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遊迎泽

太行老猿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迎译大街改造后广受赞誉,一直想去看看,虽然住在太原,可住地离迊泽大街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年令大了,腿脚不利,一直未能成行。国庆长假,孩子们从外地回到太原,终于实现了心愿。</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十月二号,晚饭后由小女婿开车,我们合家老小一行5人从星河湾出发,去往迊泽大街。出发前女兒和女婿规划了路线,选择走晋祠西路,开到迊泽桥西,上迎泽桥,自西向东欣赏迎泽街的夜景。</p><p class="ql-block"> 晋祠西路在汾河西,我们从南中环过汾河后,开上晋祠西路。路两边的楼房都装饰一新,五颜六色,光彩照人。太原真不愧是能源基地,夜色中更能显示出它的力度。</p><p class="ql-block"> 快到迎泽桥了,车一辆挨着一辆,缓慢的向前移动。女婿说,你们下车吧,过了桥我再电话联系你们。我们4个人:老伴、女儿和外孙,就下了车,挤进人流。好不容易拐上了迊泽桥,随人流进入了桥南的人行道。头上是由13球组成的棉桃灯,又称华灯;身边是由汉白玉构筑的栏杆,香棕金色的灯光和汉白玉栏杆的白光相互交融,投影在水中,宛如一条玉带系在汾河之上。我们随着人流向前挪动。新迎泽大桥全长970米,主桥长度510米,东西两头各有200多米的引桥。我们被挤在西头南边的引桥上,引桥下的草坪上,霓虹灯组成的花的图案有如巨大的画卷,铺展在汾水边上,一动一静,一明一暗,相映相生。人们依着白玉栏杆注目观赏。人流缓慢的移动,这样的景象以前从未有过。大桥宽约50米,双向八车道。车辆一个挨着一个。缓慢的车流、拥挤的人流丝毫没有影响人们的情绪,人们面带笑容,不少人手里举着小红国旗,脸上贴着国旗图案,欣赏着,感受着,体味着,享受着这集体的温暖。佇立在桥面东西两端的“桥头堡”,典雅大气,像四位守护者,静静地站立在大桥两侧,守护着人们的安全。毛体的“迊泽大桥”四个大字,在夜色着显得特别亮眼。终于来到了大桥的中央,下面的汾河在灯光下,波光闪烁,应和着桥上热烈的气氛。下了桥进入迊泽大街,人少了许多,女婿接上我们,我们坐上去,乘车观赏迎泽大街。</p><p class="ql-block"> 迊泽大街号称中国第二街,三晋第一街。原为明朝官道,明洪武九年至清顺治元年叫作“东官道”和“西官道”,连接着东西两座城门,供官员公干使用。1954年,时任太原市副市长的岳维藩负责城市建设,主导制定了太原市第一期城市建没总体规划,提出在南城外的一条土路基础上,规划建设一条宽70米的街道。为了纪念宋代建设的迎泽门,这条大街被命名为“迎泽大街”。迎泽门建于宋代,得名于门外有片沼泽地。在古代,城门的命名都是有讲究的,迎泽门和承恩门的名字都来源于《南风歌》,寓意着迎接好运和恩泽。因此,迎泽大街的名字不仅是为了纪念历史上的迎泽门,还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p class="ql-block"> 我们乘车缓慢地行驶在迊泽大街上,从建成到现在又过去了70年,历经70年的演变,如今的迎泽街已今非昔比,路两边高楼林立,新旧建筑相映相辉。天龙大厦,迎泽宾馆,湖滨广场,并州饭店,五一广场,天一宫,各自以不同的姿态,从我们眼前闪过。时间已是凌晨1点,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迎泽大街,向家的方向驶去。</p><p class="ql-block"> 再见了,迎泽大街,从您身上我们看到了时代的新貌,看到了历史的变迁。我们坚信,你的明天会更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