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桂花香

且歌且行 边走边悟

<p class="ql-block">  中秋节节后,一天的清晨,妻子从门外急匆匆地走进屋里,着急且有一丝神秘地看着我说:“咱家小院的桂花怎么还没开?也不见花骨朵,往年这个时候,早就开了!”。小院这棵丹桂,直径十公分左右,树高四米半上下,是2019年深秋小院装修时,在网上从南方买来栽上的,由于南北方日照、温度、湿度的差异很大,一直担心它能否活下来,起初三年,每年冬天都采取了一些防冻防风的措施,近几年来,才开始枝繁叶茂起来,每到中秋之后,总能或多或少的开出一簇簇黄色的小花,香味浓郁着整个小院,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p><p class="ql-block"> “放心吧!也许是今年温度一直太高的原因吧,等几天气温下降些,就开了,在家等着闻香吧!”我一边开着玩笑,一边心里也有一丝担心,后面的几日,虽然天天出入小院,由于工作太忙,这事也就没有记挂在心上,渐渐的淡忘了。只是妻子经常跑到小院端详它,盼着那桂花的芬芳。</p> <p class="ql-block">  9月27—28日,赶到日照参加了清华校友会的理事会议,同学校友相见分外热情,但我来不及述旧,会后又匆匆赶到济南参加29号在垂杨书院举办的《兼爱》散文集的研讨会。研讨会由山东省写作学会、垂杨书院、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号联合主办,山东省写作学会烟威联盟写作基地协办。来自山东各地的25位散文诗歌大家欢聚一堂,各位大家分别对散文集做了一一点评,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提出了中恳的意见。散文家、《国杰律师》杂志主编王云霞老师,未评几句,情绪便入了境,产生共鸣,泣不成声,引的大家陪出许多的眼泪。</p><p class="ql-block"> 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写作教研室主任、山东省写作学会名誉会长王景科教授:散文创作要跟时代同步,要反映社会的脉搏和社会的风貌。散文作者要站在时代的高度,进入到生活,进入到生活的深度、广度和高度,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要善于观察生活。观察人、事、物的细节。散文要真实,不能虚构。要反映时代的正能量。要有感恩的心。刘尚伟对自然的描写语言很好,文笔能够荡开,扩展出去。对人物内心描写很细腻。他将儒家、佛家和道家的观念融合到哲学的观念来关照写作,很不简单。</p><p class="ql-block"> 山东省写作学会会长、《山东写作》主编、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韩品玉先生:通过研讨,实现学会的三个愿景。推动写作成果转化,推动学会社会文化发展,推出写作新人。刘尚伟的《兼爱》,符合我们学会的宗旨和愿景。通过研讨《兼爱》,可以实现三个目标。实现人才和文化,加深认知。对认识企业文化,也是很有帮助的。现在很多企业都很重视文化建设,但像刘尚伟先生这么自觉、有高度企业文化认识的老板还不多。当然,文学文化只是刘先生所掌握的一个侧面。我和王景科教授曾经到过他的企业,在那里落户了我们山东省写作学会第一家写作基地。在那里,我们亲自看到了刘先生亲笔执写的“华鼎弟子规”,把儒家文化、传统文化非常系统地深入地运用到企业管理当中。对引领企业发展很有帮助。我们希望这次研讨会对于作者本人来解惑,许多作家都希望自己的作品得到同行的指点。我们组织这次活动,希望在专业领域得到专家和学者的解答。如果作品有优长的话,提高作者写作的自信力。如果有不足之处的话,下一步进一步改进。希望在座的各位会员,通过《兼爱》这个集子,来共同切磋,提高散文写作的认知水平。并做诗一首:</p><p class="ql-block"> 书院垂杨枝坠波,</p><p class="ql-block"> 座中泣下俱婆娑。