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漫漫漫漫亦灿灿(八)

狮子鲲鹏

<p class="ql-block"> 贯穿于70年代青少年中普遍传送着“一颗红心,两手准备”的思想,随着时间的变迁,内容意义也随之改变,作为当时的红小兵就是一颗红心忠于党,一手努力学习,二手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练就一身好本领。</p><p class="ql-block"><b>红宝书</b></p><p class="ql-block"> 70年上下几年间,无论是红卫兵,红小兵都必须朗诵背诵《老三篇》即(《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后来是《老五篇》即在《老三篇》的基础上增加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和反对自由主义》,那时我们学习的课本是“黑吉辽”课本,在语文书中就有《老三篇》即张思德,白求恩事迹和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至今虽然过去多年,我依然还能把《老三篇》背诵的滚瓜乱熟,因为是早已融会贯通打上了阶级烙印,那时候,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做好人好事,批评和自我批评,争做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比谁做的好人好事多,在班级后面的宣传黑板或是两面墙上的宣传栏中给予表扬,定期学校还举行专题表彰大会发奖状,那是一种时代的潮流习以成风。人们都非常喜欢《毛主席语录》《毛泽东选集》(1-4卷)和毛主席石膏画像,后来是陶瓷的毛主席画像,父亲经常带回家的精装本卷册和画像,画报,摆在家里的橱柜上我爱不释手摆来摆去,有时带到年级还炫耀一番,让小朋友们看看新的物件。特别是“毛主席去安源”的一尊陶瓷画像我特别喜欢,当然毛主席纪念章在66-68年更是盛兴,我家有一块海绵包裹的红布别满了各式各样的。特别是《毛主席语录》被称作为“红宝书”,后来是精装本带有毛主席头像的,我们红小兵一直都是上下学专门有红布兜背在身上,每天都要在早间课堂集体朗诵毛主席的教导“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知道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那时我们红小兵喜欢穿绿色衣服配上红宝书那才叫牛呢,有一种与天斗,与地斗,人定胜天,敢把皇帝拉下马的英雄气概,那个年代确实造就了一批英雄。</p> <p class="ql-block"><b>忆苦思甜</b></p><p class="ql-block"> 那时,八道沽学校是贫下中农管理学校,有一位住校老代表姓张,人称张代表,五十几岁,中等个头,略有消瘦,少许的头发,浓眉大眼,面部有伤疤印记,说起话来铿锵有力,话粗理不粗,急了就拍桌子冲天破口大骂,别说小学生们怕了,就连老师也得让他三分,那可是杨白劳时代的人来管理学校啊,苦大仇深,知恩感恩,办事认真,说话较真,学生犯了错误请家长,不给你家长唠叨个底掉算是没完。学校房屋修缮,环境卫生,师生穿戴礼仪,七锅八灶没有不管的,老人家住在我家前排,是解放分得的胜利果实,是地主家的房子,他家没有后院,后墙是我家前院,因为街道是东西向,走前院侧门。</p><p class="ql-block">每年学校招新生,第一课就是忆苦思甜。我和哥哥姐姐虽说是外来转入学生也不例外,也要参加新生忆苦思甜大会。</p><p class="ql-block"> 父母生我张二小,一家四口,山东老家的房子家当被强盗洗劫一空,大年刚过为了逃荒哥哥三岁寄养在姑姑家,满月不足百天的我跟着父母从山东逃荒本来是闯关东的,母亲途中患病,又怕拖累其他一路同行的亲友,饥寒交迫到了八道沽村乞讨,遇上了好心人帮忙,见到母亲在母乳期,说是村子老地主一家的儿媳妇月子里没有奶,想找个奶妈,介绍妈妈做奶妈,父亲给地主扛活,为了维持生计,父母只能忍气吞声,住在好心人家,天下乌鸦一般黑,天下地主一样恶。老地主为了孙子的奶水费劲了心思,如今见到送上门来的山东年轻的小两口有了笑容,为了奶水要母亲吃住在地主家,给地主家操持家务,洗衣做饭,端屎倒尿,喂猪养鸡,伺候一家老小,父亲则是喂马喂牛耕田种地,就这样先是借了我家几升米,安顿下来,开始了春耕,我则是好人家的老奶奶看护,地主不让母亲回家看我,见不到妈妈一面的我,本来衣不遮体皮包骨,断了奶水可怎么活啊,不足百天,哭不出声,不吃不拉靠喂水,吃了米糊菜叶,不是拉稀就是拉不出来,在死亡线上的我干黄焦瘦,老奶奶白天黑夜抱着我,有一天去央求地主给孩子一口奶还要扣除工钱,父母看在眼里,泪水只能往肚里流,刀刃割心啊,夜间无力的哭声唤醒父亲到十几里路外的村子求一点奶水,忍饥挨饿求生无奈,老代表讲的情真意切,台上台下泪水纵横,从春到冬,从冬到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五六岁就下地学着和父亲干农活,牵牛赶牛车,混的就是一口饭,地主家的孩子则是吃香喝辣天真的玩,我脸上的伤疤就是玉米收完,摔倒在玉米根茬子上扎的,父母的吃苦爱劳,一言一行,宽宏大度,赢得了村民的信赖,也给我幼小的心灵抹上了一笔大大的问好,为什么地主富,我们穷,为什么我们扛活地主收租,后来父亲对我讲,我们山东人讲信誉,做人家的奶妈,奶水就是人家的,咱不喝。