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燕京八绝”是清王朝落幕之后,那些曾经在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施展才华的工匠们散落民间后,逐渐形成的八种绝技。这其中包括了金漆镶嵌、花丝镶嵌、景泰蓝、牙雕、玉雕、雕漆、京绣、宫毯。如今,这八大绝技均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北京市作为全国文化中心最具代表性的非遗技艺。</p> <p class="ql-block">本次展览由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指导,北京城市学院与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联合主办,并得到了北京颐和园学会的学术支持及北京燕京八绝协会和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协会的协办。展览设于颐和园德和园大戏楼,将持续至10月31日,让游客有机会近距离领略燕京八绝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玉雕艺术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到了明清时期,形成了南玉作与北玉作两大流派。南玉作以苏州、扬州为中心,北玉作则以北京为基地。清代,众多南玉作的能工巧匠北上京城,将南北技艺巧妙融合,使得北京玉器兼具两地之美。</p> <p class="ql-block">京绣作为较早形成的刺绣派别之一,以北京为核心,影响遍及河北、天津等地。尽管源自北方民间,但在清代特别是清末民初,京绣深受苏绣的影响,并吸收了湘绣、粤绣、蜀绣的优点,逐渐成为各派之首。历史上,大量的京绣作品主要用于宫廷贵族的服饰,因此也被称为宫绣。京绣工艺独特之处在于先用金银线盘成花纹再绣固于布面之上,这一技法在中国绣品中独树一帜,每件作品皆展现出皇家的奢华与尊贵。</p> <p class="ql-block">北京牙雕不仅继承了传统技艺,还在不断创新发展中,出现了组雕或群雕等形式,并综合运用圆雕、浮雕和镂空雕等技法,为创作大型牙雕艺术品奠定了基础。正如玉雕一样,这些宏大的作品往往更能展示牙雕工艺的极致之美。</p> <p class="ql-block">雕漆工艺可分为金属胎和非金属胎两种,前者采用珐琅作为内衬,后者则使用漆作为内层。雕漆的颜色丰富多样,以红色最为常见,因此也被称为“剔红”。</p> <p class="ql-block">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以其釉料多为蓝色(如孔雀蓝和宝石蓝)且盛行于明代景泰年间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金漆镶嵌工艺涵盖彩漆勾金、螺钿镶嵌、金银平脱以及刻灰和磨漆画等多种类型,其中以镶嵌作品最为丰富,涉及车马、仪仗、皇家器具、屏风、牌匾、桌椅和盘盒等上千种品类。根据材质不同,镶嵌工艺可细分为玉石镶嵌、彩石镶嵌、螺钿镶嵌、百宝镶嵌等;按工艺划分,则有平嵌、矫嵌、立体镶嵌之别。这些技法既可独立应用,亦能相互结合,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金漆镶嵌以其珠光宝气、雍容华贵的特点,展现了皇家风范,堪称具有浓厚“京味儿”的工艺精品。</p> <p class="ql-block">花丝镶嵌,即“细金工艺”,利用金、银等材料,通过镶嵌宝石、珍珠或编织技艺制成工艺品。它分为花丝与镶嵌两大类:前者以金、银细丝经堆垒、编织而成;后者则是在金、银薄片上錾刻图案并镶以宝石。</p> <p class="ql-block">北京手工织毯,又称宫毯,以其制作工艺精良、图案丰富而闻名。宫毯以羊毛、丝线为主要原料,织结坚固、毯面柔软。其图案融合了中国绘画、刺绣、织锦及建筑装饰艺术,风格多样,既有传统的京式、古纹式、民族式、锦纹式、花鸟式等,也有中西合璧的设计,展现出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这些宫毯以其精致的工艺、优美的造型、多彩的图案及素雅的色调享誉世界,被誉为“东方艺术的代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