创办锡金圣公会。翌年又派遣慕高文牧师偕同朱友渔会长、张子明会吏来锡正式宣教。1915年,教会获得一位美国律师捐献的大笔款项,于今中山路东侧建新礼拜堂。1916年教堂竣工。</p> <p class="ql-block">《上海通史》主编、上海史研究学者熊月之,通过境外材料,基本弄清了日军设立于上海的集中营的来龙去脉。他写道:从1943年1月到1945年8月,日本侵略军在上海设立盟国侨民集中营(以下简称上海集中营),关押英、美等国侨民六千余人,涉及十余国,历时两年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生在上海的影响极大、极其重要的世界性事件。以往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研究中,对此甚少涉猎……</p><p class="ql-block">可惜,这一篇文章、几段考证,彼时仅在学术圈引起热议,而不为外人所知。上海,没有拾起这段“甚少涉猎”却又“极其重要”的历史。</p><p class="ql-block">10年后的2015年3月,另一位上海史学者苏智良,正在与研究生李健搜集日军在上海的暴行材料。搜集、思索、讨论,集中营的史料莫名地跳入苏智良的脑海。苏智良对李健说了一句:“我们去逐一查证下,究竟是哪20个集中营吧。”</p><p class="ql-block">脚踏实地,逐一查证,徐家汇藏书楼、淮海中路上海社会科学院大楼、华东师范大学老文史楼、上海中学、市西中学、提篮桥监狱等地,都曾是当年日军建立集中营的所在地。那里曾关押着中国抗日战俘、盟军战俘、英美“敌国”侨民、教会人员,甚至还有日本曾经的“盟友”意大利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