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兹别克斯坦 撒马尔罕,2024.10.03

卢剑华

<p class="ql-block">撒马尔罕是中亚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有着悠久且辉煌的历史。</p><p class="ql-block">古代时期</p><p class="ql-block">- 起源:撒马尔罕的建立时间可追溯到公元前650年左右,其名称可追溯到粟特语“smr’k and”,意为“石城”或“石要塞”。虽然确切起源难以考证,但传说中当城市建立时,有“盎司”(一种神秘的象征)从扎拉夫尚山下来批准了城市的建设,此后撒马尔罕人便将自己与“盎司”联系起来,认为自己有着骄傲、勇敢和慷慨的特质。</p><p class="ql-block">- 希腊-马其顿统治时期: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攻占该城,当时的撒马尔罕已经是一座设施完备、发展良好的城市。亚历山大大帝不禁赞叹:“我所听说到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只是撒马尔罕要比我想象中更为壮观。”但后来撒马尔罕爆发了起义,被马其顿军队镇压,城市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p><p class="ql-block">- 塞琉古帝国与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时期:约公元前306年,撒马尔罕成为塞琉古帝国的一部分(塞琉古是亚历山大的将军之一),随后又成为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的属地。这一时期,希腊文化对撒马尔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贵霜帝国时期:在公元1世纪左右,撒马尔罕处于贵霜帝国的统治之下,这是一个融合了多种文化的大帝国,撒马尔罕在其统治下继续发展,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业城市。</p><p class="ql-block">中世纪时期</p><p class="ql-block">- 阿拉伯统治时期:712年,阿拉伯人在库泰伊巴·伊本·穆斯林的率领下攻占了撒马尔罕,使其成为了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并成为河中地区(Mawarannahr)和大呼罗珊的中心。尽管当地人民进行了顽强抵抗,但阿拉伯人的统治逐渐稳固。这一时期,伊斯兰教开始在撒马尔罕传播。</p><p class="ql-block">- 萨曼王朝时期:9世纪,撒马尔罕成为萨曼王朝的一部分,这是一个由波斯人建立的王朝,萨曼王朝时期,撒马尔罕的经济、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城市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许多宏伟的建筑在这一时期得以兴建。</p><p class="ql-block">- 喀喇汗王朝时期:10世纪末,撒马尔罕成为喀喇汗王朝的属地,喀喇汗王朝是一个突厥人建立的王朝,对伊斯兰教在中亚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p><p class="ql-block">- 花拉子模时期:12世纪,花拉子模帝国崛起,撒马尔罕成为其重要的城市之一。然而,1219年,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攻陷了撒马尔罕,这座城市遭受了灭顶之灾。</p><p class="ql-block">帖木儿帝国时期</p><p class="ql-block">- 帖木儿帝国的崛起使撒马尔罕迎来了新的辉煌。帖木儿发誓要让撒马尔罕成为亚洲之都,他把从亚洲各地劫掠来的珍宝堆积在撒马尔罕,把每个城市的最精巧的工匠带到这里,修建起了最辉煌的宫殿和清真寺。这一时期,撒马尔罕成为了中亚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吸引了众多学者、艺术家和商人前来。著名的建筑如古尔-埃米尔陵、列吉斯坦广场建筑群、兀鲁伯天文台等都是在这一时期修建的。</p><p class="ql-block">近代以后</p><p class="ql-block">- 布哈拉汗国时期:16世纪,帖木儿帝国衰落,撒马尔罕进入了布哈拉汗国的统治时期。</p><p class="ql-block">- 沙俄统治时期:1868年,撒马尔罕被沙俄吞并,成为沙俄在中亚的重要城市之一。沙俄对撒马尔罕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现代化改造,修建了铁路、工厂等基础设施。</p><p class="ql-block">- 苏联时期:1924年至1930年,撒马尔罕曾为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行政中心。