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昨天我们一下火车就住进这宾馆,因赶着去悦伦大峡谷,今天早上有空才在宾馆门口拍照留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哈萨克斯坦,位于中亚大陆,被称为“万山之国”。“斯坦”之名在这片土地上掀开了历史的篇章,它是草原与沙漠的交汇,是丝绸之路的延伸,是一处悠远而神秘的胜地。斯坦,仿佛是大自然的杰作,雄伟的天山山脉和广袤的步行沙漠,在这里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壮丽的画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阿拉木图在清朝时期曾是中国领土,由新疆伊犁将军管辖,当时名为“古尔班阿里玛图”。1854年,沙俄哥萨克军队在此建立城堡,取名Zailiysky,后改名为Verny,1867年成为沙俄中亚总督辖区的行政中心。1920年土耳其斯坦-西伯利亚铁路建成后,阿拉木图成为主要的中途站。1921年,阿拉木图改名为Alma-Ata。1929年成为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 1930年受铁路便利,迅速发展成哈萨克主要工业中心。1932年建立阿拉木图州。1991年,宣告苏联解体的《阿拉木图宣言》在此签署。苏联解体后,其成为独立的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首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阿拉木图是哈萨克斯坦最大城市,曾经是哈国首都,是整个中亚金融.工业.科教等中心,也是中哈“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有着超过一千五百公里长的国境线,但过去由于签证的办理难度很大,哈萨克斯坦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就像是一个陌生的邻居,既贴近又遥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今天一早我们寻找丝路消失的中亚帝国,古丝绸之路上的“斯坦”国,丝绸之路上的阿拉木图古城,究竟有什么样的迷人魅力吸引人们前来探知呢?下面就随我的镜头走进哈萨克斯坦阿木拉图去一探究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本美篇我用</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冼星海</b><b style="font-size:22px;">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创作的歌曲</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满江红》</b><b style="font-size:22px;">作伴奏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阿拉木图,曾经属于中华版图,最早可追溯到汉朝,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汉宣帝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 8世纪,大唐帝国,又开始把这片土地纳入中原王朝版图。设立安西都护府,管辖大部分中亚和新疆。后来阿拉伯帝国强势介入,中亚地区开始伊斯兰化。 1456年建立哈萨克汗国。17世纪,准噶尔部落多次扩张,成了中亚的强国。清朝用70年平定了叛乱,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管辖。 19世纪,清朝与沙俄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沙俄割走44万平方公里,阿拉木图离开中国版图。 1929年,成为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首都。1936年加入苏联,成为哈萨克的首府。是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之一,是第二大的加盟共和国。 1991年,宣告苏联解体的《阿拉木图宣言》,就在此签署。1991-1997年,成为独立的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首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是阿拉木图独立广场,独立纪念碑,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的独立纪念碑位于市中心的独立广场中央,该纪念碑是由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倡议并支持在 1999 年修建的。碑高 28 米,顶部为高 6 米的金武士站在有翅膀的雪豹上的统治者, 象征着哈萨克土地上的坚强的国家政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阿拉木图曾是旧都,现在首都迁往了阿斯塔纳。步行前往独立广场,位于市中心,广场中心有一座独立纪念碑。该纪念碑是由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倡议并支持在1999年修建的。位于阿拉木图市中心的独立广场中央,萨特巴耶夫大街和巴伊塞托夫街的交汇点。碑高28米,顶部为高6米的金武士站在有翅膀的雪豹上的统治者,象征在哈萨克土地上的坚强的国家政权。碑顶的雕塑是出土文物,在纪念碑的下方有现任总统的手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6米高的金色武士站在拥有双翅的雪豹上,象征着哈萨克土地上坚强的国家政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5000元哈币的图案,就有“金色武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黄金武士”(俗称“金人”),1970年在阿拉木图市附近伊塞克河北岸斯基泰人墓葬群出土,其身着盔甲,头戴金冠,上刻有带翅膀和大山羊角的翼马形象;衣服、腰带、靴子上满饰金叶片和牌饰,经统计,共由4800个带乌鸦、虎、山羊、大头羊和鸟类等动物、植物和几何图案的饰片组成,采用包括铸、锻、锤、压花、雕刻、造粒和凿刻等多种金属加工工艺。这件“黄金武士”165公分的身高配上70公分的王冠,经专家推测,其可能是象征太阳神和世代相传图腾相结合后创作的形象,也是最高权威的象征。