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才能称为完美的寺前街

张辉

<p class="ql-block">张 辉</p><p class="ql-block"> 寺前街,一南一北,两头挑起一个永嘉场:寺前街,一南一北,牵绕着永强人的乡土情结。金秋十月,历尽沧桑的寺前街,终于以崭新的面貌与大家见面了。</p><p class="ql-block"> 从泰保桥往南走,就是南头湾,还没有弯了一小段的路,只见路上放着好几个花岗石的圆圆的大石墩,可能是为了防止有电瓶车、自行车进入新的寺前街,也可能是考虑到本次的修复是到此地暂告一段落罢。但是,这几个石墩,好像给人感觉寺前街一下变短了,变小了。</p><p class="ql-block"> 印象中的寺前街,南头湾连着沧河,延绵而来,一气呵成,如果说乾元寺是街道名称的由来,那么,寺前街的魂,应该是沧河。</p><p class="ql-block"> 早先北头桥沿塘河边的主路,是通往北山下,这里的水路,接陡门、蓝田、浦口,灵昆人到寺前街也是从这里的水路坐船过来,往北一点是通瑶溪、龙水、金岙方向。</p><p class="ql-block"> 相比永嘉场各爿地方的人口密度和地域范围,南边的人流量,相对会更大一些,上世纪解放后的几十年,永强唯一的公交9路车站在南头湾上面的粮管所附近,沙村、蟾钟、三甲、四甲、五甲、七甲、下垟街、新城白水方向等地老百姓,都是从陆路或者乘船到这里,而沧河,就是水路到寺前街的唯一通道。南头湾的河边是一个轮船码头,停泊着许许多多的木船,托起了寺前街的繁荣。描绘着一副永嘉场水乡美景图。</p><p class="ql-block"> 沧河,往南即从南头湾到座耐桥,以往沿河街面民居毗邻节次,路上开满各式以手工业为主的小店,有木器、铁器等手工业作坊和店铺,街面上原住有200来户人家,过去绝大多数是从事木匠手艺,号称500把斧头。 这里,是历史文化街区永强寺前街的延伸和补充。如连成一线,自成大气恢弘。</p><p class="ql-block"> 有河有街必有桥,因桥成市,因桥成街,桥桥相望,桥桥相连;桥下流水潺潺,两岸院墙斑驳,一叶轻舟,徜徉在沧河之上;听一曲永强撞歌,与家人聊聊家常,江南小村的独特韵味悄悄流淌,横跨在沧河之上有桥梁数座,有沧河桥、农械桥(南头湾桥)、永强桥、沧水桥、文化桥、座耐桥,横塘桥等。可从南头湾开始,考虑规划拾手从沧头到沧头上、沧头下联成一片的沿河风景,书写出永嘉场历史文化街区的大篇章。</p><p class="ql-block"> 如果去过乌镇,我们都知道,这里是典型的江南地区汉族水乡古镇,她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水镇一体,体现了中国古典民居“以和为美”的人文思想,以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和谐相处的整体美,才呈现出江南水乡古镇的空间魅力。</p><p class="ql-block"> 没有沧河,那根本还不是完美的寺前街,最起码,北头桥河埠头范围水系和南头湾旧轮船泊位的区域,都是有历史故事的好地方,应该做为现在和今后寺前街建设的画龙点睛之处,不可或缺。</p><p class="ql-block">水、岸、桥立体化的文旅远景构想应该体现出来。</p><p class="ql-block"> 千百年的寺前街,万里征途已迈出第一步,期待你有更多的精彩和文化底蕴展现在温州民众的视线里。</p><p class="ql-block"> 无论岁月如何变迁,只有不断完善永强寺前街,才能让其永远成为永强文化和商业的标志,成为温州历史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