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北京中轴线上的世界遗产之四

赵洪克

<p class="ql-block">北京鼓楼</p> <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4日,气温22- 8°C,天气预报说这是七天假日中的最后一个晴天,我决定今天去拍景山、万宁桥、鼓楼和钟楼等4个北京中轴线上的世界遗产景观。</p><p class="ql-block"> 上年8点,乘地铁亦庄线转5号线至东四站,换乘101路公交车到神武门下车,9点半,经景山公园南大门入园拍摄绮望楼、老槐树,向东沿山路向上,依次拍周賞亭、观妙亭、万春亭、辑芳亭和富览亭,站在景山最高峰万春亭观北京故宫全景,遥望北海白塔、鼓楼钟楼、北京尊等宏伟建筑群。下山后穿牡丹园向东,参观寿皇殿、观德殿等古建筑,11点半,出东门,听从戴红袖标的北京大妈忠告,乘124路公交车至地安门内大街下,向北走上古老的汉白玉万宁桥,桥下通惠河水缓缓流淌,桥西什刹海水面辽阔,游船驶过,桥东河水上片片荷花飘浮,美景如画,却不明白刚才问路时一位北京大爷说的一句话:“万宁桥就是一个骗局!”。</p><p class="ql-block"> 记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也曾是北京最繁华的商业区之一,地安门百货商场商品琳琅满目,长城风雨衣店的风衣代表着时尚潮流,我还抢购了一件,马凯餐厅更具北京特色美食,也曾多次慕名前往品尝。如今地安门百货商场、马凯餐厅依旧生意红火,长城风雨衣店却已无踪影。著名的烟袋斜街两旁商铺如林,冰糖葫芦、吹糖人、驴打滚、甜油饼等北京特色小吃火爆,还看到不少兴奋不已的外国游客,他们似乎对老北京的风俗文化更感兴趣。</p><p class="ql-block"> 12点半,在星巴克咖啡店休息片刻,喝一杯拿铁咖啡,吃一块三角形蛋糕,恢复一下体力。</p><p class="ql-block"> 下午1点,向北步行10分钟,进鼓楼钟楼参观拍照,这里老年人也要购买半价优惠票(15元),鼓楼内有北京时间概念展,钟楼内有一陡峭的百米长楼梯直到塔顶,耳边响起售票员的声音:“楼梯很陡,你能爬上去吗?”,考虑再三,还是放弃攀爬,别逞能了。2点,沿旧鼓楼大街继续北行,乘地铁2号线转5号线、亦庄线返回,3点半到家。</p> <p class="ql-block">  景山,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景山公园内,西临北海,南与故宫神武门隔街相望,是元、明、清三代的御苑。公园坐落在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上,公园中心的景山,曾是全城的制高点。景山公园内古树参天,山峰独秀,殿宇巍峨,牡丹品种繁多,文化活动丰富。这里曾是清帝后祭祖追思的重要场所,保存着寿皇殿、观德殿、护国忠义庙、绮望楼等古迹文物,散发着浓厚的根祖气息,是传承和发扬中华孝道文化的胜地。</p><p class="ql-block"> 景山历史悠久。金大定十九年(1179年),金世宗在辽瑶屿行宫的基础上建太宁宫,并开凿了西华潭(今北海),在此地堆成了小丘,这就是最初的景山。及元朝建都北京后,元世祖忽必烈在营建大都时,把皇宫的中心建筑延春阁建在土山的南面,并将土山命名为“青山”,又在青山上下广植花木,作为皇家的后花园。</p><p class="ql-block"> 明灭元后,将元大都改称“北平”。明朝统治者下令将元朝大内的宫殿全部拆毁,想以此消除前朝的“王气”。明永乐元年(1403年),改北平为“北京”。明成祖朱棣在北京大规模营建城池、宫殿和园林。依据“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之说,紫禁城之北乃是玄武之位,当有山。故将挖掘紫禁城筒子河和太液池、南海的泥土堆积在“青山”,形成5座山峰,称“万岁山”,将延春阁基址牢牢镇压在山下。谈迁《北游录》说:“万岁山俗称煤山。”据说,明初,朝廷在景山堆煤,以防元朝残部围困北京引起燃料短缺,因此该山又称“煤山”。