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豆腐乳是中国民间传统美食,是以豆腐为主要原料,经过发酵、腌制而成的一种特色食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被称为中国奶酪。皖南古徽州(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一带,民间有自制豆腐乳的传统习俗。</p><p class="ql-block"> 我生长在黄山祁门的一个偏避山村,离开家乡多年,但从小到老,一直喜好豆腐乳,总忘不了母亲腌制的豆腐乳那细腻鲜美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记得在那物资匮乏的计划经济年代,<span style="font-size:18px;">豆腐乳不仅是人们饮食的调味品,更是家家户户必备的美味佳肴。</span> 每逢腊月底,那时的生产队要给社员放几天假,年前,家家户户要完成三件大事,杀猪、熬糖、做豆腐。做好的豆腐,留小部分过年春节食用,大部分用于做豆腐乳。</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做豆腐自制豆腐乳是一件工序繁杂的事,</span>母亲要忙两三天,父亲负责其它家务,有时搭把手,两个哥哥要上山砍柴,我也要帮忙磨豆腐浆。</p><p class="ql-block"> 第一天晚上,母亲用米升量三斗黄豆(相当于45斤),挑除少量孬的,又与父亲用大石磨将黄豆碾成粗碎渣,按每锅五升黄豆的量,用水桶和大盆分开浸泡。</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做6锅豆腐,时间非常紧张。</p><p class="ql-block"> 早晨,我还没醒,父亲母亲就开始转动小石磨磨豆浆了。磨好一锅,母亲立马准备洗浆,在豆腐桶上放个木架子,上面放<span style="font-size:18px;">竹制专用</span>豆腐篮,豆腐袋放在豆腐篮里,袋囗套在篮口边缘,然后把豆渣浆倒进豆腐袋,多次反复加水搅拌,扎紧袋口摁揉洗浆滤渣。滤渣后的纯豆浆,再倒进锅台一口最大的九桶锅里,接着往锅炉里添柴,烧大火煮豆浆,煮沸冒泡后退火。又用单把小豆腐桶,一桶一桶地舀出熟豆浆,倒进清洗干净的大豆腐桶里,取适量烤熟的石膏研成粉末,兑水固浆,用大锅盖盖住桶口,闷10分钟左右,形成豆腐脑。</p> <p class="ql-block"> 这时,我和两个弟弟可以享受平常很难吃到的放糖或酱油的美味豆腐脑了。</p><p class="ql-block"> 母亲用葫芦勺舀出豆腐脑,一勺一勺地倒在事先垫好豆腐布的两个模具里,见她很利索地拽下豆腐布四个角,对搭重垫包好,放上压板,每个模具压板上放两块干净厚重(古称九斤王)的大砖,压挤豆腐水。</p><p class="ql-block"> 这段时间间隙,母亲叫我帮她磨第二锅豆浆。</p><p class="ql-block"> 一个小时后,第一锅豆腐成型做好了。她用菜刀划成大块,再切成3公分的小方块,一圈圈地排放在4个烘罩上,罩在大火盆上烘烤,适时翻动,烤至内软四面微黄或金黄。</p> <p class="ql-block"> 从早到晚,<span style="font-size:18px;">母亲</span>边做边烘,重复着一道道工序,就这样<span style="font-size:18px;">紧凑有序不停地远转,一直</span>忙到次日凌晨1点左右,才休息入睡,非常辛苦。</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9-10岁的我,瘦小体弱,没有多大力气,</span>最怕做的事,就是双手握着丁字型木架推拉石磨盘磨豆浆了。母亲站在石磨旁,左手握着磨架石磨把一端,不停地转动,右手拿着勺子,一勺一勺地把泡好的碎豆楂倒进磨眼里,绿白色的豆浆渣从磨盘中间隙缝溢出,一圈圈下滑到豆腐桶里,漂出淡淡的清香。我无心去闻那香气,望着盆中只挖了一个大宕的碎豆渣,想着母亲若能快点舀就好了,磨完可以歇歇。每磨一锅豆浆渣我都很吃力,手脚酸软,一天磨五锅豆浆,累得精疲力尽。</p> <p class="ql-block"> 第三天,烘好的腐乳坯,再放置垫好一层干净稻草的木制大饭蒸和蒸笼里发酵。来年农历二月腌制,有时我也站在旁边看,母亲把辣椒粉和适量的食盐放在稍大点的煮饭锅里,用小火炒香,装在大钵中冷却备用,待热锅凉后,将腐乳坯倒在锅里,放些高度白酒杀菌,然后放熟辣椒粉,让每块腐乳坯全裹上,再放少许提前备好的自制米酒汁,腌制两大坛密封。