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游—一2024.9.20第一篇天安门广场及故宫

百泽堂.黄百和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2024年9月20日下午,由我的老同事、老朋友们组成的北京游旅游团从上海、南京、南通、海门等地乘坐各种交道工具,向同一个目标北京出发,于21日早上在第一个景点聚集。这次旅游共计16个大人加上我5岁的孙子共17人同行。其中有多人是第二次来北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北京城,辽代时为辽南京,后来又作为金元明清四朝的都城,其设计规划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最高成就,被称为“地球表面上,人类最伟大的个体工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明清北京城的前身为1264年营建的元大都城。大都城设计时曾参照《周礼.考工记》中“九经九纬“、“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记载,规模宏伟,规划严整,设施完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当我们游览至前门大街,尤其是大栅栏真让我们眼前一亮,商铺鳞次栉比,各种京城的老字号到处都是,如同仁堂老药铺、张一元茶庄、谭木匠、福瑞庄服装、稻香村食铺、步瀛斋、内联升鞋店、全聚德烤鸭店、庆丰包子铺等等,琳琅满目,目不暇接,人们熙来攘往热闹非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前门大街是北京非常著名的商业街。位于京城中轴线,沿前门大街中轴线往北就是我们心心念念要去游玩的地方。前门往北中华门一天安门—端门一午门一太和门一太和殿一中和殿一保和殿—乾清门一乾清宫一神武门一景山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天安门,是中国古代最壮丽的城门和城楼之一,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北端,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四个区域的分界点,面临长安街,对面是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它们以杰出的建筑艺术和特殊的政治地位为世人所瞩目。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这里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并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天安门城楼图案出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今年是建国75周年,节前天安门广场己被装饰一新,花团锦簇,分外漂亮,给我们这些外地游客一个大大的惊喜,也让我们深切感到来北京游来的正是时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人民大会堂座落在天安门广场西侧。建于1958年10月至1959年8月,完全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和兴建,仅用10个月竣工,为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创举。建筑面积达171800平方米,比故宫的全部建筑面积还要大。大会堂壮观巍峨,黃绿相间的琉璃瓦屋檐,高大魁伟的廊柱,以及四周层次分明的建筑,构成了一幅天安门广场整体的庄严绚丽的图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人民大会堂正门面对天安门广场,正门顶上镶嵌着国徽,迎面有十二根二十五米高的浅灰色大理石门柱,进门便是典雅朴素的中央大厅。厅后是宽达76米,深60米的万人大会场,大会场北翼是有五千个席位的大宴会厅;南翼是人大常务委员会办公楼。大会堂内还有以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名称命名、富有地方特色的厅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开会的地方,也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和人民群众举行政治、外交活动的场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代表国家收藏、研究、展示、阐释中华文化代表性物证的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负有留存民族集体记忆、传承国家文化基因、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使命,也是国家文化客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2003年2月,中央决定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组建中国国家博物馆,以更好地展示中华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引领文博事业发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中国国家博物馆现有藏品数量143万余件,涵盖古代文物、近现当代文物、艺术品等多门类,藏品系统完整,历史跨度巨大,材质形态多样,涉及甲骨、青铜器、瓷器、玉器、金银器、钱币、佛造像、古籍善本、碑帖拓本、墓志、玺印、书画、雕望、漆木家具、砖瓦石刻、珐琅器、玻璃器、絲织品、工艺品、老照片、民族文物、民俗文物、革命文物等等,具有独特鲜明特点,充分展示和见证了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血脉绵延与灿烂辉煌。</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人民英雄纪念碑坐落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天安门广场上。