</p><p class="ql-block"> 眼帘纵筑拦河坝,</p><p class="ql-block"> 情涌决堤逐汩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号主任曹竹青女士:刘尚伟是我们《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壹点号的作者,是青未了签约作家,他的作品《兼爱》曾获得“第二届齐鲁晚报青未了散文大赛”征文优秀奖。刘尚伟散文家《兼爱》是一部深刻反映人性、情感、地理和文化之美的文学作品,焦红军会长在序言写道,“刘尚伟的散文是以《兼爱》为主旋律,每一篇作品都至情至性,直逼人心。”刘尚伟的散文中无论是亲情还是友情,都能用文字表达的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爱的力量和美好。刘尚伟作品中家乡的四季美景,风俗文化,山水地带都充满了胶东的特色。这些地理环境和文化风情的描写,不仅呈现了胶东的自然美景,更深化了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和性格。《齐鲁晚报·齐鲁壹点》作为山东本土的媒体平台,在城市文化传播上,具有天然的责任和动力。《兼爱》不仅是一部书写当代生活,反映时代风貌的作品,更展现了人性的光辉,情感真挚和地理风情文化思考的深刻制作。</p><p class="ql-block"> 山东省写作学会副会长、《胶东散文》主编、冰心散文奖获得者焦红军先生:《兼爱》作者很好地把握了散文“文以载道”与“独抒性灵”的写作手法,收入的二十九篇文章都是作者以叙写日常生活场景或作者个人的故事、以表现主体丰富的心灵世界的审美性题材为主要创作形式。作者写荷仿佛荷从心出,“圆或为璧方为珪,寒光晃漾不可拾”;作者听雨,“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作者写景状物,如与老朋友谈心,天地万缘,不执不着,文笔自由潇洒,如从心出,显示出作者写作上的自由挥洒与独抒性灵的写作特色。好的散文一定要有好的细节处理。从刘尚伟《兼爱》中的作品就可以看出作者在此所做的努力。细节在这里有人生的厚度、也有时间的广度。刘尚伟的作品里面,始终呈现出来的是宁静与平和,豁达与自信,精进与慧悟的境界。作家无论是作为散文写作,还是作为一个企业经营管理者、社会的参与者,因为有了这种境界,都显得合和圆缘,历沧海横流不失的自然本色。并做诗一首:</p><p class="ql-block"> 天水共一色</p><p class="ql-block"> 荷香满泉城</p><p class="ql-block"> 此爱非彼爱</p><p class="ql-block"> 兼爱著心声</p><p class="ql-block"> 大道即正道</p><p class="ql-block"> 文端有新风</p><p class="ql-block"> 人间情未了</p><p class="ql-block"> 垂杨更一程</p><p class="ql-block"> 山东省写作学会副会长、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红春先生:刚才大家谈到的刘尚伟先生的作品无论在选题,在写人、写物、写景、写情达到的这种高度,我都把它归结为一个概念。他作品的高度,来自于他的每一篇作品,都来自生命的涌动与绽出。任何伟大的作品,实际上都是来自于一种生命内在的涌动。在这种生命的涌动面前,尤其说是作者在说,不如说是万物在说。在这种言说面前,作者既是静默的,也是双方对决的。在阅读刘尚伟先生作品的时候,我也感受到这种蓬蓬勃勃的生命涌动,以及伴随这种涌动而来的而言说的气质。《兼爱》中所写的内容,都是作者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或者是与亲人的相处,或者是一次出门的旅游,或者是一种闲暇场景,但贯穿于这些不同内容内部的东西是一致的,都是内在生命难以自抑的涌动瞬间。 </p><p class="ql-block"> 山东省写作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继学先生:读完这本书之后,我读懂了刘总的整个家庭。句句感人,字字情深。我总结三句话,刘总整个家庭学历层次高,政治基础牢,思想境界深。