明朝的万岁山下遍植果树,通称“百果园”或“北果园”。在万岁山东北隅建寿皇殿等殿台,供皇帝登高、赏花、饮宴、射箭。园内东北面的观德殿原是明代帝王观赏儿臣们射箭之所。山下豢养成群的鹤、鹿,以寓长寿;每到重阳节,皇帝必到此登高远眺,以求长生。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军攻入北京,明思宗朱由检缢死于万岁山东麓一株老槐树下。 清军入关后,为笼络人心,将此槐树称为“罪槐”,用铁链锁住,并规定清室皇族成员路过此地都要下马步行。</p><p class="ql-block"> 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将万岁山改称“景山”。“景”是高大的意思,典出《诗经•都风•定之方中》“望楚与堂,景山与京”,已沿用300多年。乾隆帝曾在《御制白塔山总记》中写道:“宫殿屏表则日景山。”将景山喻为皇宫的屏障。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在景山的5座山峰上各建了一座佛亭,最高大的是中峰的万春亭。5座佛亭中都有铜铸的佛像。庚子之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 闯进景山,抢走了4尊铜佛。所剩的万春亭中的铜佛因体积太大无法搬运而被破坏了佛臂,此铜像最终毁于“文化大革命”。1924年,冯玉祥部占领景山,架设大炮,驱逐溥仪出宫。</p><p class="ql-block"> 辛亥革命后,民国十七年(1928年),景山辟为公园,对外开放,但园内多处建筑呈现残破景象。</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自1950年至1955年,景山被军队短暂使用。1955年7月16日,景山公园重新开始迎接游人。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红卫兵大串联,景山公园改称“红卫兵公园”,并从1971年2月21日起关闭,直至1978年3月1日恢复开放。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南大门</p> <p class="ql-block">  绮望楼,位于景山前山脚下,正对景山南门,明代这里曾建有一座五开间的大殿,称为山前殿。皇帝经常在山前殿宴请各地来京朝贺的文武官员、各部落首领及公使等,这里成为皇帝宴请宾客的宴会厅。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在原建筑的基础上兴建了绮望楼。楼坐北朝南,背负高山,三楹五间,分为上下两层,歇山重檐,黄琉璃瓦顶,箍头脊,梁、架均饰有彩画。楼前建有三出陛月台,四周有汉白玉石栏杆。总建筑面积201.92平方米。取名“绮望楼”,意思是这里是登高远望、观赏美丽景致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绮望楼</p> <p class="ql-block">雕塑家吳为山的中国历史文化名人雕塑展</p> <p class="ql-block">明思宗殉国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景山山体东西狭长,共有五峰,中峰最高,约43米,左右依次渐低,每峰单建一亭,皆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主峰亭建在北京全城及紫禁城中线上,过去曾为北京内城的中心,也是全城的制高点。主峰亭名万春,三重檐,黄琉璃瓦绿剪边四角攒尖顶,原内有铜佛像一尊。左右四亭,中腰两亭,东名周赏,西名富览,均为重檐绿琉璃瓦黄剪边八角攒尖顶。低峰两亭,东名观妙、西名辑芳,均为重檐绿琉璃瓦黄剪边八角攒尖顶。</p> <p class="ql-block">  周赏亭,与西侧的富览亭相对而建,位于东起第二座山峰上。直径10.4米,每边4米。绿琉璃筒瓦顶,黄琉璃筒瓦剪边,重檐八角攒尖式。