决定建立是在1949年9月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中提出,1952年动工兴建,1958年竣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丰碑,它记录着我们中华民族的荣与辱!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正面镌刻毛泽东同志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背面是毛泽东起草、周恩来总理题写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性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毛主席纪念堂位于天安门广场,占地面积5.72公顷,总建筑面积33867平方米,始建于1976年11月,1977年9月9日举行落成典礼并对外开放。其主体建筑为柱廊型正方体,南北正面镶嵌着镌刻“毛主席纪念堂”六个金色大字的汉白玉匾额,44根方型花岗岩石柱环抱外廊,雄伟挺拔,庄严肃穆,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前门是正阳门的俗称,是北京内城的正门,包括箭楼和城楼,正阳门箭楼始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建筑形式为砖砌堡垒式,城台高12米,门洞为五伏五券拱券式。箭楼为重檐歇山顶,灰筒瓦绿琉璃剪边,上下共四层,箭楼设四房箭孔,每层13孔,东西各设4层箭孔,每层4孔,抱厦东西两侧各5孔,共94孔供对外射箭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前门大街是北京著名的商业街之一,如果去北京那前门大街是必去之地,这里的繁华,这里的热闹确实非比一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端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端门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端门的修建是为了延续周制中对皇宫建筑的要求。周制要求皇宫之前要有5道门。在北京(南京)明皇宫的修建表现了这一点:丽正门(前门)、大明门(中华门)、承天门(天安门)、端门、午门。端门是一种重檐歇山庑殿顶重楼,整个建筑结构和风格与天安门相同。端门城楼也是存放皇帝仪仗用品的地方,每逢皇帝出巡、回銮,举行大典时,仪仗队取出各种仪仗,整齐棑列在甬道两旁,钟鼓齐呜,逶迤三华里,以显示封建皇权的威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端门至午门占地面积30680平方米。御道两侧共有单脊联排左右朝房100间,明清两代是六科垣舍,也称六科廊(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办事机构所在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午门,古又称天安门,是北京故宫宫殿群中最为著名的建筑之一。午门建成于明朝永乐年间,是故宫宫殿群的正门。它不仅是中国的古建筑代表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历经数百年风雨洗礼,如今的午门已成为了中国人的骄傲和珍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我国著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就驻扎在午门与端门之间驻地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为汉族宫殿建筑之精华,东方三大殿之一。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太和殿是紫金城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物,它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长64米,宽37米,建筑面积2377平米,高26.92米,连同台基通高35.05米。殿前有宽阔的平台,称为丹陛,俗称月台。月台上陈设日晷、嘉量各一,铜龟、铜鹤各一对、铜鼎18座。龟、鹤为长寿的象征。日晷是古代的计时器,嘉量是古代的标准量器,二者都是皇权的象征。殿下为高8.13米的三层汉白玉石雕基座,周围环以栏杆。栏杆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龙头,每逢雨季,可呈现千龙吐水的奇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现在很多人认为太和殿平时是用于上朝的,其实不是,太和殿其实是用来举行各种典礼的场所,实际使用次数很少,明清皇帝上朝的地方主要在太和门、乾清门(为御门听政)、乾清宫(有大事或重要的事情时皇帝召见大臣所在地)、及还有养心殿(清朝后期垂帘听政)的,并不是平时所说的太和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极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太和殿前月台上的铜鹤、铜龟、日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日晷仪也称日晷,是观测曰影记时的仪器,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指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是我国古代比较为普遍使用的计时仪器。但在史籍中少有记载。现在史料中最早的记载是“汉书.律历志.制汉历”一节太史令司马迁建议共议乃定东西主晷仪,下刻漏,而“汉书.艺文志”中有晷书34卷,但仅存书名而无内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太和殿前设有广场,可容纳上万人朝拜庆贺,远远望去整个宫殿广场气势恢宏,雄伟壮观,让人心旷神怡。