</p><p class="ql-block"> 作家、评论家、济南铁路局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恒昌先生:刘尚伟先生的《兼爱》非常值得一读,这本书有情怀,有哲思,有审美,有潜力。语言灵动、有诗性,题目新颖,刘总工作比较忙,能够坐下来写作,非常不容易。建议以后规划自己的文学故乡,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并做诗一首:</p><p class="ql-block"> 兼爱成书墨韵香,</p><p class="ql-block">情思几缕韵悠长。</p><p class="ql-block">哲思点点启心智,</p><p class="ql-block">审美悠悠映日光。</p><p class="ql-block">前路虽遥心有向,</p><p class="ql-block">文学之路待徜徉。</p><p class="ql-block"> 山东省写作学会烟威联盟写作基地秘书长、散文家张华荣女士:刘尚伟先生的《兼爱》一书共收录了他近年创作的29篇精品散文。这其中有山川美景,有家国情怀,也有人间烟火。作者善于撷取平凡日子的一帧帧镜头,将真情实感融入创作之中,呈现给读者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精彩篇章。品读《兼爱》一书,被其中的真挚、真情、真我交织在一起的深情所打动和感染。</p><p class="ql-block"> 《国杰律师》杂志主编王云霞女士:一口气读完《兼爱》,才发现外面下起了雨。豆大的雨滴敲打着窗玻璃,也敲打着我的心。阅读过程中,几次泪水湿了眼眶。作者父亲中年去世,母亲一人带着六个孩子在农村生活;他靠姐姐姐夫们的帮助读完大学;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跑到父亲坟前痛哭了一场……散文是一种晚熟的文体。只有到了一定的年纪,有了丰富的人生阅历,才能写出真诚、感人的散文。作者用真挚的情感,真诚的写作打动了我。能够引起读者情感共鸣的散文,才是好散文。刘尚伟先生做到了。</p><p class="ql-block"> 历城教育局党校原校长、历城区作协顾问张坤堂先生:通过阅读,有三点体会:第一,百善孝为先,作者孝意满满。第二,兼爱是一种大情怀。第三,语言富有个性,运用有率性。</p><p class="ql-block"> 历城区委党校原副校长、济南红枫读书堂会长秦长清先生:《兼爱》语言朴实,语句精短。刘先生的行文,颇有张炜先生近年文章的语言风格。这些朴实精短的语句,蕴含真情实感,读来格调清新、气蕴流畅、音韵铿锵,仿佛小锤,敲击在读者心头,令人心潮起伏,叹为观止,足见作者文化底蕴之深厚。文中体现的亲情是第一主题。刘先生是一个具有极高的人文素养的专家学者型的作家。行文中,中西方文化多有体现。特别是能把我国传统文化的儒释道,融会贯通。自然而然的用荷塘荷花、古城雪夜、袅袅炊烟、自然风光,阐释自己的思想和禅悟。并善于用景物的描写,映射或宣泄自己的情绪。《兼爱》是一本值得阅读、值得借鉴的好书!</p><p class="ql-block"> 历城还乡店小学原副校长秦义玲女士:刘尚伟先生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企业家,科学家,作家。可谓是高智商,高情商,高文采。他的语言干净利索,文字中透着佛性,禅性,哲思。多样的修辞手法运用,句子有趣,吸引人爱读。兼爱思想浓重,父子亲情,夫妻爱情,朋友间友情,对大自然的事物的怜惜之情,对工作对文学的执着,由兼爱到博爱,一种博大的胸怀,让人感动。</p><p class="ql-block"> 济南阅读协会理事、《齐鲁晚报》青未了副刊签约作家臧景亮先生说:刘尚伟先生在他的散文中,向读者传递了爱之集大成者。他不仅是一位顶游企业的管理者,更是一位有情怀的文化学者,他融科学、技术、管理、文学、哲学于一身,用文心打造出了山东华鼎伟业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用爱心打造出了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兼爱者乃民族之爱、国家之爱、社会之爱、企业之爱、亲人之爱、家族之爱。