其形象曾出现在哈萨克斯坦国家邮票中,更是作为一个历史象征站在国家独立纪念碑的顶端。这件国宝展出是1:1的复制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觉得最有趣味性的是独立纪念碑下的一本宪法铜书,左页刻着幸福的选择,右页是哈萨克斯坦总统的手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纪念碑底部,有本打开的书,左页是宪法,右页是总统的手印。老有人摸,所以手印铮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的手印也被铸成了青铜浮雕放在纪念碑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也来摸一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是哈萨克斯坦第一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的手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两座独立纪念碑下的雕塑分别是“大地的母亲”和“智慧之父”。 “大地的母亲”与“智慧之父”连同两座“骑马的孩子”是象征着一组家庭也代表着国家的存在和人类繁衍的基础。</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大地的母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智慧之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独立纪念碑下四座雕塑,其中有两座“骑马的孩子”象征着年轻的共和国及其美好的未来,骑着马也代表着他们是马背上的民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独立纪念碑周围有十幅浮雕分阶段刻画了哈萨克民族从远古至独立建国的发展历史,也叙述着哈萨克每个年代发生的重大事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里也是阿拉木图新人结婚经常来留影的地点之一,浏览期间遇见了好几对新人,不过大多数只是匆忙的拍几张大团圆照就离开了。往纪念碑后面走,大台阶一路往下,两侧是大喷水池,在阳光的照射下喷水池就会隐现出彩虹,这也是新人们拍照的主要场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阿拉木图独立广场隔一条马路对面就是哈萨克斯坦迁都前的总统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从纪念碑的这边,远看正对面的前总统府,半球型下方是个大型商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阿拉木图是哈萨克斯坦的前首都,迁都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阿拉木图人口密度过高,加上地震频密,又距离邻国边境太近,发展空间也受到了局限,因此在1997年哈萨克政府就把首都迁都到北部的阿斯塔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虽然已经迁都,但现在阿拉木图依然是哈萨克斯坦主要的商业,教育与文化中心。走在阿拉木图的街上依然可以看见大量苏联时期所留下的建筑,许多建筑都存在着浓厚的历史感,散发着淡淡的苏联味,比起新颖现代化的首都阿斯塔纳,人文荟萃的阿拉木图会更吸引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潘菲洛夫28勇士纪念公园始建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占地18公顷。是为纪念在莫斯科保卫战中击退德国法西斯坦克进攻,表现英勇的前苏军316潘菲洛夫近卫步兵师1075团的28位勇士而建,勇士中有10名为阿拉木图人。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潘菲洛夫公园是当地人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缅怀先烈、假日休闲的主要场所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个面积广阔且吸引力十足的青葱翠绿的公园是阿拉木图中心最受欢迎的休闲游玩地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路边人行道上停放一排共享电动滑板车,当地人扫码即可骑走。后来发现中亚国家很少见到共享单车,大多用这种滑板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潘菲洛夫少将,1893年出生在莫斯科州,1915年加入沙俄军队并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加入红军。卫国战争中,潘菲洛夫少将在莫斯科州沃罗克拉姆斯克区古谢涅沃村作战时英勇牺牲。其所在部队功勋卓著,被授予“近卫红旗潘菲洛夫师”称号。同年,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通过决议,将塔尔迪库尔干州的雅尔肯特改名为潘菲洛夫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潘菲洛夫少将雕像</b><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潘菲洛夫1893年出生在莫斯科州,1915年加入沙俄军队并参加了一战,1918年加入红军。卫国战争爆发以后,苏联红军在阿拉木图组建了一支部队,番号为步兵第316师,师长是潘菲洛夫少将,全师当时主要以哈萨克人为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潘菲洛夫公园位于阿拉木图市中心,该公园以英雄潘菲洛夫命名,也叫作“潘菲洛夫28勇士纪念公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公园有座巨大的战争纪念碑,站在眼前总会让人不由自主的感到敬畏。