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外婆

绍典堂

<p class="ql-block">百岁外婆(散文)</p><p class="ql-block"> 古城汝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化厚重,民风淳朴。</p><p class="ql-block"> 在汝南魏洼村,曾经生活着我苦命的外婆。她生于一九零七年,卒于二零一二年,享年一百零五岁。</p><p class="ql-block"> 她是一位寿星,历经了满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经历了“跑老日”、悲惨的一九四二年大饥荒,经历了“大跃进”、改革开放…… 在村民们的记忆里,她是附近十里八村最长寿的老人。</p><p class="ql-block"> 外婆叫冉青,是个苦命人。</p><p class="ql-block"> 据外婆讲,她的爷爷是清朝举人,曾经在山东做官,离职后回到汝州南关定居,颐养天年。到她父亲这一辈时,家道败落,全家过着普通小市民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外婆的童年是快乐的。她有三个姐姐(三姐十几岁时不幸夭折),四姊妹年龄相差不大,经常结伴到南城门、十字街、阅楼等地去玩。在那里姐妹们能买到好看的绣花线和廉价的胭脂,还能看到踩着高跷唱的曲子戏。</p><p class="ql-block"> 外婆的父母经营着一家绸缎铺子。平时母亲守着店面,父亲出去进货,经常奔波在郑州、武汉等地,有时还要到杭州、苏州。当时的中国政局动荡、兵荒马乱,有一年冬天,她的父亲又外出进货,不知是病倒他乡还是死于战乱,一去未回。</p><p class="ql-block"> 绸缎铺又经营了几年,终于倒闭了。</p><p class="ql-block"> 家里的日子愈来愈难。母亲无力改变家里的现状,匆忙将老大、老二嫁了出去,希望她们早点开始自己的新生活。外婆十三岁时,她的母亲在贫病交加中去世。此后,外婆便跟着家住南关的大姐生活。十七岁那年,经人介绍出嫁到魏洼村,与我外公结为夫妻。</p><p class="ql-block"> 魏洼是个穷山村。伏牛山之余脉延伸至此,形成几道东西横亘的山婆,荒凉贫瘠,人称虎狼爬岭。村民们世世代代在此辛勤耕耘,日出而作,日没而息,忍耐着枯燥与乏味、贫困和无奈。在我童年(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记忆里,村子里都是土门、草屋,几乎看不到瓦房。家里能有几缸粮食,就算得上是村里的富户。</p><p class="ql-block"> 一百年前这里更穷。</p><p class="ql-block"> 外公家里一贫如洗。外公直到一九八零年去世时,仍难以解决家里的温饱问题,一直念叨着我姐姐送去的烧鸡是他吃过的最好的美味。他家祖上本来没有多大产业,而且弟兄们又多,兄弟们分爨时只分得几亩坡地和半截宅院。宅子有四分地,东西厢房各有两间茅草房,院子正中是一棵大椿树。在这座院子里,外婆含辛茹苦养大了三男一女四个孩子,经历了时代的沧桑变迁,饱尝了人生百味,从一个十七岁少女变成百岁老人。</p><p class="ql-block"> 外婆是个吃苦耐劳的人。在艰难的日子里,她和外公一起齐心协力,含辛茹苦,把我的三位舅舅和我妈妈抚养长大,为三位舅舅各自成了家、盖了房。那时候我还没有出生,但是我可以想象她和外公吃的苦受的罪。</p><p class="ql-block"> 从我记事起,外婆和外公一起生活,舅舅们已经另立门户。母亲经常给他们送东西,逢年过节送的更全。米、面、菜、粉条、肉、酱、醋、花椒、八角、味精等什么都有。为此我奶奶和我母亲没少吵架,奶奶说我母亲过于顾娘家。到我十二、三岁时,送东西的事情就让我去干。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自行车还很少,都是所谓的“二八大杠”自行车。我那时候十二、三岁,年龄小够不着脚镫,就骑在车梁上蹬。外婆家没有大门,每次去都是一直骑到院子里。后来母亲知道了就对我讲,这样是不礼貌的,古代有修养的人骑马过村子时都要下马步行。我不好意思地说:“主要是不好下车啊!院子里有块大石头,我得趁着那块石头再下来。”一家人听了都哈哈大笑,说:“你还有下马石啊!”</p><p class="ql-block"> 后来骑摩托车去,再后来开汽车去,这项工作我一直做了几十年。这不是出于礼节,而是生活的需要。</p><p class="ql-block"> 外公去世后,外婆一个人生活。她不愿意麻烦舅舅们,不和他们在一起生活。</p><p class="ql-block"> 舅舅们都很孝顺,只可惜太穷,无非是供给一些普通的米面,外婆一直过得很清贫。</p><p class="ql-block"> 一九八二年,三舅突然因病去世。后来,舅妈想改嫁,因为儿子仅有三岁,家族的人不同意,宽宏大量的外婆说:“她还年轻,让她走吧,孩子留给我!”</p><p class="ql-block"> 这话说着轻松,做着就难了。