由于年代久远广场上的地砖,条形青砖均已风化,坑坑洼洼高低不平,真实显示了经历多个朝代,数百年的风风雨雨和严寒酷暑的历史场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太和殿之背面景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故宫中和殿是北京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位于紫金城太和殿、保和殿之间。中和殿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为三间,四面出廊,金砖铺地,建筑面积580平米。屋顶为单檐四角攒尖,屋面复黄色琉璃瓦,中为铜胎鎏金宝顶。殿四面开门正面三交六椀槅扇门12扇,东北西三面槅扇门各4扇,门前石阶东西各一出。明清两朝,太和殿举行各种大典前,皇帝先在中和殿小憇,并接受执事官员的朝拜或在中和殿阅视祝文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保和殿,是明清传统宫殿建筑,保和殿初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原名谨身殿,后改建极殿,清代最终定名为保和殿,意为保持心志纯一,共享天下和谐。它是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位于中和殿后。保和殿于明清两代用途不同,明代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清代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赐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宴,赐额附之父,有官职家属宴及每科殿试等均于保和殿举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云龙大石雕,是建在保和殿背面的御路上,是宫内最大的一块石雕。此石为一整块艾叶青石,全长十六米五七,宽三米零七,厚一米七零,有人估算重达二百五十多吨,上面流云衬地,下端海水江崖,中间群龙戏珠,雕工细腻,造型极为生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乾清门是北京故宫内廷正宫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于清顺治重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过此门方见乾清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乾清门是帝后寝宫以及嫔妃、皇子等居住的生活区域,内廷三宫(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的正门。在清代是皇帝“御门亲政”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乾清宫是故宫内廷正殿,内廷后三宫之一。乾清宫始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明清两朝曾数次被焚毁而重建,现有建筑为清代嘉庆三年(1798年)所建。连廊面阔9间,进深5间,1400平米,高20余米。乾清宫建筑规模为内廷之首,作为明代寝宫,自永乐皇帝朱棣至祟祯皇帝朱由检,共有14位皇帝在此居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交泰殿属于北京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殿名取自《易经》含“天地交合,康泰美滿“之意。在清朝交泰殿内贮存二十五方宝玺,每方宝玺都有专门的用途。这二十五宝是皇帝行使权力的印章,乾隆十三年(1748年),皇帝将代表皇权的二十五宝存放在交泰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这些玉玺由内阁掌管,由宫殿监的监正管理,用时须请示皇帝,经许可后方可使用。存放在这里的每方宝玺各有不同用途:“皇帝之宝”用于颁发诏书、录取进士时公布皇榜;“制法之宝“和“命德之宝”用于谕旨臣僚和奖励官吏、“制驭六师之宝”用于军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宝玺置于宝盒内,上面覆盖着黄绫,现在宝盒仍按原来的位置陈设在交泰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万春亭位于故宫御花园内浮碧亭以南,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建。万春亭、千秋亭是一对造型、构造均相同的建筑,仅藻井彩画有细微的差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具体区别在宝顶上,万春亭顶部宝顶上有云文(或者火焰纹),而千秋亭则没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坤宁宫,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华门街道北京故宫内,处于故宫内廷中路,为内廷后三宫之一,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嘉庆三年(1798年)重修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坤宁宫坐北面南,面阔连廊九间,进深三间,屋顶为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 。内部分为三个单元。明代,坤宁宫为皇后寝宫,又称“中宫”。清代,坤宁宫改为萨满教祭祀的场所;并先后为康熙皇帝、同治皇帝、光绪皇帝举办大婚仪式,还是末代皇帝溥仪举办婚礼的场所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1961年3月4日,包括坤宁宫在内的故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坤宁宫作为明清皇宫的一部分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神武门是紫禁城的北门,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玄武门,后因避康熙皇帝玄烨名讳改名神武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神武门作为皇宫的后门,是宫内日常出入的重要门禁,明清两代皇后行亲蚕礼即由此门出入。