从正面仔细看就能发现其造型其实就是前苏联的版图,述着过去的历史与荣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潘菲洛夫28勇士纪念公园,始建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占地18公顷,以英雄潘菲洛夫命名,园内林木茂盛,景色秀丽,里放置着纪念碑、英雄雕像、坦克、火炮、长明火等,是当地人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缅怀先烈的主要场所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永不熄灭的长明火🔥,背后红墙上刻着1941-1945</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纪念公园里的雕塑描绘的是来自15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士兵英勇奋战的场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束永恒不灭的火焰在一座黑色的巨碑前面摇曳內烁,纪念在1917-1920年的内战和1941-1945年的“二战”期间阵亡的士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潘菲洛夫28勇士纪念公园广场正中甬道上有一个铜制的稻穗环绕的金星,其中央熊熊燃烧着象征着生命不息的长明火,两侧壁墙上用俄文和哈萨克文镌写着金色大字:</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为了自由和领土完整而英勇牺牲的英雄永远在人们心中。”</b><b style="font-size:22px;">甬道的尽头,是巨大的英雄群雕,气势磅礴,正中一位身材高大的战士,手握反坦克手雷,张开双臂,向前扑去,准备用自己的血肉之驱来阻挡德军的坦克,其他的战士全都是前仆后继的形象,每人的脸上都显露着无畏的坚毅。群雕底座上刻着俄文:</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伟大的俄罗斯,我们已经无法退缩,身后就是莫斯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黑色大理石上一块石牌铭记历史,前方是长明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苏联卫国战争爆发以后,红军在阿拉木图组建一支主要以哈萨克人为主、番号为步兵第316师的部队,师长是潘菲洛夫少将。莫斯科保卫战打响后,这支部队远赴莫斯科,投入战斗。1941年11月,在莫斯科郊外,该师第1075团4连防坦克歼击组的28名战士,奉命阻击德军坦克,惨烈的战斗中,28名战士全部壮烈牺牲。战斗结束后, 28位勇士全部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座巨大的战争纪念碑,站在眼前总会让人不由自主的感到敬畏。从正面仔细看就能发现其造型其实就是前苏联的版图,述着过去的历史与荣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再仔细、认真看一遍28勇士雕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眼前是一座巨大的、体现28勇士的群雕,气势磅礴。正中一位身材高大的战士,右手握着一枚反坦克手雷,张开双臂,向前扑去,准备用自己的血肉之驱来阻挡德军的坦克,其他的战士全都是前仆后继的形象,每一个的脸上都显露着无畏的坚毅。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群雕底座上刻着俄文,:</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伟大的俄罗斯,我们己经无路可退,身后就是莫斯科!”</b><b style="font-size:22px;">站在巨型雕像跟前,确实感到一种用生命和热血捍卫国土的震撼力量。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弱弱地说,我是此次中亚之行才知道潘菲洛夫的。从网上了解一下:卫国战争开始后,潘菲洛夫率领由来自阿拉木图和伏龙芝(即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两地士兵组成的第316步兵师。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41年,潘菲洛夫率领的第316步兵师参与了莫斯科保卫战。该师第4连在政委克洛契科夫的率领下,4小时内摧毀了德军18辆坦克。参加战斗的28名战士(其中10名战士为阿拉木图人)全部牺牲,均被追认为“苏联英雄”。政委洛契科夫对士兵们说:</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俄罗斯是辽阔的,但莫斯科就在我们的身后,我们已经无路可退!”</b><b style="font-size:22px;">此语深深鼓舞了参与莫斯科保卫战的所有将士,潘菲洛夫师团 28勇士的事迹传遍了整个对德作战前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纪念碑下总能看到许多鲜花,战争让人们失去了很多东西,站在这里能让人们有所沉思,但愿世界和平,不分种族,不分宗教,多包容,多谅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对面台阶上有个高大的回廊式大门洞,这里是哈国的军官之家,横梁上装饰着徽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阿拉木图城市绿化太好了,虽然艳阳高照,行走于树荫下一点也不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公园路边的松树,一个个树叶长得像卷发筒,非常漂亮。几年前呼伦贝尔旅游时,海拉尔的行道也是种植这种树,听导游介绍这叫“樟子松”,四季常青,交替落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走近三个洋葱头的“升天大教堂”。 这座糖果色的升天大教堂 是一座东正教教堂,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第二高的木结构建筑, 是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少数幸存的沙皇时代的建筑之一。教堂于1903 年 9月 奠基,1907 年启用。教堂高 56米,在金顶外观漆上黄色墙面,整座木制建筑以卡榫连接,完全没有使用一根铁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升天大教堂设计独特,其外观为新拜占庭式风格,形似两个叠加的八角形,设计不仅使建筑外观更加独特,而且让内部空间更加宽敞。</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教堂(含钟楼)总高度56米,建成后成为仅次于日本法隆寺五重塔的世界第二高的木制建筑。</b><b style="font-size:22px;">钟楼安置5个青铜钟,其中最大的重达3.5吨。