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古稀) 重阳忆双亲:苦乐交织的岁月与传承

碧海清波

<p class="ql-block">昵 称: 碧海清波</p><p class="ql-block">美篇号: 2486676</p><p class="ql-block">美 图: 自 拍</p> <p class="ql-block">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我已步入古稀之年,在这个充满温情与回忆的节日里,往昔的种种往事如潮水般涌上心头,那些与父母有关的故事,既有着苦涩的泪水,也有着甜蜜的欢笑。</p> <p class="ql-block">记忆中,父母的苦是那无尽的劳作。在我小时候,农村生活贫困,家里生活条件艰苦。父亲每天天不亮出门,到生产队的田里去耕种劳作。那片田地,承载着全生产队社员的希望,春天稻谷播种后长出一拳长的时侯,就要扯秧插田了,这时我也要跟着父亲下田干活。父亲总是弯着腰,在田里除草、挑粪、施肥、扯秧、“真正的脸朝黄土背朝天”,不管春夏秋冬,不管酷暑严寒,他却从未有过丝毫懈怠。</p> <p class="ql-block">为了多争工分,我也从不敢偷懒,总是要随父亲到生产队出完早工才去上学。母亲也不轻松,家里的家务、喂猪和喂鸡鸭、照顾孩子,所有的事情都被她安排得井井有条。但我知道,她常常是腰酸背痛,夜里还要在微弱的灯光下缝补我们破旧的衣服和为我们全家人做鞋子,还要经常纺棉纱织大布,打草鞋卖争点零钱,以补贴家用。</p> <p class="ql-block">有一年重阳,生产队里粮食收成不好,可父母依然想让这个节日有点仪式感。父亲从山上砍回了几株茱萸,插在门口,那是他对家庭平安的祈愿。母亲则带着我到野外采了点野菜,把家里仅有的一点糯米拿出来,一起磨碎放点糖精,做了几个小小的重阳糕。</p> <p class="ql-block">那糕虽然不大,也没有多少馅料,但却是我吃过最香甜的食物。父母看着我们吃得开心,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可他们自己却舍不得吃。那笑容背后的苦涩,是生活的重压,也是对子女无穷无尽的爱意。</p> <p class="ql-block">然而,父母的苦中更有着无尽的欢乐。记得我们那个年代,农村孩子上学很少能读完初小,有的读一、两年就停学,说是点光(亮)双眼睛就算了。我读书很用功,村小毕业后,考取了当时湘乡师范的第二附属小学,那可了不起,父母高兴得像孩子一样。特别是我在湘师二附小高小毕业后,又考上了县城里的中学,父母更是乐得合不拢嘴,认为自己的孩子将来会有出息。</p> <p class="ql-block">他们辛苦多年的成果,他们看到自己的孩子有了走出贫穷的希望。父亲的背似乎挺直了许多,母亲的眼中满是自豪。他们四处向邻里和亲戚报喜,那几天,家里充满了欢声笑语。特别是母亲拿出编布草鞋争的钱,到县城买了一双36码的黑色塑料凉鞋,让我穿着上学,当时的乡下很少看到凉鞋,夏天都是一双赤脚,干活的大人才穿那种车胎皮做的皮草鞋。晚上,洗脚后,都是一双木板拖鞋,可见父母对我是多么的疼爱。</p> <p class="ql-block">如今,我也到了古稀之年,更能体会父母当年的心境。我也像他们当年一样,虽历经生活的磨难,却依然乐观向上。我积极参加老年大学的学习,参加社区的活动,为身边的孩子们辅导作业,把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传授给下一代。就像父母曾经的言传身教一样,我希望在自己的暮年,也能散发出温暖的光和热。</p> <p class="ql-block">在这个重阳佳节,我站在岁月的这一端,回首望去,父母的身影虽然已经远去,但他们的苦与乐却永远留在我的心中,成为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我要带着这份记忆,带着父母给予的正能量,在古稀之年,继续老当益壮地前行,如同那重阳的茱萸,历经风霜却依然充满生机。</p> <p class="ql-block">  附:七律古韵一首</p><p class="ql-block"> 《七旬老翁庆重阳》</p><p class="ql-block">金秋送爽又重阳,七秩人生意气扬。</p><p class="ql-block">霜鬓虽添心未老,皱纹渐满志犹强。</p><p class="ql-block">登高远眺千山秀,俯首遥思万水长。</p><p class="ql-block">把酒欢歌情韵逸,凭栏笑语意悠扬。</p><p class="ql-block">茱萸遍插思亲故,菊蕊初开忆旧章。</p><p class="ql-block">盛世安康多喜乐,暮年逸趣享时光。</p><p class="ql-block">桑榆非晚豪情涌,岁月如初美梦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