清代皇帝从热河或圆明园回宫时多从此门入宫。此门也是后妃及皇室人员出入皇宫的专用门。皇帝出外巡幸,可由午门出宫,但随行嫔妃必须由神武门出宫。如果皇帝侍奉皇太后出宫,则一同出神武门。城台辟门洞3券,上建城楼。楼建于汉白玉基座上,面阔5间,进深1间,四周围廊,环以汉白玉石栏杆。楼前、后檐明间与左、右次间开门,菱花隔扇门。东西两山设双扇板门,通城墙及左、右马道。四面门前各出踏跺。楼为重檐庑殿顶,下层单翘单昂五踩斗栱,上层单翘重昂七踩斗栱,梁枋间饰墨线大点金旋子彩画。上檐悬蓝底鎏金铜字满汉文“神武门”华带匾。顶覆黄色琉璃瓦。楼内顶部为金莲水草天花,地面铺墁金砖。神武门旧设钟、鼓,由銮仪卫负责管理,钦天监指示更点,每日由博士1员轮值。每日黄昏后鸣钟108响,钟后敲鼓起更。其后每更打钟击鼓,启明时复鸣钟报晓。皇帝住宫内时则不鸣钟。1924年,逊帝溥仪被逐出宫,即日出宫之时亦由此门离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景山公园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的景山前街,西临北海,南与故宫神武门隔街相望,是明、清两代的御苑。公园坐落在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上,公园中心的景山,曾是全城的制高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在元、明、清三代,景山及其附属建筑不仅是一座供游赏的皇家园林,还具有习射、停灵、祭祖、官学、躬耕、戏曲、宗教等多重功能。目前公园占地23公顷,园内松柏葱郁,游人如织,是北京皇城内独具特色的所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崇祯皇帝殉国处就在景山公园东门往南走不远处,景山脚下。景山原来叫万岁山,也叫煤山,因明朝时曾在此堆炭而得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先从树说起,史载崇祯于煤山歪脖树自缢,歪脖树的位置与图上这棵槐树所在位置相同,只是树已经不是原来那棵了。据指示牌介绍,1971年5月,原来那棵歪脖树被伐除,听其他游客说是红卫兵所为;1981年,公园管理处将景山南坡的一株碗口粗的小槐树移栽至原处;1996年,公园从东城区建国门内北顺城街6号居民院内移出一株胸径50厘米的百年古槐替代原有槐树。就是说,现在所看到的这棵,是1996年移植过来的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从景山顶上往南能直接看到紫禁城范围内多个宫殿的屋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从景山山顶看北京市的美丽风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北部海淀区,距市中心约15公里,原为清代的行宫花园,其名为“颐养太和”之义。园中的长廊、石舫、佛香阁、宝云阁、大戏楼、十七孔桥、玉带桥等建筑堪称世界建筑文化中的珍品。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有极高的地位。 全园分万寿前山、昆明湖、后山后湖三部分。前山以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华丽雄伟,气势磅礴。碧波荡漾的昆明湖平铺在万寿山南麓,约占全园面积的3/4。湖中有一座南湖岛,由美丽的十七孔桥和岸上相连。湖西部有一西堤,堤上修有六座造形优美的桥。后山后湖碧水潆回,古松参天,环境清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仁寿殿在颐和园大门东宫门内。是慈禧、光绪坐朝听政的大殿。原名勤政殿,光绪时重建,改称仁寿殿。东向,面阔七间,两侧有南北配殿,前有仁寿门,门外为南北九卿房,所陈的铜龙、铜凤、铜鼎等,雕制均极精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乐寿堂面临昆明湖,东面有德和园大戏楼,西接长廊,是慈禧居住的地方,“乐寿堂”黑底金字横匾为光绪手书,堂前有慈禧乘船的码头。庭院中栽植玉兰、西府海棠、牡丹等名贵花木,取“玉堂富贵”之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玉澜堂在昆明湖畔。是光绪皇帝的寝宫。为一组四通八达的穿堂殿。正殿玉澜堂,有东西两配殿,东名霞芬室,西称藉香榭。后檐及两配殿均砌砖墙与外界隔绝,是颐和园中一处重要的 历史遗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慈禧太后的寝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灯笼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佛香阁是全颐和园建筑布局的中心,是一座宏伟的塔式宗教建筑。佛香阁被英法联军烧毁后,1891年花了78万两银子重建,是颐和园最大的工程项目。登上佛香阁,周围数十里的景色尽收眼底。 佛香阁高37米,八面三层四重檐,建于万寿山前山的巨大石造台基上,这座台基,包山而筑。把佛香阁高高托举出山脊之上。仰视有高出云表之概,随处都能见到它的姿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位于正阳门外东侧。坛域北呈圆形,南为方形,寓意“天圆地方”。四周环筑坛墙两道,把全坛分为内坛、外坛两部分,总面积273公顷,主要建筑集中于内坛。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内坛以墙分为南北两部。北为“祈谷坛”,用于春季祈祷丰年,中心建筑是祈年殿。南为“圜丘坛”,专门用于“冬至”日祭天,中心建筑是一巨大的圆形石台,名“圜丘“。两坛之间以一长360米,高出地面的甬道——丹陛桥相连,共同形成一条南北长1200米的天坛建筑轴线,两侧为大面积古柏林。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西天门内南侧建有“斋宫”,是祀前皇帝斋戒的居所。西部外坛设有“神乐署”,掌管祭祀乐舞的教习和演奏。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圜丘、皇穹宇、斋宫、无梁殿、长廊、双环万寿亭等,还有回音壁、三音石、七星石等名胜古迹。