上檐重昂七踩斗拱,下檐单昂五踩斗拱,两槽柱子,内外各8根。亭内正中有一石须弥座。亭高11.75米,建筑面积76.36平方米。周赏亭内原供奉五方佛之一的宝生佛,为铸铜镏金佛像。佛像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被八国联军劫去。</p><p class="ql-block">宝生佛,是佛教五方佛中的南方如来,象征大日如来一切智中的“平等性智”,也代表佛法微妙之德,能出生无量福德、珍宝,以济众生,因而得名。宝生佛平等施福,慈悯拔苦,满足众生所有愿求,都修福慧至功德圆满。4</p><p class="ql-block"> 观妙亭,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与西侧的缉芳亭相对而建,两座亭子建筑形式和彩绘完全相同,为重檐八角攒尖顶,翡翠绿琉璃瓦覆顶,黄琉璃瓦剪边,亭高12.05米,建筑面积90.3平方米。观妙亭内原供奉五方佛之一的阿閦佛,为铸铜镏金佛像。佛像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被八国联军劫去。</p><p class="ql-block">阿閦佛,又名不动佛或无怒佛,根据密教阿閦佛是金刚界五智如来中位于东方之如来,代表“大圆镜智”。阿閦佛用无嗔恚法门度众生,用妙喜世界接引众生,使众生身体清净,内心安静祥和。</p><p class="ql-block"> 万春亭,位于景山最高处,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是北京南北建筑中轴线的基点。被誉为北京中轴线上的制高点,京华览胜第一处。亭高15.38米,平面呈四方形,为三重檐四角攒尖顶,上檐和中檐均为九踩三昂斗拱,下檐为七踩重昂斗拱,黄琉璃瓦覆顶绿剪边,檐上有琉璃宝顶,建筑面积296.5平方米。万春亭的彩绘称为:旋子大点金龙锦枋心,这也是中国皇家等级最高的彩绘形式。万春亭内供奉着“毗卢遮那佛”,毗卢遮那佛也称为大日如来佛,是释迦牟尼佛的法身。毗卢遮那佛为密宗金刚界五方如来之首,在五方佛中代表法界体性智。亭中所供原佛像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被损毁,重塑归安后于2000年正式对外开放。4</p><p class="ql-block"> 辑芳亭,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与东侧的观妙亭相对而建,两座亭子的建筑形式和彩绘完全相同,为重檐八角攒尖顶,翡翠绿琉璃瓦覆顶,黄琉璃瓦剪边,亭高12.05米,建筑面积90.30平方米。缉芳亭内原供奉五方佛之一的阿弥陀佛,为铸铜镏金佛像。佛像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被八国联军劫去。阿弥陀佛又称无量清净佛或无量寿佛,密宗以阿弥陀佛为西方五智如来,代表“妙观察智”。阿弥陀佛能说诸妙法,断众生疑妄,使人进入极乐世界</p><p class="ql-block"> 富览亭,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为景山五方亭之一,与东侧的周赏亭相对而建,两座亭子的建筑形式和彩绘完全相同,为绿琉璃筒瓦顶,黄琉璃筒瓦剪边,重檐八角攒尖式,亭高11.75米,建筑面积76.36平方米。富览亭内原供奉五方佛之一的不空成就佛,为铸铜镏金佛像。佛像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被八国联军劫去。不空成就佛是北方如来,又称天鼓雷音佛、天鼓音佛、雷音王佛等名,在五智如来中代表 “成所作智”。 不空成就佛以大慈方便,使佛门修行者舍除懈怠贪欲,远离一切烦恼,从而道业精进,以大智慧成就一切如来事业与众生之事业。