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涌炮台与侯王宫

快意人生绿林始

<p class="ql-block">  东涌炮台位于新界大屿山东涌下岭皮村,现已被列入香港法定古迹。</p><p class="ql-block">‍ 东涌炮台在清代称为东涌所城,为大鹏右营的水师总部。新界自1898年租借给英国,清兵自炮台撤退后,炮台先用作警署.后用作华英中学校舍、东涌乡事委员会及东涌公立学校。</p> <p class="ql-block">  一直以来,很多学者都以为这个炮台,就是《广东通志》所载于嘉庆二十二年建造的石狮山炮台之一,不过在古物古迹办事处人员的不断努力下,在炮台正门上找到新线索。原来在主城门上“拱辰”二字旁还有铭文数行。</p> <p class="ql-block">  一九八九年初,古物古迹办事处人员将这些小字拓出,铭文虽受严重风化,但“道光二十八年”及“督造守备何俊龙”这两行小字,依然清晰可见。至于它是当年新建的,还是由石狮山炮台改建而成,则不得而知。</p> <p class="ql-block">  炮台在抗日时期,成为东涌抗日游击队的重要据点。当时土匪横行,游击队在村民的协助下,肃清土匪,打击乡霸及对抗日军,为保卫国家贡献了力量。</p> <p class="ql-block">  炮台的面积约为七十米乘八十米,围墙由修琢平整的花岗石条构成。三度拱门位于东、西、北三面,门上均有楣刻。东门接秀、西门联庚、北门拱辰。</p> <p class="ql-block">  在北面的城墙上有六门古炮,分别置于三合土炮座上,炮身上原来都刻有文字,但其中只有四门可资辨认,它们都在清代铸造。根据一九一八年南区理民府行政报告书中,提及售卖旧大炮事宜,并记录将六门古炮按放旧衙门(即东涌炮台)城墙上,可以推断此六门古炮可能并非炮台原设。</p> <p class="ql-block">  六门古炮其四门在“拱辰”的东侧,另外两门在其西侧。其一门炮体不像其它五门光滑,呈麻点状,不知铸造时怎么产生的。</p> <p class="ql-block">  清朝时期, 东涌成为军事上的重要据点。清廷为打击海盗,加强大屿山的防卫,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在东涌口石狮山近海处建筑炮台。现炮台的城墙依然保留,已残缺不全,最近一次的修葺为一九八八年。</p> <p class="ql-block"> 东涌炮台</p><p class="ql-block">‍ 保家守土有遗存,</p><p class="ql-block">‍ 抗寇击盗显自尊,</p><p class="ql-block">‍ 垒垒石城今犹在,</p><p class="ql-block">‍ 铮铮大炮有六门。</p> <p class="ql-block">  炮台昔日曾用作香港政府警署,华英中学及东涌公立学校。日占时期(1942一1945)曾被日军占据。下图即为东涌公立学校原房舍。</p> <p class="ql-block">  下图为东涌炮台的展览室,室内图片介绍了东涌炮台的历史和现状。该房屋曾经是住炮台官兵的宿舍,现进行过修缮,所以感觉比较新。其西边紧邻的房屋为当年的乡事委员会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  去侯王宫的路上看到一大幅祝福侯王宝诞的招牌。据说侯王的诞期为农历八月十六至八月二十,每年都会有庆祝活动,主要有“神功戏”、舞狮、舞龙等。</p> <p class="ql-block">  侯王宫亦称侯王庙,供奉的是南宋忠臣杨亮节。古庙建于1765年(清乾隆三十年),相传杨亮节在保护宋帝昺曾在东涌湾外与元军海战,故将庙宇选址于此。目前正在对侯王宫进行修缮。</p> <p class="ql-block"> 侯王宫</p><p class="ql-block">‍ 大屿山东,侯王之宫,年年贡奉不空。祈求侯王多保佑,风雨顺,国强民丰。</p><p class="ql-block">‍ 亮节孤忠,百姓簇拥,身后修建王宫。民族气节奏凯歌,与敌斗,真正英雄。</p><p class="ql-block">‍ 调寄《鹊桥仙》</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炮台、侯王宫反映了香港地区与敌斗争的历史。正是:不忘当年历史,感恩今日幸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