在苏联时期,撒马尔罕的工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城市的规模也不断扩大。</p><p class="ql-block">- 独立后:1991年乌兹别克斯坦独立后,撒马尔罕成为乌兹别克斯坦的第二大城市,也是该国的文化中心之一。撒马尔罕的历史古迹得到了保护和修复,旅游业也逐渐发展起来。</p><p class="ql-block"> 2001年,撒马尔罕古城整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之列,被称为“文化交汇之地”。</p> <p class="ql-block">撒马尔罕历史上与中国的关系十分紧密且源远流长。</p><p class="ql-block">政治交往</p><p class="ql-block">- 汉朝:张骞出使西域时曾到过撒马尔罕,这是中原王朝与撒马尔罕地区的早期接触,打开了中原王朝通往中亚的大门。虽然当时双方没有建立起正式的政治关系,但为后来的交流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 唐朝:唐朝在撒马尔罕设立了康居都督府,以这里的康国为中心,建立了羁縻统治。康国作为粟特人建立的昭武九姓小国之一,与唐朝往来密切。唐太宗贞观年间,撒马尔罕使者来到长安向唐朝进贡。</p><p class="ql-block">- 明朝:洪武二十年,来自撒马尔罕的使者向明朝进贡马匹和骆驼,正式建立了藩属关系。此后双方交流频繁,撒马尔罕方面多次向明朝派遣使团、进贡物品,明朝也多次向撒马尔罕派遣使团。</p><p class="ql-block">经济交流</p><p class="ql-block">- 贸易往来频繁:撒马尔罕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通过丝绸之路运往撒马尔罕,再由此转运到中亚、欧洲等地;而中亚的马匹、宝石、香料、药用植物等商品也通过丝绸之路进入中国市场。</p><p class="ql-block">- 货币影响:从7世纪中叶开始,粟特公国和中国有大量贸易往来,粟特货币也仿中国的孔方币制成。</p><p class="ql-block">文化交流</p><p class="ql-block">- 宗教传播: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的过程中,撒马尔罕起到了一定的中转作用。法国—乌兹别克考古队在撒马尔罕古代王宫遗址中发现的青铜镀金观音菩萨像,表明佛教文化从中国传入了撒马尔罕,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体现。</p><p class="ql-block">- 艺术交流:存留至今的撒马尔罕古城大使厅壁画中明显存在着大唐的风韵,北墙的壁画中有唐朝王公猎豹图、唐代贵族女性泛舟投粽图等,反映出唐朝文化对撒马尔罕的艺术产生了影响。</p><p class="ql-block">- 工艺交流:著名的撒马尔罕纸,其造纸工艺的产生与改善都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一种说法是,怛罗斯之战被俘的唐朝工匠,制造了撒马尔罕纸。</p><p class="ql-block">- 音乐舞蹈交流:撒马尔罕的乐舞也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的艺术形式,而中国的音乐舞蹈也可能对撒马尔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p><p class="ql-block">人口迁徙</p><p class="ql-block">- 隋唐时期,康国及撒马尔罕地区与中国的交流频繁,一些康国人来到中国后便以康作为自己的姓氏,成为康姓的一个来源;石国的人后来以石为姓,并且在南北朝隋唐期间在中国定居。</p> <p class="ql-block">精致小宾馆</p> <p class="ql-block">撒马尔罕兀鲁伯天文台</p><p class="ql-block">由帖木儿帝国的创建人帖木儿之孙、乌兹别克斯坦著名天文学家、学者、诗人和哲学家、撒马尔罕的统治者兀鲁伯于1428 - 1429 年建造。它是中世纪时期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天文台之一。</p><p class="ql-block">天文台是一个三层圆形建筑物,拥有独特的 40 米大理石象限仪和水平度盘。其核心的六分仪,是 1/6 圆的一个弧,刻在巨大的大理石板上,每一度间隔 70 厘米,曲率极为精确,安装在离地面 11 米深、2 米宽的斜坑道里,部分伸出地面。</p><p class="ql-block">兀鲁伯在此测出的一年时间的长短与现代科学计算的结果相差极微。当年兀鲁伯天文台的学者编制的《新天文表》,概述了当时天文学的基础理论和 1018 颗星辰的方位,是继古希腊天文学家希巴尔赫之后,测定星辰位置的最准确的记录。</p><p class="ql-block">1449 年兀鲁伯被阴谋杀害后,天文台被破坏,其珍贵仪器丧失殆尽。直到 1908 年,俄罗斯考古学家维亚特金在一份 16 世纪的文献中发现了这座天文台方位的记载,从而找到了遗址。</p> <p class="ql-block">撒马尔罕城市历史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撒马尔罕比比哈努姆清真寺是乌兹别克斯坦的重要历史遗迹和建筑瑰宝。