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向往兰亭久矣,今日终于圆梦!昨天办了杭州公交“长者卡”,今天就开始畅游吧。从杭州地铁19号线到绍兴地铁1号线,一路刷卡,无缝衔接,终于到了兰亭。这是景区入口的“曲水流觞”(shāng)雕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兰亭位于绍兴市区西南十三公里的兰渚山麓,因春秋末期设有驿亭,故名曰兰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当地有一种古老的祭祀活动——“修禊”(xì),人们到水边游玩洗濯,以消灾祈福。后来这种祭祀活动逐渐演变成文人饮酒赋诗的一种文化活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时任会稽内史(即主管绍兴地区之最高行政长官)的王羲之邀集挚友四十一人在此饮酒赋诗,即兴写下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兰亭自此成为书法圣地,迄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游访江南名胜,一块碑,一个亭,一座桥,乃至一个墓,如果不了解其背后的故事,也许会感到索然无味。所以我对名胜背后的故事更感兴趣。只有了解了背景,对名胜的印象才更深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王羲之(303年—361年),东晋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原籍山东临沂,后调任绍兴(古名会稽)。公元353年,50岁的四品官王羲之在兰亭写下《兰亭集序》时,正是他书法和文学造诣达到巅峰的时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兰亭集序》首先展示了他炉火纯青的书法技艺,成为后人难以逾越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表达了对生命和自然的感悟。行云流水的文风和深邃的思想内容使之成为千古传颂的佳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兰亭集序》问世两年之后,王羲之称病辞职,从此归隐田园。他五十八岁去世时,朝廷赐予“金紫光禄大夫”(当时相当于二品),但其子遵父嘱而不受。足见王羲之是一个有学问有骨气的古代知识分子,放到今天也是稀缺人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称到兰亭要看三碑,即鹅池碑、兰亭碑和御碑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鹅池碑是一座三角形石质建筑,碑上“鹅池”二字相传为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合写,故被称为“父子碑”。因是两位著名书法家所写,所以身价倍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据说王羲之很喜欢鹅。现在的鹅池依然养着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兰亭碑,是兰亭景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碑上的“兰亭”二字为康熙皇帝所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御碑亭,始建于康熙年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亭中立有一碑,是清代的原碑,迄今已有300多年。碑的两面分别是康熙和乾隆祖孙两代皇帝手抄的《兰亭集序》,可见他们是多么喜欢《兰亭集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曲水流觞景点。作为当时绍兴的最高行政长官王羲之,邀集了孙绰、谢安、郗昙、王献之等四十一人,在此行曲水流觞之饮。众人列坐溪边,将盛满酒的羽觞放入曲折流动的溪水中。羽觞漂至谁的面前,谁就取觞饮酒并赋诗。不能即兴成诗者,罚酒三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次聚会的结果,王羲之、谢安等11人各赋诗两首,另有15人各赋诗一首,共计37首,合为一集。面对良辰美景,好友好诗,王羲之在酒酣兴浓之际,一气呵成写下了留芳百世的《兰亭集序》。可能王羲之自己也没想到,其名声远远超过了那37首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兰亭集序》不仅文章美,其书法的艺术价值更高,是我国书法艺术的瑰宝,被后世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这个地名也因这次禊饮赋诗活动及《兰亭集序》的诞生而闻名于后世,被称为我国书法艺术的圣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此,汉语里增加了一个优美的成语——曲水流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矗立在景区的《兰亭集序》片段石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传说王羲之酒醒后,想把《兰亭集序》再誊抄一遍,但写出来的效果怎么也达不到原稿。其中二十个“之”字,有的如楷书工整,有的似草书流转,大小参差、千姿百态,难以复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曲水流觞故地游,兰亭佳话传千秋。昔日才子今何在?自愧无诗难开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年轻的游客在尽享兰亭江风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流觞亭”三个字是乾隆皇帝所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流觞亭内,挂在正面的“曲水流觞图”。在网上未查到年代和作者,倒是发现了各个年代、各种版本的曲水流觞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悬挂在曲水流觞图上的五个字是“曲水邀欢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手工实验:水印作画成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临池十八缸”景点。这里有个故事。王羲之叫他儿子王献之习字,说,当他把十八缸水写完后,就能发现书法的秘诀。可是,王献之只练了三缸水就以为自己写的和父亲不相上下了,便拿笔写了一个“大”字给父亲去看。王羲之看了觉得上紧下松,就随手拿笔在“大”字下面点了一点,变成了“太”字,说:“让你母亲看一下吧!”王献之拿给母亲看了。不料母亲说:“吾儿才练了三缸水,就有一点像羲之了。”王献之听了十分惭愧,知道自己和父亲的差距太远了。从此苦练书法,用完十八缸水后,终于成为了和父亲一样有名的书法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当然是一个励志故事。这个故事让我想起当代流传的“一万小时定律”。就是说,不管你做什么事情,如果能坚持一万小时,基本上都可以成为该领域的专家。我从32岁开始业余学习日语,到50岁通过国家出国人员外语水平考试(WSK),没算过用了多少小时,反正不少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希望我们家族第三代的小宝贝们通过“临池十八缸”的故事,懂得“一万小时定律”,一生学有所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游毕兰亭归来的人,心中可能会浮现一个不解之谜:《兰亭集序》的真迹到底在哪里?有人认为,其可能被埋在唐太宗的昭陵。但五代时期曾盗遍唐陵(包括昭陵)的温韬,其盗墓品目录中并未提及《兰亭集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在,很多人都听说《兰亭集序》真迹可能陪葬于乾陵,但此说亦无确凿证据。不管它在或不在,在乾陵或在哪里,恐怕都改变不了《兰亭集序》是天下第一行书这个事实。而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兰亭永远在绍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附:兰亭集序原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同“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注:以上图片,是我和妹妹的合作成果,个别借用了网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