教堂的建筑材料全部来自当地经过精心挑选和打磨的木材,门窗采用了彩绘玻璃。教堂内部装饰华丽,精美的绘画作品和装饰品均由俄罗斯工匠绘制,精致超凡,令教堂成为内外兼备的艺术建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座教堂在苏联时期用作博物馆和音乐厅,于1995年归还给俄罗斯东正教会,并使用色彩艳丽的圣像和壁画对其进行了修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苏联时期是不能有教会的,教堂钟楼被用作广播发射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是教堂的正面,从白色的门走入教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俄罗斯旅游时见过圣彼得堡的滴血大教堂、莫斯科的瓦西里升天大教堂,都只是外观,没有进入参观,而今天能走进阿拉木图升天大教堂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进门,工作人员提醒戴帽子的男士要摘掉帽子,而女士不必脱帽,没有戴帽子的女士必须披上头巾,没有自备头巾的,教堂门内免费提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当地人在做祈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走入教堂,被教堂里的穹顶、装饰、壁画等所震撼。教堂内的圣像及壁画,皆由俄罗斯工匠绘制,精致如艺术品,让教堂成为内外兼备的艺术结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满眼金碧辉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据介绍,1911年,阿拉木图经历了一场大地震,全城建筑几乎都倒塌了,唯有这座教堂依然矗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彩色的玻璃花窗、壁画、吊灯.....令人赞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教堂前的广场总是挤满许多鸽子,喂养鸽子也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17年后的苏联时期,升天大教堂曾用做哈萨克斯中央博物馆、音乐厅、钟楼、广播发射塔等,直到1995年才归还俄罗斯东正教会,恢复其作为教堂的宗教性质,成为哈萨克斯坦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教堂前的广场上聚集了成群的鸽子,与壮观的教堂一起构成独特的风景线。 在阿拉木图的历史长河中,升天大教堂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见证了这座城市的繁荣与变迁,也成为当地人民的精神支柱。升其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当地文化的一部分,使这座城市更加多元和包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次去了哈萨克和乌兹别克两个国家,只看到这一处有人投食喂鸽子。其它地方,鸽子都是在草地里辛辛苦苦的觅食,自食其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辆形状像南瓜的马车总在教堂外边转。我叫它“南瓜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哈萨克斯坦第一总统公园,公园以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统的名字命名该公园 2010年 7 月开放。园区总面积 73 公顷。园区建于 2001 年。根据规划 ,花园种植绿色植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哈萨克斯坦第一总统公园,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公园,处于博斯塔特克斯区,园区风景如画,是市民休息的好去处,于2001年由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倡议设立,公园占地面积73公顷。园中还有市中最大的音乐喷泉。近几年在此举办了与政治、文化、体育生活相关的活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金雕形状名为《哈萨克斯坦》的雕塑是为纪念哈萨克斯坦独立20周年设立。公园中心是首任总统带有羽翼的纪念碑,象征着阿拉木图和阿斯塔纳。</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个田园诗般的公园不仅是市民悠闲漫步或放松的好去处,也是婚礼和拍照等一系列活动的热门场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阿拉木图盛产苹果🍎,被称为“苹果城”,到处有苹果🍎雕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阿拉木图第一总统公园以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统的名字命名,园区总面积73公顷,建于2001年,花园种植绿色植物。为了纪念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奥运火炬传递城市阿拉木图的参与,因此种植了大约一百株的云杉树和桦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站在第一总统公园的大门外,就能看到喷泉、雪山。据说是世界最大、最雄伟、最洋气的公园大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简称哈萨克斯坦,是一个位于中亚的内陆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国名来自其主体民族哈萨克族。位于亚洲中部。北邻俄罗斯,南与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接壤,西濒里海,东接中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公元15世纪末建立哈萨克汗国。16世纪初哈萨克部族基本形成,分为三玉兹,即大、中、小玉兹(清文献称右、左、西三部),18世纪中叶曾归顺清王朝,但到19世纪中叶皆被俄罗斯帝国侵吞。