</p><p class="ql-block">1399 年帖木儿从印度征战胜利归来后,决定在他的都城撒马尔罕建造一座宏大的清真寺。这座清真寺以他的妻子撒莱·穆尔克·哈努姆(Saray Mulk Khanum)的名字命名,后来人们习惯称其为比比哈努姆清真寺。不过关于这座清真寺的修建还有一些传说,比如建筑师与帖木儿妻子之间的故事等,但这些传说的真实性有待考证。</p><p class="ql-block">1405 年帖木儿突然在哈萨克斯坦因肺炎去世,他的继承者们没有能力或动力去修复清真寺的结构不稳定问题。后来在 1897 年的地震中,该建筑又进一步受损。</p><p class="ql-block">到了 20 世纪 70 年代,苏联的保护主义者开始了修复工作。</p><p class="ql-block">建筑特点:它是中亚最大的清真寺之一,能够容纳约 10000 名朝拜者。拥有高达 38 米的门廊和 41 米的主穹顶,在当时的伊斯兰世界也是规模巨大的。穹顶壮丽,砖墙上装饰着华丽的瓷砖图案,色彩斑斓。建筑的外墙采用砖石结构,门楣上雕刻着精美的阿拉伯文书法,颂扬着真主的伟大与仁慈。整体布局严谨对称,以中央大厅为核心,周围环绕着多个小祈祷室和辅助建筑。穹顶之下是精美的拱门和壁龛,装饰着复杂的几何图案和植物纹样,展现了伊斯兰艺术的精湛技艺。</p><p class="ql-block">该清真寺被认为是帖木儿文艺复兴的杰作之一,代表了当时建筑技术和艺术的高超水平,对乌兹别克斯坦以及中亚地区的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也是印度泰姬陵的原型之一,很多人认为后来印度泰姬陵的建造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比比哈努姆清真寺的启发。</p> <p class="ql-block">撒马尔罕哈兹拉特希兹尔清真寺</p><p class="ql-block">最早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8世纪,当时阿拉伯人征服了粟特地区的撒马尔罕后,在当地兴建了这座清真寺。其建立具有一定的传说背景,相传是为了纪念一只打破阿拉伯人筑坝企图水淹城市的大白色鸟的事件,阿拉伯人在被当地人尊崇的琐罗亚斯德教神庙遗址上建立了“哈兹拉特·希兹尔”清真寺。</p><p class="ql-block">这座清真寺在1220年蒙古入侵中亚时被完全摧毁。现在的建筑是1854年在古老的清真寺遗址基础上重建的,1884 年、1899 年又分别进行了装饰和重建工作,1919 年由著名的撒马尔罕大师阿卜杜·卡迪尔·本·博克伊完成了入口门户和东宣礼塔的建造等工程。</p><p class="ql-block">清真寺包括了一座经堂(khanqah)、两个侧室、辅助房间、一个仓库和一座宣礼塔等部分。后来在1899年增加了一个外廊,1919年增加了一个入口门户。其外观以米色和蓝色为主色调,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十分梦幻。建筑的正面有较高的基座,上面有拱形壁龛,西侧有类似角塔的结构。宣礼塔高耸,与整个建筑相得益彰。走进清真寺内部,能看到精美的装饰。入口处的木门上装饰有雕刻,门内是一个小房间。门廊是拱形且带有穹顶,两个角塔的顶部有肋状穹顶,拱门装饰着蜂窝状的拱顶石。左侧有一个带有五根木柱和雕刻天花板的迷人外廊,天花板装饰着彩色图案和精美的石膏雕刻。经堂覆盖着带有八条肋架和一个灯笼的高穹顶,穹顶的外部装饰着瓷砖。</p><p class="ql-block">位于撒马尔罕的南部,在阿夫拉西亚布古城遗址的对面,与著名的西约布巴扎和比比哈努姆清真寺相邻。它处在一个山丘上,地势较高,在这里可以眺望到比比哈努姆清真寺以及大半个撒马尔罕古城区域,视野开阔,风景优美。</p><p class="ql-block"> 2018年,乌兹别克斯坦首任总统伊斯兰·卡里莫夫的陵墓也建在了该清真寺的区域内。哈兹拉特希兹尔清真寺如今免费对公众开放。</p> <p class="ql-block">‌‌夏伊辛达陵墓群是‌撒马尔罕必去景点之一,拥有丰富的伊斯兰瓷砖作品,拍照超好看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夏伊辛达陵墓群,意为“永生之王”,是撒马尔罕最令人震撼的景点之一。这个陵墓群不仅仅是一座陵墓,而是一条陵墓大道,拥有约500米长,沿着7世纪的‌库萨姆·伊本·阿巴斯陵墓修建。库萨姆是先知‌穆罕默德的表兄弟,也是最早的圣门弟子之一,在中亚最早传播伊斯兰教。这条陵墓大道两边分布着44座陵墓,大部分建于14和15世纪,装饰精美华丽。其中,‌帖木儿大帝的妻子‌图玛-阿卡和侄女‌图尔坎-阿卡的墓最为美丽,具有阿拉伯式球锥形大圆顶。经过700多年岁月洗礼,建筑仍旧精美,让人惊叹。最佳摄影点是后山,可以拍摄到‌比比哈努姆清真寺美丽的穹顶日落景象。此外,夏伊辛达陵墓群的内部装饰极其精美,顶部球面圆锥形的穹顶镶满了金色瓷砖,四面墙壁的内饰比夏伊辛达陵墓群的任意一座墓室都要精致。象征帖木儿大帝长眠之处的‌石棺位于九座石棺的正中央,与其他石棺不同,为墨绿色。</p> <p class="ql-block">帖木儿(1336 年-1405 年),出生于撒马尔罕以南的渴石城(今乌兹别克斯坦沙赫里萨布兹)附近。他建立了帖木儿帝国。