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日,是泸州高中建校七十周年的纪念日。 8月份,校庆办就发出了邀请:校庆日欢迎校友们回家! 六十年了,我们毕业离开母校已经六十年了!<div> 听到母校的召唤,莘莘学子邀邀约约:回家!</div><div> 重走求学路,重温同窗情,重回少年时,重做青春梦!</div><div> 泸州高中1964级24位校友回到母校,受到家人们热情的款待,回家的感觉真好!</div> 虽然天上下着雨,却丝毫没有影响到回家时的急切心情,同学们都准时到了校门口。<div> 校门口就是家门口。到了家门口,自然要嘚瑟一番,来张靓照。不管是拘谨还是潇洒,都把自己送回到六十年前:母校,你的学生回来了!</div> 校庆办的负责人闻讯赶来欢迎。 校庆办安排两位热心肠的小美女全程陪同我们的活动。 热烈的气氛,感人的场面:泸州高中,生日快乐! 刚进校门的右侧,绿荫中有一幢小楼。有同学看出来那是仿照原来五四教学楼的风格和样式修建的。 看到它,立刻就把我们的记忆拉回到了六十年前。<div> 《泸州高中70周年办学成果展》办在这里太绝了。</div> 胸前佩戴着母校颁发的《泸州高中》校徽和我们自制的1964级校友返校日胸章,把《70周年办学成果展》标志贴在左臂上,我们迈进校史陈列馆小楼向泸高七十年来取得的辉煌成果致敬。 展室二楼上的小教室,备受大家青睐。坐一坐,满血复活似的,都成了当年的高中生。那神情,老夫犹是读书郎。 春生亭坐落在大操场旁边。古朴的建筑风格透出儒雅飘逸的气质。以“春生”命名,就是为了纪念泸高的第一任校长周春生。 周校长是从1954年到我们毕业的1964年这十年间的泸高校长。这十年正是泸高的成长期,也是周校长的壮年期,所以成绩斐然,成效卓著。那真是“十年心血不寻常,铸就华章誉满堂”。<div> 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地理位置、用这样的六角凉亭来荫庇后生。这寓意好。</div><div> </div><div> </div> 一位年届八旬的校友雷先生说起自己进入高中的第一天,还清晰地记得周春生校长在开学典礼上说:泸州高中是新中国建立的新学校,要使她成为一面旗帜,高高飘扬在忠山之上。<div> 今日的泸高,一定是周春生校长曾经的希望。如愿以偿,他会含笑九泉了。</div><div> 也因此,我们这次校庆返校的合影照也就选在了春生亭。</div> 这次合影应该是我们1964级在泸高校庆的第三张集体照了。 1984年10月2日,泸高三十周年校庆。 2004年10月2日,泸高五十周年校庆。 2024年10月2日,泸高校庆七十周年。<div> 前排左起:胡利群、匡凤仙、林媲<div> 第二排左起:付玉荣、邹家德、张让三、王良荣</div><div> 第三排左起:邬昌荣、郭大为、刘宣文、邓元刚</div><div> 第四排左起:张德权、刘杭、许可</div></div> 女生左起:赖照芬、王晓群、邱绣利、苏华珍<div> 男生左起:姚宗才、王明清、王德其、范让金</div><div><br></div><div> 这一次的合影中,再也没有了周校长和老师们的身影了。</div><div> 愿他们安息!</div> 天公作美,在校庆前两天将难以忍受的秋老虎赶回去了。<div> 天公不作美,在我们返校时依然风雨未停。</div><div> 天公还是美,在我们将要巡游校园时,大风大雨变成了和风细雨。</div> 和风细雨衣微湿,漫步园中兴正浓。 返校之前,我们就计划一定要在学校食堂吃一顿午餐。存了心要比较一下与六十年前的学校午餐有什么不同的滋味。 同学们津津有味地回顾了六十年前在八仙桌前分餐吃饭的全过程,引起大家的共鸣,带来不少有趣的回忆。 张德权在取餐时与厨房阿姨聊起了当年的伙食标准:一个比较大的红苕也要分成两个人的份饭。 在愉快的进餐过程中,我们仿佛穿越到了六十年前,惶惑之间时光交错,情景交融,令人感慨不已。<div> 这顿午餐吃的不仅是滋味,还有情怀。<br><div> 年轻真好!</div><div> 泸高真好!</div><div> 回家真好!</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