既有磅礴雄伟之大爱,也有涓涓细流之小爱,爱意盎然,爱意无边。读了《兼爱——刘尚伟散文精选集》,让我们明白:所有的爱都要珍惜!</p><p class="ql-block"> 槐荫区实验学校政教处主任、教科室主任陈玉珍女士:对于热爱文学的人来说,在当下自媒体泛滥的当下,能够在文字浩如烟海的繁杂中, 遇到一本令人眼前一亮又清新脱俗的书,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而一旦遇到,便是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是多情似故人,是忧乐每相亲。好的文字,能够让我们从中窥探作者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波澜,享受到思想和美学相济共生的饕餮盛宴。《兼爱》便是这样一本难得一见的好书。</p><p class="ql-block"> 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发展中心主任付朝兰女士:当我看到“兼爱”这两个字,首先想到战国时期墨子的主要思想,相信《兼爱》这本书作者刘尚伟先生,也是一位拥有博爱之人。刘尚伟先生的文章语言优美,可见文化底蕴深厚。他的同学情、兄妹情、家族情怀、国之情怀,都是爱的传递,生活的最高感悟!</p><p class="ql-block"> 山东女散文家沙龙编辑任延红女生士:《兼爱》不仅是一部散文集,更是一堂生动的生命教育课。它教会我们在忙碌的日常中停下脚步,用心去感受周围的人与事。它让我们学会感恩,学会关爱,让爱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在爱的引领下,我们才能真正领悟生活的意义,体会到人间的真情。</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大家对《兼爱》散文集的评价,让我备受鼓舞,却不知所措,盛评难符,惭愧不已,含着泪读完了我的感言:</p><p class="ql-block"> “炎热的长夏伴随着一场场落雨,悄无声息地远去了,凉爽的金秋飘摇着一片片黄叶,悄悄的来临了。在这国庆佳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相聚于泉城,召开《兼爱》散文集研讨会,本人心里异常感激,站在发言台上,此时此刻不知道自己该说些什么好!自从前些日子,焦会长、韩会长、张主编忙里忙外为我的散文集《兼爱》筹备此次研讨会活动开始,我就一直处于恍惚之中,经常问自己,“你到底是谁?短暂的人生应该如何有意义有价值的呈现?是商人?企业家?散文创作者?文学爱好者?求道者……没有清晰的人生定位,一心苦苦寻求自性光明,却放不下红尘众相的羁绊,正如我先前写的《人生》诗文一样:</p><p class="ql-block"> 本是一名“唯利是图”的商人</p><p class="ql-block"> 却徘徊在文学圣殿的门外</p><p class="ql-block"> 好奇时趴在门框边,偷偷看上几眼</p><p class="ql-block"> 解解心中的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本想做流浪在街头的行脚僧</p><p class="ql-block"> 得正等正觉的大自在</p><p class="ql-block"> 却忍受不了清规戒律,舍不得人世繁华</p><p class="ql-block"> 还有未了却的责任担当</p><p class="ql-block"> 一脚在红尘,一脚在空门</p><p class="ql-block"> 来回徘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本来想通过《美篇》记录一下人生的印迹,丰富一下晚年的回忆,命运却安排我与焦红军先生的不期而遇,把我引领进了《胶东散文》这个大家庭,在散文的大家庭里有缘认识了王景科先生、韩品玉先生、李富胜先生等一大批优秀的散文作家,并得到他们的悉心指导,博我以文,让我这么一位“唯利是图”的“生意人”深深沦陷,不能自拔,从此爱上了写作,爱上了这个大家庭。