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路

老曾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有一条路,几十年来一直萦绕在我心头,那就是我祖辈、父辈从武功山下石溪村过山口岩到芦溪燕塘、再走“上山”山村、登龙头坪、到达赤山镇泉陂村老家的回乡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过去,从石溪村到山口岩是条只有两尺多宽的山区小路。直到上世纪60年代,政府动用几千民工花了几年时间用锄头挖出了一条单车道简易泥石公路。2010年,为武功山风景名胜区的发展,在修建山口岩水库的同时,把这条路升级改造为双车道旅游公路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石溪村到芦溪这段路,我走过无数遍。今天我要踏着前辈的足迹,第一次去燕塘并要登上龙头坪,去追寻前辈的回乡路。所以这次出游,我的心情也就截然不同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0月5日,秋高气爽。上午8点50分,我来到芦溪县源南乡龙泉村燕塘水库边。这里三面环山,东南边是个山谷豁口,坝高几十米的燕塘水库像只展翅欲飞的燕子坐落在豁口上,如一颗明珠镶嵌在峰峦之中。它与后面静谧的山村(原叫上山村,现合并到龙泉村了)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美不胜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沿着水库东边的公路走到库尾,再顺着一条水泥阶梯路走到水边沙滩上尽情欣赏。碧水蓝天,赏心悦目。微风拂来,水面波光粼粼。我登上侧边伸向水库中心的一个沙洲,询问一位当地人过去洲上有没有坟墓——妈妈曾告诉我解放前洲上有两座坟。他说:“有啊。原来水库是个泥坝,1979年水库改造,筑成钢筋混凝土大坝了。因大坝加高加固,水面抬升,洲上的老坟也就被其后人迁走了。”他还告诉我,西边悬崖高耸的山峰叫石鼓寨,解放前在那里有个土匪窝呢。接着,我又向他了解去龙头坪的路线,他都不厌其烦地一一解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这位好心人的指导下,我沿着伸向北边的水泥路而去。在冲头龙塘(当地俗语“下有燕塘,上有龙塘,本村女子不嫁外乡”)“龙泉山庄”旁,水泥路戛然而止。展现在我眼前的:两边是巍巍青山,山谷正中是一条两米多宽、较为平坦的斜坡泥石路。有些路段中间,还留下了些百年前用石头铺成的一线路面。路两边的山地上,长满了几米高的油茶树,当地居民正在摘茶子了。在山冲里走了两里多远,9点50分,在一座方形砖亭边,一位后生正在砍柴,旁边停着辆摩托车。我问他这是什么地方?他说这里正是龙头坪。原来他姓许,是楼霞村我表兄许建萍的堂兄。他说这里原是一条一尺多宽的茶马古道,十几年前上山村一位胡姓老人出资把路拓宽了。他还告诉我路前头两股圆形巨石处叫狮子滚球(地名)。再沿左边水泥路下山,就到楼霞村屋场了……告别许兄,我走到狮子滚球前向山下一望,啊!天堂湖、渡槽、泉陂村、楼霞村尽在眼底了。我赶紧拿起手机跟表兄许建萍联系,畅谈收获……放下手机,我仿佛看到解放前我爷爷领着一家人从这里去大安里谋生;看到爷爷奶奶和伯父、看到我的爸爸妈妈从南走到龙头坪去泉陂老家办事,或是他们背扛肩挑地从北爬上龙头坪回大安里的情景。我似乎还看到老外公等亲人凌晨打着个火把把我父母等人送到这里,他们千叮咛万嘱咐后依依分别的情景。前辈的艰难求索,为我们后辈的发展和幸福打下了基础,铺平了道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龙头坪下山,是一条比较陡峭、几乎全在山脊上行走的、约三里长的水泥路。下山后,我在楼霞村参观了许氏宗祠、万寿宫等地方。由于我妈刚去世不久,自己带孝在身,不便登门拜望当地亲人而沿着原路返回大安里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除我祖辈、父辈所走的这条极富意义的回乡路外,从芦溪方向还有五条主道都可到达泉陂村老家。第一条,从芦溪、高坑、白源、万新、彭高镇、赤山镇街道、幕冲、枫桥、楼霞到达泉陂村(二十年前走过几次)。第二条,从芦溪、高坑、泉江堰、鉴山、幕冲、枫桥、楼霞到达泉陂村(五年前走过两次)。第三条,从芦溪迎宾大道、杨宣公路、赤山镇街尾、幕冲、枫桥、楼霞到达泉陂村(近几年走过几次)。第四条,从芦溪、年丰、源南街、章家陂、京竹、新店到达泉陂村(1997年泉陂曾氏宗祠修谱发谱走过一次)。第五条,从芦溪、林家坊阳谷陂、章家陂、京竹、新店到达泉陂村(从二十多年前到现在走过多次)。其中,路程最远的是第一和第五条路、最近的是走龙头坪这一条路,开车最好走的是第三条路。当然,条条大路通北京。除这几条路外,还可从多个方向的小路切入主道而殊途同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希望,我石溪曾氏后辈应多去走走从“燕塘-龙头坪-泉陂”这条前辈的回乡路。在这条路上,你定会有所发现、有所感悟,从而获得信心和力量。走了这条路,你会更加珍惜和热爱生活,承前启后、奋发进取,开创美好的未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条回乡路,记载着我先人艰难的生活史。它更是一条大安里石溪村的曾家人,与赤山泉陂老家亲人血肉相连的感情纽带……</span></p> <p class="ql-block"> 编写:ZengShengqu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