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西根据地的摇篮

风云使者

<p class="ql-block">平西根据地的摇篮</p><p class="ql-block">(杨成武、姚依林在门头沟的工作片段)</p><p class="ql-block">作者:郝为民</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在北平西部地区建立了一个包括村庄千余个、人口约30万的根据地,这就是平西抗日根据地。在漫长而激烈的对敌斗争中,这个根据地的面积和边界时有变化。大体说来,它包括东南以平汉铁路、西北以平绥铁路为界的宛平、房山、涞水县境的大部,涿县、良乡、昌平、宣化、涿鹿、怀来、延庆以及蔚县的一部分。在整个抗日战争中,这个敌后根据地是晋察冀北岳区东北的屏障。它面临早已沦亡的东北三省,身处“七七”事变前日本侵略军占领的热河、察哈尔和河北省东北部的广大地区,像一把尖刀直插华北日军的政治、军事中心北平、天津、张家口,严重威胁日本侵略军制造伪满、伪蒙和“大东亚圣战”的兵站基地。而斋堂川正是这个根据地的摇篮。</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北京市门头沟区西部山区有一条清水河,西起齐家庄,东于雁翅镇的青白口村汇入永定河。这清水河中段有一座斋堂古镇,辽代以后逐渐发展成北京西部边陲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人们通常把以斋堂古镇为中心的清水河及其大小支流流经的800多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区称为斋堂川。</p><p class="ql-block"> 斋堂川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来为兵家征战之地。远在明代万历年间,明朝统治者为阻止蒙古族部落南下进犯,调名将戚继光来这“京师咽喉之地”防守。距斋堂20余里的沿河城及其周围的十多座敌台,和东斋堂城及其周围的几座敌台,都是那时修筑的,成为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的一部分。斋堂川又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义和团反帝爱国斗争在这里掀起过不小的声浪,农民反抗封建压迫更是此起彼伏。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革命的星火又很快在这里燃烧起来。</p><p class="ql-block"> 早在1924年,这里就有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从那时起至全面抗战爆发前的十几年间,共产党人崔显芳、贾汇川、马健民、魏国元、赵曼卿、胡敬一等都曾在这里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1933年,还正式成立了中共宛平县委。虽然在反动统治下,党领导的革命活动不可避免地遭受过挫折失败,但共产党人播撒下的火种已是无法扑灭的了!</p><p class="ql-block"> 1937年春的一天,一对青年夫妇带着一个出生不久的小孩,大摇大摆地走出戒备森严的西直门,径直向西走去。这就是出狱后在北平市委农委工作的魏国元及其夫人和小孩。他回到青白口后,按照市委指示,很快恢复和发展了党的组织,发动群众抗日工作也搞得很有起色。“七·七”事变后,国民党卫立煌部为增援南口抗战,于8月来到斋堂川。不料受到日军阻击,双方在髽髻山一带一连打了二十多天的拉锯战。这期间,魏国元适时发动斋堂川及战场周围地区的党员和群众抬担架、筹军需、送给养,积极支援前线,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可惜的是,这时南口被日军攻破,卫部失去增援目标,不得不回师南撤。</p><p class="ql-block"> 1937年10月的一天,佩带红蓝两色臂章的大队人马开进了斋堂川。当地百姓不知这支队伍的名称和来历,于是就根据他们臂章的颜色称之为“红蓝箍”。原来这支队伍名叫国民抗日军,是由中共东北工作特别委员会组织领导的一支抗日游击队。奇袭德胜门外第二监狱,黑山扈战斗大捷,使这支队伍声震京城,也使日寇十分头痛。于是,敌人经过周密准备,于10月初对这支队伍展开合围“扫荡”。为避开敌人,队伍很快开进昌平山区。经过焦若愚与宛平党组织领导人魏国元联系,并与斋堂川地方实力人物谭天元代表谈判,队伍才浩浩荡荡开进斋堂川。