再后来,解放了,打地主,分田地,人家不敢要地主家的房子我敢要,不敢要的地,我敢要。这就是咱们山东人的“楞好”“牛逼鼓子”。至今我家的房子是共产党解放军给的。如今我五十三岁了,吃我妈奶的小子早死了,这就是我们山东人的志气。说话间张奶奶一大盆忆苦思甜的糟糠饼子端进教室,人们吃着老代表问着“好吃不?”下面没有一个吱声的,老代表点名问“好吃不?”,那个七八岁的小学生一看一闻味道不吃,吓的直哭,说,带回家问问爸妈,确实难吃馊味拉嗓子都是草皮,比起我家的玉米面参和牙碜地瓜面难吃多了,老代表说“这个饼子吃完了边拉边被风吹走了”。不知过去的苦,那只今日的甜啊。嘱咐我们好好学习,你们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的身上。</p> <p class="ql-block"><b>学农劳动</b></p><p class="ql-block"> 那时我们十一二岁学生的学农劳动主要是老代表的引领,结合教案的统一布置,学习毛主席关于农业的八字方针,“土、肥、水、种、密、保、管、工”和农村常用工具名称等,学农劳动,各个生龙活虎,各显其能,拼体力,练技巧,弄一身泥水,滚一身泥巴,春播时节,参加生产队种大田作物,牵驴,牵牛拉犁耙,点种,覆盖,镇压。老代表手把手教会我们手持犁耙的操作方法,牵牛拉套的同学要看前方目标,骑着垄走,手扶犁耙的要把好舵,找好平衡点,犁耙要走直线,犁耙偏左把手向右摆,犁耙偏右把手向左摆,要随时矫正,必保直线。锄地,定苗,拔草,用手把掀(笊镰),掐高粱穗,披棒子,麦收捡麦穗。记得青龙湾河大堤下的柏油公路,夏收时节路面滚烫烫的,远望热浪翻滚,踩上去沥青油粘鞋底,公路一边是堤坝,一边路基种的一敦敦柳条棵与麦地接壤,那个时候堤坝上,柳条棵中的蛇很多,我们小学生抓了蛇就撇上公路,蛇烫的翻滚,车辆驶过压得公路上好多死蛇,尤其是抓了配对的蛇挑起来用火烧蜕皮,用火烤麦穗,烤玉米地瓜吃,那时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捡麦穗,早上下地连捡在玩到了中午回校交麦穗,小组成员各个干的汗流夹背,晒得小脸通红,都是“坏事”的保密天使啊。</p><p class="ql-block"> 参加五月份的水稻拔秧苗,卷起裤腿,小脚淌着冰凉的水,蹲在秧苗地两只小手贴地拔苗,再用浸透过水的老稻草秸捆秧苗,再将一把一把根朝外的秧苗摆放在抬筐里呈圆形码放,两个抬筐一挑扁担,送到插秧地分散撇开,渠沟湿滑摔倒一身泥爬起来再干,水中有时出现水蚂蝗吓的女生就往岸边跑,男生抓来团成栗子玩,常常把成筐的秧苗放在大渠中顺流而下节省了体力还提高了功效。到了十月底组织学生去稻田地抗稻捆到路边,弄得一身稻毛,脖子痒得很,大批学生如同释放的鸭子大片的稻捆一会儿就都上了岸边。</p> <p class="ql-block">  在六九至七三年八道沽村的五年中,是我学习生活拔苗助长的年间,学会了割草打菜,抬水买粮,掏腿骑车,向院里的白叔叔学会了怎么磨镰刀菜刀,左右手不翻口。懂得了少滑冰废鞋底,理解母亲一针针纳鞋底的不容易,少淘气少挂破衣服,少让母亲煤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贴补,在家里丰衣足食,多看,多想,多干,多练,挑大梁。</p><p class="ql-block"> 在随父亲工作调动到黄庄洼农场前一周,我准备好了十几本精选毛主席语录和好多笔记本铅笔盒。主要是父亲掏钱买的,笔记本上我恭恭敬敬写上纪念留言,特意给老师买了《毛主席诗词全解》精装本。当我把搬家的消息告诉老师的时候,老师大吃一惊,并嘱咐我到新的学校好好学习,听话守纪律,做一个好孩子。老师在课上公布了我的消息,许多同学惊呆了眼巴巴的看着我,都恋恋不舍留下了热泪,老师念着笔记本上的留言名字,到台前领取,班长白学祥,班长白学华,白文荣,白文华,白志香,白学峰,白学发,尚爱平,白金峰,白成发等。当一辆南京嘎斯汽车停靠在我家门口时,同学们赶来帮忙装车,并护送到村口,一个个已经泪流满面,挥手再见。几年的学习生活娱乐打逗,朝夕相处,有哭有笑,一起参加公社运动会,打篮球,文艺演出,入户宣传毛主席最新指示,一起学农劳动,一起晚间到引青入朝治河大军工地看电影。同龄的心,同龄的情,是那么的纯洁,是那么的完美无暇。虽然因当时条件所限没有留下珍贵的镜头,那一幕幕,一景景早以深深地刻画在了我的心理,留在了我的记忆与怀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