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斋卧听箫箫竹——郑板桥故里杂记

李寿生

<p class="ql-block">兴化市郑板桥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兴化市郑板桥故居</p> <p class="ql-block">兴化市状元坊</p> <p class="ql-block">雄伟的兴化市乌巾荡大桥</p> <p class="ql-block">巍巍兴化市四牌楼</p> <p class="ql-block">兴化市千垛美路别开生面</p> <p class="ql-block">美不胜收的兴化千垛菜花</p> <p class="ql-block">兴化城区一角光彩夺目</p> <p class="ql-block">兴化昭陽大将军雕像</p> <p class="ql-block">兴化水上森林别有洞天</p> <p class="ql-block">2002年,江苏省杂文学会年会在兴化举办时的留影。</p><p class="ql-block">前排左1葛惠霞,左2刘仆,左3孙敦修,左4王向东,左5吴跃,右3李雪前。</p><p class="ql-block">二排左3刘安仁,左4房干森,左5江帆 。右1李寿生,右2杨孔柱,右3谈成钧。</p><p class="ql-block">三排左1姚鹏林,左3徐恒足,左4关永健,右3刘根生,右4周志龙。</p> <p class="ql-block">刊登于报刊的《衙斋卧听箫箫竹》一文,后被拙著《桑榆随笔》(团结出版社2021年2月版)收入。</p> <p class="ql-block">  衙斋卧听箫箫竹</p><p class="ql-block"> ——郑板桥故里杂记</p><p class="ql-block"> 李寿生</p><p class="ql-block"> 儿时看电影,最喜欢的片子,莫过于《柳堡的故事》。一曲《九九艳阳天》,至今仍耳熟能详。除了二妹子挣脱牢笼投奔革命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以外,里下河一带兴化、宝应水乡秀丽的自然风光,也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最近赴兴化市出差,所到之处,兴化的风光依然是河网纵横,杨柳迎风,古渡悠悠,绿水清波。然而,予我兴趣更浓的还是兴化的人文景观。</p><p class="ql-block"> 兴化自古才子乡。自公元前323年楚怀王将其作为昭阳大将的食邑以来,历代名人辈出,大师荟萃。其中元末明初的施耐庵以所著长篇小说《水浒传》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巨大影响,清代的郑板桥以诗书画三绝而成为当时“扬州八怪”的代表。此外,像状元宰相李春芳、大周吴王张士诚、文艺论家刘熙载、国学大师李详、中原才子宗臣、江淮名医赵海仙、一代居士高鹤年等,也都光耀千古。就当代而言,原国务院发言人、新华社著名记者袁木、青年文学评论家王干、不久前荣获鲁迅文学奖的小说家毕飞宇,都来自兴化。兴化堪称儒风蔚然,文星灿烂。</p><p class="ql-block"> “吃亏是福”、“难得糊涂”。郑板桥的哲学思想高屋建瓴,曾给我的人生观以深刻启迪。会议组织参观郑板桥纪念馆和他的故居。郑板桥纪念馆,堪称是兴化第一名楼。楼上楼下,以众多的实物和资料,介绍了郑板桥的生命履程,展出了郑板桥生前的诗、书、画绝品,浏览吟诵,感慨良多。与气势恢宏的郑板桥纪念馆相比,板桥故居则是一处非常简朴的明清建筑。瓦屋三间、厢房一间、厨房一间,围着一处不大的天井,院中两角种植着板桥生前喜欢的翠竹。书房、正堂、卧室陈列的旧家具,古老而又朴素。“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郑板桥当了十二年县令,才谋得此等家产,足见其清廉之至。博物馆的同志告诉我们,板桥卸任时,只用了三头驴子,一头板桥自乘,加以简单的行李。一头驮着两夹板书,再加上一把阮弦。一头由小皂隶骑着前导。板桥罢官的消息传开后,老百姓都痛哭着围上来挽留。板桥把当年饥民们领米的借条拿出来,统统烧去。多么感人的场面啊!“衙斋卧听箫箫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板桥当官时关心民生的诗句,最近又被温总理引用,作为他当人民总理的座右铭。千古名句将永远留在人民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  如今,兴化这个拥有155万人口、2393平方公里土地的苏中大县,板桥老人生前的宏愿正在变为现实。会议期间,我们驱车参观了苏中平原的两个大镇——戴南镇和张廓镇。戴南镇,位于兴化南端,这里已是全国闻名的不锈钢生产基地。漫步全镇,处处厂房林立,处处钢花飞溅,这里的不锈钢产品,已在全国市场占有相当的份额。张廓镇号称兴化的桐里,苏中的周庄。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整齐划一的街道,替代了当年破旧不堪的集市;镇旁的一座座居民新村,坐落的已不是火柴盒式的高楼,而是上百幢造型别致如同我市阳光花园那样的别墅,富裕起来的农民在这里都占有一席之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镇还营造了一座别有洞天的公园。一处处荡漾的碧波,摇曳葱茏的花木、通幽的浓荫。半岗小坡与曲水静湖间,或卧虹小桥,或临风回廊,或水榭亭阁,把错落有致的历史遗迹与园林景观缀连得宛若仙境。公园园名由袁木同志题为“晨秀园”。多么诗情画意的名字。推而广之,张廓镇不就是苏中大地的“晨秀园”吗?在改革开放的晨光中,张廓镇在众多的乡镇中木秀于林,已成为兴化市富裕起来的农民乐园。</p><p class="ql-block"> (2006年12月)</p><p class="ql-block">本美篇图片由房干森先生提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