当时外婆已经七十五岁,别人都在心里担心:她有能力抚养孙子?她能与孙子相伴多久?</p><p class="ql-block">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她居然又活了整整三十年。</p><p class="ql-block"> 她承受着失子之痛,又忍耐着生活的艰难,像攀在悬崖峭壁上的一条枯藤,任凭风吹雨打,坚韧不拔,一直向上攀爬着,攀爬着!</p><p class="ql-block"> 照看一个三、四岁的孩子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况她已是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孩子刚离开妈妈时彻夜哭闹,外婆便彻夜不睡陪着。有时孙子哭,她也哭,想想自己死去的儿子,看看眼前没爹没娘的孙子,她就禁不住泪如雨下。</p><p class="ql-block"> 祖孙二人相依为命,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老宅子里只有他们祖孙二人,只不过是从前的草屋变成了瓦房。西屋已经拆了,仅有的两间东厢房是他们的卧室兼厨房。跨进门槛便是煤火和煤池,再向里是做饭的案板和床,屋子正面是一张油漆斑驳的破桌子和两把椅子。里屋还有一张床,另外还有粮缸和一些杂物。老人不会用煤球火,更不会用煤气灶,长期烧的散煤,屋里熏得又脏又黑。多少年前的白石灰墙早已变成了烟灰色,隐隐约约还可看出用粉笔写的毛主席语录。</p><p class="ql-block"> 祖孙二人吃粮由我大舅、二舅两家供给,花钱主要靠我们家。舅舅家日子也很穷。特别是大舅家,大儿子是个疯子,大舅和舅妈长年有病,到二零零零年时家里还安不起大门和屋门。到了冬天,屋门就挂个草席挡风遮雨。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家的贫穷可想而知。</p><p class="ql-block"> 外婆在艰难的日子里苦熬着,全身心地照看着她的孙子。她说她不能死,也不敢死,死了孙子就更没人管了。他给孙子取名小强,希望他能早日强大起来。</p><p class="ql-block"> 小强是个可怜的孩子,吃的大都是粗粮,很少吃到肉和其它副食品。他穿的衣服都是别人送的旧衣服,没有买过一件玩具,更没有看过动画片——因为根本就没有电视机。院子里的小猫小狗就是他的玩伴,村前村后的原野荒坡就是他嬉戏的天堂。春天来了,大人们折一枝柳条做个小喇叭,他就高兴得手舞足蹈,玩上半天舍不得丢弃。</p><p class="ql-block"> 外婆总是变着花样把饭做得好吃。白天小强出去玩,外婆在后面紧紧跟着;晚上祖孙二人睡在一起,她要看着孙子睡着后自己才睡。年迈的外婆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把孙子养大成人!</p><p class="ql-block"> 小强在苦难的日子里一天天长大,外婆也在苦难的日子里一天天衰老下去。小强十岁时,外婆已经八十二岁,小强觉得自己已经长大,要像男子汉一样承担家务,特别是吃水问题。平时祖孙二人吃水主要靠大人们帮忙,但为了少给别人添麻烦,小强决心自力更生,自己到井上打水。水井离家不算太远,大约有一百米,可是满满的一桶水他却怎么也提不动,而且也没有力气绞动辘轳。无奈之下,外婆找来一个砂罐,上面穿上铁丝,让他用砂罐打水。一砂罐大约能盛十来斤水,要盛满家里那个不大的水缸,他要往返十来趟。</p> <p class="ql-block">  有一年的除夕天气特别冷。刚刚下过一场大雪,路上和井台上到处都是厚厚的积雪和黑冰,冰冷的铁辘轳用手摸一下就会被粘住。十来岁的小高强提着砂罐一趟趟打水,砂罐里的水溅湿了他的棉裤和棉鞋,但他满怀过年的喜悦,一点也不觉得冷。当他又一次提着砂罐走下坚硬溜光的井台时,一个趔趄滑到在地,砂罐被摔得粉碎。他的脊背正好倒在一块凸起的石头上,疼得嚎啕大哭。附近的人们听见哭声,赶紧将他扶起来送回家中。外婆问清缘由,心疼得痛哭失声。</p><p class="ql-block"> 穷人家的孩子一样是聪明的,一样是有出息的。</p><p class="ql-block"> 小强很聪明,爱学习。上学后学习进步很快,回到家中就趴在院里的大石头上做作业,把课本拿出来读给外婆听。到了晚上,他坐在昏黄的灯光下给外婆讲学校的事情,或是看那些早已翻得破烂不堪的小人书。因为没钱,小强每年的学费交得都很晚。尽管如此,老师们照样喜欢他,因为他是个聪明勤奋且心地善良的的孩子。</p><p class="ql-block"> 外婆下定决心,再苦再难也要让小强上学。</p><p class="ql-block">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读完三年初中,小强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汝州二高。拿到录取通知书,他喜不自胜,一遍遍地将通知书念给外婆听,让我外婆分享他的喜悦。老人家看到孙子有出息,坐在大门口逢人便夸。