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冷雨,唤来静夜寒秋,屋内蜷缩如狗。<br>清晨喜见日头,几分抖擞,再去街上遛遛。<br>国庆,哪里都像煮饺子,何必外出?然而必须外出。<div><br>感谢好友雨亭提供的信息,先去规划馆领开馆20周年纪念票(国庆出行第一目的)。<br>小长假的城区果然通畅,但到台基厂就缓慢下来,主要原因是这里临时禁止右转弯,造成了车辆拥堵,只有步行。正义路已经前进困难,从西河沿绕行,发现二环路南的地下通道(通往广场)已经关闭,旅行团都只得绕行正义路口。<br>经过这两大堵点,总算入馆且顺利领票,复习里面的展览。<br></div> 看不到广场拥挤度如何,我也不关心,赶紧乘公交离开,去建国门。<br>复习古观象台,俯瞰长安街,为我要发的美篇取景。<br> 拿出随身携带阅读的书,合拍,勿忘这些测量仪器曾被劫夺的耻辱。<br> 庚子年这里由德法占领。瓦德西说,法国人首先提出这些物件是当年法国传教士主持制造的,虽没有科学用途(其实清廷还在使用)但精美绝伦,建议瓜分。他的意思就是,这馊主意来自法国。<br>而国内文献显示德国人先动了歪念头,而且利用占据之便,把艺术价值较高的仪器先窃为己有,剩下的再由对方去挑“与法国历史文化有关的物品”。<br>美国人闻讯抗议,瓦德西表示“惊诧”并将抗议退回,也就无人干涉。<br>虽然在东交民巷厮杀时曾取数名拳民性命,本意亲华的莫理逊在报上还是不断抨击侵略军的劫掠——包括此事,据说瓦德西恨之入骨。<br>这些文物运到波兹坦,1921年才归还。一切搬运费用由德国承担,必须的。<br>但孱弱的民国连远洋货轮都没有,只好委托日本运回,而小日子居然一度将这些仪器扣押,以此胁迫讨要在山东特权。<br>往事不堪回首。<br>顺便说一句,与“第二帝国”合影的这台玑衡抚辰仪是乾隆命名、斯洛文尼亚人刘松龄(费迪南 奥古斯都 冯 华伦斯坦)监制、历时十年而成的杰作。<br>今年也是刘松龄去世250年,2月份,我国在斯洛文尼亚首都树立的两国友好纪念碑即是一座原大复制的玑衡抚辰仪<div><br></div><div>随后步行去邻近的海关馆,里面有两个新展,游客也不少。</div><div><br>这里离美术馆不远,坐地铁最方便。<br>美术馆全部空间用来展示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初选后的进京作品,其中一部分在国博展出。<br>奇怪的是,美术馆网页对此没有提及。<br>我喜欢的作品很多,航天题材尤其关心(以后放在专项内容展示)。<br></div> 曾关注 “市民廉价早餐”一类反映民生的,现在自觉多少有些悲天悯人的虚伪,更喜欢反映年轻人朝气蓬勃的奋斗状态——既然是梦,就做个好梦。<br>依然不欣赏根据历史照片加背景的复制品,那也叫创作?<br>厌烦不已的“打赢防疫战”题材丝毫没有出现,赞。<div><br></div><div>北上去智珠寺,这里早就被国外文青改造成艺术休闲区,我还是第一次入门,只为看展览。<br>看来老外们比我熟悉这里,他们背着大包不辞辛劳而来(交通不便),三三两两躺在院内露天靠枕里,体验中国的古建风情,不过喝的依然是咖啡而非豆汁。<br></div> 展出的是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三世(这名字让我想起了历史上的大块头帝王们)以人迹罕至热带雨林为题的摄影作。那些地方充斥着毒虫猛兽、食人族和瘟疫,他的探险精神和环保理念令人肃然起敬。<br>也许是少年时期对威廉德国的蹂躏记忆犹新,1934年登基的国王在六年后面对德军入侵最终选择不抵抗,留在国内并下令军队投降,因而德军在比利时不得不稍加收敛恶行(在荷兰他们则肆无忌惮),柏林还释放了大批他们认为“同文同种”的比利时官兵。<br>诺曼底登陆后,国王被挟持到德国境内为质,直到被美军解救。<br>由于其战时举止引发国民争议,1951年国王退位,1983年去世。 出了智珠寺已经略感疲乏,还没来及吃午饭,我的观展计划尚差钟楼和华侨馆,只好抓紧。<br>然而60路公交久等之后却来了一辆沙丁鱼罐头,实在没法加入,看下辆车又要好久,无奈步行去钟楼。<br>由平静转入喧闹。平安大街经过南锣鼓巷的地段,拥挤之状不可言。<br>到了东不压桥,好容易摆脱人流,穿近路而行,顺路看了看玉河庵。<br>这里修复后一直不开放,曾准备作为玉河博物馆,结果成了生意兴隆的咖啡厅。我满足于入院一窥究竟,随即离开。<br> 地安门外大街的游客密集度不亚于南锣鼓巷,而鼓楼前道路安装栏杆,加剧了拥堵。<br>地铁什刹海站居然因为预防客流量过大而关闭。<br> 钟鼓楼之间的广场布置了很多房地产商摊位,兼以文创和盖章,显得不伦不类。<br> 我想登鼓楼一定排队,没想到买票也是长龙,时间已经三点半,实在来不及了,放弃,坐车去华侨馆。<br> 这段路五站地、两公里,交道口红灯的设置问题导致整整用了半小时。<div><br></div><div>好在华侨馆五点闭馆,领了要收藏的门票,可以松口气。<br>这个国庆节,儿在美就读,妻在德研学,我成了留守侨眷。。。。。。<br>庆祝主题展亮点有限,见到钱学森数字人,不免太息——据说数字人已经成为殡仪馆新业务。<br></div> 倒是这个华人龙纹器物收藏展,大感意外而且非常满意,发部分精品。<br> 没见过这么大的燕国瓦当、这么高的永乐釉里红梅瓶、这么怪的成化鹤颈瓶——我激动得薛蟠体附身。<br> 堪称金村大墓级别的战国绿松石青铜带沟<br> 提升保护规格的正统年间龙纹缸<br> 光绪的清花盘非稀罕,然尺寸达到了半米。 遗憾的是,估计已是多次转手,诸多战国文物不能确定出土地点。<br>感觉展览含金量很多(如果都是真品),虽然安保措施有限,但展期匆匆,似乎也从侧面验证其珍贵程度吧。<br>四点半,馆内广播开始劝退观众。赶紧寻觅周边小馆,午饭晚饭合并享受。<div><br>今天的路程<br></div>