</p><p class="ql-block"> 《兼爱》散文集,共计收集了三十一篇散文,有我2022年前二十九篇散文作品,还增加了妻子的两篇、儿子的一篇。作品里记录了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琐事、周边或远行中的自然风景和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有勤劳节俭的父亲,年迈慈祥的母亲,优秀阳光的儿子,知书达礼的妻子,还有帮助支持过我的朋友、同学……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散发着𠆤性的魅力和人性的光辉。我以散文的形式,用心和灵魂记录着他们的故事,不断反观自照着自己纷繁复杂的内心,感悟着人生与社会,人生与自然,人生与灵魂的真谛,正应了那两句话“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我似乎找到了回家的路,希望散文集中那怕有只言片语能给读者带来一丝丝共鸣,一瞬间的感悟,一丁点儿的正能量,也算有些意义了!</p><p class="ql-block"> 每当看到这部作品,眼前总是浮现出这样一个场景:一位精神矍铄,活泼幽默,戴着一付老花镜的老人斜躺在医院的床上,聚精会神地读着《兼爱》的手稿,不一会儿,又爬起来,移步到桌子前面,奋笔疾书,历时近半个月,手稿反反复复看了六遍,写了又写,一篇洋洋洒洒,占篇幅十四页之多的《传统写作与精神回归——论刘尚伟散文精选集〈兼爱〉》的佳序从此诞生了!文中写道:你的文章让我佩服,你的思维让我羡慕,你的哲理让我深思,总是让我一遍遍看了又看,富有广度和深度。给予如此高的评论的这位老人就是尊敬的山东写作学会名誉会长、山师大教授王景科先生。焦红军会长在《人正文端行之远,至情至性感人心——刘尚伟散文精选集〈兼爱〉》的长文中评论到:至情之文,如一泓清泉,润物无声,感人至深。他以至情感人,将亲情、兼爱、大爱、家国情怀等各种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不仅仅是文字,更是一种情感的流淌,一种使命的传递,一种生命的感悟。愿我们都能在他的文字中,感受到那份至情至性的温暖,至真至纯的深情,至圣至伟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诸位大家的书评让我感动,其实自己回过头来再读自己的作品,已经有太多的不如意,语言还不够精美,真诚却不够细腻,有思想却不够深遂,有内容却不够系统,用自我安慰的话来说,首次写书,没有经验;往深里说写作水平、理论思想还比较粗陋;用鼓励自己的话来说,提升空间还很大。希望大家以看待稚童的眼光看待一位业余作者及其作品,指导引领着我成长。</p><p class="ql-block"> 我喜欢散文,喜欢写作,更喜欢写作学会这个大家庭,仿佛流浪的孩子找到了家园,飘泊的小船回到港湾,翻滚的浪花回归了大海。“本自清净,能生万法”,“反者道之动”,顺着圣人指引,三、二、一,感知“道”的妙用,不断向内求索,一颗心在平静里沉寂,也在寂静中孕育,在外,再加上众位大咖的加持,我希望自己能写出更多更好优秀的作品,为山东写作学会这个大家庭增添异彩。</p><p class="ql-block"> 再一次感谢各位的精彩书评!感谢垂杨书院优雅的环境赋能!感谢为此次研讨会付出努力的各位老师!</p><p class="ql-block"> 祝贺我们伟大的祖国七十五岁生日快乐!”</p><p class="ql-block"> 研讨会开的很成功,专家的研评高纬系统、精准独到,自己的收获颇丰,真切的感受到专业与业余,专家与普通的明显差距。会末,还收到国家一级作家、垂杨书院名誉院长、垂杨书画院院长自牧先生亲自赠送的书法作品《兼爱兼容》;济南甲骨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翟德军先生馈赠的《济南古八景》折页。研讨会一直持续到中午12点半才在意犹未尽中匆匆结束。