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又经明嘉靖、清乾隆等朝增建、改建,建筑宏伟壮丽,环境庄严肃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天坛的文物古迹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保护和维修。历尽沧桑的天坛以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宏伟的建筑风格,成为东方古老文明的写照。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天坛集明、清建筑技艺之大成,是中国古建珍品,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1961年,国务院公布天坛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 坛以墙分为南北两部。北为“祈谷坛”,用于春季祈祷丰年,中心建筑是祈年殿。南为“圜丘坛”,专门用于“冬至”日祭天,中心建筑是一巨大的圆形石台,名“圜丘“。两坛之间以一长360米,高出地面的甬道——丹陛桥相连,共同形成一条南北长1200米的天坛建筑轴线,两侧为大面积古柏林。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西天门内南侧建有“斋宫”,是祀前皇帝斋戒的居所。西部外坛设有“神乐署”,掌管祭祀乐舞的教习和演奏。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圜丘、皇穹宇、斋宫、无梁殿、长廊、双环万寿亭等,还青回音壁、三音石、七星石等名胜古迹。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又经明嘉靖、清乾隆等朝增建、改建,建筑宏伟壮丽,环境庄严肃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天坛的文物古迹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保护和维修。历尽沧桑的天坛以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宏伟的建筑风格,成为东方古老文明的写照。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天坛集明、清建筑技艺之大成,是中国古建珍品,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1961年,国务院公布天坛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皇穹宇,初名泰神殿,是天坛圜丘坛天库的正殿。用于平日供奉祀天大典所供神版的殿宇。皇穹宇位于天坛公园回音壁内,是一座圆形院落。院落正中为圆形皇穹宇大殿,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开间五楹的配殿。外围为圆形院墙(回音壁),门、院均以殿名为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回音壁暗合了声学的传音原理。围墙由磨砖对缝砌成,光滑平整,弧度过度柔和,有利于声波的规则反射。加之围墙上端复盖着琉璃瓦使声波不至于散漫地消失,更造成了回音壁的回音效果。如:天坛回音壁是皇穹宇的围墙,高3.72米,厚0.9米,直径61.5米,周长193.2米。回音壁有回音的效果。如果一个人站在东配殿的墙下面朝北墙轻声说话,而另一个人站在西配殿的墙下面朝北墙轻声说话,两个人把耳朵靠近墙,即可清楚地听见远在另一端的对方的声音,而且说话的声音回音悠长。回音壁有回音效果的原因是皇穹宇围墙的建造暗合了声学的传音原理。围墙由磨砖对缝砌成,光滑平整,弧度过度柔和,有利于声波的规则折射。加之围墙上端覆盖着琉璃瓦使声波不致于散漫地消失,更造成了回音壁的回音效果。英国伦敦,有一条著名的圆环形“私语走廊”,你在这直径34米的走廊任何一处墙边说悄悄话,在走廊其他地方,包括直径对面的最远处的人,都能听得清清楚。如若你对着墙壁“私语”,其他的人会觉得你正在他身边“耳语”,十分奇妙。更为著名的是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回音壁,是天坛中存放皇帝祭祀神牌的皇穹宇外围墙。墙高3.72米,厚0.9米,直径61.5米,周长193.2米。墙壁是用磨砖对缝砌成的,墙头覆着蓝色琉璃瓦。围墙的弧度十分规则,墙面极其光滑整齐,两个人分别站在东、西配殿后,贴墙而立,一个人靠墙向北说话,声波就会沿着墙壁连续折射前进,传到一、二百米的另一端,无论说话声音多小,也可以使对方听得清清楚楚,而且声音悠长,堪称奇趣,给人造成一种“天人感应”的神秘气氛。所以称之为“回音壁”。回音壁直径61.5米比“私语走廊”大27.5米,而且“私语走廊”有个球形屋顶,而天坛是敞顶的环道。但是,回音壁和私语走廊回音传声的原理都是一样的,敞顶的回音壁在建筑和声学上确实更高一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圜丘坛是天坛南半部核心建筑,建造于明代嘉靖九年(也就是1530年),是明清两代皇帝每年农历冬至举行"祀天大典"的地方,俗称祭天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圜丘坛建筑群有两座主体建筑,这就是圜丘坛和皇穹宇,同时还有皇穹宇东西配殿、具服台、燔柴炉、铁镣炉、望灯台、宰牲亭、神库、神厨、三库(也就是祭器库、乐器库、棕荐库)等附属建筑。我们现在看到的圜丘坛是清代乾隆早期经过乾隆皇帝改建的。圜丘坛是一座三层露天圆台,坐北朝南,连带汉白玉石栏,通高一丈六尺(也就是5.33米)。每一层的四面各出一列九级白石阶,坛面铺艾叶青石,上层天心石外面是九圈扇面状弧形石块,内圈九块,每向外一圈递增九块,中下两层也是这样,取的是极阳数九,对应的是"九重天"。同时,上中下三层坛面直径分别是9丈、15丈、21丈,合计是45丈,其中,15丈取的是三和五,21丈取的是三和七,都是阳数,45丈取的是五和九,五是中阳数,九和五都有,这就是皇帝"九五之尊"地位的象征了。还有三层石栏,上层是72块,中层是108块,下层是180块,合计是360块,对应的是一周天三百六十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北京游第一篇到此结束,接下来还有第二篇风光篇。(正在加油干)其中有关介绍摘自网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