</p> <p class="ql-block">周賞亭</p> <p class="ql-block">观妙亭</p> <p class="ql-block">万春亭</p> <p class="ql-block">故宫全景</p> <p class="ql-block">北海白塔远景</p> <p class="ql-block">辑芳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富览亭</p> <p class="ql-block">寿皇殿古建筑群</p><p class="ql-block"> 北京中轴线上,在明清皇家御苑景山内,矗立着一组清代皇家祭祖的庙堂,这就是寿皇殿建筑群。明代的寿皇殿建筑群曾偏居景山苑内东北隅,清乾隆十四年(1749),寿皇殿建筑群在景山的正北重建,成为清代北京城规划形成以来中轴线上加建的重要建筑群。寿皇殿曾经供奉从康熙至光绪八代帝后的画像和牌位。元旦、岁暮、令节及先帝诞辰、忌辰,皇室在此恭行大礼。</p> <p class="ql-block">宝坊</p> <p class="ql-block">寿皇门</p> <p class="ql-block">寿皇殿</p> <p class="ql-block">东配殷</p> <p class="ql-block">井亭</p> <p class="ql-block">西配殿</p> <p class="ql-block">燎炉</p> <p class="ql-block">牡丹园</p> <p class="ql-block">永恩殿、观德殿</p><p class="ql-block"> 永恩殿、观德殿位于寿皇殿东,明代时是帝王的习射之所。自清代乾隆起,便改为停放帝后的灵柩之处。观德殿现为少年宫图书馆。明末崇祯帝吊死之处在景山东麓,原有一棵老槐树,是明朝末代皇帝崇祯(朱由检)的自缢处。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黑暗,豺狼当道,民不聊生,从而导致人民揭竿而起。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打进北京城时,崇祯见大势已去,在走投无路之下,便逼死皇后,砍杀昭仁公主等,然后仓皇逃到景山,以发遮脸,吊死在驼背的老槐树下,从此明王朝灭亡。陪同崇祯自尽的还有他的御前太监王承恩。原树早已枯死伐除,现存槐树为重新栽种的,并挂有说明牌,记述了这一历史事实。</p> <p class="ql-block">景山公园东门</p> <p class="ql-block">  万宁桥,又称海子桥、后门桥,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地安门外大街,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原为木构筑,后改为石桥,2000年12月重修后恢复万宁桥原名。万宁桥被誉为“中轴线上第一桥”,是北京中轴线15个遗产构成要素之一,是中轴线上最古老的桥梁,也是北京市唯一还在为社会交通服务的元代桥梁。万宁桥为单孔拱券桥,长约34.6米,宽约17米。桥拱净跨度约7.2米,拱高约3.5米,桥西存有四只镇水兽(上、下各两只),桥东存两只,其中桥东北护岸上的为元代石雕,桥西设澄清上闸。万宁桥在元大都城的规划和建设中起到特殊作用,对保障元大都城的供给至关重要,是元代大都城内通惠河上游的重要通水孔道,也是研究元代北京漕运的实物。</p><p class="ql-block"> 万宁桥为单孔拱券桥,长约34.6米,宽约17米。桥拱净跨度约7.2米,拱高约3.5米,桥西存有四只镇水兽(上、下各两只),桥东存两只,其中桥东北护岸上的为元代石雕,桥西设澄清上闸。万宁桥桥面斜铺石板,两侧设人行道。桥栏望柱各16根1,栏板各十四块。栏板两端望柱外戗抱鼓石。两侧拱券龙门石(拱券上部中心的装饰)上各设一螭首,俗称龙头,因风化严重,只存螭首的大致外形,刀工刻纹已经漫漶无痕。</p><p class="ql-block"> 万宁桥作为北京中轴线与大运河玉河段的交汇点,自元代始建起,一直承担着南北交通的重要功能。万宁桥位于元大都城中心,桥上南北大街贯穿,桥下通惠河东西流过,水陆交汇,成为大都城的交通枢纽。漕运的兴盛推动积水潭地区成为元大都的商业中心区,米面市、木器市、珠子市、缎子市等大小集市沿积水潭北岸、东岸设立。