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趣味•走近“三苏”】@1苏东坡成名的缘因

言再劝

<p class="ql-block">言再劝美篇号:476818397</p> <p class="ql-block">  在我国文学史上,对后世文人影响极深的诗文大家莫过于唐宋八大家:其文以载道、诗以言志、词以寄情的写作主张,经世致用、以文化人的务实风格改变了魏晋六朝以来诗文过分追求词藻华丽、形式对偶讲究格律而内容空洞类同乏味的骈体务虚文风,倡导者即韩愈、柳宗元强调学文“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使文学作品既能反映民间实际生活而内容又蕴含深刻道理以感化民众劝人向善使人变好!</p><p class="ql-block"> 宋代的王安石、欧阳修及其弟子曾巩还有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诗文风格秉承了韩、柳的文学主张并有创新,因此他们被后好共同推举成为唐宋八大家!</p><p class="ql-block"> 在唐宋八大家中,最受后人敬重、推崇及喜欢的莫过于大苏即苏轼苏东坡!苏轼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高的文学成就,与其所受良好的家庭教育以及其自己勤奋好学反复熟读背诵经典经史子集等各类型文学作品、通晓儒释道等百家学说拥有良好的心态能积极面对人生各种挫折及遭遇并乐观自信地深思熟虑后将其反映在其作品中!</p><p class="ql-block"> 三苏的祖居地当在今石家庄市的栾城区,所以苏辙以祖籍地命名他的文集;而苏氏父子仨的出生地则是在今天四川的眉山市,可能是其祖上中科举后到四川那里当官而后留居于此!</p><p class="ql-block"> 作为官员家属后代的老苏苏洵在少年时却并不致力于学习,对科考提不起兴趣,而将主精力用于其他方面!及至他成婚娶了出自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程氏后,或许还因其不学无术在外交际遭遇冷待、而其堂兄科举高中后受众人敬重的情形,才使他在二十七岁时下定决心重新拿起书本刻苦攻读;他的主张受到其妻程氏的大力支持:变卖嫁妆搞买卖经营生意以维持家用生计,使他专心学业以应科举!</p><p class="ql-block"> 无耐苏洵屡考不中,于是他将精力用于其感兴趣的史集等实用文章中,并不死记硬背应考的文体!他的为学作文态度深刻影响苏试兄弟俩,直到他们长大都成家后,父子三人同赴汴京参考,而后他们的诗文作品便在开封文人圈广泛流传,名声已众所周知!苏轼兄弟参考后双双高中时,确收到了來自四川家乡的写了苏母程氏死讯的家信,悲喜交加的三苏只得奔丧、守孝三年后再当官!</p><p class="ql-block"> 苏轼的元配王弗也來自书香门第,和他兴趣相投心心相印、与大苏相敬如宾对诗和词甚是相配,她的厨艺也极好,把苏轼养成了美食家;无奈佳人命薄,与苏轼成亲刚过十年时,二十多岁的王氏就魂归极乐,在她弥留之际嘱托其妹续嫁苏轼替她照顾大苏!此后苏轼续娶王妹!在苏轼不惑之年即王弗身死十年后,被贬山东密州的苏轼心怀之妻感到茫然写下“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此词被后人誉为千古悼亡妻第一词!</p><p class="ql-block"> 古人死亡率高人均寿命短,欧阳修不到四十就自称醉翁写下醉翁亭记,苏轼不惑年纪在密州一次游猎后写下另一首江城子•密州出猎,自称老夫的大苏表达了他盼望明君派贤臣来重新重用他以为国效力的雄心壮志!</p><p class="ql-block"> 那时正是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之时,在新法实施过程中,苏轼发现了许多损害民众利益的现象,就将其写在了诗文当中!名家沈括及御使舒亶等人从苏轼的多篇诗作中发现了问题,将其递交御使台;于是让苏轼饱受四个月多牢狱之灾的乌台诗案发:因苏轼在某诗中盛赞孝子朱寿昌寻母、暗诋御使台官李定母亡不报丧守孝,惹怒此官,那人抓住苏诗中赞扬大柏树的诗: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才有遮龙枝的句子,暗示苏轼有不臣之心,欲将苏家族灭,幸好众多官员求情,神宗才未采信李定及王珪等的主张,听取了王安石建议将苏轼贬至黄州!</p><p class="ql-block"> 王安石之所以建议将苏轼贬至黄州,可能是因苏轼有一次拜访正忙着的王安石,在其书桌上看到: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遍地金;的诗句于是在其后续下:秋菊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而后离去!</p><p class="ql-block"> 苏轼被贬到黄州后,在黄州城东坡旁建房开荒躬耕,于是此后号东坡,在此苏轼写下许多不朽名篇: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西江月、卜算子等豪词佳作!其弟苏辙曾说:他的作品在苏轼去黄州前,还可拿出与其兄相比,到黄州后的苏东坡作品只有黄庭坚的可与之比,而苏轼到儋州后,就没人能写出超过苏东坡的佳作了!</p><p class="ql-block"> 王安石变法失败后,苏东坡反对将新法全部废除,于是再遭贬至岭南惠州,曾与苏子瞻为友的章惇因嫉妒苏轼才华,当他位居相任后从苏诗“…芦桔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中察觉苏东坡生活在惠州的优雅生活以及当地官员优待苏东坡后,心生畏惧于是将他们都贬斥,让年近花甲的苏轼到海南儋州!至宋徽宗继位后,章惇被贬至雷州,苏轼才获准回京,可惜进了中原之地不久即病亡,家人遵他遗愿将其就近葬于颖昌!</p><p class="ql-block"> 众美友谁知苏轼的葬身之地在当今的哪个市县?苏辙晚年休养安息之地在哪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