由于地方党的推动,斋堂川群众公开欢迎这支抗日队伍的到来。部队到达驻地后,立即进行讲演、唱歌、演剧等各种文艺宣传活动,军民联欢的热闹场面时时可见。这期间,队伍中有个叫史进前的青年,他和西斋堂村史梦兰、杜存训等几个小学教员很谈得来,经常一起谈论抗战形势。史进前告诉大家,最重要的是要有个组织,有了组织才有统一的意志和行动,就能干成大事业。史进前还和大家谈到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这个组织,详细讲了它的性质和任务。在史进前的启发和诱导下,斋堂川的民先队很快组织起来,并共推杜存训为负责人。民先队积极参加了各项抗日宣传活动。</p><p class="ql-block"> 11月中旬,几个学生模样的青年人出北平城经门头沟向西走,在王平村一带被当地地主武装头子抓住,并严刑拷问。魏国元听说后,凭其声望和影响,立即派人把他们营救出来,接到青白口。原来他们是遵照北方局的指示,事先与魏国元联系好,撤离北平到青白口一带开展工作的中共北平市委农委书记刘杰及李光汉等人。他们到这儿不几天,北平市委先前派往八路军总部联络的胡敬一带着吴伟、赖富等12名老红军也来到青白口。几股力量汇合后,成立了以刘杰为首的宛平中心县委(平西地方工作委员会)、以魏国元为首的半政权性质的宛平县抗日自卫会和以吴伟为首的平西游击支队。不久,北方局刘少奇、彭真又派苏梅等前来,在党的统一领导下,编成若干工作组分赴斋堂川的沟南沟北、现属房山的史家营、金鸡台、大安山一带,以及大村、田庄等地,发动群众,建立武装,抗日救国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这期间,党的组织也有一定发展,抗日战争时期长期担任县委领导的杜存训、史梦兰、宋恩庆都是这个时期发展的。</p><p class="ql-block"> 1938年3月上旬,一支抗日队伍从河北省西部涞源出发,出紫荆关沿长城东北行进,经涞水县的板城、涿县的野三坡(当时归涿县管辖)进入平西斋堂川。这就是斋堂川家喻户晓的八路军邓华支队。这支队伍是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奉晋察冀军区聂荣臻司令员的命令,为准备挺进冀东,开辟冀东抗日根据地来平西建立前进阵地的。邓华支队司令部就设在西斋堂村的聂家大院。</p><p class="ql-block"> 邓华支队在斋堂川安营扎寨后,很快在东斋堂建立了平西第一个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政府一宛平县政府。魏国元出任第一任县长。接着以斋堂川为基地向周围地区发展。邓支队第一营在西北连克涿鹿的矾山堡、蔚县的桃花堡和涞水的金水口等敌人据点,二营开到房山坨里车站附近,十几名警察携械投诚,一举摧毁了维持会。于是又在紫石口建立了房涞涿联合县政府,在谢家堡建立了宣涿怀联合县政府。与此同时在斋堂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地方组织平西地方委员会,发展了一批党员。接着各县又先后建立县委或工委。至此,平西抗日根据地初具规模。</p><p class="ql-block"> 4月,为扩大政治影响,团结教育沦陷区人民,邓华支队又连克被日寇占领的门头沟东矿和昌平境内的高崖口、南口。4月下旬,由国民抗日军改编的八路军第五支队又再次进抵斋堂川。不久,配合邓支队一举平息了“大村事变”。5月13日,五支队连克昌平城和阳坊。同月,八路军宋时轮支队来到斋堂川与邓华支队汇合,进一步扩大和巩固平西根据地。</p><p class="ql-block"> 5月底,由邓宋支队组成的四纵队从斋堂出发挺进冀东。五支队接防后,又做了大量发展和巩固以斋堂川为中心的平西根据地的工作。为纪念抗日战争一周年,给日寇以严重打击,晋察冀军区统一组织各分区向平汉、平绥等铁路线进行破击战。五支队三营于7月6日从斋堂、青白口出发,拂晓到达石景山,向发电厂发起进攻,使北平城陷于一片黑暗中。不料早有野心的五支队司令赵同在这时逃到永定河北,勾结地主武装拉起一支队伍,自称“华北游击军总司令”。致使五支队人心波动。7月下旬,一分区司令员杨成武接到聂荣臻司令员急电,命令他急速率队前往斋堂协助整编五支队。杨成武立刻率两个营的兵力从涞源出发,星夜兼程北上斋堂。到斋堂后,杨成武与五支队领导人高鹏、纪亭榭等一起对五支队进行了整顿,并应五支队请求,于8月8日,与一分区三团三营合编为晋察冀军区第三团,隶属一分区。随后,杨成武随三团在妙峰山、潭柘寺一带活动,继续巩固整顿成果。</p><p class="ql-block"> 这年9月,日军集中华北日军三个师团和铃木师团及伪蒙疆军一部,总计四万多人,向晋察冀边区大举进攻。