万宁桥下的客运码头,也成为游人和货物的集散地,逐渐形成了以万宁桥为中心向外扩散的商贸场所。万宁桥被誉为“中轴线上第一桥”,是北京中轴线15个遗产构成要素之一,这座始建于元代的单孔实腹石拱桥是中轴线上最古老的桥梁,也是北京市唯一还在为社会交通服务的元代桥梁。</p><p class="ql-block">镇水兽</p><p class="ql-block"> 万宁桥四角燕翅墙上各设一尊镇水兽。东北燕翅墙上的一尊经长年风雨剥蚀,兽身不辨花纹,兽首面目模糊,颌下镌有“至元四年九月”字样,是元代遗物。其余三尊鳞纹清晰,脊背线条弯曲流畅,面目狰狞可怖,是明代作品。</p> <p class="ql-block">镇水神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火神庙</p> <p class="ql-block">烟袋斜街</p> <p class="ql-block">  北京鼓楼、钟楼是北京中轴线的组成部分,包含北京鼓楼、北京钟楼两幢古建筑。北京鼓楼呈大红色,共有二层,通高46.7米,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上覆灰筒瓦绿琉璃剪边,为重檐三滴水木结构楼阁建筑,内遗存有25面大更鼓。钟楼为灰色砖石建筑,共有二层,通高47.9米,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采用重檐歇山顶,内遗存有八角形木框钟架和铜钟等文物。</p><p class="ql-block">鼓楼</p><p class="ql-block"> 鼓楼通高46.7米,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上覆灰筒瓦绿琉璃剪边,为重檐三滴水木结构楼阁建筑。四周砌有矮砖墙,门前有石狮一对。鼓楼通面宽34米,通进深22.4米。整座鼓楼由台及楼两部分组成,楼基称台,台高4米,台的南北侧各有券门三座,左、右侧各有券门一座,台内为十字形券洞,系无梁式砖石结构。台东西长56米,南北宽33米。其东北隅有一北向小门,内有69级石梯,由此可达楼上。楼为木结构,分二层,第一层楼室面阔五间28米,进深三间,内支撑有36根木柱。第二层为暗层,原无专用楼梯相通,后在一层东北隅置一铁梯上下,除为检查房屋外,还可存放物品。鼓楼的楼顶为三滴水,灰筒瓦绿琉璃剪边歇山调大脊。上带吻兽、垂兽,单昂单翘五踩斗栱,绘旋子彩画。室内方砖铺地,门窗为六抹方格槅扇。室外有木护栏及环楼走廊。</p><p class="ql-block"> 鼓楼内遗存有25面更鼓。其中24面是根据史料仿制的,剩余1面是历史遗留的主鼓。鼓为整张牛皮蒙制,曾参与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开幕式表演,鼓长2.25米,直径1.34米,鼓座为木制,油漆,上雕云纹,座高1.8米、宽1.9米、厚2米。鼓楼内还保存有一块麒麟碑,为民国时从麒麟碑胡同移至鼓楼,相传系明嘉靖朝武将仇鸾府前的照壁。</p><p class="ql-block"> 鼓楼布置有以计时仪器和时间为主题的展览,展览共1260平方米,展线长度约600米。鼓楼一层数字沉浸展660平方米,“时间建筑”“中国时间”“发现中轴线”等6个主题展厅和中心券洞沉浸展厅沿线分布,共展出10件藏品、48件辅助展品和装置、12个交互体验展项以及6部数字影片。鼓楼二层中国古代计时仪器展约600平方米,展品包括报时更鼓、铜刻漏、碑漏、日晷等古代计时仪器。在“北京时间”展厅,钟鼓楼作为古代司时中心的功能地位显现。悬浮空中的“报时更鼓”和“永乐大钟”前,虚拟击鼓撞钟可以读懂“暮鼓晨钟,鼓为号令,钟为传声”的内在联系。“中国时间”展厅展示了传统计时方法,通过触摸屏可以了解日晷、铜刻漏、碑漏的计时原理和精巧构造,读懂箭尺、十二时辰和二十四节气中蕴含的智慧。“发现中轴线”则直观而整体地展示了中轴线各遗产点位的位置分布。