</p><p class="ql-block"> 帖木儿帝国在其统治时期盛极一时,征服了广大的领土,包括伊朗、伊拉克、叙利亚以及印度等地。帖木儿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著称,他的军队在战争中表现出强大的战斗力。</p><p class="ql-block"> 帖木儿的征战对当时的欧亚大陆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在文化方面也有所建树,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p><p class="ql-block"> 然而,帖木儿帝国在帖木儿去世后逐渐走向衰落。</p> <p class="ql-block">撒马尔罕帖木儿墓位于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市区内,是世界著名的中亚建筑瑰宝。</p><p class="ql-block">建造时间:1403年动工,1404年建成。</p><p class="ql-block">墓室结构:墓室是十字形的,外廊作八角形。正面正中作高大的凹廊,抹角斜面上作上下两层凹廊。</p><p class="ql-block">穹顶设计:鼓座大约8-9米高,把穹顶举起在八角形体积之上,穹顶外层高在35米以上,显得格外饱满。由两层薄薄的钟乳体同鼓座显著分开,通体灿烂的琉璃砖贴面又赋予它华丽的外衣,性格十分热烈。</p><p class="ql-block">装饰工艺:陵墓内部装饰着精美的壁画和瓷砖,色彩鲜艳,图案精美,具有浓厚的东方建筑特色。</p><p class="ql-block">最初用途:最初作为猝死的帖木儿之孙穆罕默德·苏尔丹之墓,后成为帖木儿家族墓。</p><p class="ql-block">被盗经历:1740年,波斯阿夫沙尔王朝的君主纳迪尔沙入侵中亚的布哈拉汗国,占领了撒马尔罕。他进入帖木儿的墓室后,看上了帖木儿墓中的那块绿色石头,并将其偷走。后来,这块石头被送回撒马尔罕,至今仍然还盖在帖木儿的石棺上。</p><p class="ql-block">考古发掘:1941年6月8日,苏联科学家打开了帖木儿的石棺,石棺刻有文字“谁打开我的墓,就会引发战争”。结果,二周后,德国就进攻苏联,被认为是此话的应验。</p><p class="ql-block">诅咒传说:据说,在帖木儿的石棺上刻有一句诅咒的诗文:“在我苏醒之际,世界将为之战栗,如果有人打扰我的安宁,那么他马上就会被比我更强大的战争恶魔击败。”</p><p class="ql-block">宝藏传说:传说帖木儿墓中藏有大量的珍宝和文物,但至今尚未被发现。</p> <p class="ql-block">撒马尔罕雷吉斯坦广场是乌兹别克斯坦最著名的地标之一,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 “雷吉斯坦”在波斯语中意为“沙地”或“沙漠”。这反映出该地区最初可能是一片相对空旷、多沙的地方,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p><p class="ql-block">早期:撒马尔罕早在公元前700年左右就已建城,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雷吉斯坦广场所在区域逐渐成为城市的核心地带。中世纪时期,这里成为撒马尔罕的中心,是人们集会、聆听皇家公告以及见证司法审判等公共活动的场所,当时可能是一个热闹的集市,也是商业、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p><p class="ql-block">神学院建设:帖木儿的孙子兀鲁伯最早在这里修建了兀鲁伯神学院,后来又陆续修建了其他神学院,使这里成为中亚地区重要的学术中心。</p><p class="ql-block">历史变迁:撒马尔罕在历史上经历了多个王朝和统治者的更迭,雷吉斯坦广场也随之不断发展和演变。它曾在成吉思汗的蒙古军队入侵时遭受严重破坏,但后来在帖木儿帝国时期得到重建和发展。在苏联时期,这里曾被用于举办各种政治活动,苏联人也对这里的建筑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复和保护。</p><p class="ql-block">广场上耸立着三座宏伟的伊斯兰建筑:</p><p class="ql-block">- 兀鲁伯神学院:修建于1417-1420年,是15世纪最好的穆斯林学府之一。它有着宏伟的伊万(建筑入口处的拱形门廊),门廊上的马赛克装饰面板带有几何风格的装饰图案。学院内有清真寺、讲堂以及供学生居住的宿舍房间,庭院四周有深深的走廊。最初它是一座两层建筑,四个角落有带穹顶的讲堂。</p><p class="ql-block">- 谢尔多尔神学院:修建于17世纪,其建筑上的老虎马赛克以及背后升起的太阳图案非常独特,展现了对生物的描绘以及波斯风格的装饰元素。</p><p class="ql-block">- 季里雅-卡利神学院:建于1646-1660年,不仅是学生的住宿学院,还充当着大清真寺的角色。它有两层高的主立面和广阔的庭院,庭院四周是宿舍房间,沿轴线有四个走廊。清真寺建筑位于庭院的西部,主厅装饰大量使用了镀金工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