</p><p class="ql-block"> 然而欢喜过后,便开始为学费发愁。学费和书费虽然不多,但每月没有百十元的生活费显然是不行的,这是每月都必需的。那个暑假外婆在煎熬和自责中渡过。煎熬过后仍是无奈,到底没能筹来上高中的学费。新学期开学后,小强眼巴巴看着同学们都去上高中,自己闷在屋里独自落泪。无奈,外婆说:“再上一年初中吧,也许明年有办法!”于是,他又回到初中三年级。</p><p class="ql-block"> 第二年,小强再次考入汝州市重点高中——汝州一高。这一年与上一年的情况没啥两样,直到暑假过完学费依然没有着落。小强彻底失望了,开始到建筑工地干活。那一年,他才十六岁,每天在工地上搬砖和掂灰斗,累得腰酸背疼,双手满是血泡。手上磨破的地方自己用胶布缠一下,一声不吭继续干活。看到没钱上学的孙子受这份罪,外婆心疼地直掉眼泪。</p><p class="ql-block"> 这么聪明的孩子,因为没钱而荒废学业,让人无不感到可惜。我母亲听说他在建筑工地干活,再也坐不住了,专程回娘家商议侄子上学的事。经过协商,几家人七拼八凑为他凑齐了学费,而此时已经开学半个月,汝州一高早已招足名额。后来四处托人求情,汝州三高接收了他。</p><p class="ql-block"> 高中的生活更艰难。看到表弟上学的困难,我也经常资助他。当时我也刚刚结婚成家,生活也很困难,月薪大约三、四百元,我老婆每月工资仅有二百元。我每月资助表弟一百元,基本够他吃饭用。</p><p class="ql-block"> 历尽艰辛,小强总算完成学业在省城就业和安家。这使外婆感到无比自豪和欣慰!</p><p class="ql-block"> 二零零七年四月十六日,迎来了外婆一百岁寿辰。村里的老人们说,从记事起她是村里的第一位百岁老人,值得庆贺。</p><p class="ql-block"> 这时候,我大舅、三舅、大舅妈和二舅妈都已经去世,三舅妈早已远嫁他乡。外婆百岁寿辰,由我二舅和表兄弟们操办、表弟小强出资。县剧团在村里唱了三天,还请来附近有名的厨师做了几十桌筵席,宴请亲戚朋友和乡邻一同为外婆祝寿。百岁外婆端坐在圈椅子上,接受儿孙们的跪拜和祝福,两眼满含幸福的热泪,喃喃自语:“没想到能活到今天......”</p><p class="ql-block"> 鞭炮齐鸣,锣鼓喧天!还有那欢快的乐曲,伴着春风在山村里飘荡。</p><p class="ql-block">百岁生日过后,外婆被小强接到省城生活。</p><p class="ql-block"> 小强夫妇很有孝心,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老人家,外婆总算享了几年清福。百岁以后,外婆仍然是耳不聋眼不花,思维清晰。我和姐姐们去看望她时,她经常问起我们姐弟几人家的孩子们,还能准确说起他们的名字和年龄。</p><p class="ql-block"> 我母亲八十岁生日那天,一百零四岁的外婆从省城打来电话,祝自己的宝贝女儿生日快乐!</p><p class="ql-block">那一刻,外婆一定感到很幸福,一百多岁了还能给女儿送去生日的祝福;母亲同样感到幸福,八十岁了还有老娘给自己送来生日祝福;我们全家人都感到幸福,为她们的健康长寿,为这暖暖的亲情……</p><p class="ql-block"> 忽然有一天,外婆感觉浑身乏力,眼睛也懒得睁开。表弟以为她病了,赶紧叫了医生。医生反复检查后说一切正常。外婆则反复轻轻对小强说:“咱回家吧!回家吧!”</p><p class="ql-block"> 灯油将要耗尽,外婆将要走完自己的人生之路。而表弟太年轻,幼稚地以为还会好起来,让医生又输两天营养液。见仍无好转,他才给我二舅打了电话。二舅一听大惊,马上给我打电话要我次日早上开车去接外婆回家。表弟在省城看情况紧急,干脆租车连夜送外婆回来了。</p><p class="ql-block"> 在回家的车上,外婆躺在她孙子的怀里悄然离世!</p><p class="ql-block"> 这一年,外婆一百零五岁。如果我大舅活着,应该是八十五岁。这一年,我母亲八十一岁,外婆的疯子长孙已经六十三岁了。</p><p class="ql-block"> 外婆使我亲眼见到了什么叫“无疾而终”。外婆一辈子没有进过医院,没有得过病。她虽然一辈子受穷,但她无欲无求,胸怀坦荡,性情温和,心存善念,平淡地应对着现实社会中的各种变故,坚毅地忍耐着生活中的各种磨难,健康而又坚强地活着。最终她成为了寿星,人生之路比很多曾经红极一时的同龄人走得更长,更远!</p><p class="ql-block"> 我永远怀念我的外婆!</p><p class="ql-block"> 2024-2-28</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胡庆绍,笔名胡言,汝州人。先后毕业于洛阳师范学院美术专业、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书法专业、中书协培训中心篆隶导师班。曾是中学教师、国企干部。现为中书协会员、省美协会员、市作协会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