</p> <p class="ql-block">钟鼓楼的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钟楼</p><p class="ql-block"> 钟楼通高47.9米,坐北朝南,全部建筑为砖石构成,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下部为砖石台基,上为楼体,高33米,黑琉璃瓦,绿剪边,重檐歇山顶,殿式作法。台基四面开券门,券门内成十字相交形,内部东侧有石梯75级,可达二楼。二楼四周有城垛,每面有一座拱券门,左右各有石制雕窗,四周有汉白玉护栏。</p><p class="ql-block">钟楼内正中有一八角形木框钟架,正四角每边长2.3米,斜四角每边长1.35米,架上悬一大铜钟。高7.02米,最大直径3.4米,重约63吨,上顶径约1米,钟纽高近1米。钟的两侧各吊一长2米,直径约0.25米粗的圆木,以供撞钟之用。大铜钟朝北的一侧,镌有“大明永乐年”字样,该钟铸造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为中国发现最重的铜钟。钟楼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重修时,刻有御制重建钟楼碑。</p><p class="ql-block"> 钟楼内《乾隆御制碑》撰文立石:“皇城地安门之北,有飞檐杰阁翼如焕如者,为鼓楼。楼稍北,崇基并峙者,为钟楼。其来旧矣。而钟楼亟毁于水,遂废弗葺治。朕惟神京陆海,地大物博,通关别隧,黎庶阜殷。夫物庞则识纷,非有器齐壹之,无以示晨昏之节。器钜则用广,非藉楼表式之,无以肃远近之观。且二楼相望,为紫禁后护。当五夜严更,九衢启曙,景钟发声,与宫壶之刻漏,周庐之铃柝,疾徐相应。清宵气肃,轻飙远飏,都城内外十有余里,莫不耸听。仿挈壶鸡人之遗制,宵衣待漏,均有警焉。爰饬所司,重加经度。基仍旧址,构用新制。凡柱□榱题之用,悉甃以砖石,俾规制与鼓楼相称。经始于乾隆十年,阅二年工竣。所司请纪之石以式于后。夫春秋之义,兴作必书。矧兹楼之成,昭物轨,定众志,体国诚民,著在令典,修而举之,以重其事,弗可以已也。乾隆十二年岁在丁卯秋九月经筵讲官户部尚书臣梁诗正奉敕敬书。”</p><p class="ql-block"> 北京鼓楼二层每隔一段时间会仿照古代进行击鼓表演。鼓楼共遗存有25面鼓,中间为首的大鼓代表1年,剩余24面小鼓则代表24节气。钟鼓楼在长达600多年的报时历史中,始终沿用先击鼓后撞钟的模式,“暮鼓晨钟”由此而来。每到黄昏时分,钟楼击钟18下,鼓楼击鼓18下,共击三遍108下,算报完一个时辰。击鼓表演时,三名身着民族服饰的鼓手会准时来到主鼓前开始击打鼓面,鼓声雄浑有力,鼓楼的击鼓表演在四季都有不同的鼓点7</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钟楼内的大钟由响铜铸成。在古代,钟楼撞钟时,钟声淳厚、洪亮,在方圆数十里内均可听到。每日早、晚的寅时和戌时各撞钟一次,称之为“亮更”、“定更”,每次报时撞击108下,俗称“紧十八、缓十八、六遍凑成一百八”。城中军民百姓、文、武百官闻“亮更”起,闻“定更”而息。</p> <p class="ql-block">陡梯</p> <p class="ql-block">钟楼夜景(网络下载)</p> <p class="ql-block">  晚上,整理一会儿照片,忍不住去看中国网球公开赛中国网球女选手郑钦文对俄罗斯17岁小将安德列娃的精彩比赛。我的一个人的“行摄北京中轴线上的世界遗产”活动,已经拍完14个景点,仅剩下故宫一个景点未拍,虽然今年曾二次进故宫参观拍照,但是拍摄效果都不令人满意,准备躲过节日人流高峰,下周二后再去精心拍摄,这几天在家再认真细读《故宫里的中国故事》(杨春燕著),做好拍照预案,力争再进入故宫几次拍片,最后完成此次活动任务。</p><p class="ql-block"> 查微信运动APP,今天步行19122步,虽然没破2万步大关,成绩也不错,自我表扬一下吧!</p> <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5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