</p> <p class="ql-block">《兼爱》散文集出版后,先后就收到各位散文大家的书评:威海市文促会主席、烟威写作联盟基地总顾问李富胜先生率先撰写了评论:《兼爱——爱之炽热纯粹》;山东省写作学会烟威写作联盟基地秘书长、散文家张华荣老师撰写了《情到深处自然浓》;《国杰律师》杂志主编,散文家王云霞老师撰写了《爱的传承——〈兼爱——刘尚伟散文精选集〉》,山东写作学会顾问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教授吴秉忱先生撰写了《喜读〈兼爱——刘尚伟散文精品集〉有感》;等等,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此外胶东散文家北芳女士,岛城作家孙秉伟先生,草原儿女——内蒙古读者吉瑞萍女士也作了简评。</p><p class="ql-block"> 更让我感动的是在从济南回烟台的路上就陆陆续续地收到各位写作大家的书面点评:焦红军先生为此次研讨会的发言【从刘尚伟《兼爱》一书看散文的写作特质】;李春红副会长的书评【生命的涌动与绽出——论刘尚伟散文艺术】;李恒昌副主席的书评【刘尚伟散文集《兼爱》点评】;秦长清会长的书许评【《兼爱》·爱不释手】;张坤堂校长的书评《涓涓细流汇成大爱》;秦义玲校长的书评【读《兼爱》的感受】;任延红编辑的书评《在爱的学里行间感受温暖与力量》;陈玉珍主任的书评《风从远方来》;封万超教授的书评《好文缘真情,兼爱合纵横》;臧景亮先生的书评《有多少爱可以重来》;付朝兰女土的书评【《兼爱》懂得博爱】;王云霞女士的书评《好散文的味道》……傍晚时分,又收到大众网、胶东散文、齐鲁晚报·壹点号的多篇研讨会活动的报道。</p> <p class="ql-block">一夜的学习与感动,熬到9月30日清晨,匆匆忙忙地吃了早饭,打开后院车库门准备开车去上班,忽然间一阵阵的的香味扑鼻而来,淡淡的略带一丝丝甜味。妻子呼喊起来:“是不是桂花开了!”说着奔向前面的小院,只见桂花树上一夜之间挂满了密密匝匝橘黄色的小花,一股股浓郁的香气阵阵袭来,弥漫了整个小院,扩散到门前的小路,花园,丛林,小墅的周围。凝望着一簇簇可爱的小花,深深地吸入一缕丹桂的芳香,是等待后的畅快、欣喜,更是享受。</p><p class="ql-block"> 车辆刚到公司,手机就“嘀…嘀”地响起来,打开手机,便看到妻子发到微信家庭群里的桂花树的照片:</p><p class="ql-block">儿子:桂花开了?😀</p><p class="ql-block">妻子:嗯嗯,今年开的最好的,但是还有一些干枝,满院充满着QQ糖那种甜“嘻嘻”的香味。😜</p><p class="ql-block">儿子:你还知道qq糖什么味道?😂</p><p class="ql-block">妻子:你小时候吃,我会偶尔吃一颗!🤣</p><p class="ql-block">儿子:我也闻到了,可惜国庆我也回不去了,你们俩好好享受吧!🥹</p><p class="ql-block"> 傍晚下班,我就匆匆赶回家,在小院桂花树下站了许久,贪婪地闻吸着这醉人的花香,盼望着此刻的短暂变成永恒。晚上睡觉前,故意打开了三楼的窗户,让花香飘进卧房,伴我同入梦乡。深夜的一场雨把我从梦中惊醒,来到窗前,凝望着那个棵在雨中挺立的桂花树,担心起冰凉的雨水是否会冲淡这短暂的花香,以至于躺回床上,久久不能入睡。10月1日晨,刚刚醒来,一阵阵桂花的清香又钻入鼻孔,直至心肺,浓郁中又多了一抹清新。</p> <p class="ql-block">  琴棋书画诗酒茶,喜怒哀惧爱恶欲,人生百味,如浩瀚大海里的朵朵浪花,在阳光下,在风中,在雨中,浪息浪涌,层层叠叠,绚烂夺目,无论它多么耀眼或灰涩,都只是瞬间,终归还要重回浩渺的大海,回归安宁与平静。如小院里的桂花树365天的等待,只为了八月(农历)这几天的飘香。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人生最多不过百年,无论你如何辉煌或平凡,在人类社会的长河里,也只是瞬间,眼睛睁闭间,如流星划过长空,如雾亦如电,只有抓住当下的时光,能给未来留下一丝书的芳香或闪过一道明光,也许这就是有意义的人生!</p><p class="ql-block"> 2024年国庆节写于烟台</p>

兼爱

刘尚伟

散文

写作

先生

书评

作者

学会

作品

散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