1936年以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并入苏联,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1991年12月16日独立,成立哈萨克斯坦共和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喷泉,是公园的主景之一,这也是阿拉木图最大的喷泉,由5个圆盘组成,不同层次的直径分别为13.5米,35米,48米和53米,高19.5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阿拉木图是哈萨克斯坦最大城市。位于哈萨克斯坦东南部边境,靠近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边境。全市面积682平方公里,2017年人口约179.7万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曾在多国看到过好多种小松鼠,但这是我看到最漂亮的小松鼠,无论是模样还是肤色,都很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阿拉木图在1929年到1991年间为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首府,1991年至1997年间为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首都。苏联解体后成为哈萨克斯坦首都,后迁都于中北部阿斯塔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阿拉木图是个历史性城市,1991年《阿拉木图宣言》在此发表,宣告苏联停止存在。阿拉木图也是哈萨克斯坦的金融、教育等中心,早年因盛产苹果被称为苹果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公园里的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塑像。2001年开建时,纳总统还在公园里种了橡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哈萨克斯坦第一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的雕塑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们与总统合影留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另一个亮眼地方,不知是何建筑,但远看那蓝玻璃房,好像没开门,于是拉拍了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那天是9月8号,是初秋,在哈萨克斯坦,即将老去成为落叶前的,跟新疆的一样,好像比“年轻力壮”时的全绿更好看,老了成了五彩色。连彻底死亡凋零落地的,都呈现楚楚动人的五彩。因忙于暴走(想多拍几张照片),只是随便捡了2片拍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不像我们长三角地区,大多掉地的落叶,都是惨兮兮的全枯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们来到位于阿拉木图市东区的冼星海大街,同拜卡达莫夫街并行,拜卡达莫夫是哈萨克斯坦的著名音乐家当年这位异国的同行曾向流落他乡的冼星海伸出无私的援助之手,两位伟大的音乐家在艰难的岁月里结下了深厚友情。下图是矗立在冼星海大街和加加林大街交汇处的冼星海纪念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纪念碑以荷花为造型,荷花纯洁高雅,寓意东方文化,用中、哈、俄三种文字镌刻的碑文写道:</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谨以中国杰出的作曲家、中哈友谊和文化交流的使者冼星海的名字命名此街为冼星海大街。</b><b style="font-size:22px;">纪念碑上还镌刻着冼星海的简历以及他创作的歌颂哈民族英雄的交响诗《阿曼盖尔德》的第一行乐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阿拉木图期间,冼星海与拜卡达莫夫合作,创作了大量作品。包括《民族解放》《神圣之战》《满江红》等著名音乐作品,并根据哈萨克民族英雄阿曼盖尔德的事迹创作出交响诗《阿曼盖尔德》,激励人们为抗击法西斯而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里记录着一段传奇的往事,1940年,冼星海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到莫斯科为纪录片《八路军与延安》进行后期制作和配乐,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侵略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冼星海取道蒙古回国受阻,辗转流落到哈萨克斯坦当时的首都阿拉木图,他居无定所,食不果腹,贫病交加。一次音乐会曲终人散后,哈萨克斯坦音乐家拜卡达莫夫第一次见到了怀抱小提琴的冼星海,当时正是1942年12月寒冬,冼星海连大衣也没有,拜卡达莫夫看出冼星海状态极为不佳,就把他领回家里,而当时的苏联也比较困难,实行食品供给制,市民家里能分到的面包非常少,但是拜卡达莫夫一家毫不犹豫的收留了冼星海,把他当做家里的成员,和他共同分享有限的食品,使得冼星海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存环境。就这样度过了1943年,冼星海继续奋发工作,创作了哈萨克题材的英雄交响诗《阿曼盖尔德》和22首哈萨克民歌。拜卡达莫夫看重冼星海的音乐天才,把他推荐到新成立的科斯塔纳音乐馆做音乐指导。1944年初,冼星海离开了拜卡达莫夫一家,离开了阿拉木图,前往科斯塔纳,后来,冼星海在巡回演出时患肺炎,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医院。而当时的拜卡达莫夫并不知道带到家里来的是谁,当时冼星海用的名字是黄训,直到从莫斯科的报纸上看到中国著名的音乐家冼星海逝世的消息,上面写着“冼星海又名黄训”,才知道原来自己接到家里来的是中国杰出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而冼星海在哈萨克斯坦的这段经历,由于战争的原因并在上世纪中苏关系的不正常延续了二三十年,一直被历史尘封,无法得到证实,直到上世纪的80年代,中国才得知了冼星海在哈萨克斯坦的经历,了解到哈萨克斯坦人民曾以宽广的胸怀接纳帮助过冼星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音乐无国界,友谊历久弥新。