为保卫边区,聂司令员令杨成武火速增援阜平,平西各县地方干部也大都随队撤离,根据地到了危急关头。此时涿鹿矾山堡、蔚县桃花堡等地日军分四路围攻斋堂川。敌人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当地汉奸谭锡田等打着白旗投敌,在斋堂成立起维持会,对抗日百姓大施淫威。平西人民重新陷入水深火热之中。</p><p class="ql-block"> 10月下旬的一天夜里,一支部队从永定河北的大村出发,急匆匆地直奔斋堂而来。这是冀东暴动后撤回平西的四纵队先遣队。先遣队在王树梅带领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解决了斋堂维持会。10月26日,邓华率队回到斋堂。根据上级指示,河北省委书记马辉之及姚依林等也随主力部队从冀东撤到平西。他们坐阵斋堂,指挥部队频繁战斗,很快恢复了斋堂川的所有主要村镇,重新打开了局面。接着,他们又坐镇斋堂川指挥部队向桃花堡、谢家堡、矾山堡、永定河北等地集结并派出小部队向各方活动。每到一地即着手肃清汉奸组织,恢复地方党政工作。宛平县政府、房良县政府先后很快成立,两县委也随即恢复。之后,开办各级基层干部训练班,逐步建立各级政权和群众组织,平西革命根据地得到初步恢复和发展。</p><p class="ql-block"> 为在冀热察广大地区坚持游击战争,创造游击根据地,1938年11月25日,党中央决定成立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同时成立军政委员会,统一领导军队及地方党政工作。奉党中央之命,萧克于1939年1月抵平西斋堂川,与马辉之、宋时轮、邓华、姚依林等商量着手进行各项工作。不久,即在清水召开了宋邓两支队大队以上及地方县级干部会议。会上由萧克传达了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安排部署了今后工作任务。在这次会议上宣告成立了以萧克、马辉之、伍晋南、宋时轮、邓华等五人组成的军政委员会,以萧克为司令员的挺进军和以马辉之为书记的区党委。清水会议刚结束,日伪从永定河北和房山、良乡两个方向进攻的消息传来,于是党政军机关移驻三坡区山南村等地。1939年下半年冀热察党政军领导机关再次迁入斋堂川,以萧克为首的挺进军司令部就驻在离斋堂只有八里路的马栏村,以马辉之为首的区党委设在离斋堂不过7里地的大三里。从此,冀热察党政军领导又坐镇斋堂川,实现着巩固平西抗日根据地、坚持冀东游击战争、开辟平北新的游击根据地的三位一体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以斋堂川为中心的平西抗日根据地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黄金时代。</p><p class="ql-block"> 平西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引起日本侵略军的注意。1939年2月至6月及1940年3月,日本侵略军先后发动了四次以斋堂川为主要目标的合围“扫荡”。每次均以遭我痛击后狼狈逃出根据地而告终。1940年后,平西主力部队先后去支援平北、冀东以至雁北及冀中。10月,日军乘隙向根据地大举进攻,斋堂川被敌占领。在80里长川及其附近要地,日伪修筑了几十个据点和岗楼,对人民实行着极其残酷的统治。以至于1942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平西乃至晋察冀边区、敌一次烧死我42名老幼同胞的“王家山惨案”。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斋堂川人民与日本侵略者及汉奸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殊死斗争,迫使日伪自1944年上半年起开始撤退斋堂川边远地区的据点和岗楼。自1944年11月17日起,平西抗日军民进行的历时135天围困日伪在斋堂川主要据点的战斗,更使敌人处于四面楚歌,山穷水尽的境地。当日伪烧毁最后的据点和岗楼企图逃跑时,一场军民痛歼逃跑之敌的战斗于1945年4月2日在距东斋堂村只有一里多地的王家河滩展开。两个小时后,几十具日军尸体留在了王家河滩,侥幸活命者狼狈逃窜。至此斋堂川彻底解放了。</p><p class="ql-block"> 斋堂川的解放,揭开了平西抗日军民向日伪军大反攻的序幕。不久,平西党政军领导机关重回斋堂川,领导平西军民向盘踞在平西的日伪军发起最后的进攻,和全国人民一道迎来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