坛中的豆腐坯慢慢吸收咸味、辣味,发生二次发酵,形成独特的鲜香味。一个月后,烘嫩一点的就可以吃了,烘稍干点的三四个月后也可开吃,入伏后,口感更鲜美,存放到年底也不会坏。</p> <p class="ql-block"> 在那个艰苦的年代,蔬菜种植技术落后,春季清明后播种夏季蔬菜,秋季中秋节前后播种冬季蔬菜。一年有两季蔬菜青黄不接,每天下饭菜只有干菜酸菜,炒菜的油很少,吃饭没什么味口,这时挟一块豆腐乳,味蕾便开了,一碗白米掺玉米楂煮的饭或玉米糊,吧唧吧唧、稀里呼噜,很快下肚了。</p><p class="ql-block"> 豆腐乳是全家大人小孩一年四季能常吃到的美味菜肴,父母、哥哥们上高山劳动,饭筒里都要放一块豆腐乳;我上初中高中回家返校也要带一瓶豆腐乳,即便是参加工作结婚了,回娘家后临走时还想着带点豆腐乳。</p> <p class="ql-block"> 1992年,母亲因心脏病复发离开了我们,她做豆腐乳时那忙禄的身影,却永远留在我的脑海里,时常在眼前浮现。</p><p class="ql-block"> 后来十多年里,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没豆腐乳下饭还有点不适应,特别是身体不舒服生病时,总会想起孩童时吃母亲腌制的豆腐乳那种特有的极鲜味道,嘴就馋了。</p> <p class="ql-block"> 直到2005年,我也开始学做豆腐乳。 每年提前买些辣椒晒干,用料理机打成辣椒粉。 </p><p class="ql-block"> 深秋气温下降,会在豆腐摊上购买几块农家豆腐,放在菜篓里沥水,再切成小方块,放在小晒盘里凉晒,去除部分豆腐水,然后放在不绣钢锅里,用保鲜膜封口,发酵5-7天,待每块腐乳坯上长些菌丝,就按母亲曾教我的方法腌制软豆腐乳,短期食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腊月,选择好天气,买十几斤豆腐,放在米盘或竹帘上凉晒2-3天,期间适时翻晒,做一些硬豆腐乳。冬天气温低,发酵时间一个月左右腌制,用玻璃瓶一瓶一瓶装好,上面浇点熬熟冷却的菜籽油密封,存放在通风处。一个月后,打开取点品尝咸淡,针对腌制后的口感,倒点冷却的盐水或凉白开浸泡密封,5月气温升高,移置冰箱保存。</p> <p class="ql-block"> 回想母亲当年自制的豆腐乳,口感细腻,味道鲜美,源自于她自制的豆腐食材优质,豆腐乳腌制过程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事必躬亲,</span>注意每个细节。优质腐乳坯在发酵过程中,通过微生物的作用,部分蛋白质被分解成氨基酸,装入坛罐密封存放期间,又经过长时间的二次发酵,腐乳中第一次发酵未完全分解的蛋白质,再次分解成氨基酸,<span style="font-size:18px;">与配料中的咸辣味融合,</span>形成了独特自然的极鲜味道,让人回味无穷,至今难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家庭自制豆腐乳的细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自制豆腐乳,看似简单,但要做得口感适中,味道鲜美,在实际操作中,以下细节不可忽视。</p><p class="ql-block"> ①选择食材,要购买农户用优质黄豆磨浆和适量熟石膏固浆做成的豆腐,口感好。</p> <p class="ql-block"> ②做豆腐乳坯,烘烤(或凉晒),不宜过干,要外黄内软,以免影响发酵、口感。</p><p class="ql-block"> ③配料辣椒粉、食盐,小火炒过后要凉透,装豆腐乳的瓶罐坛用热水烫洗过后也要凉透,以免腌制的豆腐乳发酸。</p> <p class="ql-block"> ④在发酵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温度适宜,菌丝长得好,腐乳坯白毛绒绒;温度过低,有时也会长点绿色黄曲霉(下图颜色菌丝),要用小勺剔除干净,方可腌制,以免黄曲霉超标。若用腐乳曲发酵,效果好,杂菌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⑤腌制腐乳的食盐配料要适量。配方比例:豆腐500克,食盐18克左右,辣椒粉20-24克。避免食盐放的过多,影响口感,长期食用后影响身体健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