80多年过去了,中哈两国人民的友谊不仅延续下来,而且越走越近。如今在哈萨克斯坦,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们离开冼星海大街去科克托别山,乘缆车前往全景台,在这里可俯瞰阿拉木图市全景,日落前金光照射在阿拉木图南面群山的景色异常炫彩夺目科克托别山位于阿拉木图东南部 ,海拔 1070 米,别名绿山。山上建有科克托别电视塔,与电视塔相邻的为全景台,是阿拉木图一处知名的景点 ,也是观赏阿拉木图夜景的不错地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游览科克托别山,这座山在阿拉木图有 1100 米高。它和城市间缆车相连。山顶有游乐园设施,摩天轮,攀岩墙,儿童游乐区,很好的餐厅和纪念品商店,在坡地上还有一个很大的电视塔。在这个山顶可以看到整个阿拉木图,眺望琼布拉克雪山,风景美得令人窒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是上山的缆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阿拉木图的科克托别山。感觉说“科克托别”很拗口,要多念几次才顺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阿拉木图在哈萨克语中的意思就是“盛产苹果的地方”,阿拉木图被称为”苹果城“,山上有个苹果喷泉雕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超大的摩天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山上风景特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这斑斓世界,人生是一段旅程,走过的路,就是你编织的生活,我们无法预知以后的路途,但是,我们能把握现在的自己,珍惜身边的一切,脚踏实地地走,走好自己的路,不要在生命里给自己留下遗憾的风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人生是一段旅程,重要的不是终点,终点只是一抔黄土,重要的是沿路的风景,那才是人生的意义。不管人生的路上风景如何,我们的生命一直在路上默默地修行。风一程,雨一程,人生一程又一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07年5月15日,为迎接《2007年音乐盛典》大奖的颁奖典礼(并非在哈萨克举办),当地的粉丝,在山上,举行了隆重的“披头士”长凳揭幕式。这是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的一座献给英国利物浦四音乐才子的纪念碑,约翰·列侬在长椅上弹吉他,身后是保罗·麦卡特尼,乔治 ·哈里森和林戈·斯塔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哈萨克斯坦人,跟刚开放的中国一样,无理由的喜欢和崇拜西方的一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山上见到不少人与这四个真人同等大小的青铜雕像留影。过后网上查询才知道原来这是英国著名的“披头士”乐队成员。是2007年当地粉丝自发将其放置于此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坐在长凳上,身旁弹着吉他的是约翰·列侬。我虽然不是摇滚乐迷,但知道大名鼎鼎的“披头士”的约翰列侬和日本太太小野洋子。听过《Let It Be》</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阿拉木图雕塑家爱德华 ·卡扎良 的作品,宣称是世界上唯一 一座展现全部 4位披头士的纪念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很幸运,在阿拉木图科克托别山上见到“披头士乐队“雕像,也是一个意外收获,比较遗憾的是此时背光,人物雕像拍摄不清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披头士乐队“介绍(网上下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披头士乐队成员(网上下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观景台上有个大画框,可以把阿拉木图拍入画中,好多人在此留影,我也留一个。</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认为:人生,上半场是投入,下半场是爱。上半场我们懵懵懂懂,不断探索,寻觅,拼搏,投入时间和精力,激流浪头,让人无法停留;下半场,养足了心血和成分,尽情释放,尽情去爱,尽情享受生命的华章。人生,精彩无限,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勇者,舞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山上随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从市内各个角度都能看见山顶这座高372米的电视塔。登塔可以俯瞰城市与群山美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楼上餐厅,远眺巍峨的天山,山顶白雪皑皑;整个阿拉木图,尽收眼底。建筑、马路之外,都是郁郁葱葱的植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远处的雪山,也吸引着我向前。这是与我国新疆同一个的“天山山脉”。天山,意为天堂之山,是一个大型山脉,位于中国新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今天天气晴朗,在科克托别山眺望麦迪奥山脉的琼布拉克雪山峰,好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站在山上步道也可以俯瞰阿拉木图城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下山的览车上拍到非常特别的建筑,虽然造型一般,可是细节太魔幻。感觉那些小石片,中间没用水泥,只是松散的堆积而成。可能不能碰,生怕碰掉一小块,引发崩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网友拍下夕阳中的科克托别山缆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科克托别山缆车与日落</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